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276年的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何皇陵被称作“十三陵”?

张进娣


大明朝国祚还是没有逃脱300年的魔咒,存世276年便被农民军李自成结束了,有朋友一直对于一个问题不解,那便是在北京昌平的明代皇陵为什么被称作是“十三陵”,明明大明帝国有十六位皇帝呢?其他三位呢?不翼而飞了?还是不小心被扒啦出锅了??各位别急,您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肯定的是大明帝国确实有16位皇帝。他们分别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接任者建文皇帝朱允文,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以及朱瞻基 ( 宣宗)▪ 朱祁镇▪ 朱祁钰 ( 代宗,他后来被复辟的哥哥废掉,所以在历史上也算做皇帝)朱见深 ( 宪宗)▪ 朱祐樘 ( 孝宗)▪ 朱厚照 ( 武宗)▪ 朱厚熜 ( 世宗)▪ 朱载垕 ( 穆宗)▪ 朱翊钧 ( 神宗)▪ 朱常洛 ( 光宗)▪ 朱由校 ( 熹宗)▪ 朱由检 ( 思宗,也就是崇祯皇帝,被迫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树上)

其次大明王朝的首都其实有两个,初期朱元璋建国后,定都于南京,并在这里营建了规模宏大的民故宫,朱元璋病重后,传位给皇孙朱允文,但朱允文没有hold住,被叔叔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给推翻了了,失败的皇帝注定会“被失踪”所以他也注定不会有皇陵,所以在南京仅仅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朱棣夺了位,自然在南京心神不安,所以他将首都迁移到了北京,并且在北京开始营建规模宏大的皇陵,而在北京的这处便是十三陵了。

尔后,北京的皇陵区便入驻了自含朱棣以后十四位皇帝,等等?14个?!那为什么叫做13陵??原因很简单,这事儿出在明英宗朱祁镇这,这小子被太监忽悠去御驾亲征瓦剌人,结果被俘虏,北京的朝廷为了社稷安危立了朱祁镇的亲弟弟朱祁钰为皇帝,但是神奇的是,朱祁镇竟然在几年后被放了回来,并通过夺门之变重新复辟,位了对弟弟眷恋帝位的惩罚,他把弟弟在十三陵营建的皇陵废掉,此次16位南京减掉朱元璋减掉失踪的朱允文减掉被废的朱祁钰便等于13了,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的皇陵被称为十三陵的原因了。


老猪的碎碎念


因为有三个皇帝没有葬在明十三陵。

第一个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在的时候,明朝的首都还在南京,其皇陵当然不可能跑到北京去,而是选在了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南麓。这就是明孝陵,朱元璋死后就葬在这里。

为什么选在这里呢?当然也是中国风水相关的,紫金山是中国龙脉的南龙,南京虎踞龙盘,这个龙盘就是紫金山,朱元璋选的明孝陵,左青龙右白虎什么的也是很全的,以前是梁朝名僧宝志和尚的墓地,朱元璋把他请走了。当时陵墓之内还有孙权的墓,但朱元璋说留下老孙给我守门吧。

所以我们孙权大帝到了朱元璋前面,就成了一个门卫了。

不过,后面中山陵一修,摆把明孝陵变成一个白虎山的样子。

而朱元璋的尸体到底在明孝陵哪里,现在还是一个谜,有的说并不在地宫中。当年朱元璋死的时候,是十三道城门一起出棺,谁也不知道真的在哪里。

明孝陵地面的建筑在后面的动乱中基本都被毁了,现存的都是后修的,只是这个地宫一直没被人打开过,据说老朱有特别的防盗措施。

这是朱元璋的明孝陵,下一位皇帝建文帝也不在明十三陵,他死的就不明不白,朱棣打进来时,大殿起火,等火熄了,建文帝已经消失不见了,只有一些残骸,根本分不出是不是建文帝本身。朱棣就猜测建文帝是逃了出去,曾经四处找过。也有很多地方说发现了建文帝的墓。但都没有实锤。

不过,他肯定不在明十三陵啦。

还有一位也不在明十三陵。

这位就是明景帝朱祁钰,他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在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被抓走后,他成为了明朝的皇帝。就算朱祁镇被接回来,他也没有让位的意思,而是找个地方把哥哥关了起来。没想到自己的咸鱼哥哥又翻身了,发动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而朱祁钰在一个月后去世。朱祁镇当然不会把他葬到明皇陵去,而是葬到了北京西郊金山口,当时是以亲王礼,到了嘉靖时,修了一下,弄成了皇陵,叫景泰陵。数十年前被毁,坟堆都被推平了。

现在是干休所所在,里面有老干部打门球。


脑洞历史观


明朝十六位皇帝,总共有十三位皇帝葬在明十三陵,没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有以下三位,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钰。下边我们就来说说这三位皇帝为什么没葬在十三陵!

先说太祖朱元璋,那会明朝定都在南京,明成祖朱棣将首都迁到的北京,所以朱元璋的皇陵自然不会在北京,而是在南京紫金山上,也就是明孝陵,为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明清鼎革之际,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康乾年间,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五次亲往谒陵;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可谓优渥有加。被时人誉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

接下来,第二位没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自然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了,这个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悲惨皇帝,被自己的亲叔叔抢了皇位,而且最后落得个下落不明,建文帝的下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迷案之一,自然也就没能葬在明十三陵了!

最后这位,也就是朱祁钰,也是明朝迁都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到十三陵的皇帝,这位也是非正常退位死亡的皇帝,自己亲哥哥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被俘之后,登上皇位,之后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北京保卫战等,也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最后还是被自己的哥哥将皇位抢了回去,夺门之变之后的一个月,朱祁钰就死了,朱祁镇自然不会将朱祁钰葬到皇陵中了!

以上就是明朝没有葬到十三陵的三位皇帝!


枫叶0829


明朝十六帝,北京只有十三个皇陵,缺少三个皇陵。

缺的三人第一个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死后葬于南京钟山,称“明孝陵”。


缺的第二个是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因被叔父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有人说纵火自焚了,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建文帝没有陵墓。

缺的第三个是明朝第七帝景泰帝(也叫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即景泰陵。

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他的景泰陵与十三陵相比就显得十分破败寒酸。

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陵区,所以称“明十三陵”。


微史春秋


一、明朝共有十六帝,建文帝朱允炆、代宗朱祈钰未留下皇陵,应有十四座皇陵,但实际留下十五座皇陵。

其中:

南京明帝国开国太祖皇帝朱元璋孝陵;

北京市昌平明十三陵;

另外,湖北省钟祥还有一座的称为明显陵的皇陵,是世宗朱厚熜追封其父朱祐杬为帝而建的皇陵。
湖北省钟祥明显陵,亦同为明皇家陵寝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二、明帝国开国太祖皇帝朱元璋,建国定都南京,死后葬于南京紫金山,为明帝国第一座皇陵,是为明孝陵。



朱元璋逝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称建文帝,后被其叔、明成祖朱棣以“清君侧”为由发难,攻入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所以建文帝朱允炆未留下皇陵。


三、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共历十四帝,但却只留下十三座皇陵,是为北京市昌平十三陵。


为什么,十四帝,却只留下十三座皇陵?

缘于明英宗朱祈镇于“土木堡之变”,被瓦刺俘虏,其弟朱祈钰登基称帝为代宗。朱祈镇后被瓦刺放回,在朱祈钰病重时,通过“夺门之变”重登帝位。

代宗朱祈钰死后,英宗朱祈镇不承认其皇帝身份,以亲王礼葬于北京西山,称为景泰陵。



故而,明朝北京十四帝,却只有十三座皇陵。


z山海


明朝如果不算南明的话,一共十六位皇帝,他们的墓地有三处:

1. 南京明孝陵(太祖)

2.北京昌平十三陵

长陵(成祖)

献陵(仁宗)

景陵(宣宗)

裕陵(英宗)

茂陵(宪宗)

泰陵(孝宗)

昭陵(穆宗)

定陵(神宗)

庆陵(光宗)

德陵(熹宗)

思陵(思宗)

共13处,统称十三陵。

3.北京海淀

景泰陵(代宗)


明史林泉


明朝这个汉人掌管的天下,很独特。首先第一不在皇陵中的是朱元璋,埋在南京城内。

第二的就是皇太孙,朱允炆,南京城破就不知去向。

第三个也是崇祯皇帝,也是经力了。没有保护好全家,最后死掉,

这三个皇帝死的死,逃的逃,


北风之神529


太祖朱元璋陵寝在南方,当时都城在南京。

朱允文,南京破城之日不知去向,没有陵寝。

明代宗,明英宗复辟后,取消了代宗的帝号、埋于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