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兵书?

王超行侠仗义


中国古代兵书当然首先以春秋末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为宗,但一般认为司马穰苴所著述的《司马法》是第一部兵法——虽然关于它是不是司马穰苴所著有不同看法,至于后来传说姜子牙所著的《六韬》(又叫《太公兵法》),现在考证认为是汉代人所托名写的。

从兵法的历史而言,在春秋以前,并没有专门的兵法,兵法的相关内容比如军制是体现在一些如《尚书》等历史和政治典籍里,而在包纳有天文地理知识的占卜和历书中也有体现一些关于行军打仗的内容,所以去看《逸周书》这类的记载,讲到武王伐纣过程,就写了好几笔关于占卜的记录,而古人说“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也可看出一点:占卜祭祀和战争是紧密关联的两件大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加百家争鸣,也带来了兵家学说和兵法的形成期和成熟期。这个时期除了上述的《司马法》、《孙子兵法》,还有吴起的《吴子兵法》、孙膑的《孙膑兵法》、还有战国晚期尉缭子所著的《尉缭兵法》,这五部除了《孙膑兵法》在唐以后散佚了,其他四部在被选入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编集武家必读的七部兵法书即所谓“武经七书”。

这一时期还有春秋时期伍子胥所著的《盖庐》,这部有被《汉书·艺文志》所收录,后来散佚。1983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江陵砖瓦厂内第247号汉墓出土了,经考证后一般认为确实是伍子胥所著,里面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关于兵机权谋的内容。

还有一部托名是范蠡所著的《范子计然》,但一般认为是后人所伪托,但也有很多出色的兵法内容。


汉代,一方面在天下统一安定后汇集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兵法书资料,一方面总结楚汉战争经验,并且不断实践于对外的战争中,所以诞生了不少优秀的兵书。其中被认为是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黄石公三略》,还有前面所提到的《六韬》这两部虽然现在认为是汉代人托名,但内容却是满满的干货,所以历代相传,也被收入上面所提及的“武经七书”中。顺便一提,还有一部有名的《素书》的兵法书,也是托名黄石公传张良的,但一般认为它是宋朝人所托名的。

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兵书还有一部《握奇经》,是托名黄帝的部下风后所著,实际上也是汉代人整理编著的,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为这部书做过解,这是一部专门讲述用五行八卦原理进行排兵布阵的书。

这时期还有另外两部托名是姜太公所著的《阴符》、《太公金匮》,不过这两部书不仅仅是兵法书,里面还有比较多关于治国理政的内容。

从汉末到魏晋,比较有名的兵法书就是曹操所著的《孟德新书》了,不过这部书在唐朝后就散佚了,因为这部书太有名了,后人对于它就这样看不到了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才有了《三国演义》说曹操被张松所炸烧了此书的情节,实际上在“武经七书”的最后一部,唐朝的《李卫公问对》中是有提到这本书的。不过曹操有为《孙子兵法》作注过,注解内容今有传世,应该大致可以看到一些曹操的兵法思想。

晋朝马隆有著了一部《八阵总述》,大致是沿承前面《握奇经》的思路,专门讲述排兵布阵的。

顺便一提,有一部所谓诸葛亮所著的兵

书《将范》又叫《武侯新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宋以后的人所托名作的。

唐朝最有名的兵书当然是《李卫公问对》,以李靖和唐太宗谈论兵法的对话形式记录下来的,里面涉及到行军用兵的方方面面。

晚唐时期还有一部易静所著的《兵要望江南》,用写词的方式来谈论兵法,很有意思。

宋代虽然对外打仗不行,但印刷业发达,所以这个时期有许多兵书得到收集整理、系统归纳和分析注解,除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武经七书”,这时期比较有名的兵法书还有曾公亮的《武经总要》、许侗的《虎钤经》,还有南宋陈规所著的专门讲述城邑防守的《守城录》等。

明代比较有名的兵法书则是刘伯温的《百战奇略》、《兵法心要》,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录》等。不过明清之后,关于兵法思想方面的内容前面的兵书已经说得差不多了,这个时期的兵书大概都比较注重一些实务的分解叙述了。因为印刷业和年代比较近,传世下来的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从名气上就不如前面的那些经典了,这也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某种必然现象,比如中学的数学物理知识和人物大家都知道,而到了大学很多高深的理论知识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分享完毕,手打不易,走过路过戳个赞点个关注呗~


曲江家学


中国古代兵书当然首先以春秋末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为宗,但一般认为司马穰苴所著述的《司马法》是第一部兵法——虽然关于它是不是司马穰苴所著有不同看法,至于后来传说姜子牙所著的《六韬》(又叫《太公兵法》),现在考证认为是汉代人所托名写的。

从兵法的历史而言,在春秋以前,并没有专门的兵法,兵法的相关内容比如军制是体现在一些如《尚书》等历史和政治典籍里,而在包纳有天文地理知识的占卜和历书中也有体现一些关于行军打仗的内容,所以去看《逸周书》这类的记载,讲到武王伐纣过程,就写了好几笔关于占卜的记录,而古人说“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也可看出一点:占卜祭祀和战争是紧密关联的两件大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加百家争鸣,也带来了兵家学说和兵法的形成期和成熟期。这个时期除了上述的《司马法》、《孙子兵法》,还有吴起的《吴子兵法》、孙膑的《孙膑兵法》、还有战国晚期尉缭子所著的《尉缭兵法》,这五部除了《孙膑兵法》在唐以后散佚了,其他四部在被选入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编集武家必读的七部兵法书即所谓“武经七书”。

这一时期还有春秋时期伍子胥所著的《盖庐》,这部有被《汉书·艺文志》所收录,后来散佚。1983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江陵砖瓦厂内第247号汉墓出土了,经考证后一般认为确实是伍子胥所著,里面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关于兵机权谋的内容。

还有一部托名是范蠡所著的《范子计然》,但一般认为是后人所伪托,但也有很多出色的兵法内容。

汉代,一方面在天下统一安定后汇集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兵法书资料,一方面总结楚汉战争经验,并且不断实践于对外的战争中,所以诞生了不少优秀的兵书。其中被认为是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黄石公三略》,还有前面所提到的《六韬》这两部虽然现在认为是汉代人托名,但内容却是满满的干货,所以历代相传,也被收入上面所提及的“武经七书”中。顺便一提,还有一部有名的《素书》的兵法书,也是托名黄石公传张良的,但一般认为它是宋朝人所托名的。

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兵书还有一部《握奇经》,是托名黄帝的部下风后所著,实际上也是汉代人整理编著的,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为这部书做过解,这是一部专门讲述用五行八卦原理进行排兵布阵的书。

这时期还有另外两部托名是姜太公所著的《阴符》、《太公金匮》,不过这两部书不仅仅是兵法书,里面还有比较多关于治国理政的内容。

从汉末到魏晋,比较有名的兵法书就是曹操所著的《孟德新书》了,不过这部书在唐朝后就散佚了,因为这部书太有名了,后人对于它就这样看不到了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才有了《三国演义》说曹操被张松所炸烧了此书的情节,实际上在“武经七书”的最后一部,唐朝的《李卫公问对》中是有提到这本书的。不过曹操有为《孙子兵法》作注过,注解内容今有传世,应该大致可以看到一些曹操的兵法思想。

晋朝马隆有著了一部《八阵总述》,大致是沿承前面《握奇经》的思路,专门讲述排兵布阵的。

顺便一提,有一部所谓诸葛亮所著的兵

书《将范》又叫《武侯新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宋以后的人所托名作的。

唐朝最有名的兵书当然是《李卫公问对》,以李靖和唐太宗谈论兵法的对话形式记录下来的,里面涉及到行军用兵的方方面面。

晚唐时期还有一部易静所著的《兵要望江南》,用写词的方式来谈论兵法,很有意思。

宋代虽然对外打仗不行,但印刷业发达,所以这个时期有许多兵书得到收集整理、系统归纳和分析注解,除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武经七书”,这时期比较有名的兵法书还有曾公亮的《武经总要》、许侗的《虎钤经》,还有南宋陈规所著的专门讲述城邑防守的《守城录》等。

明代比较有名的兵法书则是刘伯温的《百战奇略》、《兵法心要》,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录》等。不过明清之后,关于兵法思想方面的内容前面的兵书已经说得差不多了,这个时期的兵书大概都比较注重一些实务的分解叙述了。因为印刷业和年代比较近,传世下来的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从名气上就不如前面的那些经典了,这也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某种必然现象,比如中学的数学物理知识和人物大家都知道,而到了大学很多高深的理论知识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分享完毕,手打不易,走过路过戳个赞点个关注呗~


浪花一朵朵传媒


《孙子兵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孙武所著。《孙膑兵法》为战国时期齐国孙膑所作,共89篇。《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0篇。《六韬》传说为周代吕望(姜太公)所作,后经研究,认定为战国时期的作品,现存6卷。还有《三十六计》等等。


清荷9493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司马法》作者不详,也有说是春秋田穰苴所作;《尉缭子》(秦汉)尉缭;《吴起兵法》(战国)吴起;《六韬》(秦汉)无名氏假托姜太公之名所作;《三略》(秦汉)无名氏假托黄石公之名所作;《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李靖。以上七部兵书合称《武经七书》。


清音流觞


古代十大兵书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十大兵书


龙龙艺术品


《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孙膑兵法》等


舞鹤衔阳


孙子兵法、十大阵法。


michael舒27859952


孙子兵法,还有孙膑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