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這種三文魚,中國人特愛吃,體內各種“劇毒”,吃多會致癌

說起海鮮,吃貨們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可能就是刺身了。

海鮮生吃,鮮嫩多汁,

想必這是許多愛好美食的小夥伴最心儀的吃法。

而在刺身中,有著“刺身之王”美譽的三文魚最受人喜愛,

肉質肥厚不膩,

確實是一例不可多得的美味。(歡迎關注我們的抖音賬號:悉尼那些事兒 或搜“mandage”)


中國人的飯桌上,刺身也經常作為“貴菜”漲面兒,

要吃,還一定要吃進口三文魚!

可是,

任何東西只要具有了商業價值,它便不再單純,

美味,再也不是單純的美味了。

前段時間,我們便做過有關三文魚的報道,

之前的報道稱,

為迎合市場,許多淡水養殖的“虹鱒魚”被列入三文魚行列,

演繹教科書版濫”魚“充數。

但今天,出事的可不是之前的虹鱒魚了,

本次“後院起火”的是名副其實的,

挪威三文魚!


最近,來自瑞典和挪威的一個科學團隊發表了一份讓世界汗顏的報告,

在報告的最後,一句顛覆三觀的結論赫然寫在紙上——

三文魚,是世界上最毒的食物!

這份報告中顯示,

三文魚的毒性是普通食物的5倍!


埃瑪菌素、抗生素、Omega-6、PCB都在其中,

這些字眼讓人光看一眼就感覺中毒了,

而它們,都被檢測於三文魚的體內。


許多小夥伴可能還摸不著頭腦,

這些聽都沒聽過的物質究竟是什麼?

雖然說沒聽過東西一般都比較毒,

但他們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呢?

為何會從三文魚體內被發現呢?

發現多久了呢?為什麼檢測出這些物質的三文魚還存在於市場呢?

其實這一切都不是三文魚的鍋,

殺死人類的,終究是人類自己。


三文魚的起源便是挪威,但是這次,這個由挪威和瑞典的科學家組成的科學團隊卻對這個星球上最受歡迎的三文魚的安全性發起了挑戰,

不知道是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

挑戰成功了。


據報道,三文魚作為可口的食材廣傳於世界各地,

銷量極其可觀。

但是,下海捕撈三文魚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收入也不是那麼豐厚。

於是乎,人們為了充分利用這個市場賺錢,開始了——

家養三文魚。


如果為了賺錢把自然界圈養在水池中,有史以來都是要出事情的。

科學團隊通過研究檢測發現,

這些家養三文魚統統有毒!

而且毒性不低,

是普通食材的5倍!

為什麼好好的三文魚,一旦家養繁殖就會產生毒性?

這個科學團隊是這樣分析的。


海納百川,廣闊無垠,三文魚住在海里,上個廁所都算出差了吧…

但是家養三文魚則大有不同,

小小的飼養塘裡,千百條三文魚磨肩擦肘,有時候翻個身都困難。

而大批三文魚聚集在一起後,一樣“邪惡”的東西便會聞訊而至——

海蝨。


過於密集的三文魚群體會引來海蝨,

海蝨會寄生在三文魚體內以求生存,

引起三文魚發生皮膚病變,甚至可能導致魚類死亡,

或者導致魚肉變得無法食用。

這時候,我們的第一個密毒就出場了——

埃瑪菌素。


埃瑪菌素是一種效果極佳的殺蟲劑,

而為了降低損失,美國、加拿大、蘇格蘭、挪威和智利的大規模三文魚養殖場都會習慣性

給魚餵食埃瑪菌素殺毒。

當然,作為一款合格的殺毒劑,埃瑪菌素不但可以殺死海蝨,

其對哺乳動物也有一定的傷害。


有消息顯示,

犬類或鼠類食用埃瑪菌素之後,會產生震顫、脊髓惡化和肌肉萎縮等可怕現象,

對人體也有著可怕的危害。

可是,誰能料想到,

埃瑪菌素還只是第一步,為了讓自己家三文魚能安全出售,

商家的第二件“法寶”很快現身了。


商家自己心裡很清楚自己家養的三文魚會感染不同的細菌,

為了進一步保證自己的貨不會出事,

在加入埃瑪菌素殺蟲的基礎上,

商家還會給三文魚們餵食抗生素,

以保證魚肉中沒有寄生蟲!


故,三文魚體內可能殘留的抗生素會導致人類胃中菌落失調,

對消化系統造成危害。

不僅是埃瑪菌素和抗生素這類人工加入的“添加劑”,

家養的三文魚自身還會產生一種物質——

Omega-6。

這個東西,得好好說說。


為大多數人所知的,是一種名叫Omega-3的物質,

這也是野生三文魚中最富有營養的物質。

野生三文魚吃的都是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小魚小蝦,

在這樣自然的環境下,三文魚體內會產生足量的Omega-3,

這是一種既富有營養,又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神奇物質!

但是一旦轉至家養,則變味了。


為了節省養殖成本,誰會給自家的三文魚吃小魚小蝦啊!

一般來說,養殖者都會給三文魚喂混了魚油、小魚肉的雞的糞便、大豆和雞的脂肪,

這就相當於天天給三文魚吃方便麵,

這誰扛得住?

於是,由於飲食結構被人為改變,

來自瑞典和挪威的科學團隊表示,

三文魚體內的Omega-3轉而形成了Omega-6。


雖然都叫Omega,數字上還是前者的兩倍,

但Omega-6可能不是什麼好東西…

它是一種人體必須的激素,但倘若可以攝入過量Omega-6,

便會加速體內癌細胞生長,

增大癌症幾率。


這時,人體中的Omega-3便會“跳出來”主動去抑制,

這樣一來一回,

便陷入了一種變相的惡性循環…

本質說完了,該說說表面了,

為講究三文魚的賣相,

商家也是下足了功夫…


由於野生的三文魚肉質呈亮橘色,

而家養三文魚則是呈灰色,

為了將家養的三文魚“偽裝”成野生三文魚,

商家們將目光定在了染色劑身上。


在這篇研究中,中國的三文魚被點名批評,

報告中指出,科學家在研究中國某地區三文魚的時候發現,

染色劑現象尤為嚴重,

某些養殖場甚至還會給三文魚吃生長激素,

促使三文魚“早日成魚”,

好賣個好價錢。


染色劑、生長激素,這樣的做法讓某養殖場的三文魚肉內,

被檢測出PCB超標整整8倍!

PCB可是一個比Omega-6還狠的角色,

PCB是一種致癌的化學物質,

從1979年開始就已經陸續在全世界範圍內被禁!

沒想到,到了2019年,它卻在三文魚體內“重生”,

再次攻擊人類的健康。


埃瑪菌素、抗生素、Omega-6、染色劑、生長激素、PCB…

這是在一個人身上試藥還是吃三文魚?

報告表明,

這樣的三文魚,只需一個月吃一次,

就會增加癌症風險,

還會增加糖尿病、關節炎、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另外,

三文魚中所殘留的抗生素還會增強身體對細菌的抗藥性,

你的體內的有害細菌在不斷“打擂臺”後會出現一個“毒王”,

也就是“超級細菌”,

到那時,吃什麼藥也不管用了。


但大家不要忘了,

哪怕沒有這些添加劑,

在食用三文魚的時候,也要注意寄生蟲哦!


不光是養殖三文魚體內的“毒素”,

在食用三文魚時,可能還會受到寄生蟲的光顧…

這些在魚肉內遊蕩的蟲子,

真的是太可怕額…


就在去年,在三文魚大國——日本,

就被抓包了一隻活力四射的三文魚寄生蟲!

一位去日本旅行的中國妹子從超市買回了一份新鮮三文魚,

然而,還沒拆開包裝,

她便發現魚肉裡有一條若隱若現的“白線”。


這條寄生蟲就在三文魚肉中“休憩”,並伸了個懶腰…

這種寄生蟲名叫異尖線蟲,蟲體一般呈長紡錘狀,通體白色,一端略顯暗沉。

如果生吃這些三文魚,蟲體就會寄生於胃腸壁,

輕者僅有胃腸不適,重者表現為在進食後數小時上腹部突發劇痛,

伴隨噁心、嘔吐、腹瀉。


不僅在日本,這個在某連鎖超市內買回的三文魚中,

也發現了活生生的寄生蟲!




還有在飯桌上挑出的新鮮寄生蟲!



這條新鮮魚肉中的寄生蟲貌似吃的挺好,

都長這麼肥了…


這是在顯微鏡下,一條又大又長的三文魚內的寄生蟲!


今年4月初,一位西澳的漁夫公佈了一段恐怖視頻:

他發現自己剛撈上來的一條魚體內,

藏著數條寄生蟲!

可是,三文魚養殖也不是一個剛剛興起的行業了,

之前為什麼沒有聽說過這類毒變呢?

其實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早就知道了,

但是求真的精神沒能敵過千億的市場。


這一次,挪威和瑞典的科學家們表示,

三文魚養殖產生的安全問題絕不僅限於地區,

挪威本地、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的三文魚都或多或少有著養殖安全問題!


實際上,養殖三文魚“毒變”事件,在研究人員眼中早已不是秘密,

只是這塊蛋糕太大,

不但推不動,

還可能被頭頂掉下來的奶油淹死。

報道稱,

三文魚產業同糖業一樣,是一個價值千億的產業。

挪威每年生產的三文魚有120萬噸,

並出口至世界各地。


全球三文魚市場每年有著210萬噸的供應量,

其中,僅中國一個國家,對三文魚的需求就以每年25%的速度在上升。

再來看看澳大利亞,

澳洲塔斯馬尼亞的三文魚產業更不用說了,

三文魚養殖撐起了塔州整個州的經濟。

每年,塔斯馬尼亞的三文魚養殖業都有5.5億澳幣(RMB27.5億元)的產值。


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

絕不是幾篇研究報告就能撼動的了的。

要讓三文魚養殖業潰敗下來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畢竟科學家自己也很愛三文魚吧…


不過,現在越來越的人和養殖者自己都開始呼籲放棄使用抗生素,

呼籲不要向三文魚中加入過多添加劑。

同時,愛吃三文魚的科學家們也在研究魚類疫苗,

以此幫助三文魚養殖業徹底擺脫抗生素。


全世界都在聯手為吃貨們打造一個安全的用食環境,

而我們自己在挑選、烹飪和儲藏三文魚的時候也要注意,

魚肉,最好還是烹飪至熟後才食用。

酷愛刺身的朋友也不要傷心,

若將三文魚至於冷凍室15小時,

也可以低溫殺蟲,製作美味的刺身啦!


沒想到,美味的三文魚在人工養殖的龐大市場下竟會產生“毒變”,

人類追求利益的心比“毒”本身更可怕。

而現在,三文魚養殖業也愈來愈健康,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

美食與利益將不在“愛恨交織”。


小夥伴們,

食用刺身時一定要注意食材安全哦!

病常從口入,

吃病了總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