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为何有12座无字碑?

小王说涉县


明十三陵,是明代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至明思宗朱由检亡国,十三代皇帝的陵寝所在地。而每一座明代帝陵在陵门的前面,都修建有一座碑亭,在碑亭内竖立一通石碑。碑亭被称为"神功圣德碑亭",石碑被称为"神功圣德碑",顾名思义,石碑上应该刻有皇帝生平的丰功伟绩。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从十三陵的第二座帝陵:明仁宗朱高炽的献陵起,到倒数第二座帝陵明熹宗朱由校的德陵为止(明思宗思陵未建"神功圣德碑"),帝陵前的"神功圣德碑"上都空无一字,都是无字碑。

既然叫"神功圣德碑",为什么上面都空无一字呢?

这要从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皇帝说起。

实际上,从明仁宗到明武宗这七位皇帝,他们的陵门前起初都没有修建碑亭,也没有修建石碑。嘉靖皇帝在营建自己的帝陵永陵的时候,特别想给自己的帝陵修碑亭,建石碑,给自己歌功颂德。但是,祖先的陵寝都没有建碑亭和石碑,他的帝陵如果修了,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既要逊避祖陵(后代皇帝的陵寝不能修的比祖先的更好,这就叫"逊避祖陵"),又想给自己树碑立传,于是,嘉靖皇帝想到的办法就是,把前面所有的帝陵全部都修碑亭,建石碑。

碑亭修了,石碑立了,就要写碑文了。

可是,碑文谁来写呢?这是给之前的历任皇帝树碑立传,写的不好是要诛九族的。

大臣们一番商议,结论是:碑文只能由现任皇帝嘉靖皇帝写。

但是,嘉靖皇帝太"忙"了,他在"忙"什么呢:忙于修道,忙于炼丹,忙于追求长生不老……

他连上朝都懒得上,哪里有时间有精力写碑文呢?

皇帝不写,没人敢写,最后直到嘉靖皇帝去世,七座帝陵的碑文都没有写成。于是,包括嘉靖皇帝的永陵在内,八座帝陵都只有石碑没有碑文。

祖辈的皇帝都是无字碑了,后面的帝陵也没人敢写碑文吹嘘自己。于是,十三陵里十一座帝陵的碑亭里,留下的都是无字碑了。

千秋功业也好,千秋骂名也罢。

石碑上有没有字,刻了什么也许并不重要。

因为,历史会给每个人一个公允的评价。


煮酒君


十三陵中永乐皇帝的长陵和崇祯皇帝的思陵碑上是有字的,此外还有12个无字碑,于是有人想破头也想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2个有字碑加上12个无字碑共14块碑,而十三陵只有13个陵墓。

图为长陵碑亭

原因很简单:永乐皇帝的陵寝比较特殊,有两块碑。

原来,十三陵里面只有永乐皇帝的长陵有神功圣德碑及碑亭,后来的献、景、裕、茂、泰、康六陵没有神功圣德碑及碑亭。到了嘉靖朝,嘉靖皇帝想搞点事情,他想给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各建一个神圣功德碑及碑亭,长陵已经有了神圣功德碑及碑亭,于是在长陵陵宫内修建了圣绩碑亭及石碑。



也就是说,嘉靖一口气给祖宗立了七块碑。立碑了就该写碑文呐,于是问题来了,长陵神圣功德碑有3000字,还是文言文,转换成现代汉语信息量更大,再乘以七,嘉靖皇帝有点受不了……



原来,朱元璋说过,文官给皇帝写的碑文尽是溜须拍马的东西(“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 ;“亲制文,命江阴侯吴良督工刻之。”)。于是成祖朱棣撰写了孝陵神功圣德碑文,仁宗朱高炽撰写了长陵神功圣德碑文,此后老子的碑文儿子撰写成了规矩。



不知何故,从永乐皇帝的儿子洪熙皇帝开始,帝陵不设神圣功德碑,到了嘉靖朝一下子补上了,祖宗的规矩谁也不敢改,又不能让死人写,所以7块碑的碑文,只能嘉靖自己写。

图为长陵神圣功德碑


嘉靖表示呵呵,老子炼丹都没时间,哪里有空写碑文,还是7块……于是只给自己的亲生父亲显陵睿功圣德碑撰写碑文(显陵不在十三陵内),十三陵里面的7个就不管了。

后面的皇帝跟风偷懒,于是出现了12块无字碑。崇祯皇帝的碑是清朝皇帝立的并刻有文字。


理工科直男


此问题不尽准确,明十三陵中应该是11座无字碑!

咱们都知道武则天的墓前有块“无字碑”,可今天小君想说的是坐落在北京的明十三陵里也有无字碑,而且不止一个,有11个之多!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11座无字碑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明十三陵的无字碑都在哪里?”

明十三陵,埋葬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他们分别是:

长陵(明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因为朱元璋死在南京,故陵也在南京;继位的朱允炆是被叔叔给造反造下去的,生死未卜,下落不明,并没有立陵;而景泰皇帝朱祁钰在哥哥英宗朱祁镇复位后被剥夺了帝位,故也没有能葬在皇陵中;所以造成:

明朝有16位皇帝,而葬在北京皇陵只有13位的结果。

在这十三陵中,朱棣的长陵是老大哥,首陵,而在它的陵园内树了一座碑——神功圣德碑,顾名思义,就是歌颂朱棣的丰功伟绩(如下图)

碑上刻满了赞歌,共3000多字,内容大致就是朱棣如何如何NB,宇宙无敌,天下第一的意思。

而自朱棣之后所有皇帝的陵园内也树立了神功圣德碑,可全都没有写字!为“无字碑”。(如下图)

“‘无字碑’是谁立的?”

神功圣德碑,是歌颂皇帝功绩的,在皇陵里树立合情合理,可十三陵里的这些神功圣德碑有6座都不是皇帝死后“立马”弄的,而是过了好几百年由其他皇帝给立的:

这六座都是由明代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给弄的,在这之前他们的陵都没有碑。

原因就在于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当年他死后特意吩咐自己的儿子宣宗说:“为父我当皇帝还不到一年就要死了,也没做啥造福百姓的事,我死后的陵寝你怎么简单怎么来,一定要朴素!别铺张浪费!”

而宣宗也谨记父亲的遗言,修建献陵时极尽节俭,故也没有立神功圣德碑。而这之后的皇帝也遵循不立碑的传统,没搞这块碑!

一直到了嘉靖皇帝,当时他哥哥明武宗死了没孩子,他就被扶上皇位,以弟弟的身份当上了皇帝,他好折腾,刚登基就搞出个“大礼仪”事件,非要给已经死掉的父亲(当时是王的身份)追封成皇帝,结果一众大臣反对,最后这些反对的大臣被处以廷仗,打屁股,伤的伤,死的死,闹的挺大。

而嘉靖事后也有点后悔,因此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缓和皇族矛盾,表示对先祖的尊重,同时也在夏言和严嵩的撺掇之下,嘉靖决定给他之前的皇帝都立块神功圣德碑。

“‘无字碑’为什么无字?皇帝智商令人捉急”

立碑容易,可要写碑文就难了,因为朱元璋规定过,老朱家的圣德碑碑文必须由儿子来给写,即朱棣的得有儿子朱高炽写,这么传下去,不准让文臣掺和!

而要写好这碑文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你得对皇帝的生平有所了解,而嘉靖都是第11代皇帝了,他之前的6位,虽然有历史典籍,《实录》一类的书可供参考生平事迹,可你要他仔细查阅资料再构思再写,实在是太难了,况且他当时正迷恋修仙练道呢,哪有时间给你想这些,所以就造成碑是立起来了,但文字却由于很多原因迟迟未能书写。

同时还由于朱高炽给老爹朱棣写的碑文太赞,水平太高,而嘉靖要写一篇超过他的实在太难,虽然有文臣帮助,但估计总写他也不满意,所以索性就撂下,拖延了。

而嘉靖之后的皇帝也遵循了这个传统,只立碑不写文,崇祯的思陵碑文是由满清皇帝给书写的。


宫殿君


如今在游览明十三陵时,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十三陵中只有明成祖朱棣的长陵的石碑刻有“大明长陵神功神德碑”字样,以及下面刻有朱棣儿子为其题写的3000余字的碑文,其余的十二陵的石碑上都没有碑文,属于无字碑。

关于明十三陵的无字碑文,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皇帝功德太大,根本无法用言辞来表达,所以就干脆不写了;还有一种说法,明太祖朱元璋曾亲下圣谕,说所谓的皇陵碑记,都是一些虚华的言辞,根本没有必要在石碑上书写。所以,明朝的史官都不再为皇帝撰写碑文,而这个责任却落到了皇帝的身上。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十三陵从第二座陵墓到第六座陵墓,起初连石碑都没有树立,直到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重补这些石碑,但按照惯例明世宗应该在这些石碑上撰写碑文,但因世宗沉迷于酒色之中,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这些事,所以直到他驾崩那天他所立的石碑上也没有一篇碑文被写成,之后的皇帝看到先祖的石碑上都没有书写碑文,在立碑的时候也就都不再刻写碑文了。

这样就形成了明十三陵出了朱棣的石碑上刻有碑文,其他十二座陵的石碑上都没有碑文的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