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柔性”引进科技人才 “刚性”扶壮绿色产业

黑龙江经济网讯(黄晓慧 记者 聂盛良)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七台河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市战略,去年“柔性”引进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张彦龙到该市勃利县工作,短短十个月时间,挂职副县长张彦龙只争朝夕、脚底沾泥,利用专长“刚性”扶壮勃利县三个绿色产业,在推动黑木耳种植、道地中草药栽培、蓝靛果食品安全认证及地方特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上效果显著,为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大做精做强黑木耳产业。此前,张彦龙在东宁市挂职和在西藏援建期间,积累了丰富的黑木耳产业成功经验。到勃利后,他通过两个月的实地走访调研,研究制定了勃利县黑木耳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组建了食用菌协会,着手编制勃利县黑木耳标准化种植规范;从东宁市和黑大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乡土专家,免费为菌农研发适合勃利环境生长的新型菌种“勃利一号”,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模式;引进国内黑木耳经销商入驻勃利,通过线上线下等丰富的营销手段,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黑木耳品牌,解决菌农卖难价低问题;扶持润池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食用菌设施农业项目落地建设,打造勃利食用菌小镇和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助推该县黑木耳产业健康、蓬勃发展。

发展壮大蓝靛果产业,打造“蓝靛果之乡”。蓝靛果是药食兼具的极具经济价值的浆果,虽然勃利县蓝靛果具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缺少蓝靛果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品牌意识,蓝靛果产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销售出口受阻。因此,编制蓝靛果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申报蓝靛果地理标志迫在眉睫。张彦龙同志积极与省卫健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制定蓝靛果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申报“勃利蓝靛果”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为山城勃利县的蓝靛果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和打造“蓝靛果之乡”做出了积极贡献。

“寒地北药”产业正朝阳。勃利县“寒地北药”有着多年发展基础,但零散不成规模始终是制约“寒地北药”发展的羁绊。县委县政府委以重任,张彦龙牵头制定了符合勃利县区域“寒地北药”产业项目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促成了黑龙江省首个“中草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农民创业中草药培训及示范基地”落户勃利;成功举办黑龙江省首次中草药种植技术培训班;借助与省农科院专家技术团队的合作优势,逐步实现勃利县“寒地北药”从种苗繁育、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及康养旅游的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将打造50亿元支柱产业,实现“南有亳州,北有勃利”的战略目标,起到了先锋作用。

此外,张彦龙积极推进勃利县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完成盐业体制改革;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提供智力支撑,为企业和高等科研院校牵线搭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注入了科技血液,为勃利县粮食和科技工作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