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李少红版《红楼梦》?

蓬蒿吗


我认为10版红楼梦翻拍整体来说是个失败品。

李少红的立意是好的,她想拍一个跟八七版不一样的红楼梦。具体点说,她想拍出红楼梦里恢宏气势下的冷漠吊诡和生死无常。



首先,我个人认为,此版翻拍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理解错误”。

除去背景音乐有些渗人和整体色调太沉这一系列的因素外,再去看这版红楼,会让人觉得 :黛玉不是黛玉,宝玉不是宝玉。



这其中包括了选角的不正确以及演员对于角色的理解出错。

其次,不知是不是主演们本身不相熟的缘故,所以看下来,会让人觉得他们彼此间格外疏离,一点也不像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的,举止间特别僵硬,没有带入感,同时配上沉沉的色调、时而渗人的背景音乐和有些莫名其妙的快进就会显得他们之间不像是亲人间嘘寒问暖的日常,反倒是像在演互相猜忌的宅斗。



估计是导演太想突出《红楼梦》的“梦”之一字,所以导致了整部剧拍下来的理解偏差;但其实这样反而没了红楼原先的韵味,曹公笔下的他们曾经都是特别特别美好的,直至后来元妃薨逝、贾府衰败,他们一个个“从云端跌落尘埃”,结局一个比一个悲剧,为的就是“把美好撕碎给你看”。



但对于这一版红楼,可能它是像另辟蹊径吧,不排除有些观众会喜欢这种感觉的;

但是就它对于原著的翻拍而言,它的角色不够深入人心,很多点都找偏了,中心思想感觉好像也有点不太对,所以,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失败的。




君神颖宝


有些事情真的是不吐不快啊。

先说说新版的吧,我理解有人很喜欢那种唯美空灵的风格,而且旧版的三十年前的画质确实能劝退一大批人。但我新旧都看过了的,原著我也读过。我说实话,新版《红楼梦》真的让人失望。全篇贯穿的唯一特点——照本宣科!

其实好多人都没说到点子上,风格和手法都是表面,真正的还原原著是还原作者的精神,不然没有了灵魂就只能是具行尸走肉。

要知道《红楼梦》之所以能被列为四大名著之首,就是因为她丰满的人物和其悲剧的内核。原著的结局是高鹗所续的,所以贾府的结局不是那么悲惨,当我看到新版结局杨洋出家还穿的那么光鲜亮丽,只是照着书中做个样子的披了个红斗篷,我就知道李导是真的没读过书。相反旧版的结局并不是按续书来的,是由红学家们一起商讨出来的。但我保证你只要看到欧阳奋强那心如死灰的眼神,披着一个破旧的红斗篷,独自一人消失在雪地里,你才能理解什么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们再来详细分析:先说说两版的林黛玉吧。要知道人家可是官家小姐,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再加上她体弱多病,但又有才情,所以她不仅要行得正,坐得直,更要有一股灵气,还要一种扶风弱柳的感觉。陈晓旭虽然五官不必张莉(旧版宝钗)那么华贵,但确确实实有一种我见犹怜之感啊!而蒋梦婕,我对明星从不带什么偏见,也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观念,可是她是真的不适合古装!而且新版化妆师太拖后腿了!根本看不出她的美好吧!说实话我看见蒋梦婕一脸茫然的站在那里,(你是黛玉不是迎春啊同志!)那张嘴一直不闭上,我真是有点来气。人家封建社会的小姐讲的是矜持,这么呆滞放现在外人见了也觉得没教养吧。(有图为证)

再说说王熙凤吧,她可以说是整本《红楼梦》里人物塑造最好的,尤其是逼死尤二姐那章,是把王熙凤整个人物完完整整地表现出来了。人家是泼辣,但精明能干,而且城府颇深。姚笛的表现不可谓不卖力,可惜就像我刚开始说的那样——照本宣科。大闹宁国府的那场戏,我没有看到凤姐的算计狠毒,我只看到一个乡野泼妇在骂街。王熙凤找尤氏闹事其实是讹钱,这么大一家子犯不着为了一个二房(尤二姐)的事闹得人尽皆知,最后都是拿钱摆平。再者,大家都是亲戚,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撕破脸皮以后还怎么见面。我看过新版的拍摄花絮,这场戏是李导亲自指点的,真真是照着书上原封不动的来了一遍,都不去分析人物的动机和前因后果。真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人吹姚笛演的好,人家王熙凤是大家闺秀,性格泼辣不是泼妇啊!照她这样的闹法放现在都要被人指指点点,更别说封建社会了。

总之还有很多,也请各位看官自己去好好分析对比。我觉得新版很多手法确实很美,有些87粉骂10骂得确实有些过分了。但新版红楼做到今天这局面还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标榜自己尊重原著,可从主创到演员没有一个是认认真真读过书的,加了很多导演自己臆造的东西,这也只是表面上的“尊重”罢了。





Eboreljoy


因为这个新红楼梦太奇葩了!

一,铜钱头,只有古代戏剧中的角色才用这种夸张的额妆,而做为一部经典之做的红楼梦,却也这么妆扮,是其一之奇葩也!

二,照搬照念原文,你是一部电视剧,你要让观众沉浸在你的剧情中,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而不是普及名著知识,何必照本宣科?是其二之奇葩也!

三,放快镜头,演的好好的,刚看出一点儿门道,就来个乾坤大转移,好气人!是其三之奇葩也!

四,故意制造一种鬼片的气氛,使各人物之间显的关系生硬,恐怖,令人不忍去看!是其四之奇葩也!

五,谁都知道林妹妹弱不禁风,病胜西施几分,风一吹就刮跑了,而宝钗是丰满的,有杨妃之风,而新版却宝钗瘦弱林妹妹有种婴儿肥之态,令人顿生厌烦感!是其五之奇葩也!

六,红楼梦中各人物角色服饰本应多姿多彩,让人眼花撩乱才对,而新版却让各角色服饰太单调,似乎有种只此一套的印象!

七,人人已都知高鹗所续为不符合曹公之原意,它却偏要照抄照搬,令人厌烦!

唯一可取之处是片头片尾之设计,给人已大篇的感觉,似乎比老版厚重一些!


明月照红楼


87版的《红楼梦》是无法超越的经典,新版红楼,无论在选角、服饰和演技都无法相比。

李少红版的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

先看看网友恶搞——

1、配乐太恐怖。

不听台词,单是那配乐听得真是毛骨悚然。有次,我在厨房里做饭,客厅里传来诡异的声音。出去一看,原来是家里人看着新版红楼,我晕。

2、服装头饰,新版红楼太奇葩。

新版红楼的铜钱头最被诟病,简直就是花旦现身。忍不住数一数,到底一个人的头上有几个铜钱?密集恐惧症者慎入。

3、新版里的角色,最被吐槽。

林妹妹竟然有了婴儿肥😂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除此之外,“神仙似的”又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颦儿才貌应世稀”

神仙般的林妹妹被毁了。虽然,新版的林妹妹各方面不协调,但是演技在进步中。

王熙凤的角色就更别提了,哪里还有凤姐的精明泼辣,善搞气氛?邓婕泼出了新的高度,新版的就算了。

不说了,上图。


清心一栈


李导胆真大,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李少红版《红楼梦》,与观众见面前,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言过其实,好话连篇。给人感觉李版红楼梦将是无人超越的绝版,肯定甩之前版《红楼梦》十八条街。他们的宣传,确实激起很多人期待观看李版《红楼梦》的极高愿望。

终于等到李版《红楼梦》粉墨登场。估计很多人做好了视觉、听觉的美好享受,也做好了跟着剧情走的心理准备,准备好了纸巾拭泪……音乐声像伴随着阴风吹进观众的耳朵,让人浑身发冷;大片段用悲伤低沉的语调朗读原著,让观众感觉冗长拖沓(是不是不懂观众,还是不尊重观众?又或是藐视观众?是不是觉得没有观众看过原著,要这样反胃的照本宣科……);光景多昏暗鬼魅,让人感觉是阴间,而不是美丽富贵的贾府……这一切的渲染,是不是要烘托出某个厉鬼要出场?蒋梦婕“不负众望”,不管是服装头饰,还是表情动作,太像是女鬼了……等到蒋梦婕出场了,谁还能坚持看下去吗?

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经典《红楼梦》,被糟蹋得一塌糊涂。亏了曹雪芹死了,否则他要找李少红算账。

这让观众怎么喜欢李版《红楼梦》?



墨韵飘香MYPX


87版似乎没怎么喜欢过,一是不喜欢欧阳饰宝玉。太圆太胖,与我心目中十一二岁小孩差距太大,二是那时不喜欢黛玉,87版黛玉只演成一个娇弱的黛玉。黛玉其实性情很丰富,其它回答中有描述,这里不重复。最近这次看,看到黛玉进贾府一节,大感失望。所有人表现都远离原作。尤其贾母。只有一种哄闹的感觉。便不再往下看了。那87版为啥受人欢迎。我想有几个原因:最主要的,那时没啥娱乐,随便一部剧,便能吸引住人,而观众口味不刁,容易满足。其次不能避免人云亦云,名导影响力。但有一点是87版绝无异议的经典,无法超越,那就是十二首配曲,陈力为主演唱。不论谱曲,演唱均是旷古绝唱。

再说李版,初见便被倾倒,极见原著风貌。演员形象也正是心目中样,剧情极尊重原作。印象最深的是这一节(但我记忆力不好,人物关系名字记不准,大致说一下):邢,王,尤三夫人好像有一人无诰封,在一次进宫前,那个无诰封的人在原作中微露出自惭形迹。这一情节李版均有体现。演员,剧情,原作精神只能泛谈,还需有意者自行品对。但李版有两致命处,一是配音,不堪入耳,根本谈不上美感。二是黛玉之死,黛玉死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不过相比整部剧,也算瑕不掩瑜吧。希望以后把这两处改改就趋于完美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原作不也是历十年几番增删吗?

李版我不知道是不是真不受欢迎,87版是不是就真受欢迎。反正我喜欢的大陆剧,演员几乎没获奖的。我不喜欢甚至厌恶的拿奖拿到手软,直至国际奖。我想这里一定有原因。

总之,若让我看红楼剧,目前只看李版,听87版的曲,因为我是在娱乐自己,不是愚弄自己。

她们已是我的收藏,血液;她们在我生命中永不负我,永远慰我。


水货的年华


10版《红楼梦》是著名导演李少红,

她所导的这版《红楼梦》运用的背景音乐大体是秦腔和昆曲,这更符合当时《红楼梦》的背景。李导认为《红楼梦》是部戏剧,所以头饰改用京剧里的铜钱头。这些对于87版是很大的改善也是创新。但是10版《红楼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不注重细节,过于粗糙。

就拿一个经典的场景,黛玉进贾府来说,黛玉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吃完饭,各有丫鬟用小茶盘端上茶来,87版黛玉是接了茶并不吃,只观察中姐妹。只见有人用捧过漱盂来,黛玉照着姐妹的样子漱了口,而10版黛玉先喝茶见众姐妹用茶漱口,也不拿帕子捂着就连忙吐了出来。林黛玉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和文化修养,窈窕淑女一词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而10版黛玉的演绎没有演出这一特点,倒像个毛毛口躁躁的丫头。

再就是凤姐夸黛玉,最见其八面玲珑,87版王熙凤,稍稍来迟。黛玉连忙起身要拜见,凤姐连忙扶起黛玉让她做回贾母旁边,自己也在贾母另一旁坐下,随后凤姐便夸黛玉,而且是隔着贾母夸,凤姐的马屁,目标是极清楚的,唯有老太太这一个中心,又带夸了屋里所有人。87版这个设计刚好达到了这个效果。而10版就过于简单,黛玉起身拜见时,熙凤就开始夸,语速极快,好像是单单的只夸黛玉一人而又忽视其他众人,这里就体现不到王熙凤八面玲珑的特点。

我个人还认为10版《红楼梦》的人物选角,人物过于相像,有点傻傻分不清,没有87版的可塑性强,10版又正好与原著相反,黛肥钗瘦。有些角色演得过于用力,比如说晴雯,她是娇俏而不是泼辣等等。








大冰雹besos


谢谢题主的提问。首先,每次探讨有关《红楼梦》的话题,都是抱着惴惴不安的心态。因为《红楼梦》太伟大了,懂《红楼梦》的人太多了。其次,要声明《红楼梦》原著、87版《红楼梦》和10版《红楼梦》本人都看过,而且都不止一次。当然,相对来说,10版的《红楼梦》看的最少。因为这三者少看一样,都不敢妄加评议。

谈一下个人的几点感受吧。首先要表达的是,李少红版的《红楼梦》拍的还是不错的,至少肯定不是很多朋友评价的一无是处。比如在场景、建筑、服饰等方面还是用了挺多心思的。昆曲、特效等元素也属于有益的尝试。与其说很多人不喜欢这个新版《红楼梦》,倒不如说是风格较以往反差太大。老实说,个人也不太喜欢李少红版的《红楼梦》。试着简要分析一下其中原由。

一是观众的先入为主思维。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想象。87版无疑是难以超越的经典。新版一上映,观众难免与老版比较一番,失望之情在所难免。事实上,不仅仅是《红楼梦》,其他太多太多的电视剧重拍后,在老版面前基本上都会败下阵来。

二是观众的口味提高了。历来喜欢和研究红楼梦的人就非常多。新版《红楼梦》开播之时,研究红楼梦、懂红楼梦的队伍远远超出87版上映时的规模。吐槽人数之多、鉴赏水平之高完全在情理和预料之中。

三是演员整体演技不尽人意。近年来,受急功近利的利益观毒害,有太多太多粗制滥造的劣质电视剧充斥荧屏。10版虽做了一些功课,但也难以逃离肤浅浮躁、急于求成的大环境熏染。相对于87版一群老戏骨的精湛演技,10版小生们的表演水平相差了好几个量级。

四是情节生硬无趣。说难听点儿,就是打着“尊重原著”的旗号生搬硬套。演员的无趣对白加上拖沓冗长的旁白,不像是电视剧,倒像是广播剧(80后及以后都不知道什么是“广播剧”)。昆曲的尝试也收效不佳,配乐给人一种昏昏欲睡甚至非常压抑的感觉。

以上个人体会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如觉有些道理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漫步世界遗产


看了李少红版的《红楼梦》,了不得,那场景服饰演员真叫一个唯美!让人看出了《聊斋志异》、《倩女幽魂》、《白蛇传》的感受,看着看着,我咋又有点,象《青楼梦》了呢?了不得!了不得!


老版《红楼梦》虽然场景服饰镜头粗糙,可基本上尊重了《红楼梦》的本来面目,演员们一个个熟读《红楼梦》中自已角色相关的台词片段,悉心领会,进入角色,非常执着敬业,少了功利的成份,相当的安静。一本戏演下来,差不多成了半个红学家。


李少红版《红楼梦》的演员们不信
问问他们,《红楼梦》里的角色与关系,十有九个答不上来!这种绣花枕头能把文学巨著演绎好,除非他们真是老天送来的狐仙蛇精!

没有文化涵养的演员演不好古典名著,老版《红楼梦》摆在那里,借鉴也不会!浪费人力物力,炒现饭把饭炒糊了,无语!

(负薪映雪感谢你的阅读与关注!)


负薪映雪


李少红的红楼梦是一部鬼片加狐狸精片吧?人物造型怪异,配乐淫荡失魂加恐怖,拍聊斋差不多。

再者选角色,人物个个像青楼女子,没看出大家闺秀的气质。好歹人家是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黛玉角色怎么看也看不到曹公笔下黛玉的影子,首先形象就不符合,丰满圆润的脸蛋这还是林妹妹嘛!演技上来讲给人轻佻青楼女子的感觉。宝玉这个角色,瘦的跟豆芽似的,不像富家公子,演贾环倒适合。王熙凤更不像了,再怎么演,形象上看不出一点风骚泼辣的灵魂。总之,人物形象跟老版邓婕演的相差十万八千里。简直就是一部狗屎。可耻,胡乱烧钱,糟蹋名著,颠覆原著。一切都是为了吸引眼球,赚眼球钱,真他妈不要脸。李少红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