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与杨国强的“质量门”旋涡

又现安全事故——房企老大碧桂园为什么总是不安全?

文|非鱼

一视财经【ID:yishicaijing】消息——碧桂园又出安全问题了!

4月23日,据安徽省六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消息,由于业主投诉质量问题等,碧桂园旗下公司在六安开发的7个楼盘被暂停办理预售许可、网签备案和资金拨付等业务。

发布的这份通报称,六安碧桂园和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碧桂园·置地中央公园”项目,自今年元月份以来,不断接到业主关于房屋质量安全等投诉,经现场调查核实,业主投诉情况属实。

事实上,坐上房企“头把交椅”后,碧桂园就一直“风波不断”。

自2017年碧桂园以5500亿的年销售额首度超越万科和恒大后,2018年碧桂园以7000多亿得销售额再次登顶中国房企销售榜。

但一视财经注意到,2018年的业绩会上,碧桂园一没有公布2019年的销售目标;市场人士关注的房企年度销售合同额并不在企业财报的利润、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里。同时,在碧桂园多指标创新高背后,却得到了券商评级建议“减持”评级。更要命的是,经过去年的安全事故频发道歉之后,今年碧桂园却依然没有走出“安全生产”的漩涡。

01丨房企老大的隐忧券商评级建议减持

随着各家房企年报的相继披露 ,业绩无一不耀眼,一个比一个好看,但亮眼业绩背后,似依然有些“隐忧”。

事实上,在2018年下半年,碧桂园就明确发出了“提质控速”的信号。然而对比,最直观的数据是,2016年和2017年,碧桂园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20.3%和78.34%,2018年同比分别增长31.25%。

显而易见,从数据来看,碧桂园虽然降速意图明显,但其经营业绩却并没有放缓的意思。

据碧桂园年报披露,其营收和净利润均超出了市场预期。碧桂园年报则显示:2018年营业收入约为3790.8亿元,同比增长67.1%。全年净利润485.4亿元,同比增长68.8%。

除营收和净利润均超市场预期,其负债下降也成为年报数据的重要亮点。截至去年末,碧桂园净借贷比率为49.6%,同比下降7.3%。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碧桂园解释,这主要得益于持续的合同销售增长,以及高效的施工管理体系带来的楼盘按时交付;同时,可确认收入物业的增加以及物业平均售价及毛利率增长导致利润大幅增长。

不过,尽管碧桂园虽在2018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并非所有券商都其未来前景看好。

一视财经发现,有多券商对碧桂园进行了评级,其中兴业金融证券、高盛和德银给予“买入”评级,而花旗和瑞银给予了“中性”评级,但汇丰却给予了“减持”评级,有意思的是不到一个月之后,汇丰一改“减持”评级,升级为“增持”。

3月19日,有报道称,汇丰发布研究报告,指碧桂园2018年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并没有公布2019年销售目标,但强调公司建筑安全及品质控制。

该行指,公司补充土储步伐放慢,该行维持公司长期前景不确定的看法,并认为公司在机器人技术和现代农业方面的新举措不大可能在短期内促进增长,但会增加研发负担和其他行政费用。汇丰维持碧桂园“减持”评级,目标价由6.6港元升至7.2港元。

早在2019年1月的碧桂园年度总结大会上,杨国强就抛出“我们要像研究原子弹一样研究一栋房子

一视财经注意到,之后3月18日的上市业绩会和4月1日的季度会议,杨国强和莫斌都在强调机器人建筑的体系化和量产化。特别是4月1日会议上,杨国强提出希望机器人建房量产在9个月后实现!

在杨国强的理想中,机器人带来的竞争力提升不会只停留在国内,还要让“中国智能建造”在世界舞台发声。“如果机器人做建筑成功,接下来我们还要研究向全世界出口,那些地方人工更贵、更需要先进的技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机器人建房现在基本还没有推广开来。我们有500个海外留学归来的博士,如果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的竞争力就会很强。”

不难发现,汇丰的研究报告重点则是指出了,碧桂园在机器人技术和现代农业方面的新举措不大可能在短期内促进增长,且会增加研发负担和其他行政费用。

但有意思的是,在4月11日汇丰再次发布研究报告,上调碧桂园投资评级,由“减持”升至“持有”。

汇丰发表研究报告称,支持该行上调碧桂园评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较同业更具韧性的股本回报率趋势,为股价下行提供缓冲。

同时更有意思的是,尽管各项数据均处于历史最强阶段,企业领头人杨国强的薪资却减少了。根据其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杨国强年薪为1001.5万元,而在2017年杨国强的年薪为1020.4万元,比上一年减少了18.9万元。

02丨安全事故频发

作为房企老大,碧桂园的安全事故报道却从未停止。

经过2018年一系列坍塌事故,碧桂园道歉后,负面消息有所淡化。但当2019年,碧桂园天花板再次砸穿地面时,其似乎彻底将自己砸向了“质量门”的深涡。

我们回顾一下2018年碧桂园出现的那些事故:

2018年4月7日:广西崇左碧桂园项目二期一工地发生坍塌,致1死1伤;2018年6月24日:上海奉贤区海湾镇,碧桂园一个在建的售楼处发生模架坍塌事故,导致1人死亡9人受伤;2018年7月2日:河南省安阳市中华路,碧桂园在建工地发生火灾,所幸并无人员伤亡;10天之后,2018年7月12日,碧桂园杭州萧山项目基坑边缘路面塌陷;2018年7月26日:安徽六安碧桂园一建筑工地围墙和活动板房发生坍塌。其中6人死亡,多人受伤。碧桂园开始停工三日;2018年8月1日:复工后第二天,江苏启东碧桂园中邦上海城二期工地内,浓烟滚滚,一正在施工的建筑楼顶发生火灾,十分钟后消防人员进入现场,火势得最终控制。

那段时间,碧桂园俨然被外界钉死在“唯利是图”的柱子上,其股价半年内下跌50%。

而一向“强势”的杨国强,也在在中期报告中承认错误,碧桂园总裁莫斌更是反复强调“控制发展速度”。而在2018年年报中,碧桂园也不止一次强调公司建筑安全及品质控制的重要性。

但降速、道歉似乎并未让碧桂园的安全事故中彻底“解脱”。

2019年1月份,据微博爆料,顺德碧桂园总部办公大楼一块天花板突然从天而降。事件发生后碧桂园方面表示:女员工手臂被砸伤,伤者已送医院治疗,身体无大碍。经现场勘查,事故初步判定是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且隐蔽检查不到位所致。

不久之后,2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推广使用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图的通知(建办质函【2019】90号)。指导图册中表明,住建部要求建筑企业按照必须按照要求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图册第一部分安全管理行为标准化中提出: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政府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并应加强安全队伍建设,注重提高专业素质,拓宽发展通道,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

由此,2019年住建部对于施工安全的重视可见一斑。

而就在近日,碧桂园安全事故隐患再次出现。据报道,4月14日,陕西咸阳碧桂园秦都府项目施工时,导致一墙之隔的新投幼儿园部分教室和食堂坍塌,数百名学生无法上课。4月16日晚,秦都区政府称项目方已与幼儿园达成协议,力争下周一开园。4月17日,碧桂园回应称,旧楼拆除前已与幼儿园沟通。事发后积极与多部门协商解决方案,保证学校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对此事给幼儿园师生带来的不便,公司深表歉意。

除了安全事故频繁是碧桂园未来难题之外,外界也关心究竟碧桂园的机器人项目能不能跨界成功?对于一个科技界的“门外汉”来说,机器人代替人工的设想虽然美好,但想真正走通似乎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