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日本要叫这个名字?

缘沉阿妹


在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太平洋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到夜晚回归到原处,在第二天在相同位置上重新升起。而在我国,东部的国家就是日本了。

在当时由于受到科技技术水平限制的原因,中国的古人普遍认为是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位置,中国最东部的国家是日本,对于美洲地区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这是日本的意思。

在唐朝以前,日本有很多种叫法,有倭国、扶桑之称,在唐朝时期,日本人的身高是普遍低于中国人的身高。主要原因是,在这个时期,日本处于奴隶制社会,经济、科技水平比较落后,加上日本多山的地理环境,使得日本的耕地少之又少,恶劣的自然环境当然会没有更多的粮食、肉食提供给人。在长期缺乏蛋白质的环境下,日本人的身高自然高不了,日本人的身高快速上涨的时期是在二战后,在最近这些年,日本人的身高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日本这个国名是武则天赐予的,当时的日本的使者兴高采烈,为终于不再叫倭国而欢喜,在这里也能体现出武则天对日本的尊重,毕竟倭是贬义词。


用文章记录历史的缩影


“日本”,顾名思义就是“日之本”即“太阳升起的地方。”但如此解释早有争议。据《日本书纪私记》记载,公元936年,在一个关于《日本书纪》的讲座上,参议纪淑光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将‘倭’改称‘日本’?原先的国名‘倭’是什么意思?”。讲师引用《隋书·东夷传》中对“日出之国”的解释,回答道:“日本国,自大唐东去万余里,日出东方,升于扶余,故云日本。” 至于为什么要称“倭”,他的解释是:“可能是取‘我’这个音,而有汉人给取的名字。”确实,有一种说法,说当时前往中国的日本人称自己的国家为“我国”,因为“我”与“倭”发音近似,所以华夏的史官便以“倭”称日本。“我国”成了“倭国”。

另据《释日本纪》记载, 904年的一个讲座上,有人问讲师:“现在称‘日本’的我们国家的名号,是唐朝起的还是我国自己定的?”讲师明确回答:“是唐朝起的。”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唐朝的张守节在723年撰写的《史记正义》里提到:“倭国,武皇后改称日本。” 2004年在西安发现的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的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铭,上书“国号日本”。说明“日本”这个国号最晚在八世纪初已经被大唐王朝接受。

长期以来,由于认为“日本”国号是唐朝起的,因此早在18世纪,日本就出现了一些认为应改“日本”国号的国粹主义者。例如,佐藤忠满称,“日本”这一国号显示了日本是中国属国的性质,具有侮辱性,应该抛弃。“原封不动地接受日本这一唐朝人称呼我们国家的国号并用于和唐朝交往,实令人非常厌恶”。

1996年,日本广播协会(NHK)“人类大学”栏目播出了以“日本史再考”为题的节目。有人提出,曾有一部分统治者决定的国号,可以用日本国民的总体意志改变。由此可见,不少人认为,“日本”国名由中国王朝所定。但这种说法靠谱吗?在此,有必要扼要追溯历史。

日本原称“倭”没有争议。关于“倭”最初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1世纪刘歆编纂并呈献给汉哀帝的《山海经》中的《海内北经》:“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但据中国史籍记载,将“倭”改为“日本”,是其本身。据《隋书》记载:“日本国,倭国之别种,以其国在右边,故以日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 隋在唐之前,可见称 “ 倭国,武皇后改称日本 ” 的说法是值得疑问的。《旧唐书》中,“倭国”、“日本”两种称呼都有,而《新唐书》则只称“日本”,并写道该国“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宋代以后,中国王朝正史不再有《倭人传》、《倭国传》,只有《日本传》。

“日本,为什么叫日本?”这个问题其实是“罗生门”——各说其理。

为了搞清楚“日本”这个国号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日本学者已出版了不少论著。坂田隆1993年出版的《日本的国号》一书,列举了13种关于“日本”国号由来的观点。1997年吉田孝的《日本的诞生》一书,则认为所以定国号为“日本”,是以太阳神信仰。按照他的观点,认为“日本”国号由中国所起,与史实不符。日本著名史学家纲野善彦在《何谓日本》一书中则写道,“毫无疑问,日本的国号按照字面理解,既非特定的地名,也非王朝创始者的人名,而是指这个国家在东方,并且将观察的视点置于中国大陆。我们可以从日本这一国名中看到,大和统治者一方面强烈意识到中国大陆大帝国的存在,另一方面则试图作为一个小帝国与它抗衡。”


冯玮


近代以来,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因此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尤其是在二战时期,日本人在我国境内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日本与我国隔海相望,因此交往比较密切,而且日本各个时期的国名都是由我国赐予。



日本名称的变化

日本最早的对外国名为“倭奴国”。《后汉书》中记载,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日本曾派遣使者向汉帝国朝贡。刘秀因此赐给了当时的日本一枚金印,上面刻有 “汉倭奴国王”五个字。这枚金印后来在1784年被发现,陈列在了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公元3世纪时,日本出现了邪马台国,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以鬼神之说迷惑了大量百姓,因此统治了日本很大一部分地区。公元239年,卑弥呼派人向魏国朝贡,当时魏国皇帝曹睿赐予了卑弥呼“亲魏倭王”之金印和铜镜100枚。



从以上两件事情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是非常乐意接受“倭奴国”这个称呼的,而且被称为倭王也非常开心。也因此倭奴国的称呼一直延用到了隋唐时期,直到隋炀帝时期才有了变化。

公元607年,日本向隋朝派遣了第一个使团朝贡,使团的首领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小野妹子[男性]。当时小野妹子交给了隋炀帝一封信,信的开头就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这也是日本人第一提出“日出之国”的概念。

隋炀帝看后大怒,因为在当时的东亚朝贡体系当中,只有中原王朝的皇帝才能称为天子。而日本人竟然在书信的开头就自称天子,因此隋炀帝明确告诉了日本人以后禁止这种情况。后来日本人再次朝贡时改为了“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公元663年,唐朝与新罗联军和日本与百济联军战于白江口,最终唐军以少胜多,杀得日本溃不成军。日本人也因此知道了自己和唐朝的巨大差距,并且开始积极的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曾说,此时的日本好比婴儿追求母乳般贪婪的吸收着中国的先进文化,于是从野蛮走向了文明。

学习了中国的先进文化知识后,日本人开始讨厌“倭国”的名称,因此擅自修改了国名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新唐书·东夷传》中记载;

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



唐高宗李治时期,当时的日本不断上书唐政府请求改名为日本。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唐政府终于同意日本的对外国名可以称为“日本国”,从此“日本”一词正式成为了日本的国名。

最后说一下,实际上不仅仅是日本,东亚很多国家的名称都是由中国赐予的。比如朝鲜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赐,越南也是嘉庆皇帝亲赐。


我是越关




中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的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德国全称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那么,日本的全称又是什么?

答案是:日本没有全称。那接下来看“日本”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



日本列岛上在4世纪后才出现国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岛原来并不叫日本。 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

大家都知道日本向来喜欢依附于强国,但是在秦朝时期的人们更本就瞧不上他们,还称之为“东夷”。


据《汉书》、《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汉光帝刘秀就赐名现在的日本为“倭国”,“倭”的意思是丑恶低矮,当时的日本人并不知道这个名字含有贬义,于是他们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号。



唐朝的张守节在723年撰写的《史记正义》里提到:“倭国,武皇后改称日本。” 2004年在西安发现的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的遣唐使,上书“国号日本”。

日本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阳之本”,即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时也被称为太阳之国。


日出东方,虽然能够光耀世界,但每天终归要落山。就像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企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虽然名噪一时,终归要和黑夜一样黯淡下去!



历史已经证明:日本并不有利于人类发展!


勿忘国耻勿忘小日本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秦始皇时期,方士徐福率500童男童女,东渡大海,去寻找海外仙山为秦始皇求取长生不老药,结果一去不返,到了如今日本群岛,成为了现代日本人的祖先。



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少,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根据成书于东汉年间的《论衡》一书记载,成王之时,越常献雉,倭人贡畅。也就是早在西周成王时期,日本岛上的政权就已经和华夏建立了联系。而成书更早的《山海经》的中称“倭属燕”,更是表明当时的日本可能是燕国的附属国。(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春秋时期的倭人指的吴越一带的居民)

至于为什么在汉以前的古中国会用倭(有猥琐矮小之意)这个字来称呼古日本人,其实也很好理解。古代的中国的中原政权,以中央之国自居,有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对于周围的政权自然是看不起,从我们对周围政权的命名就可以知道,比如说“犬戎”、“匈奴”、“身毒”(古印度)。因此,用倭奴称呼古日本,也属于正常。当年汉光武帝赐给日本国王的金印上就印着“汉倭奴国”,这是大汉国对古代日本的正式命名。



当然,还有一种解释说倭字本没有贬义。古汉语中,倭通逶,意味山路曲折绵延的意思。古日本人渡海朝贡,路途逶迤,故而以倭命名,意味顺从。


当然,不管倭字本意如何,都不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倭奴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当隋唐时期,日本的使者来唐朝贡时,学习了汉家文化,认为倭不好,请求更名,更名为日本,意为靠近太阳升起的地方。

早在隋朝时期,倭国的圣德太子致书给隋朝,称自己是“日出之国”,不过,中原政权正式批准日本国这个名字,则是在武则天时期了。

日本国,自大唐东去万余里,日出东方,升于扶余,故云日本。——《隋书·东夷传》

其实,日本国这个名字,还是以中国作为参考。古代中国人认为,日出于东方,而古日本人认为自己在'中国的东方,正是日出之地。


小镇月明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虽然近代以来,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道路,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

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交往非常密切,中国先是作为日本的“老师”,将自己的文化与文明传播给了日本。随后到了近代,这位“学生”后来居上,再次帮助中国进行近代化转型。

这本书称中日曾有一个“黄金十年”

日本最早叫“邪马台”?其实,那只是早期日本列岛上众多国家中的一个

那么,与我们国家联系密切的日本,它的国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知道,日本最早被中国人称之为“邪马台”。公元1世纪左右,正是日本弥生时代,当时的日本逐渐从原始部落联盟逐渐变成了很多小国。

《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记载:“旧百余国,汉使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随后,《三国志》中记述了其中的一些国家和他们的官名,随后说:“南至邪马台国,女王之所都,水行一月,陆行一月”。

有学者认为,邪马台国是当时日本列岛上生产力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邪马台国成了日本列岛上众多小国的代表,但是,此时的日本没有统一,我们并不能把邪马台国看成是日本国早期的国名。

“倭国”的称呼并不是说日本人矮小,而是要让他们归顺

随后,在中国的史书中,又出现了“倭国”的字样。倭国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中,由此可见,邪马台国和倭国在当时并用。随后,在《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旧唐书》等史料中,都曾经出现过《倭国传》。

由此可见,“倭国”曾在很长时间之内,成为了称呼日本的国名。顺便说一句,现在很多人认为,这个倭是轻蔑语,是说日本人身高矮小。其实,并不是这样。

“倭”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如果《山海经》记载正确的话,由此可见,在战国中后期,日本就与中国有联系(倭国还属于燕国),只可惜,焚书坑儒之后,各国的官方文件都被烧毁,我们现在不能确切的知道它们是如何交往的。

此外,在《诗经》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周道倭迟”。这里的“倭”是指道路弯曲遥远,后来延伸为顺从的样子。因此,中国人管日本叫“倭国”,其实是说,你们国家虽然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无比要顺从我们,不可以闹事。

到了5世纪,日本官方开始对内使用“大和朝廷”,这也是大和民族的由来。到了这个时期,我们可以发现,并没有出现日本这个词。

大化改新时期,圣德太子致书给隋朝,称自己是“日出之国”

一直到了日本大化改新时期,日本的圣德太子写信给隋炀帝,里面提到“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由此,日本有了“日出之国”的说法。

后来,到了《新唐书》中,又记载,“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由此,日本这个国名就正式被中国所承认,日语中写成“日の国”。

至于日本自己,“日本”这个国名是在七世纪中叶开始使用。日本的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第一次将“日本“写进法律中,确定为国名。随后,日本又颁布《养老律令》(这里的养老是年号,不是颐养天年的意思),它是对《大宝律令》的注解,里面出现了“日本天皇”的字样。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日本”的国名才正式被确定。

“日本”一词其实是“邪马台”、“大和”、“倭国”的转音

现在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所谓“日本”的“本”其实是从邪马台、倭国、大和等词语的转音。“本”在日语中读为“MOTO”(もと),邪马台在日语中读为“YAMATO”(やまと),在古代日语中,这个词还有“大和”和“大倭”的意思。

逐渐的MATO就读成了MOTO,由于圣德太子称自己的国家为“日出之国”,因此日本人就将日与本相结合,变成了“日本”。

不过,到了近代,“日本”变成了专有名次,有人决定将其读音变成にっぽん(你碰)和にほん(霓虹),并且这两种说法一直沿用至今,使用哪一种都可以。


兮兮说事儿


日本,意为日出之地,可以说很霸气,在中国人这里其实日本有很多代名词,比如说倭寇,鬼子,倭人。其实“倭”这个词在古代曾一度就是日本的名字,那么后来日本为什么改名叫做日本呢。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日本可以说就是中国的附属国,所以日本之所以能日本肯定是和中国有关系的,其实日本的诞生和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是有关系的。


在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中曾有过关于日本国名的记载,在《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日本在先秦时代是燕国的附属国,而那时候中国人就喜欢把日本称为倭人,这可能是因为在日语中最常发的音(wa)有关。

后来到了汉代,汉光武帝就曾授印玺给“倭国国王”,这件事是在《后汉书》中记载的,所以直至到汉代,日本还是叫倭国。但是后来日本人了解到“倭”这个字在汉字里面是矮的意思,所以就一直在天朝上国面前吵吵要改名,但可惜的是那些王朝都没怎么搭理。

到了隋朝日本还在吵吵要改名,并且还写了一封国信给隋炀帝要求改名,信的开头第一句就是“日出之国太子致信日落之国太子”,暗示日本在上升,而隋朝在下落。隋炀帝一看这还得了,更没同意日本改名。


直到唐朝武则天称帝期间,日本写信给武则天希望能把国名由“倭国”改成“日本”,可能武则天觉得叫倭国的确太低端了,于是就同意了,从那以后日本便正式改名叫做日本了,所以日本的名字和中国的关系还是不浅的。

可惜的是日本这个国家有点背信弃义,只服从强权,近代中国被其糟害最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如今中国崛起,也需要时刻提防着这个蕞尔小邦,因为它可能随时都会咬你一口。


围知历史


1、历史原因

在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使根据中国皇帝国书中的称呼将其国名改为“日本”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到现在,日本人将太阳视为图腾,就好比中国将龙视为图腾。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隋唐时期,我国将日本成为“倭寇”,倭国人觉得此名字太恶,随即改名“日本”


2、日本国名的演变

从倭到大和再到日本:

首先在《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中有记载,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金印内容为【汉倭奴国王】。 目前该印已成为日本国宝。

倭,形容矮小猥琐的样子。这成了日本最初的名字。

写为:倭 发音:YAMATO

随后岛国人民深入学习中华文化,发现倭的意思确实不太好。

于是,岛国人民开始使用谐音的【和】来代替【倭】,另外为了彰显霸气还在【和】前面加了个大。

于是,国名就发展为:写法:大和 发音:YAMATO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国书记载,日本在东边,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有了“日本”这个名字的来源。

后来,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一心想跻身列强阵营的岛国恬不知耻的改名成了【大日本帝国】。

最后总结一点:整个历史期间日本名字多次更改,汉字写法、发音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这次梳理只是一个大概的过程,期间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

但是,至少通过岛国的更名我们知道了一件事:学习好中文的重要性。


蒋昊说经济


问:日本,为什么叫日本?

日本为什么叫日本,前面有一千二百多位朋友都替我回答了,回答大都是,日本原先叫倭国,因是日出的地方,后来改了叫日本,说是申请了唐朝武则天后给改的。所以我就不说这些经过了。


现在我就说为什么它叫日本不叫别的,而且还是申请中国给起的名。

因为它过去就是中国的"蕃薯″国,是站在中国地面上它才是日出的地方,才可以叫日本,就和中国的南部是越南,西部是西域,北部是漠北一样,都是以中国为坐标来命名的。


如果日本不是中国的番属国,而是大洋东岸玛雅人的番属,玛雅人给它取名就不是"日本″,而是"妖西″了。而"妖西″国的国旗也不是膏药旗,而是"拔颗牙虏″的旗了。


金苹果老楊


最早的日本土著是没有国名的,称为阿伊努人,伊奴是狗的意思,最早的关于日本记载是《日本书纪》,这本书是唐朝时,留学长安的日本学生,在汉人的协助下写的,算是第一部日本正史,虽然对日本的起源记载多为神话故事,但也能找出日本国名的轨迹。

图为日本国宝,曹魏明帝赐给日本的“亲魏倭王”金印。

《日本书纪》记载日本最早的国名叫“邪马台国”,公元57年东汉时期,邪马台国派出使者来洛阳朝贡,秦汉时期的汉人个子是比较高大的,而日本是非常矮小,对这群矮小人种,光武帝赐邪马台国卑弥呼为倭奴国王,这是“倭”最早来例,前面讲的日本土著阿伊努人也建立了自己国家,称为狗奴国,倭奴国在宗主国支持下,打败了狗奴国,掌握了政权,曹魏时也有赐倭奴王的记载。

法隆寺,最早叫斑鸠寺,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为纪念那只斑鸠而建。

因为倭和大和在日语里,发音是一样的,日本人也知道了倭是矮小的意思,后来的政权直接称呼为大和国,而不称倭国,但咱们各朝代一直延续倭国的叫法和记载,公元592年倭国的第一代女天皇,推古天皇,传闻她和天上飞的飞鸟野合,所以她的时代非常崇尚飞鸟,也称为“飞鸟时代”,后来证实飞鸟是斑鸠,今天的法隆寺以前叫斑鸠寺,就是为纪念推古天皇的那只野合的斑鸠而修建的。

图为唐代百济降将祢军的墓志,公元678年,是最早出现日本国名的记载。

隋唐时,倭国向中国派了很多留学生,他们学到很多中原的文化和思想,于是效仿中国展开改革,首先建立年号“大化”,意思是伟大的变化,再上表隋朝皇帝,请求把倭国改名为“日本”,意为日初之国,当时隋文帝没同意,此后的倭王继任者均向唐朝上表改名,终于在武则天时期,同意改名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