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张对比图 看“东进”两年新城起势

两年前,2017年4月25日,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这场会议的意义,两年后的今天看起来更深刻——“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在会上提出。其中,“东进”让3000年城名未变、城址未改的成都,改变千年格局。瞄准“世界城市”的成都,在突破“大城市病”瓶颈的同时,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永续发展新空间。

今天,沿着市区出发,翻越龙泉山,很快会发展两年改变了什么--货运车一辆接着一辆,十字塔吊缓缓抬升,三岔湖小学、蓝绸带社区……曾经的荒芜浅山,如今新城一座连着一座。一座未来之城,正在展翅起势。

这里,是正在崛起的“第二主战场”。今年一季度,东进区域投资增速快于全市13.2个百分点。天府国际机场、地铁18号线、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奥体城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精 筑 城

从“规划图”到“施工图”

东西轴线地质勘测已经完成

“白纸作画”,最关键是什么?“东进”用经验作答:规划。

过去两年,成都花费大气力画“规划图”。

2017年5月开始,“东进”区域地质勘测、总体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编制一一展开。

去年全国“两会”前,成都新一轮城市总规出炉,彻底颠覆以往城市规划“产-城-人”逻辑,以“人-城-产”大手笔擘画成都未来发展蓝图,精工描绘成都人日常生活场景。

随后,一轮又一轮咨询,一场又一场研讨,从国内经济学家到国际规划大师,他们一次次来成都勘踏、调研,深度探讨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如何延续“成都味儿”。

去年11月,一场国际专家咨询会,让世界权威专家共聚成都,为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系列规划把脉。随后,《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总体规划》出炉,提出筑城关键——“治水”。刻板印象里的内陆城市成都,因为“东进”,大江大河自然要素成为特色。来蓉的专家之一,同济大学教授、景观与旅游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吴承照就认为,“沿江发展,不仅要关注水治理,整个水岸,从河流、池塘到湖泊的整个水系治理和保护都应该得到关注。”

↑淮州新城沱江右岸施工前后对比图

目前,规划体系基本成型,东西轴线地质勘测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全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已完成;《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东进”总体战略研究成果已形成并被充分吸收、融合到总体规划中;总体规划已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并作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更重要的是,随着成都市东部新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挂牌,东部新城整体成势正一点一点变为现实,各个新城组织架构、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形成基制度和框架,“东进”从“战略图”变成“路线图”。

广 聚 人

从城市设施到公共服务

开工149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东进”带来什么?三岔镇的三年级小学生易向轩很有感触,“两年前,我读一年级,上课的老校区灰暗破旧,现在我和同学们搬到了明亮的教室,新学校有宽阔的篮球场任我们撒欢,还有美丽的空中花园,连我家也从瓦片房搬到现代便利的安置小区。”

一栋栋高标准安置新居、人才公寓和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不用再翻越龙泉山,远程医疗服务让群众与优质医疗资源面对面,高效政务服务实现了群众家门口办事,处处可以看到有份量的增长、有感受的发展、有实物量的变化……这些变化,成为“东进”聚人的吸引力。

↑位于简州新城的人才公园施工前后对比图

两年来,龙泉驿、简阳、金堂和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围绕总体定位和城市职能,抓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截至2018年底,“东进”区域共开工建设149个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重大项目,总投资1511.8亿元。

作为县级市,简阳城区的道路最宽不超过40米。纳入“东进”区域之后,道路空间拓宽到80米,再加上两边各预留的30米绿化带,以前不敢想象的140米宽道路成为现实。

为提升空港新城的教育质量,成都高新区创新机制,实行高新南区学校领办,对高新南区和高新东区教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无缝对接。在去年开学的三岔湖小学,高新实小选派了优秀管理干部和名优骨干教师,组建强有力的领办团队,促进管理资源、教师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辐射引领。

这里还将有更多想象。目前,“三城”共规划建设安居小区和人才公寓1692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建设499.5万平方米;还有更多国际学校落地。

↑简州新城东进大道施工前后对比图

强 功 能

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进入新阶段

创业者布局立体式农旅综合体

2月12日上午,成都天府奥体城暨成都体育学院整体迁建项目开工,这个“东进”重大项目,让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进入新阶段。

“奥体城加上大学融为一体的,可能成都这个在全国属于第一家。”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于再清表示,成都正在建设的“奥体城加成都体育学院”,不仅可以发挥奥体城本身的优势,也将给大学带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结合得非常好”。

记者获悉,天府奥体城定位为国际性的体育运动综合体,将为今后成都举办世界级体育赛事做好准备,以此衍生的未来产业,将是另一种量级。目前,天府奥体城投资建设运营公司已组建完成,核心场馆区已划定6.4平方公里建设范围。

↑sasaki设计事务所设计的天府奥体城(效果图)

“东进”带来的,还有更多产业功能。

2017年4月,创业者朱鸿开启“东进”步伐,他是民宿“栖肆桃源生活”创始人。

“让都市人也能栖于自然,享受桃源般的生活。”这是朱鸿的初衷,栖于自然、肆在桃源。朱鸿要做的,是有格调、有仪式感、有情怀的农旅综合体。“随着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打造,肯定有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度假、游玩,当时我就想,能不能也做点什么。”

温馨的玻璃房子、仿古的露天餐吧、充满童真的孩童乐园,朱鸿的民宿,已经打造完成,还将不断提升业态、研发周边产品,最终形成集美食休闲、文化主题活动、公益活动等于一体的立体式农旅综合体。

此外,这里的东部新城市民中心、龙马湖公园、金堂通航机场等重大功能项目正加快实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6.5万亩“增绿增景”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丹景台景区核心区正在加快建设。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前后对比图

兴 产 业

重大项目带来发展动能

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15个

“我们倍感振奋,乘‘东进’之势,我也愿意当好‘东进’的代言人,呼吁企业家们积极投身‘东进’。”这句话出自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去年5月23日,吉利成都铭泰方程时空港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额上百亿元,主要包含吉利学院、吉利铭泰汽车科技文化世界、吉利铭泰国际赛道等子项目,建成后,年产值73亿元,间接拉动经济350亿元,就业人数3万人。

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28天,从签约到动工仅用8个月时间,这是“东进”速度。

↑简州新城一产业园施工前后对比图

2007年,吉利集团整车制造项目落户成都,至今已累计实现在蓉投资超过600亿元,产业涉及汽车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电动车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等等。

吉利在成都的投资路径,也是成都产业兴起路径,李书福的评价是:“前瞻性布局。”

“前瞻性”一词,道出成都“东进”兴产业趋势。两年来,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为“东进”区域加快发展储备了动能,截至2018年底,

“东进”区域已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15个协议投资额达3860.3亿元;吉利BMA乘用车、铭泰方程时空港、中国电信西部创新基地、中科院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研究院等59个项目相继开工,总投资851.4亿元。

目前,“东进”一批产业发展规划、功能区总体规划等已经编制完成,包括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形成了产业招商目录和引导政策。未来,成都将启动市东部新城办办公区和规划展示馆建设,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出炉,将尽快开工建设,这里机遇几何,很快将有立体感受。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成都“东进”两年,未来之城已来。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