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维股份“戒酒”,回归主业求生

时代财经APP记者 王言

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维维豆奶赶上了消费升级的热潮。凭借着亲民的价格、优良的品质,维维豆奶离开了徐州老家,风靡至整个淮海地区,继而席卷全国。

不过眼下的维维正面临一场挑战,这位豆奶大王多年来以跨界的方式进行扩张,但频繁的转型反而将自己推上了业绩下滑的尴尬境地。

增收不增利 变卖资产止损

4月27日,维维股份披露年报,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0.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71.8万元,同比下降29.3%。

营收不断上涨,利润却不断下降,维维股份在公告中将原因归于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合计9347.8万元。同时,公司投资收益同比下降66.6%,影响利润的增长。

实际上,维维股份近两年的盈利,主要是依靠卖资产来获得。从其财报来看,2018年维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1.1亿元,2017年这一数字则高达1.45亿元。如果扣除上述数据,维维股份的业绩表现可谓惨淡。

事实上,通过变卖资产进行止损甚至获益,已经是维维股份的“常规操作”。

2006年,维维股份开始涉足白酒领域。当年11月,维维以80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江苏双沟酒业38.27%的股权。2008年,维维再次增资双沟酒业,持股增至40.59%。

2008年双沟酒业实现销售收入15.07亿,比上年增长47.14%,创历史新高。维维股份从中获得收益2942.74万元,占公司全年净利润的58.07%。

但到2009年,为响应宿迁政府回收双沟酒业股权的要求,维维股份将所持双沟酒业的股权转让至宿迁市国丰资产经营管理。通过此次股权转让,维维股份获得了2.1亿元的净收益。

2012年,维维股份出资3.57亿元对贵州醇酒业进行股权投资,收购了其51%的股份。2016年,维维股份耗资2800万元,再次收购贵州醇4%的股份,由此持股55%。去年12月,维维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所持有贵州醇酒业55%的股份转让给控股股东维维集团。

不过,相比转让双沟酒业获得盈利,维维对于贵州醇却是亏本出售,2.75亿元转的出售价格相比当年的购入价,差距并不算小。

频繁跨界 屡战屡败

或许是从双沟酒业的业绩增长看到了白酒市场的商机,维维股份开始加码白酒领域。

2009年,维维股份以3.48亿元收购了湖北枝江酒业51%股权。2012和2016年,维维股份相继两次出资,对贵州醇酒业进行股权投资。2013年,维维股份出资2.4亿元进一步收购枝江酒业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71%。

此后,维维开始介入两家酒企的经营管理,并利用自身渠道协助其建立全国性营销网络,以扩大其销售规模。不过,无论是枝江酒业还是贵州醇,都没能延续双沟酒业的成功。

从2012年开始,枝江酒营收接连下滑。公开数据显示,其2011年的营收达到新高,为19.99亿元,2012至2017年营收从15.59亿元滑至5.19亿元。净利润方面,2012年为1.78亿元,此后连续下滑,2013年的1.27亿元。2014年净利0.14亿元,2015年净利0.31亿元,2016年净利0.22亿元,2017年则亏损193万元。

而维维股份转让贵州醇酒业股权的原因,也与其近年来欠佳的业绩表现欠佳有关。据时代财经了解,自维维股份对贵州醇酒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来,从2012年到2017年,贵州醇酒业的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五年累计亏损3.08亿元。

白酒分析师蔡学飞向时代财经表示,维维股份在收购贵州醇酒业时,中国白酒处于量价齐升阶段,白酒资本整合活跃。“维维股份应该是从双沟酒业的转让中获利颇丰,所以出于资本战略投资的目的入股贵州醇。”

但蔡学飞还提到,不同于双沟酒业,维维股份在入股枝江酒业和贵州醇后,国家对“三公消费”进行了限制,中国白酒业进入调整期,此后名酒渠道下沉,区域酒企挤压严重。维维经过多年的经营,这两家酒企的业绩依然不振,拖累了维维股份的业绩。

如今,业绩不佳的贵州醇已经被维维出售,同样深处困境的枝江酒业是否也会沦为“弃子”?关于公司未来对于白酒业务的规划,时代财经曾多次联系维维股份孟召永,并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对方回复。

除白酒外,维维还不断开始跨界多个领域,尝试多元化布局。

2001年,维维进军乳业,先后收购新疆呼图壁怡然乳业公司、武汉香满楼乳业等乳企,2018年,维维又推出了常温酸奶。至此,维维已经涉猎了包括白酒、房地产、金融、煤炭和茶叶在内的多个行业。

但从2018年各产品对于维维业绩的贡献来看,包括豆奶粉在内的固体饮料仍以16.8亿元的营收占据着维维业绩的大头,其他业务大多处于下滑的状态:酒类营收为5.83亿元,相比去年下滑0.75%;包括牛奶在内的植物蛋白饮料在2018年的营收为植物蛋白饮料全年营业收入为5亿元,比上年减少5.78%;茶类营收为7094万元,相比去年下跌6.44%。

维维当初跨界的初衷是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但从其经营结果来看,频繁的跨界反而拖累了公司的整体经营。

业务瘦身 回归主业

面对多项业务不佳的状况,维维也曾喊出聚焦主业、回归主业的口号,并多次转让旗下子公司,对业务进行“瘦身”。

除了2009年和2018年转让贵州醇和双沟酒业,2013年,维维还转让了旗下能源子公司100%股权。2016年,维维又转让子公司维维乳业全数权益,同年年底,维维还将房地产子公司的股权以1.9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控股股东维维集团。

不过,即使维维回归主业,其在豆奶市场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维维豆奶在2000年上的市招股书中表示,维维豆奶粉早在1997年销售额就达到13亿元,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0%。

但在上市后,维维豆奶这一主业的增长开始停滞不前。根据其官方数据,维维豆奶粉的年销售量始终保持在8万吨左右,并没有大规模增长。而植物蛋白饮料则在2013年至2018年间下滑了4万多吨。

与此同时,豆奶市场的竞争也早已不同以往,维他奶、伊利植选豆奶、豆本豆等品牌逐渐冒头,豆奶市场迎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

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维维股份面临着“主业不强、副业不成”的问题。“在中国消费品不断升级的同时,维维在整个豆奶产品没有做进一步的开发和投入,错过了产品结构升级的最佳时期。而自己开发的副业,基本上都是失败的。目前中国豆奶市场的空间依然足够,摒弃此前的跨界产业,聚焦在豆奶这一老本行才是最好的出路。”

一个好消息是,从2018年年报来看,维维股份16.8亿元的豆奶粉业务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相比上年增长11.04%,主营业务的向好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聚焦主业才是提振业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