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孝老爱亲周德菊

2018年度河南好人榜上榜人物候选人

周德菊是商城上石桥镇白蛇堰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家有4口人,这一家经历了无数苦难,但她却用瘦弱的身躯为这个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

周德菊22岁那年和丈夫蒋与铭结婚,婚后夫妻二人育有一儿一女,丈夫蒋与铭在村里工作,对她十分体贴,她在家里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把家料理的井井有条,又耕种几亩责任田,生活虽不算富裕,但小日子过得也是红红火火。他们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也想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道路,也想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3年,丈夫蒋与铭踏上去青岛外出务工的创业之路,就在他刚刚摸索到创业的一些门路时,不幸发生了,2006年5月,蒋与铭在楼梯上不慎摔倒,造成了严重的颈椎损伤,医生诊断为“高位截瘫”,治愈的希望几乎为零,而治疗最好的效果只是知觉下移,能坐轮椅。一个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到这个家庭,他们的生活一下子跌入了万丈深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周德菊心里的第一个念头是“丈夫不能动 了,要照顾他,还要养活孩子,我不能倒下。”她知道现实无法逃避,哭泣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迎难而上,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让丈夫站起来。

从此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丈夫由一位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变成了一个终生以床为伴的残疾人,他痛苦、焦躁,不配合治疗,周德菊理解他的苦楚,耐心开导他,日复一日细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每天,她都要为丈夫翻身十几次,清理大小便,擦洗身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还要抽时间干农活、种菜、料理家务、教孩子识字,里里外外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两个孩子在这个极其困难的家庭中长大,变得更加坚韧不拔、乐学上进,更加孝敬父母。2012年女儿考上黄淮学院并荣获2012-2013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今年又考上了县特岗教师;2016年儿子考上河南大学医学院。姐弟俩每次回家总是先帮助妈妈做家务,把爸爸抱在轮椅上推到外面晒太阳,陪着聊天,每当孩子们回来的时候,也是这个家庭最快乐的时候。

现在孩子大了,周德菊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个制作蝴蝶结的小手工拿回来做,每天可以挣几元钱补贴家用,为丈夫调理身体,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丈夫能越来越好。

十几年如一日,周德菊将“爱”书写的平凡而温馨。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守在丈夫身边,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多少辛酸苦辣,多少风风雨雨,她用柔弱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用淳朴的关爱安抚丈夫的愁苦。她相信,丈夫一定会越来越好,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