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叶面肥”,可能都白用了!怎样才是合理的?

叶面肥目前已经被几乎所有农户和经销商认可了,打药的时候动不动就会加进去一袋叶面肥。

但是就我的了解,这里面问题还很大。

虽然大家都习惯了用叶面肥,但是叶面肥到底应该怎么用,应该用什么样的叶面肥,很多农户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不懂。

经常会遇到农户说:给我拿一袋叶面肥!

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经销商说:来,加一袋叶面肥。

然后,你问,拿的是什么叶面肥?加的是什么叶面肥?有什么作用?

有很多人就回答不出来一个所以然了,就会说:

叶面肥嘛,营养嘛,打了总比不打好嘛!

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

因为叶面肥是一个不严谨的品类称呼,只要是叶面补充的营养都叫叶面肥。但不是一个产品的名字,叶面肥包含很多产品,也有很多的类型,每个类型都不一样的。

所以,我经常给零售商说,以后再给农户拿叶面肥的时候,不要说拿叶面肥了,而要说成:

高磷的大量元素或者磷肥、高钾的大量元素或者钾肥、高氮的大量元素或者氮肥、海藻酸、鱼蛋白、钙肥、微量元素肥、等等……

上面这些东西都是叶面肥,

但是他们是一样的东西吗?

不是的!

他们的功效一样吗?

不一样的!

他们的使用方法和时期一样吗?

也是不一样的!

叶面肥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叶片补充营养或者调解作物的生长特性。

叶片营养品

叶片补充营养,主要是补充根部供应不足的元素。

因为根部的发育不成熟或者退化,造成根部养分供给的不足,或者一些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可移动性差,以及容易被土壤固定元素等,因此需要通过叶片补充,来满足作物正常的生长需要。同时,也要根据根部的发育来确定叶片补充养分的时间和节点。

一句话:叶片补充营养是缺什么补什么,什么时候需求量大什么时候补。

1. 根部发育不成熟,吸收养分能力弱。

2. 根部退化,吸收养分能力弱。

3. 作物生育期需求养分量大,根部养分供应不及时。

一般作物在幼苗期,因为根部发育不完善,可以通过叶片喷施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来补充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同时可以配一些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欣喜)等促进作物快速成长。

作物在开花前后,对磷钾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此时叶片补充元素主要以磷钾元素为主,如磷酸二氢钾。同时,因为花期对硼的需求量比较大,需要辅助喷施硼肥。

果实膨大期对氮和钾的需求量比较大,此时叶面补充养分主要以氮钾为主,比如硝酸钾。

而果实上色期对钾的需求量比较大,此时叶片补充主要以钾肥为主。

作物生长后期,因为根部的退化,使得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此时需要通过叶片补充氮磷钾等各种营养元素。

对于一些瓜果类作物,尤其是对钙需求量比较大的作物,从坐果开始就应该有意的通过叶片补充钙元素,建议喷施每天农资的101钙硼液,糖醇螯合,钙硼比例合理,吸收更快,利用更好。

以上是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来讲的,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我们更应该学会观察作物的各种缺素表现,然后针对性地去补充相关元素。

比如:当树体长势较弱,叶色发黄,生长缓慢时,则为植株缺氮。此时应以氮肥为主,配合喷施磷钾肥。当树体长势过旺,叶大嫩绿,节间过长时,为氮素过于丰富,此时喷肥应以磷钾肥为主。

所以,大家学习作物的各种缺素症,以及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和表现是很有必要的。建议大家百度出来各种元素在作物体内的转换和表现,然后挨个的记住,以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

这是每天农资之前整理的缺素表现,大家可以保存下来随时看

补充叶面还应该注意:

1. 喷施时间建议是早上或者下午,应该避开中午。

因为中午温度高,水分蒸发快,肥液在叶片停留时间短,浪费大(作物吸收营养元素是和叶片上的溶液同时进入的,没有了溶液,元素也完蛋了);其次,中午的高温,可能会对果子和叶片造成灼伤。

2. 注重叶片的背面喷施

因为背面组织排列疏松,所以更容易进入到作物体内,而正面角质多,更加难以吸收,同时更容易蒸发。

很多人提到到叶面肥,就把所有的叶面肥都当成一样的,认为各种含量的都没有什么区别,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叶片补充营养的机理已经说了,根部供给不足的时候补充,所以,如果你不按需补充,会造成真正缺乏的补充不上,而不缺乏的补充就成了浪费。

我在下面的时候,见到过明明是缺乏微量元素了,但是经销商给农户拿了一包氨基酸或者腐殖酸的大量元素肥;也有一些农户后期明明需要补充钙了,他随便拿一包叶面肥去喷施,认为喷什么都一样,这种认知不仅仅起不到作用,还会造成投入成本的增加。所以,按需合理的施肥,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第一步。如果,我们对各种元素的作用以及作物的生理生长比较熟悉的情况下,肥料这块还是可以节省下来不少钱的。

同时,在补充叶面肥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粘着剂,比如洗衣粉或者洗洁精之类的,增加水溶液在作物表面的停留时间,可以提高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最后,单纯的营养元素是不会有什么神奇的效果的,只有在作物缺乏的时候,或者长期的对比当中才可以看出来。而可以很快速地看到效果的产品,一般都含有调节剂。

关于调节剂很多人也有一种误区,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认为调节剂激素一文不值,一类是认为调节剂激素就是万能的,这两种认知都存在偏见。

在作物长势过弱的时候,或者生长关键点的时候,还是有必要使用调节剂促进一下生长的,但是光用调节剂促生长如果营养供给不到位,就会造成作物的“肥胖症”生长畸形,或者早衰。营养加调节才是最好的搭配。另外,多年生作物(果树)不建议长期使用调节剂,容易缩短树龄。还是那句话,合理的才是最好的。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是合理的?

这个就要看各自的内功了!关于调节剂这块争论挺多的,我就不多说了,有机会重新写一篇吧!

这些都是很基础的东西,主要给大家看的是对作物营养补充的一个思路,而不是本文的讲到的知识点,因为我能知道的,也就这么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