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赤城镇 “一三四四”模式全力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

印象庆阳网讯:如今,无论走在赤城镇街道还是塬面沟洼,农户门前的“三堆”整齐了,成年堆积的生活垃圾和反光膜都已经不见了。这得益于今年以来赤城镇党委、政府采取的“一三四四”模式(一项机制、三级网格、四个主体、四项措施),让全镇的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项机制”树思路。该镇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抓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统筹规划,强化措施,推动全镇全域无垃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三级网格”抓监管。该镇建立了三级全域无垃圾治理网格化监管机制,一级网格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二级网格由包村领导包干抓,三级网格由村组干部具体抓,从而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抓落实、级级有责任的网格化全覆盖、无缝隙监管体系。

“四个主体”靠责任。该镇实行了全域无垃圾责任“四包”(即: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包片、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和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和公益性专岗人员包段),靠实了领导干部的组织领导责任,强化了一般干部的督促检查责任,明确了村组干部的跟踪问效责任,固定了公益性专岗人员的保洁清理责任,形成了覆盖全镇、任务包干、责任到人的责任体系,构建起无死角、无漏洞的全域无垃圾责任机制。

“四项措施”抓落实。一是广泛宣传动员。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建设大型宣传牌6面、悬挂横幅12条,建立微信群10个,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签订“三包六禁”责任书380余份。二是力促重点任务。街道聘请保洁公司进行全天候清洁保洁;居民小区(点)、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由89名公益性专岗人员每天进行清洁保洁;河道、水源保护地等环保监测区域,党政主要领导每月巡查3次,分管领导每月巡查5次,村组干部每天进行巡查。在街道、村组安装垃圾仓12个,分类式垃圾箱170个,设立垃圾回收点9个,建垃圾收集池146个,配垃圾转运车11辆,形成了“户分类、村组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同时对反光膜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工作开展以来,共出动机械50多台(次),人力600多人(次),清运垃圾240多吨。三是狠抓项目建设。在周庄村实施了人居环境面貌提升工程,打造人居环境示范村,在白铁公路沿线农户庄前修建砖木结构透视墙3.4公里,改造围墙1.3公里,建柴草棚5个,花园12个,修建排水沟3.4公里,搭建防护网1.2公里;新建休闲广场1处,凉亭1座、透视墙500米、苹果等模型4组,安装廊架1组、体育器材1套11件、座椅12个。四是强化监督检查。成立了由该镇纪委、环卫所组成的督查组,对全镇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严格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倒查责任,严肃追究,截至目前通报批评3人(次),约谈1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