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是什么反应?

funnyapp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袭了美国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海军军事基地,美国海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日本“不宣而战”的偷袭行为,让美国异常震怒。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宣布美国全面对日宣战。自此,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真正达到最大规模。

(偷袭珍珠港,图取其意)

那么,作为日本在二战中的盟友,希特勒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说起来,德国与日本在二战中的关系,其实并不亲密,甚至双方还存在了一些成见。1939年,当日本在诺门罕与苏联人激战正酣时,德国却猛不丁地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件事对当时正在与德国秘密商谈结盟计划的日本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伤害。

不过,为了彼此的利益最大化,1940年9月,德、日、意三国最终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并正式形成了轴心国军事集团。

然而,尽管德日两国成为了同盟,但双方却依然互不信任。

在1941年4月,日本与苏联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后,作为日本盟友的德国,却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于1941年5月,对苏联发起了闪电入侵。

俗话说:“可一不可再。”德国的狂傲姿态,让同样狂傲的日本人感觉受到了羞辱。于是,在1941年12月,日本为了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最终选择了“南下”的进攻路线。在没有通知德国的情况下,他们突然偷袭了美国珍珠港。

这一次的偷袭,成功将美国这个庞然大物拉进了战场之中。

(罗斯福在演讲)

其实,德国虽然知道和美国之战在所难免。但是在短时间内,它并没有与美国为敌的想法。它得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时机成熟后,再和美国对战。而且,希特勒之所以火急火燎地进攻苏联,实际上也是为了未来与美国作战做准备。

因此,当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到柏林后,希特勒的第一反应就是惊怒。

之所以说“惊”,那是由于日本在执行这个计划时,并没有提前和他打招呼,并且希特勒以为日本只会进攻一些像印度这样属于英国殖民地的国家,而不是去和美国抢食物。

而“怒”的理由就更简单了,强大的美国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成为了死对头,恐怕任谁也控制不了脾气。因此希特勒在惊怒的同时,口中也在大骂着:“蠢猪!”

不过,当第二天日本驻德国大使请求德国履行盟约,对美国宣战时,希特勒的态度,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冷静地思考过后,希特勒也明白事情已成定局,显然已经无法改变。既然无法改变,那么就要发掘这件事的积极意义。

(苏德战争)

对于德国来说,当时的苏德战争进展并不顺利。在寒冷的莫斯科,德军遇上了物资补给困难、莫斯科久攻不下等一系列问题,正处在士气的低潮期。日本的行动虽然鲁莽,但对于正在前线作战的轴心国将士来说,对士气未尝不是一种鼓舞。

并且希特勒自己也明白,美国向来喜欢发战争财,他们迟早都会找借口进入战争。而如今日本人干出了这么一件事,美国肯定会先倾尽全力剿灭日本,之后才会来对付德国。这样一来,德国会拥有足够的时间征服苏联,形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另外,希特勒对于表面上不参战,实际上却在背地里悄悄支援苏联的美国,本来就相当不满。德美之间必有一战,只是时间提前了一点。

因此,在认真权衡之后,希特勒表示,自己会全力支持日本作战,并且还授予了山本五十六铁十字勋章作为鼓励。

不过,由于参战之后的美国,坚持“先欧后亚”的战略。希特勒最终还是掉进了队友挖好的坑里。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作为1939年就签署协定的军事盟友,希特勒在1941年夏天闪击苏联没有事先通知日本,日本人冬天挑起太平洋战争也没有跟德国打招呼,反正大家半斤对八两,两个法西斯国家都不太“够哥们”。



尤其是纳粹德国在诺门坎战役期间与斯大林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深深伤害了日本人脆弱的心灵,他们有被出卖的赶脚。这也是他们匆匆结束与朱可夫的对战,签定《日苏中立条约》的因素之一。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希特勒的第一反应是“错愕”,尽管德国高层对日本的“南进”有所判断,但始终认为日本只会侵略新加坡、香港等英属殖民地,根本不会直接与美国开战,日本人仿佛在边打边问希特勒: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一点可以从里宾特洛甫在深夜接到报告时的态度得到证明。

德国外交部新闻司的官员在电话里,紧急向他报告了珍珠港的消息,里宾特洛甫大为光火,根本不予相信,认为这是“敌人宣传的花招”,并下令在天亮之前不许再打扰他。



第二天日本驻德国大使面见这位德国外交部长,要求德国履行盟约对美宣战,希特勒的态度从震惊变成了“赞赏”。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会的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损兵折将,希特勒正为德军首次受挫而焦头烂额,而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的战果,他认为可以提振轴心国的士气。

他曾经对身边的亲信说:“日本的参战对我们有着非凡的价值,即使光从他们选择的时间来看”。这是他第二个反应,即对日本突袭行动的“赞赏”,因为这也是他喜欢的方式。



希特勒坚持“一次只对付一个敌人”的战略,因此对罗斯福明里暗里支持英国和苏联的做法完全是强压怒火,早就恨之入骨。而日本人这一举动确实帮他出了一口“恶气”,他并不了解美国人很早就定下的“先欧后亚”战略,反而认为这必将导致美国全力对付小日本,将大大减轻德国戒备美军直接参与欧战的压力。

因此他随后兴高采烈地授予日本大使大岛“雄鹰大十字金质勋章”,同时夸赞道“你们用这种办法宣战,做得对,这种办法是唯一正确的办法”!



然而稍后几天,这位纳粹狂人在是否对美宣战这一问题上,又陷入了第三个反应:巨大的“犹豫”。一方面是这样做将破坏自己一次一个的战略,一方面也是对美国军事实力的担忧。并且根据德日同盟条约的细则,只有日本首先遭到攻击时,德国才应履行义务,而现在显然日本是入侵一方。

希特勒原定召开国会对美宣战的时间是1941年12月9日,但他却临时延期了这一会议,经过48小时的反复考虑,在低估了美国战争潜力和高估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后,12月11日才正式对美宣战,日本人为此很是高兴,难得的是,罗斯福和幕僚们也非常开心。

正是这“皆大欢喜”的结果,敲响了法西斯覆灭的丧钟。


度度狼gg


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怒骂道:日本这种民族只配在海边打鱼!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的350余架飞机偷袭珍珠港的美军基地,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毙伤美军4000多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最冒险也受益最大的军事行动。同时也宣告了德意日轴心国的灭亡命运。

珍珠港事件后,各国的反应。

1,美国。

1941年12月8日,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

演说中,罗斯福说:

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国遭到了蓄意的猛烈攻击,这个日子将永远是我们的国耻日!——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部队的蓄意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懦怯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

一个小时后,参众两院一致通过对日宣战。在此之前,美国只是不痛不痒的对日进行石油禁运等经济制裁,现在美国全面投入战争,绝不是鼠目寸光的日本人能够承受的。

2,英国。

此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说:

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之前,丘吉尔和罗斯福攀亲戚,走关系,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通过了《租借法案》。而且,这个租借法案受到了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攻击,随时有可能被废除。现在,日本一次丧心病狂的攻击,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卷入战争,英国人都要开始庆祝胜利了!

3,法国。

此时的法国是德国的殖民地,而在英国,还有戴高乐将军组织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戴高乐听到珍珠港事件的消息,很乐观的说,我们应该准备解放法国人民了。

4,中国。

此时的中国,在国民党政府不断腐化堕落中,越来越丧失抗战必胜的信念。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就像唱一唱那首歌: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

要不然就是这一首,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珍珠港袭击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三天就是12月9日,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到了第十年!

蒋介石就想对山本五十六说一句“谢谢啊!”

5,苏联。

苏联对日本一直有防范,1939年,日本先后对苏联进行了两次试探性进攻,均遭遇失败,这就是诺门罕战役。

日本在北上和南下两个战略中间摇摆,最终倒向了南下战略。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压力大减,20万大军调入欧洲战场,不到一年后,苏联就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欧战局势,对德国开始转守为攻,

6,德国。

德国的世界大战战略,主要就是针对英国、法国和苏联,及时在1939年,德国把苏联大的满地找牙,把英国炸的鸡飞狗跳,还是不敢针对美国开战。1939年9月希特勒曾向德国海军严令:“任何德国潜艇不准在大西洋攻击美国船队!”

不是德国人胆小怕事,而是德国不可能同时对苏联美国两大强国同时开战,需要各个击破。

现在日本把美国脱了进来,就是德国现在需要面对两个方向的敌人进攻。

一个是南线战场,美国对德国意大利宣战,因为和英国关系较亲密,采取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希特勒在非洲战场和南欧战场压力暴增。

另一方向是东线战场,日本对美宣战,苏联远东压力大减,大量军队顺着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到欧洲战场,希特勒表示亚历山大。


希特勒表示,二战轴心国失败,真不怪自己,意大利是个猪队友,哪里打仗那里就失败,日本也是猪队友,给我找这样大的一个对手。

难怪,希特勒会大骂日本人愚蠢了。


历史知事


希特勒暴跳如雷,大骂猪队友!我敢这么说,日本就是一个神助攻!



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纳粹党的希特勒就乘势上台,主导了德国的军政大权!从此,便开始了一条不归路!大肆扩张军队,大力发展军工业!在1939年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就签定了同盟条约,他们决心瓜分整个世界,于是三国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战争之路!可三国比谁都清楚美国人是惹不起的,于是大家都很迁就美国人!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直接走上了侵略的道路,先是闪击波兰,接着毫不费力吹灰之力占领欧洲各国,直接轰炸英国,可是英国人很顽强,德军没有相当强大的海军,于是便调转枪口,直接入侵苏联!因为希特勒知道,只要干倒老毛子苏联,剩下的美国就不足为虑了,因此,希特勒多次暗示日本,不要去惹美国,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



可就在希特勒全力进攻苏联的时候,在诺门罕被苏军打的鼻青脸肿的日本人,由于嫉妒希特勒在欧洲的卓越表现,于是也想显摆一下自己,便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那就是乘势南下东南亚,占领印度尼西亚群岛,威逼澳大利亚,同时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他们想给美国点颜色看看,也想证明一下自己!于是,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应运而生!

结果日本人把珍珠港炸了个稀巴烂,数千名美国士兵阵亡!就当虎虎虎的电波讯号传到山本五十六哪里时,他坐不住了,因为他们搞醒了一只沉睡的雄鹰!听到这个消息的罗斯福瞬间从轮椅站了起来,他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于是第二天就对日本宣战,因为。日本和德国是同盟,所以也间接对德国宣战!



当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文件递交在德军总部希特勒的手中时,看完文件的希特勒直接把文件砸到了办公桌上,口里大骂:猪队友,这个小日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文件砸到办公桌上的声音震彻整个作战室,顿时,鸦雀无声!因为大家知道,美国参战了,大麻烦来了!

要知道德国当时正在全力进攻苏联,而日本却捅了大篓子,完全打乱了德军的作战部署!德军原本在拿下苏联后,再来收拾美国,可人算不如天算,现在美国人进来了,也许这个战争就不是他们所能预测那样了!德军就必须东西两线作战,这样德军的各个方面都会很紧!也就为后来兵败投降埋下伏笔!



可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直接的加速了法西斯的覆灭!要不是这样的话,美国晚几年参战,估计世界格局就会改变!估计临死的希特勒都还在大骂日本这个猪队友,如果不是偷袭珍珠港,也许我早就大业可成!希特勒死不瞑目啊!


战争影院


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是什么反应?

简化历史,普及历史知识,我是历史伶俜者,你来问我来答

元首:我xxxxxxxxxx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国家,在战火没有蔓延到自己领土时,它对亚洲和欧洲战场的局势是没有太多的关心的,更多的在发着战争钱。

但日本珍珠港这一下子可把美国给打蒙了,美国心里想到,他敢打我!他竟然他妈的敢打我!其实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就被戴笠的军统破译了,也提前告知了美国,这美国压根没当回事,直接把它扔在脑后了 。




诶~这一下子可乐了,美国全国上下彻底给激怒了,这美国是谁?美国人是谁?这可是一群从欧洲来的强盗、屠夫,这片土地可是真刀真枪从印第安手里抢来的,这口气能咽进肚子里?


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罗斯福紧急召开国会,就对日宣战一事展开了议会,这次这群老头子意见出奇的一致,就是我不仅要打你,我还要把你打的服服帖帖,紧接着下午就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煽煽情,点点火,套着美国群众多买点儿国债,美国对日宣战。几日之内,德意两国对美宣战,美国也做了回应。

那德国在对美宣战之前在欧洲战场是什么局势呢?

占领奥地利、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占波兰、打法国;炸英国、入苏联...德国在欧洲战场可谓是势如破竹,德国是见一个打一个,见两个打一双,就剩下个老苏联还在硬抗,这希特勒原本是想日本将中国打通,然后东西夹击苏联、称霸苏联,继而再慢慢打美国的。

谁知这日本把美国珍珠港给炸了,美国对日宣战,提前加入了战场,德国能怎么办?不得继续陪着二师弟一起打呀,也就对美国宣战了,最后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元首吞枪,德国变成了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称霸地球的美梦也破灭了。

欢迎各位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如果喜欢请点上一攒,个人头条号“历史伶俜者”,用最平凡的语言讲述历史文化故事


历史伶俜者


有网友问: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是什么反应? 对德国的战略有什么影响?在1941年4月4日,日本外相松冈拜会了希特勒。那天,希特勒的思绪如脱缰之马。希特勒说,德国已做好准备,美国兵不可能在欧洲登陆。他还保证,一旦日本与美国交战,德国将支援日本。因此,希特勒本人对于日本对美国开战有着心理准备的。

但是让日本有些忐忑不安的是,根据三国条约,日本有义务支援德国,而德国却没有相应的义务在对苏问题上支援日本。4月13日,松冈在莫斯科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日本驻柏林大使大岛向魏茨泽克探听德国是否真的会进攻苏联的虚实,结果一无所获。希特勒进攻苏联,日本事先并未得到通知。

1941年8月,美国宣布对日本石油禁运,美国的石油禁运给日本留下了一张无情的时间表:军事部门和工业部门正以每二十四小时12000吨的速度消耗着日本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要求在他们的飞机、坦克和舰船由于缺油而不能开动之前采取行动,1941年9月3日,日本内阁和军方领导人再次开会磋商时,危机已到严重关头。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说:“事情不能再拖了。”

与此同时,马歇尔向麦克阿瑟保证菲律宾将“最优先”得到装备,他将能得到更多的轰炸机、坦克和大炮。他能够很快使二十万大军作好战斗准备。麦克阿瑟声称轰炸机的到达“改变了亚洲地区的整个面貌”。但是,菲律宾美军最好这种战斗准备的时间是1942年5月。

1941年9月2日,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在海军参谋会议上,最后确定以6艘航母,在太平洋袭击美军,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将掩护日本陆军同时入侵马来亚、菲律宾、威克岛、关岛、婆罗洲和爪哇的宏伟计划,并且,进行了沙盘作业教练演习。

1941年9月6日,在日本御前会议上,杉山元元帅报告说:估计到“几乎不可能期望美国投降”。他们打仗,是在进行赌博,闪电般地夺取东南亚,占领石油和天然资源,并在太平洋诸岛基地上建立环形防线,就能为日本确保“战无不胜的地位”,有了这个地位,日本的外交官就能以此“影响事件的发展趋势并结束战争”。

但是,无论日本海军陆军和外务省做出了多少计划,最后赌博国运的开战权,还是在天皇手里。谁都没有权利做出这样的最后决定,天皇在大臣的争论最后,只说了两句诗:四海之内皆兄弟,为何风雨乱人间?从此开战已经不可避免了。

11月3日,日本天皇和日本帝国统帅部最后批准山本海军大将制订的袭击珍珠港的计划,联合舰队启航作最后的战斗演习。日本海军所有的密码都改变了,美国海军情报机关预料这肯定是战争迫在眉睫的迹象。


深度军事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真正的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在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并对美国宣战之后,美国随即对日本宣战,很快,英国也对日宣战,中国对日、德、意宣战。而作为军事同盟,德国和意大利也先后向宣战国宣战。自此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与国,除了苏联和日本外,彼此之间都已宣战。


可以说,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直接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和富国的美国拖入了战争,那么,希特勒在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是什么反应呢?

现在网上盛传这两个版本,一个是获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希特勒勃然大怒,将日本的行为斥之为愚蠢。而另一个观点则是希特勒欣喜若狂。

先说第一个观点,希特勒勃然大怒的理由,很多人分析为希特勒不愿意将实力最为强大,战争潜力最强的美国拖入战争,因此才把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卷入战争的行为斥之为愚蠢。其实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前,全世界的核心一直被认为是欧洲,而公认的世界第一强国也不是美国,而是英国。欧洲老牌强国如英国、法国、德国等,都不太看得上暴发户美国,这在一战胜利后欧洲不约而同的对美国排挤,就能看得出来。

二战前夕及二战期间,包括希特勒在内的欧洲列强都坚定的认为,世界的中心依然是欧洲。因此,当时希特勒对于美国是低估的,也不会认为美国是决定德国胜败的关键因素。同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德军,也给予了希特勒无与伦比的自信,他认为,这个星球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是德军的对手,毫无实战经验的美国少爷兵,当然也不例外。



更何况,当时美国已经明显偏向于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并给予英国、苏联大量援助。美国在事实上已经站在了英国苏联的一边。因此,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的将美国拖下水,并在太平洋牵扯了美国大量精力,对于德国而言只有好处却并没有坏处。希特勒的勃然大怒,显然毫无根由。


那么说第二种观点,为什么希特勒会很高兴?首先,既然美国已经事实上站在了反对德国的一边,因此,对于美国这个战争潜力无比巨大的大国,就将成为德国潜在的敌人,德国为了进攻苏联,已然竭尽全力,显然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实力应对美国。

同时,美国颁布《租借法案》,对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大力支援,也进一步加大了德国征服欧洲的难度。因此,此时偷袭珍珠港后的日本,显然会将美国的注意力从欧洲转移到太平洋,德国也因此能够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局。乐观其成的希特勒自然很高兴。


其次,虽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了轴心国,但是三国从来不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而是个个心怀鬼胎,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在希特勒狂妄的计划里,德国政府征服是必然的,那么显然,无论是日本还是意大利,都将是德国潜在的对手。

因此,始终保持强大实力,由此尤其是持有强大海军的日本,就成为德国征服世界的一个阻碍。而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意味着强大日本海军与更强大的美国海军之间的对耗,这对于希特勒而言,自然是最完美的鹤蚌相争。


鸢飞九天2018


诚邀,如题。希特勒对于日本的态度其实是很微妙的。


一方面,希特勒需要日本这个盟友在亚洲呼应,牵制英国的东南亚部队以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毕竟墨索里尼不靠谱,意大利军队更是棒槌,居然在北非被埃塞俄比亚军队打趴下了。另一方面,希特勒又不喜欢这个狂妄自大的黄猴子,由于日本的无知,很多时候日本单方面的行为把德国也陷入了险境。比如,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

话说日本在中国耀武扬威的时候,坏消息传来。美国出于对日本的担忧以及国际压力,公然宣布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大家知道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断了日本的石油等于抄了日本后路。这可把裕仁给惹怒了,于是日本帝国决定对美国动手,而守备空虚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无疑是日本最好动手选择。


当然这只是日本的想法,希特勒可不这么认为。

没有任何史料表明希特勒知道日本要偷袭珍珠港,小编以为,希特勒对这个“先斩后奏”的消息也是非常的无奈和愤怒。早知道,当时的欧洲战场上德国以一敌苏英已经非常勉励支撑。然而日本这么一闹,德国不得不与美国宣战。希特勒的处境无疑更加严重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珍珠港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第一点标志是因为日本对美国人发动了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最大阶段。全世界第一大的国家苏联,全世界经济实力最强大的美国,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全世界最能打的国家德国都开打了。

还有个节点性事件是,美国人参战让同盟国一方加入了一个大大的强力援助。

当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时,全世界的政治强人们大概都有什么反应呢?罗斯福什么反应?希特勒什么反应?苦苦支撑的丘吉尔和蒋介石又是什么反应?

这在历史中都有章可循。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二战爆发之初,罗斯福摁着美国人搞经济大发战争财不假,但是也给给与了反法西斯国家一定的援助。他警惕纳粹主义的兴起,也警惕日本在中国的肆虐,但是美国人的孤立主义情绪严重,美国人认为如果战争不蔓延到美国,就不应该参战。

罗斯福曾经发表演说:我们还是实行‘不卷入’,‘不承担义务’的政策。我要扮演的不是什么调停人,而是邮电局或者电报局。”

但是这次突然的袭击,让美国人伤亡惨重的突然袭击点燃了美国上下的怒火,一开始捧着孤立主义的免死金牌置身事外的国会议员们有了极大的危机感,他们震惊,他们愤怒。美国人民们更是不必说了。

珍珠港事变发生当天,罗斯福便赌咒发誓:“美国公民们,我向你们宣誓:我与我的同事,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1941年12月8日中午,罗斯福走进国会山发表了演讲:“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代表全体美国人民的思想在此讲话。由于美国在昨天——12月7日——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遭到了日本军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我要求国会自日军进攻时起,宣布国家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他的演说赢得了热烈掌声。最后,参议院以82票对0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通过了宣战决议。

从此,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强国美国人加入了反法西斯盟国一边。知道这个消息的希特勒暴跳如雷,据一些回忆录记载,希特勒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气的拍着桌子大骂:“日本人真是太愚蠢,为什么要惹那个美国人!”希特勒心里深深清楚美国参战的威力,也十分清楚,一战的最重要转折点,就在于美国人投入了一战才让霍恒索伦王朝一败涂地。所以希特勒即使让潜艇四面出击时,都特意交代不准袭击美国商船,德国和美国的民间交流,以及金融和工业体系之间的交往也十分密切。希特勒曾经专门费劲找游说集团来保证美国对德国人睁一眼闭一只眼。

起码,美国人参战必须是在他成功战胜了苏联之后,但是,英勇顽强又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盟友一巴掌拍醒了美国这个巨人,希特勒清楚,他征服世界的雄心恐怕难上加难了。

当然也有人非常高兴,得知消息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差手舞足蹈了,他甚至高兴地流下了眼泪。他说:“今晚我会睡得很香很香!”

在东方苦苦支撑的蒋介石则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美国人终于参与战争,忧的是英美盟军的所谓种族优越感,把中国人视同次等民族的情绪未曾消除。所以在蒋介石日记的记载里,重庆得到消息是第二天凌晨1时。当时,蒋介石正在郊外的黄山官邸过夜。等到凌晨4时,才接到电话,报告开战消息。蒋介石起床后一如往常地进行晨祷,随即返回重庆市区。

按照蒋介石日记的叙述,他对珍珠港事变的第一个反应是后悔,觉得自己早先不应该过度敦促美国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以致日本丧失谈判耐心而决心展开攻击。

大国领导人们反应各异,但是他们都很确定,日本人是死催的,离死肯定不远了。


我们爱历史


刀叔导读: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打仗总是要死人的,然而在70多年前,日本成功的偷袭了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一场看似的胜利,背后竟蕴藏着无数的玄机。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的350余架飞机,对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他们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机场和军事目标。

美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仓促进行自卫,这场突然袭击在90分钟后结束。

此战日本炸沉了美国的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1250人受伤,而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

第一,这是一场经典的偷袭战;第二,这是美国人的阴谋,是故意让日本偷袭成功的。

当然第一种说法一直以来是公认的说法,而第二种说法只是在部分军事迷中流传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随着一些军事文件的解密和通过各种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场日军看似非常成功的偷袭,但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后,日军此次的战略意图几乎没有一件达到,除了让美国迅速的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其实早在1939年,日本的刚刚发动侵略战争时,日本内阁便拟定了两个作战方略,分别为"南下"和“北上"两个作战计划。

日本最初启动的是“北上"入侵苏联,占领西伯利亚。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诺门罕的苏蒙联军发动了试探性进攻。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先进军事装备,在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的激战,结果日军不但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最惨重的失败,而且还打出了一位苏军名帅朱可夫。

在"北上"吃了败仗以后,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的梦想化为泡影。日本便掉头"南下",准备夺取更大的战争资源,以便为日后吞并世界而储备资源。

当时的东南亚是美国、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地,日本人的南下触动了美国人的利益。为了给日本一点警戒,美国于1940年8月1日宣布对日禁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银行存款。

由于美国冻结了对日本的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了石油,日本的战争机器便无法运转。在双方无法调和的大背景下,日、美之战已无可避免,而日本作为战争的挑起者,他们把首战的目标就选在了美军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珍珠港是太平洋上的交通枢纽,它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凡是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和轮船,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

日本人如果想夺取太平洋的制空制海权,使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就必须摧毁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军太平洋舰队,而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则是企业号、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3艘航空母舰及9艘战列舰。日军的战略目的是只要能摧毁美国最大的舰队太平洋舰队,让它在一年的时间内无所作为,日本就能在东南亚站稳脚跟,到那时就可与美国人放手一搏了,于是,日本毫不犹豫的偷袭了珍珠港。

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就必须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大格局。

众所周知,在二战中,上至统帅名将,下至普通士兵,很多人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创伤尚未治愈,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已发生。以一战中的战胜国英、法等国为例,法国在面对日益崛起的德国,不是去主动的打压,却修了一条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用来自保。而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签订了一纸企图将祸水东引的和平协定返回伦敦时,英国是举国称颂、万人空巷。由此可见,大部分人都怀有厌战情绪,换句话说,他们是让德国人给打怕了。

美国当时的厌战情绪亦是如此,这使得罗斯福总统很多援助英、苏、中国的计划都受到了掣制。

即使在日本已经偷袭了珍珠港,罗斯福总统也作了“国耻讲演”之后,美国的国会女议员珍尼特·兰金,仍然投了反对向日本宣战的一票,而在美国像珍尼特·兰金这样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作为杰出政治家的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时的参战,等到轴心国控制了欧亚大陆之后,美国将无力独自抵抗。所以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因此罗斯福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既要唤醒美国民众的觉醒和敌忾,同时还必须让日本的偷袭成功。

如果说这只是理论上的依据,那么以下的事实和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一 ,在日本袭击之前,美军突然向珍珠港调派大量的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并在袭击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进行战备值班(袭击当天是星期天),这是有档案可查的,但在袭击之后,这些记录和当事人被全部调离。

二, 在袭击结束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理好,并且进行了改装,使这些军舰的战斗力上升到新的水平。

须知军舰的改装是非常复杂的,要将新装备对军舰的影响都要考虑进去,当这么多的军舰需要改装,仅图纸就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更不用说各种设备、材料的采购与生产。而当这些军舰开始改造时,工人们却发现什么都是现成的,包括图纸、武器、雷达都是现成的,整个改造就像早就计划好的一样按部就班。

三,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四十分,比日本外交部预定的递交最后通牒的时间晚了四十分钟,此时珍珠港的战斗已经打响二十分钟了。

美国国务卿赫尔在接见日本代表前已经知道珍珠港遭到了偷袭,但是罗斯福总统却要求他只要收下日方的答复,冷淡地把日方代表送走即可,于是赫尔装作很认真地阅读并收下了日方的答复。

四,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驻扎着3艘航母、9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69艘驱逐舰和27艘潜艇,共计大小舰只128艘 。但在偷袭的当天珍珠港内只停泊了8艘战列舰 、3艘轻巡洋舰、3艘水上飞机供应舰、29艘驱逐舰,共计大小舰只43艘。

而日本此次偷袭的终极目标3艘航母,却一艘都不在,据事后美国军方给出的理由是“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而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做保养”。珍珠港作为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却没有一艘航母坐镇,真是巧得不能再巧了。

当然,日本的此次偷袭,还是给美国造成了预计的损失,四艘战列舰被击沉,三艘遭重创。这是因为日本人临时改装了炸弹和鱼雷,使它们的威力大了许多,否则很难对这些拥有厚重装甲的战列舰形成重创。

因此,美军的损伤也超过了战前的预计。当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出后,作为盟友,正在备受煎熬苏联统帅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看到美国遭到袭击,却都是如释重负而喜形于色,美国人终于被拖下水了,这仗还有的打,只有希特勒在跺脚大骂日本这头蠢猪队友。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精品,全网总曝光15亿次的优质MCN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