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还是未来之城?这是当下成都的样子

如果要给未来之城描绘一个轮廓,公园城市或许会在其中落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是城市文明的继承创新,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归依,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内涵。

成都,公园城市“首提地”,首届公园城市论坛日前在这里举行。围绕“公园城市·未来之城”主题,来自国内外各领域的400余位嘉宾齐聚蓉城,共同探索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新路径,共同展望未来城市发展新愿景。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和摇篮。为追求更好的宜居环境,人类探索理想城市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过去的一年里,成都围绕“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总体要求,紧抓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业”,全力刷新公园城市建设“进度条”。

科学建设逻辑,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每逢天气晴好的周末,兴隆湖、江滩公园等新晋人气打卡点都不乏踏青的游人。他们的脚下,一条条巨大的“藤蔓”正在迅速蜿蜒伸展。天府公园地下3至5米的地下综合管廊里,“四横三纵九片”的大格局逐渐成形。这条城市的地下“生命线”可有效减少城市“蜘蛛网”、马路“拉链”等城市建设痛点。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景观后项目、先公建后产业,照科学的建设逻辑,从“产城人”完成向“人城产”的转变,推动城市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筑巢引凤来栖,生态价值转化发展动力。年初“红嘴鸥飞掠鹿溪河”视频在网络上悄然走红,引来成都生态环境和水质改善的热议,过去一年里,上千只候鸟在兴隆湖越冬。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引凤来栖的重要元素。当前,受“公园城市”吸引而来的不仅仅只有候鸟,还有万千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成都将人本逻辑贯穿营造亲和便利的人性化发展环境之中。从一组数字来看:自人才新政实施以来,超过25万人落户成都,人才们用脚投出了“孔雀西南飞”的新趋势。

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产业兴则城兴。纵观世界名城的发展史,其崛起往往源于产业的兴旺,如曼彻斯特的纺织业、纽约的金融业与法兰克福的临空产业等。这些城市的发展进程,几乎都与产业的兴起息息相关。公园城市基于成都,不仅仅是生活环境的简单优化。如何让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在产业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实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也是需要回答的时代考题。去年7月,成都公布《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提出积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加快形成一批过千亿、过五千亿、过万亿的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在建成公园城市的进度条上,成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让绿色和科技在自身产业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生态的价值,以达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

远山近水交相辉映,森草飞鸟相得益彰;有志之才安居乐业,人城境业和谐共融……是公园城市还是未来之城?这是当下成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