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赵公明、比干、范蠡,到底谁是正财神?

程万慧


中国历史上的财神可不止这四个,如果细说的话有好几十个,而各个财神的由来也极为难考究,有的道教封赐的,有的是民间信仰。而关公、范蠡、赵公明、比干等其实都是正财神,从民间到宗教,能封正财神的都是文武官员。

正文财神

比干

商纣王的叔叔,小说中妲己要陷害比干,便在纣王面前说比干的心是七窍玲珑心,能治纣王的病,比干虽然知道是妲己要害他,但最后还是把心挖出来,待路过街道时一老太太问他“人无心能活吗?”比干听了就死了。

历史上比干是河南卫辉人,比干庙就在河南卫辉,在此地流传着比干成为财神的传说。说是比干挖心死后升天,玉帝可怜他,因他为国尽忠挖心死了,玉帝认为他没了心就不会生贪念,所以封他为财神,这是道教的封赐。

范蠡

范蠡被封财神是因为他有经商的天赋,被称为“商圣”。范蠡精通韬略,原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名臣,辅佐勾践成就大业后就弃官从商,又三掷千金三散千金,所以世人尊他为财神。

民间还有流传范蠡后来靠卖陶器发财,说他是制陶的祖师爷,当然这是我从野史里看到的,历史资料并没有记载。

李诡祖

很多人并不认识李诡祖,但他有一个很牛掰的特点,我们现在看到的诸位财神的穿扮都是以他为原型的。

李诡祖是北魏梁县县令,今河北曲周县人,他为官清廉,爱戴百姓,通常把自己的俸禄都拿出来救济穷人。在他死后百姓为了纪念他就为他立庙,唐朝时被封为“神君增幅相公”、元朝被封“福善平施公”,其实我们平常在石庙见到的财神造型最像的就是他了。

正武财神

关羽

关羽其实算是全能神了,求平安的香港警察、黑社会拜关羽;求发财的商人、百姓拜关羽,就连佛教、道教也拜关羽。人们喜欢拜关羽是因为他忠肝义胆,商人拜关羽是因为他不为金银所动,以前的商人坚信诚信交易,童叟无欺,所以把他奉为财神,为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

传说“关二爷平时都眯眼,一旦睁眼必杀人”,所以喜欢纹身的朋友不要纹睁眼关公。

赵公明

这么多财神中,除了关公外,流传最广的就是赵公明了,这也导致他的传说最为混乱,有的说他是商朝武将;有的说是经商能手;有的说他是木材商人;还有说他是冥神,收瘟布疫的五瘟神之一等等。

这也是把赵公明当全能神了,他的历史现在也无法考究,反正我们知道他是财神就行了。

综上所述,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信仰的神也不一样,有的寺庙关羽为正财神,有的赵公明为正财神,但文财神的打扮却都是李诡祖的造型,其实以上说的几位都是正财神,不分高低。

下面再介绍一下另外一些财神,为啥有这么多财神?因为除了正财神,还有偏财神啊。正财神保佑做正当生意的人,偏财神照顾做偏门行业的,比如那些古代的绿林好汉、江湖侠客,现在那些开发廊、游戏机的等等。

现在有很多的说法,把五路财神归为偏财神,也不知道谁归类的,五路财神体系中还包括正财神、准财神,所以这财神里面存在好多的矛盾。

第一五路财神组合:赵公明、萧升、曹宝、陈九公、姚少司

在华夏历史中五路财神可不止一组,这里只是其中一个组合,这个组合中赵公明成了中路财神。除了他之外还有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这五位是道教封赐的,除此之外大多数是民间信仰。

第二五路财神组合:文(刘操,北路)、武(赵公明,南路)、生(白圭,西路)、积(范蠡,中路)、广(弦高,东路)

刘操:刘海蟾,名讳操,据说刘祖修道后,道号“海蟾”,于是便叫刘海蟾。传说古代有一种金蝉以金为食,刘海蟾捉金蟾时用一串铜钱为诱饵来钓金蝉,而这种金蝉不是平常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蝉。这种金蝉被看做是一种灵物,古人认为抓住可发家致富,于是刘海蟾就被塑造成财神的形象,民间故事中更是把他当做“准财神”,后来很多商店里面都会摆放一直金蟾蜍的习俗。

白圭:战国时人,和范蠡一样,也是弃官从商,经营思路和范蠡很像,后来富甲一方,且乐善好施,被世人津津乐道。

《汉书》:“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童仆同苦乐。”

这段记载就能看出他的经营理念和做事原则,《汉书》也记载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理论的鼻祖。

3.弦高:有次,弦高赶着12头牛去经商,遇到正要袭击郑国的秦军,他冒充是郑国的使者,用12头牛犒劳秦军,并告诉秦军将领,郑国早就知道秦军要偷袭郑国,所以让我赶这些牛犒劳你们。秦军将领一听,对方早就知道我们偷袭了肯定早有准备,如果现在进攻必定失败。后来秦军退走,郑国因弦高才智避免了亡国,郑穆公想奖赏弦高,但他辞而不受。

下面还有别的五路财神组合,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想必有的人还是知道的这些财神的。

文(比干)、武(赵公明)、义(关羽)、富(沈万三)、偏(苏福禄)

柴显聪、柴显明、柴显正、柴显直、柴显德。神话传说《铸鼎余闻》中记载,南齐柴氏兄弟为五显神财神。

曹仁广、刘义广、李诚广、葛信广、张智广。相传是五位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好汉,他们的财神庙现在在北京六里桥,马官营村南侧。

杜平、李泗、孙立、任安、耿彦。清同治八年《财神宝卷》记载这五位结拜的财神兄弟。

后面还有九路财神、十八路财神等,实在太多,就算写出来大家也可能看不下去,但不管这些几路财神里面都有赵公明和关羽的存在。毕竟他们太出名了,因此正财神就是前面提到的这几位。

而另外那些五路、九路、十八路等财神,也都确实是历史上出现的真人,他们有的经营有方发财、有的劫富济贫帮助百姓,人们为了纪念和求发财的心态,为他们立了庙,希望能保佑自己财源广进。


大国布衣


这狂人便是范蠡。

他年少时便已显露圣贤之资,他卓尔不群、隐身待时。在文种的盛情相邀之下,决定出山辅助越王勾践问鼎中原。就此走上了辅越平吴的坎坷之路。

不过,范蠡更为世人所称道的是,他颇有先见之明,功成之后则泛舟五湖,因而得以善始善终。

的确,范蠡绝对是春秋时期少见的智士能臣,其一身的大智慧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战败后,大夫范劝谏并主动跟随越王臣事昊王。勾践在质吴数年之后,终于回到故国。勾践念念不忘亡国之耻,一心想要复仇雪恨,在范盖和文种的辅佐下,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使越国复兴强盛。

周敬王三十八年,夫差亲率国中精兵由邗沟北上,大会诸侯于黄池,准备与晋国争做天下霸主,国内仅留下太子友和王子地及老弱病残者居守。于是,勾践下令兴师伐昊。是年六月,越军派出流放的罪人二千人,经过训练的精兵四万人,贤良六千人,军官一千余人,兵分两路,向吴国发起进攻,一路由海道迂回入淮河,切断吴王的归路;一路从陆路北上,直捣吴国都城姑苏。越兵训练多年,武器精良,将士同仇敌忾,双方交战后,吴兵顿时阵势大乱,太子友身陷重围,身中数箭,倒地而死。王子地慌忙命人关紧城门,率民夫上城把守,同时派人到夫差处告急。

吴王夫差闻知越国兴师伐昊,又急又恨,但又唯恐这一凶信泄露出去会动摇他刚刚得到的霸主地位,于是暗遣使者,一如越国当年兵败椒山一样,卑辞厚礼,请求勾践赦免吴国。于是,勾践依范懿计而行,赦昊班师。

吴王夫差获得喘息机会,佯装“息民不戒”,表示放弃武力报复越国,实则欲施勾践故智,暗做准备,伺机东山再起。这一点越国君臣心里十分明白,采取了积极备战的方针,四年以后,即周敬王四十二年,越军再次兴兵伐吴,越、吴两军在笠泽夹江对阵。此时的吴国已非同往昔,在北上伐齐、晋战役中,损失了一部分精锐兵力,在同越国作战中,又消耗了一部分兵力,国力大大削弱。再加上吴国多年不修内政,连年灾荒,民穷财乏。结果一战即败。越军乘胜挥师,将吴都姑苏团团围住。勾践依范蠡之计,高筑营垒,围而不战,竟达三年之久。
周元王元年,越王勾践增调大军继续围吴。为了激励全军将士奋勇杀敌,勾践诏示军中: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生子者,归养;有疾病者,给以医药治疗。军中闻令欢声如雷,个个感奋忘死,拼死向前,军威空前强盛。这样,至周元王三年,吴王夫差在越军的强大攻势下,势穷力尽,退守于姑苏孤城,再派人向勾践求和,恳求勾践像当年会稽被赦样,赦免吴王。勾践不忍,有意准降。站在一旁的范蠡连忙击鼓传令,大张声势。吴使知求和无望,痛哭流涕而去。

不久,越军攻入姑苏城,吴国灭亡。灭吴之后,越王勾践率兵北渡淮河,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州,同时纳贡于周。周元王派人赐勾践兖冕、圭璧、彤弓、孤矢,命为东方之伯。当此之时,越军横行于江淮之间,诸侯见其势大,尽皆悦服,尊越为霸,成为春秋战国之交争雄于天下的强国。勾践兴越灭吴,报了会稽之耻。范蠡“苦身戮力”,与之“深谋二十余年”,立有汗马功劳,被尊为上将军,功成名就。

范蠡并没有被功勋荣誉冲昏头脑。

他居安思危,位尊不贪恋,以为盛名之下,难以久居,应该适时而退,他久随勾践,竭诚辅佐,然而在长期共处中,对勾践的为人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在范蠡看来,在以往的艰难日子里,勾践身处逆境,吃尽苦头,虽能忍辱负重,礼贤下士,辛勤工作,表现出英明君主的风度,但他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即“可与同患,难以处安”。在灭吴之后的一次庆祝胜利酒会上,群臣毕贺,颂赞君臣协力,国家万福,“大悦而笑”。可是越王勾践却表现异常,时而“默默无言”,时而“面无喜色”。眼光敏锐的范蠡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料定勾践为了扩展疆土可以不惜群臣的生命,如今谋成国定,也不愿意就这样返国和封赏功臣了。

因此,与勾践再相处下去,是很危险的。于是他毅然向勾践请辞,并得到允许范蠡离开越国以后,想起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文种,于是投书一封,规劝道: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先生何不速速出走?”

文种看罢范蠡来信,有感于此,便托病不朝。然而,一切都已晚矣,勾践深知文种之能,认为灭吴以后再无所用,又恐他一旦为乱,无人可制。恰巧此时,有人诬告文种图谋作乱,勾践便赐给文种一柄剑,文种取剑一看,只见剑匣上刻有“属镂”二字,知是当年吴王赐给伍子胥自裁的那柄剑,于是悲愤难抑,仰天长叹,拔剑自刎。

后来,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

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

又一说为在宜兴制陶,无锡五里湖养鱼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天天开心历史


关公、赵公明、比干、范蠡,到底谁是正财神?大标题的问题不是很重要,倒是补充说明的“为什么这些人都能和“财神”有关系...”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我只讲下赵公明吧,这个人跟关公、比干、范蠡有些不同。


首先,赵公明是虚构人物

赵公明为道教中的神明,是虚构的人物。道教称其为上天皓庭霄度天慧觉昏梵所化生。姓赵名朗,字公明,与钟馗是老乡,终南山人氏。自秦时避世山中,虔诚修道。汉代张道陵张天师入鹤鸣山精修时,收之为徒,并使其骑黑虎,守护丹室。张天师炼丹功成,分丹使赵公明食之,遂能变化无穷,形似天师。张天师命其守玄坛,所谓玄坛,即道教之斋坛。赵公明因而被天帝封为‘正一玄坛赵元帅‘,故又称其为赵玄坛。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


原属瘟神,并非人见人爱的财神

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晋代干宝《搜神记》中,赵公明为专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东晋时期,陶弘景《真诰》中记述,赵公明为致人疾病的瘟神。到了《列仙全传》中,更由“瘟神”变成了八部鬼帅之一,和其他七鬼帅率领鬼兵,给人间降下许多灾祸疾病。


封神演义问世后的“赵公明”

直到《封神演义》问世,赵公明方被册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从此,开始掌管天下财富,原来作为冥神、瘟神、鬼帅的面目被日渐淡忘了。他在《封神演义》中成为财神,是源于元明朝之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大全》所描绘赵公明形象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黑而多须,跨虎。 这正是后世所供武财神赵公元帅的典型图像。书中又称其授正一元帅,手下有八元猛将,六毒大神,还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将等。又称他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镶灾‘,功莫大焉。据此,道教又将其与灵官马元帅、关羽、温琼合为四大天将。

近代“赵公明”的情况

关于赐财功能,《搜神大全》说他:‘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自此,赵公明司财,使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备受欢迎。至近代,又有人附会赵公明为回人,不食猪肉,‘每祀以烧酒牛肉,俗谓斋玄坛《铸鼎余闻》卷四。本属虚构,他的回回族籍,更属无稽之谈。民间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 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 珊瑚之类,以加强财源福辏之效果。


北京民俗


中国人喜欢拜财神,财神爷掌管天下财富,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是寄托了中国人民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财神有武财神、文财神,还有偏财神之分。

关公、赵公明是武财神,比干、范蠡是文财神,这么多财神,哪位才是名副其实的正财神了?答案是赵公明!

赵公明

在众多的财神之中,人们普遍供奉的,影响最大的是赵公明,认为他才是真正的财神爷,关于赵公明的传说有很多,相传他是天帝派下来监督小鬼钩人灵魂的将军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存在,只不过当时是一个冥府之神,赵公明是秦时人,因避秦乱而到终南山精修方术,功成而奉玉帝旨诏,任神霄副帅,面黑色,头戴铁冠,手持钢鞭,骑黑虎,飘长须,授正一玄坛元帅,协调着人间一切事务,诸如讼冤伸抑买卖公平、呼风唤雨、翦瘟除妖等等,因神通广大而被擢升为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帅。


《封神演义》为赵公明登上财神之位大造舆论,在姜子牙帮周武王伐纣时,赵公明却糊里糊涂的帮助纣王,在对战中丢了缚龙绳和定海珠两件宝贝,因无力夺回,只能落荒而逃,跑回商营,姜子牙束稻草人作为赵公明的替身,剑刺、焚符、念咒,终于使赵公明气绝身亡,姜子牙在封神时,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领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路神明,专门负责迎祥纳福、商贾买卖。

明朝以来,江南形成祭拜五路财神的习惯,这五路就是五显,即显聪、显明、显正、显直、显德,也有人说是东西南北中五方,有的地方称赵玄坛、招宝、招财、纳珍、利市为五路财神,后来五路成了一路,神像也由群像变成单一神像,在不少地方将赵玄坛当作五路财神的代表,现在道观里供奉的赵公明,右手举钢鞭,左手托着金元宝,周围还有奇珍异宝装饰!

关公

武财神关羽被尊称为关圣帝君,据说关公掌管兵马站,精通算术,他发明了日清簿,而且关公为人非常重义气、讲信用,所以许多做生意的人家里都会供奉关公。对关公的信仰始于南北朝,到了隋朝时出现了大量的关公神话故事,到了唐朝,关帝庙增加,文人们常提及关公,并开始出现在家中悬挂关公像,随后宋、元、明、清都不断给关公封各种封号,关公的封号不断加多。



关公的信仰涉及到各行各业,南北朝到唐朝是关帝信仰的形成期,宋元是发展期,明朝是盛行期,清朝是鼎盛期,其影响可与孔圣人相比,毫不逊色!在民间,关公是位武财神,是保护商贾之神,国内外崇拜关财神的人越来越多 ,供神的场所除了道观,还有佛教场所、商业场所乃至家中。海外有华侨的地方大多供有关帝,他是义气的象征,更是保护神和财神!

比干

比干是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商纣王的叔叔,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后受托孤,辅佐商纣王,敢于直言劝谏,被商纣王剜心而死,被称为“亘古忠臣”。姜子牙封神时比干被封为文曲星。



关于比干剜心的故事,是因妲己邀众妖变成神仙,在鹿台上饮宴,被比干看出破绽,随后与武成王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洞中众妖烧死,妲己为了报仇,假装有心痛之疾 ,需要玲珑心一片煎汤吃下,此疾即愈,然后推算说比干是七窍玲珑心,纣王就召比干来借心,比干自剜心后没有即死,骑马飞奔了几里路,遇一农妇大叫卖无心菜,比干问:“人若无心如何?”农妇答:“人若无心即死!”比干登时血如泉涌,一命呜呼!

周武王封比干为国神,在古道教吴道子时代就创入道教辅佐玉皇大帝,玉帝认为比干为国尽忠无辜被害,而心已挖出无法贪心,是掌管天下财库之神的最佳之选,乃赐封号天官文财尊神掌管天下财库之神职。

范蠡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知道越王勾践不能共富贵,谢绝了封赏,退隐之后,范蠡前往五湖之地,隐姓埋名开始经商,据说范蠡举家迁到定陶这个地方,定陶地处山东,靠近鲁国,是古代中原地区的核心要道,范蠡在此定居后,在这里经商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迅速积累起了财富,富可敌国,范蠡的名声被过往商贾向四处传播,人们尊称他为陶朱公!


范蠡发了财就将这些钱财施舍给穷苦百姓,自己又从做小生意开始,没几年又发了,然后又将这些又布施了出去,一生中三聚三散,因为范蠡很懂经商之道,懂的进财之法,被称为商圣,做生意的都崇拜他,供奉他的神像,称他为财神!

文武财神的出现是人们心理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人历来都有个美好愿望,就是升官发财,所以不管是官场、商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想得到财神爷的福佑,这就是近二千年来财神信仰经久不衰的真谛!


挚滗画畫紅尘


关公、赵公明、比干、范蠡之中,“赵公明”是真正掌管财库的玄坛元帅,又称“财神”。

在民间传说中,有多为财神,例如:关公,赵公明,比干,范蠡等这些财神,已经融入进我们的生活之中,每年过年,都会有这一群人到处送“财神”,这也证明了“财神”,已经深深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那么,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财神呢?

在正统的道教神仙体系里,“赵公明”是真正的“财神”。

“赵公明”是掌管财库的玄坛元帅,一般称为“武财神”手下掌管五路财神。每逢正月初五,便会下凡赐福。这时候,道教十方丛林内里面大大小小的道观,都会举行迎接财神法会。这也证明了“赵公明”是道教真正的财神。

这里可能会有人问:关公、比干、范蠡等财神,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先说范蠡

“范蠡”又称“商圣”是春秋时期白手起家的商人,是“南阳五圣”之一,自幼出身贫贱,但因为他勤学好问,长大后学识渊博,后来因不满楚国政治黑暗、便投身越国,辅佐越王勾践,据说他精通兵法,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吾国。而后,在功成名就的时候,离开越国,不在参政,转去经商,游历72峰,游历过程中,三次凭借经商成为巨富,又三次将家财散给百姓,所以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也就是我们过年的时候,走街串巷送财神的人送的“文财神”。因为是我们最熟悉的“财神”。

再说“比干”:比干在正统体系内并不是财神,而是掌管“名禄”的神,比干生前是商朝宰相,从政四十年。是殷商王室的重臣,20岁官拜丞相,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是忠君爱国之人,敢于直言劝谏,能为民请命,曾被成为"亘古忠臣"。死后被道教奉为名禄之神,掌管天下考取功名之事,所以大家需要考试,可以去拜一下比干。

综上所述:关公、赵公明、比干、范蠡之中,“赵公明”是真正掌管财库的玄坛元帅,又称“财神”。其他的要么是接近于财神职务,被误认为财神,要么就是在民间流传的财神。

道士三成与您分享!


道士三成


被大多数认可的一种说法是: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

中国主要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中斌财神王亥(中),文财神:比干(东)、范蠡(南),武财神:关公(西)、赵公明(北)。还有其它四方财神:端木赐(西南)、李诡祖(东北)、管仲(东南)、白圭(西北)。道教、佛教也有各自的财神...

关于财神摆放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公尽量不要在家里摆,可能大家都知道这个点,把财神摆在家里的应该山西人居多一点,这个另当别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关公不摆在家里为好,原因有二:一是关公是解卦,跟家人卦互为相害关系;二是关公本人是一个武者形象,再加上关老爷的面相严肃,而且手提青龙偃月刀,不适合在家里这种环境摆放;

2、要分文财神和武财神,不同的财神最好摆放位置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文财神比干就适合放在师卦位置,就是家里的正东靠南的一点的位置;武财神赵公明就适合摆放在家中正西位置和正北位置;

3、5财神合集或者不知道什么财神的情况下,就适合摆放在大壮卦和遁卦位置,即家里的东北角或者西南角。

详细解读请看本条视频: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3058622922585253348, "vid": "v02004220000be95s0pum7ll3ig87ltg\

我的黄历


现在都拜马云了!自己看图吧

关二爷是老百姓自己选的财神爷,因为关羽义薄云天,所以黑社会也拜他。

赵公明是官方正印财神,也就是武财神。这位上神是唯一的仙家出身,不是凡人。

比干是文财神,为了跟武财神对应吧。拜他的不多,毕竟《封神榜》里他死得比较惨。

范蠡是真正有钱的大财神,富可敌国,又名陶朱公。绝对的人生赢家,江山美人财富全收。

现如今,上面四位俱往矣,大家都拜马云爸爸了!您请看。


社会主义小书童


正财神只有一位,也就是赵公明元帅!



本月4月30日,农历三月十五日,是五路财神中路大财神“赵公明元帅”诞辰之日。

这也是咱们中华古法,“交财运之法”的一天!

财神节和财神诞辰最早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七月二十二,一个是三月十五。

最早的记录是在许真君的玉匣记中记载,增福财神日七月二十二。

而赵元帅,为秦时陕西终南山人士,生日为三月十五,其《玄坛赵大元帅财神经》中记载:

吾是玄坛赵天君。财帛府中我为尊。

天下财源吾掌管。富贵穷通由我定。

兼管风火瘟雷部。三月十五是诞辰。

家家户户虔诚奉。我便赐财荣其身。



财神有:

“正财神”也叫大财神,赵公明。

“文财神”比干,范蠡。

“武财神”,关羽。

“偏财神”为五路神和利市仙官。

“准财神”为刘海蟾。

所以,三月十五日,乃上清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赵公明之诞辰

所以,这天也是拜祭大财神的最好日期!

家家户户虔诚奉。我便赐财荣其身。

阿淼为大家奉上符法一道,上清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镇宅灵符一张:

附接财神:


阿淼星座命理


关公、赵公明、比干、范蠡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四大财神,其中前两者被称作“武财神”,后两者被称作“文财神”。先来说说他们四个分别是怎样当上财神爷的吧。

关羽是三国时代的著名武将,属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宋代以前,关羽并不是十分受到重视。第一座关公庙是南朝的皇帝陈伯宗下令在关羽遇害之地玉泉山上修建的,此时离关羽之死已经将近250年的时间。隋唐时,关公的信仰开始形成规模,但此时三国时代的诸多名人如诸葛亮、刘备、张飞、周瑜、邓艾都受到崇拜,关公在其中并不突出。

到了宋代,宋哲宗敕封关羽为“显烈王”,开启了关羽青云直上的道路。宋哲宗的弟弟宋徽宗更是对关羽推崇备至,在位短短26年间就完成了对关羽的四次加封,先后封其为“忠惠公”“崇宁真君”“胎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这其中是道教在背后推波助澜。

由于朝廷的大力推崇,民间对关羽的崇拜也蔚然成风,连佛教也忍不住插上一脚,将关羽摄入其宗教体系,奉他为“伽蓝”。此后,元、明、清的统治者不断加封关羽,最终关羽成了“关圣大帝”,是道教、佛教两家重要的护法大神。

而关羽成为财神与他的品格有关,《三国演义》中讲到关羽“千里走单骑”和“华容道义释曹操”,皆体现关羽为人重义守信,这是其最大的人格魅力。而诚信也是商人做生意最重要的原则,所以商人们渐渐的把关羽当成了他们的守护神,关羽由此演变成了财神。

赵公明最早出现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其中写道:“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数鬼下取人。”由此可知赵公明的身份是统领鬼部的将军之一,专门负责取人性命,是个瘟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五瘟使者”条就说赵公明是“五瘟使者”中的“秋瘟”,其它四个瘟神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无达、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但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赵公明”条又说:“(赵公明能)除瘟剪疟,祛病禳灾。如遇讼冤伸抑,能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合和,无不如意。”其形象又从瘟神变成了除瘟之神,同时还增加了保护司法公正和掌管财运两种职能。

而使赵公明作为财神广为人知的是《封神演义》。《封神演义》中讲到姜子牙封赵公明为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率领部下四位正神,迎祥纳福,追逃捕亡。迎祥纳福显然就包括了招财的职能,毕竟有没有钱是衡量幸不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赵公明的四个手下分别为: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都跟财富有关,赵公明作为他们的统领很自然的就被当成了财神。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据《史记》记载:比干因为劝谏纣王,而触怒了纣王,遭到剜心。《封神演义》改为:妲己装病,说要以比干的七巧玲珑心做药引,才能治好她的病,诱使纣王杀了比干。

至于比干是如何与财神联系到一起的,一种解释是比干后来被奉为了文曲星,掌管文才。而在科举时代,考中了科举,当上了官员,荣华富贵也就随之而来了。所以比干也就被等和财神画上了等号。

而据民间传说的说法,比干因为没有了心脏,所以不会偏心,故而被视为财神的理想人选。但我觉得这不是在说比干缺心眼吗?

范蠡是四位财神中和财富联系最直接的。他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谋臣,在勾践打败了吴国以后,范蠡看出勾践这人只可与之共患难,不可与之共富贵,肯定会铲除功臣,于是范蠡很识趣的辞官归隐了。

辞官后,范蠡来到了齐国做起了生意。事实证明,范蠡不仅擅长政治和战争,做起生意来也是一等一的好手,他三次发了大财。然而,每次他都毫不犹豫的将赚来的财产分给了穷人和远房的亲戚。正是因为如此,范蠡也被当成了财神。

至于,关公、赵公明、比干、范蠡这四个神中,哪一个才是正统的财神?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答案。因为神话本来就是人类虚构出来的,既然是虚构的就没有什么正不正统的说法。中国的地域非常的辽阔,有许多人民。每个地区的人民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神灵,另外经历漫长的历史,还会有新的神灵诞生,所以就会经常出现有许多神灵职务撞车的情况。比如:门神就有神和荼郁垒、秦琼和尉迟恭,婚恋之神有月老、女娲、和合二仙、万回。事实上,中国的财神远不止关公、赵公明、比干、范蠡四个,还有刘海、利市仙官、金元七总管……关公、赵公明、比干、范蠡只是其中名气比较大的。


妖怪博士潘神


财神,在道教的二十四治里面,福德正神主掌招财司,所以他才是正财神。民间的正财神是以赵公明为正财神。

中华传统文化随缘转发·功德无量!

关注我们了解交流中华传统文化!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传为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

赵公明是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中国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封神榜演义》中,峨眉山仙人赵公明,不甘寂寞,出山助纣王抗击周朝而战亡,后被姜子牙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民间则称赵玄坛为财神。他的下属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通常只画招财、利市二仙官)。

民间以三月十五日为玄坛神诞辰(福州不喜欢3这个数字,改为六月十五作供)。乃神司财,能致人富裕,故而人们多塑像供奉。又说此神乃回族,不吃猪肉,每祭祀以烧酒牛肉供奉,称为斋玄坛。

不过人们相信,赵公明乃回族之说,与古代中国西方的贸易有关,那时候中亚的商人一直设法阻止yua中国与欧洲的直接贸易,以便自己从中获取最大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珍惜物品的价值,差不多都是中亚商人说了算,而中原人士亦视其为识宝富商,后世并验有回回进宝、波斯献宝等国。

关于赵公明的由来,或以为他是三国名将赵子龙的同辈兄弟,或以为他的原形乃宋朝奸相秦京,因其富有而被传为财神(秦京生日为正月初五日,民间商人于是日祭祀财神。)

通常认为,文财神是指商纣王的忠臣比干,此外,有青龙财神之说,与他一起的有和合二仙即同招财、进宝二神。武财神则指赵公明,或关圣帝君(关公)。另外,古印度也有财神,名曰俱毗罗。

中华传统文化随缘转发·功德无量!

关注我们了解交流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