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孩子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不会说话怎么预防?

现在有很多孩子都会出现说话晚,不会说话的情况,有的孩子甚至到了三四岁还说不出完整的句子,还有的孩子不想说话,更不愿意跟同龄小朋友玩耍,性格变得孤僻,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诊断,才发现孩子是语言发展迟缓,但是根本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更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孩子?造成很多忧虑和担心。

语言能力是孩子融入社会,融入集体进行沟通、传播的重要工具,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孩子说出或者理解各种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帮助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

如果孩子语言发展不佳,无法表达想法,与人交往也会很困难,所以要格外重视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

1.语言环境很重要

孩子最初的语言都是跟父母学的,所以语言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懂得教育方法的父母总是会给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实施正确的训练方法,让孩子乐于与父母交往,并愉悦地接受相关的训练。

家长可以安排各种活动,让孩子接触各种事物,例如,带孩子外出散步、旅游,领略大自然、城市建筑的美景,了解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观察人们的各种活动,参观一些博物馆、展览会,选看一些合适的电影和电视等等。家长应在这些活动中,不断与孩子交谈,启发开导孩子,使孩子能从各种活动中不断发现新事物,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愿意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2.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1岁以内,语言训练应着重于主动对孩子说话,即使是1-3个月的婴儿,也会对声音有听觉反应,能辨别声音的来源,会咿呀发声,能辨别讲话人的感情等,家长不要忽略了这一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需要,要多给孩子丰富多彩的声音刺激,包括音乐、儿歌、故事、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等。

孩子会说话以后,父母不要只满足于教孩子认知,应注意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本体感。因为平衡能力差的孩子,即使说话流利,但语言组织能力差,话多,滔滔不绝,爱重复广告,但说话无条理,无重心。他说的多,而听不进别人的话。本体感差的孩子,动作拖拉,笨拙,大脑对声带、舌头、嘴唇等肌肉控制不良,容易造成思维快于语言,而形成大舌头、口齿不清、口吃等。

孩子从小就要与周围事物保持接触,接受环境信息的刺激,并主动通过训练让身体和大脑互相协调,才能不断促进感觉统合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