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二寶後,這2件事可不能虧欠了大寶

前不久,妹妹生了二胎,兒女雙全,家人都替妹妹高興,可妹妹卻沒有表現出多少喜悅心情,總唸叨老二沒老大好看,生老大的時候是打心眼裡喜歡,對老二給人的感覺不是那麼上心。

我理解妹妹的心情,生老大和生老二的感覺真的是不一樣的,生老大的時候是滿心期待,睜眼閉眼都是孩子,一天到晚趴在孩子身邊看都看不夠,怎麼看都覺得“這孩子咋那麼漂亮呢?”

生老二呢?不是不喜歡,是沒有了生老大時候的“我的世界只有你”的心態,反而多了一種不可名狀的擔憂,擔心自己無法做一個完美的媽媽,無法給兩個孩子同樣多的愛,擔心顧此失彼,分身乏術。

還有就是一種對老大說不出來的愧疚,總覺得虧欠大寶的,大寶因為二寶的到來爭風吃醋,哭鬧撒嬌,我們會覺得沒有給大寶更好的照顧,讓他產生了失落而自責;大寶懂事,幫忙照顧二寶,我們心裡也不好受,覺得他還是個孩子,不應該承擔這些。總之,那種心情是很複雜,難以說清楚的。

虧欠心理會讓父母的愛缺乏理智

懷著對大寶虧欠的心理,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就會有失偏頗,缺乏理智,這對大寶來說不僅不是愛,反倒是傷害。

1.虧欠心理會養出不自立的孩子

一位寶媽說,她的大女兒都五歲了,還需要她給孩子穿衣服、餵飯,我問她為什麼不讓她自己做呢?寶媽說,“不能有了老二,就不管老大了啊!她還小,讓她自己做,心裡過意不去。”

有了老二,當然不能忽視了老大,但不忽視並不意味著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去做,像吃飯穿衣服這樣的事情,對於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是完全可以自理的。父母替孩子做,會導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無法獨立起來。

2.虧欠心理會養出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堂妹出生後就被送到姥姥家藏了起來,為的是叔叔嬸嬸能再生一個弟弟,堂妹回到叔叔嬸嬸身邊已經6歲了。嬸嬸每每提起堂妹說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虧欠”,為了彌補過去的虧欠,嬸嬸對堂妹非常寵愛,要什麼給什麼。

有一次,嬸嬸帶著我和堂妹上街,堂妹看上一雙一百多塊錢的運動鞋,在20年前這個價格算得上昂貴了,一般的家庭是承受不起的。嬸嬸看過價籤之後,為難地說:“這鞋太貴了,我們下次再買好吧?”

“不好!我現在就要你給我買,我現在就要。”堂妹在鞋店裡和嬸嬸大吵。

嬸嬸幾乎是用哀求地語氣和堂妹說:“這真是太貴了,這個月剛給你買了新衣服,已經花了兩百多塊了,聽話,媽媽下次一定給你買。”

“才一百多塊,你都買不起嗎?是你和我爸爸沒有本事,賺得太少,如果你們能賺大錢,還買不起嗎?”堂妹雙手叉腰,不依不饒地吵鬧。

越是這樣,嬸嬸越覺得對不起孩子,說話越沒底氣,“我們是賺得不多,那你體諒一下我們好不好,下次賺了錢一定給你買。”

“你們沒本事,幹嘛養那麼多孩子,生我幹嘛,不如把我送人算了。”堂妹的話像刀子一樣紮在嬸嬸的心裡,嬸嬸的眼圈紅了。

因為我們覺得虧欠孩子,所以會想辦法彌補孩子,漸漸地,孩子的胃口就越來越大,對我們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當有一天,我們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時,孩子就會對我們心懷怨恨。其實有些時候孩子並沒有覺得委屈,也沒有認為父母虧欠他,只是我們總是在孩子面前“懺悔”。

比如,爸爸拼命地工作,很晚才回家,歉疚地對孩子說:“辦工作太忙了,不能像別人的的爸爸那樣經常陪著你。”父母遺憾地對即將大學畢業的孩子說:“都是我們做父母的沒本事,沒有關係,要是我們也是某某局的領導,工作早就給你安排好了。”孩子要結婚了,父母拿出積攢了大半輩子的積蓄,對孩子說:“我們只有這麼多了,不能給你買大房子,只能付個首付,還要你自己還貸款。”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真的很委屈,在心裡責備父母,不會對父母有感恩之心。

有了二寶後,如何愛大寶

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他要強使一種土地滋生另一種土地上的東西,強使一種樹木結出另一種樹木的果實,他將氣候、風雨、季節搞得混亂不清……”

當父母趨同著有違自然規律的教育時,對孩子的虧欠就不只是一時一事了,日後無論怎樣的愧疚都難以彌補。因為逝去的東西無法重來。既成的事實已經無法改變,做好現在才是最重要的。那麼,有了二寶後,該如何愛大寶呢?

1.這兩件事絕不能虧欠孩子

如果真的說父母對孩子有虧欠,我認為有兩點是一定不能虧欠的:

一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愛母愛的缺席。這對孩子心理發展是最具影響的,孩子不會因為在你身邊得不到最好的照顧而感到委屈,但他會因為不在你的身邊,感受不到你的愛而委屈。

有些家庭無法同時照顧兩個孩子,就會把老大送到老家由老人照看,到了上學的年齡,再將孩子接回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4—10歲是孩子接觸社會的過渡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然沒有3歲之前對父母的依賴感強烈,這時孩子會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嬉戲,但在情感交流與習慣養成等方面依然依靠父母,喜歡黏著爸爸媽媽。

如果在這個時候,父母喪失了與孩子游戲且建立情感的機會,孩子就會產生“埋怨”,甚至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不能陪伴著自己,別的孩子都有父母的陪伴,為什麼我沒有?這在孩子心中始終是一個結。

二是沒有讓孩子擁有珍貴的品格。父母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地位,而是珍貴的品格,這是孩子一生都受用的財富,沒有好的品格,你留給他再多的財富,都是徒勞的,孩子也不會體會得到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2.愛大寶不僅要有行動,更要說出來,告訴他“我愛你”

孩子是通過感性來感知父母的愛的,你對孩子很好,比如孩子愛吃紅燒肉,你經常做給他吃,但是如果你不說出來,他可能不會意識到父母是愛他的,所以,我們愛孩子不僅要有實際行動,更要說出來,告訴他你是如何愛他的。

比如你可以對他說:“媽媽知道你喜歡吃紅燒肉,所以,媽媽做了一大碗。“這種直觀的表達會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媽媽是愛我的。

3.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絕不能大包大攬

有了二寶之後,有些父母常懷著愧疚心理幫大寶做一些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危害不再贅述。我們想替孩子做事情之前,一定要認真地去想一想,“這是自己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隨著孩子的長大,他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當父母以一種補償的心理去替孩子扛起本該孩子屬於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孩子就永遠都長不大,留守在原來的年齡,因為一切都有人替他在做,他當然不會去想,去做任何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