上海17岁男孩因和母亲争吵,拉开后车门跳桥身亡,你怎么看这件事?

阿亮gG


孩子的教育,是新世纪中国大多数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究其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重视孩子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为了孩子有较高的起点,家庭可以倾其所有贡献教育;二是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孩子成为家庭的绝对中心,一切都为了孩子,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娇惯溺爱使得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不能承受一点委屈和挫折,也就导致了题目所反映的现象!

失去孩子是家庭的重大灾难!但也给每个家长敲响了警钟!如何正确爱孩子,培养孩子是一个大学问,健全的人格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财富!


喜乐雨自在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出生是一片空白。对事物的认识是在所接触的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榜样。父母的处世态度,处事能力,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成长。作为长辈,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即使犯错,也应以理说服教育,更不能争吵漫骂,以至暴打。这样适得其返,会滋生孩子的叛逆心理,对父母的爱反而变成恨。激励,表扬是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的育人方式,善于引导孩子们认识事理,是智者的行为,是家长们应具的能力。当孩子们不被认可,对事理解偏激,在无助的情况下,便会做出偏激的事。其次,是太过骄惯,不分事理,放纵孩子为所欲为,当形成任性,不良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家长们,应醒醒,教育孩子从自身做起。缺乏知识和人生修养,应及时给自己充充电了。


追梦神舟草原


我认为,这件事一定程度反映了现在的孩子在挫折教育和情绪管理方面有缺失。

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难以想象,孩子的母亲明明手能触到孩子的腿部却没有办法拉住孩子,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在自己的眼前失去了生命,这往后的日日夜夜,她得有多么懊恼和痛苦。也难以想象,在决定跳江的那一瞬间,孩子心里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

试想一下,如果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能好好控制住情绪,先跟孩子了解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再跟孩子一起讨论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许孩子觉得得到了理解,愿意有错认错,没错解决问题,好好跟妈妈倾诉出这个事情的原委。如果孩子在这之前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会在被母亲责备之后不够后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跳江。也许在孩子看来,本来在学校就压力巨大受尽委屈,回到妈妈身边非但没有得到理解反而是责备,这么不讨你喜欢,去死好了。

当然,以上只是猜测,人已经走了,再多的讨论也挽不回宝贵的生命,安慰不了母亲那巨大的痛苦。只是给我们留下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双方都应该控制好情绪,感觉好才能做得好。没有任何成功的事情是在盛怒之下完美完成的。我有一个家长,曾经跟我说过他管教孩子的一件事。一天下午放学后,孩子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同学家玩,没有告知家里,同学家刚好父母也不在家,天黑后还没回家,孩子的家长以为孩子走丢了,发动所有能找的力量去找,最后到半夜精疲力尽了才发现孩子在同学家。盛怒之下,父亲把孩子狠狠打了一顿,孩子怒目圆睁,咬紧牙关挨完父亲的一顿打,第二天继续不回家,这次去的是网吧,找回来还是一顿打,打得更狠。如此几次,孩子彻底不跟父亲说话了。后来在一次家长体验式家长课堂中,这位父亲感觉到了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有些不对,改变了一些方式,当他第一次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话时,孩子表现出不敢相信的表情,但也真的逐渐改变了与父亲对话的方式。

2.在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多注意挫折教育。现在好多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心头肉,不打不骂不深入教育,出现问题时父母常常以孩子还小为借口,为孩子的错误找开脱,而不是让孩子为错误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一次我亲眼看到一个孩子在游乐场与小伙伴发生争执,互相推搡后这个孩子被推到在地。孩子哇哇大哭,孩子的母亲看见后二话不说冲上去给对方孩子一个大耳光,然后抱着孩子扬长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观众和来不及反应的小伙伴的母亲。试想,这样教育背景下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呢?

3.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很重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知道爱惜自己的生命,在一些幼教机构和学校,会给孩子们养育一些小动物,种植一些植物,孩子们在接触生命、感受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去尊重生命,哪怕只是一株植物。

在孩子最应该教育的时间,怎么对孩子进行对的教育,或者才是我们做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

我是子喻老师,欢迎关注一起探讨育儿问题。


子喻老师说育儿


不要太多的报道这种负面新闻,这样的问题不值得讨论,完全是负能量。这个孩子根本就没有思维逻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后果,根本就不知道跳下去会死,所以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不需要任何人承担责任。


jbwang1


年轻时的冲动,这和平时的生活环境,以及自己进入青春期,体内的各项激素水平发生显著的变化有关系,不用刻意解读!


美天梦


跟社会的趋势和家庭教育有关系,


养生时尚情感


现在的小孩都娇生惯养,受不了一点委屈的,家长有很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