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开得太快,是飞得太低!”很少有人了解的普利茅斯-卫星

为了在极限赛道上赢得鲜花和掌声,没有人会在意座驾的发动机是否原装、改装或是装了战斗机的喷气引擎。诸如《速度与激情》这类的赛车文化,寄托的是人类对速度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向往~

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甩掉对手,让直线竞速赛(Drag Racing)跑的更快。车手们起初借助一氧化碳气,后来逐步发展成汽油、甲醇或煤油为燃料。并分为:顶级燃料改装车(TAFC),输出功率2500马力(发动机容积8930CC), 时速382km/h;顶级燃料高速车(TFD),功率输出在5000马力(发动机容积8127CC),速度460km/h。

而参与顶级喷气式的赛车,其输出功率更是高达10000马力,900km/h以上的速度,成为直线竞速赛赛车中的翘楚。

1966年,一辆拥有550马力(410kW)的普利茅斯-卫星(Plymouth Satellite) 426 Hemi,完成了在13.8秒内,从静止到1/4英里(402.336米)时167km/h的时速。普利茅斯-卫星这款肌肉车,成为美国直线竞速赛各型车的代表!

除了真正的肌肉车爱好者,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普利茅斯”这个性能车品牌。它可能是“石油危机”前,最后一台奉行实用主义的美式 Muscle Car(肌肉车)!

普利茅斯-卫星诞生于1968年,截止1980年停产。作为美版中型车(Mid-size),有人评价是将价格和性能平衡的很好一款车型。不同于现代某些被贴上“穷人乐”标签的车型,普利茅斯-卫星轿车为强调性能,多采用V8引擎配置。

当年,最受欢迎的引擎包括:四缸化油器的Commando 383(325马力);426 Hemi V8(超过400马力);1966年量产、装有两个四缸化油器的“Street Hemi”,最高可达425马力;还有1967年面世拥有440马力的Magnum V8!

强大的V8引擎使“卫星”轿车充满了“肌肉范儿”,博得了许多“肌肉粉”的拥捧。在电影《大黄蜂》中,路人甲用简短的事件,诠释了对该型车的痴迷。如用夫妻交房贷首付的钱买了辆普利茅斯-卫星,在女霸天虎“粉碎骨”(Shatter)从天而降时,路人甲祈祷的是不要砸中他的爱车!

电影《速度与激情1》中,范·迪赛尔也拥有一台基于克莱斯勒B平台研发而来的普利茅斯GTX。每次身临绝难险境时,都是这辆普利茅斯GTX帮他化险为夷……

普利茅斯-卫星同样是基于克莱斯勒B平台研发,定位是价格要低于克莱斯勒和道奇车型,用于抢占低价轿车市场。普利茅斯商标诞生于1927年,1928年建厂。1928年6月11日,第一种车型出厂,装配了4缸发动机,动力强劲,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的追捧。

普利茅斯(Plymouth)是英国著名的港口名,直译成中文有“一帆风顺”的意思,也有人把该车型称做“顺风牌”。其商标图案就是当年僧侣乘坐的 “珠夫拉瓦”号船帆的简笔图。

电影《大黄蜂》中“粉碎骨”的载具形态,是一辆樱桃红+黑配色、并经过一定改装的第三代普利茅斯-卫星,出厂时间1971-1972年。而普利茅斯Satellite(卫星)独立定型之前,只是Belvedere车型中的一个顶配版;而Belvedere则是由普利茅斯Cranbrook发展而来……

在上世纪60-70年代,通过电镀,让车辆充满金属风格、显得有范儿,绝不仅是普利茅斯一家。该车前脸一圈闪闪发亮的镀铬外沿,配上镶嵌的四个圆灯,有种向下撇嘴的忧郁感。

更形象的讲,这个造型像是一部老式电话机听话筒的侧面剪影,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很多美国人眼中,它丑的不够前卫。可是进入70年代后,10年的时间冰火两重天,通过不断的改型设计,让普利茅斯-卫星成为迷人的美式 Muscle Car之一!

2001年年底,普利茅斯品牌彻底走到终点……但范·德塞尔和“粉碎骨”依旧如穿越一般,对它恋恋不舍~~

文章拓展:直线竞速赛(Drag Racing)

直线竞速赛最早起源于二战结束,一部分军人把军方改装的车辆开回家,性能受到称赞。改装二手车,成为那个时期的潮流。光改没用,只有彼此切磋一下,才知道效果好不好。

因此,在加州的干河床上出现了两辆车之间的加速比赛,车手们给这种比赛起了个名字Drag Racing。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追捧这种赛事,如今的直线竞速赛发展成分不同车型、不同发动机类型,在两条并列的长1500米、各宽15米的直线柏油跑道上进行。

其标准距离为1/4英里(402.336米)、1/8英里(201.168米)。比赛时每2辆车为1组,实行淘汰制,分多轮进行,直至决出冠军。因为如今的时速越来越快,每部赛车除采用碳刹车盘等高科技,还会利用减速伞帮助制动。

2007年,英国BBC电视台Top Gear栏目还组织过一场战斗机与赛车的直线竞速赛。参与者是一辆布加迪威航和一架“台风”战斗机,最终“台风”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