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观世音随缘定四徒

如来回到雷音寺,诸佛相迎问来龙。

细述妖猴压山下,安天大会坐正中。

诸佛听罢心喜悦,分班而退各西东。

五百年后兰盆会,如来聚佛讲众生。

南赡部洲是恶海,须寻一人来取经。

观音请旨得五宝,袈裟锡杖三箍凶。

带上惠岸来东土,寻徒半云半雾风。

流沙河边劝悟净,云栈洞外收悟能。

半空救下白龙马,五行山中访悟空。

一日多出两和尚,长安城内寻唐僧。

这首打油诗,严格遵守世德堂本「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的情节脉络,可用于原著速读。本回有一个笑点:观音居然选了四个天庭弃将给唐僧当徒弟!

是不是如来或玉帝早有安排?或是观音心领神会?确实让人生疑。

单从这回章目的行文表面看,沙僧、八戒、白龙马和孙悟空,很倾向是观音随机选定的。换句话,观音另选其他人组成团队开启西游,也完全可以。比如选黑熊精当坐骑、黄风鼠牵马、奎木狼挑担子、红孩儿牵马等等,或许还可以把前七回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改为“黄风鼠大闹灵山”哈……从天庭下凡的大将应不止这四位,还会有好多没提到的弃将,在四大洲的某个山头或水涧,终日埋怨作者没安排唐僧从自己的地头儿路过……所以,这被随机选到的四个徒弟算是幸运的,又当角儿卖票,还流芳千古,造化造化!但须特别留意的是,观音选的这四个徒弟基本都是玉帝手下的人,皆倾向道教门下。让四个道教的败落人士和后文书佛教犯错被贬的金蝉子一起取经,其中“佛道相融”的韵味十分明显。

那么,为何观音不选派其他没被贬下凡尘的天庭大将给唐僧做徒弟呢?那不是更容易让唐僧成功吗?

其实,如来早有叮嘱,不许观音“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没被贬的天神天将都是暂时得道之人,隐喻现实中,既明事理又事业有成、守法遵纪的一批人生赢家。或许,他们早在几百年或千万年前已经历过唐僧师徒的磨难,并且正果后,都比较勤敬尽职,不像唐僧师徒这么叼顽未果。现在,他们在天庭或自己的领域各忙各的,需要时能专程下来帮指导下师徒工作就不错了,别指望他们能陪着玩十万八千里,没空儿!

最后,为何观音选了“四”个徒弟,而不是“三、五、六”呢?其实很倾向是“五行定数”。

取经团队是师徒五人,据说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定数。木主升发舒畅,八戒属木“收于春融时节”;火主温热升腾; 土主承载受纳,沙僧属土“收于历夏经秋”; 金主肃降收敛,孙悟空属金“收于秋末冬初”; 水主冷静滋润,白龙马属水“收于腊月寒天”。唐僧和白龙马的五行属性争议较大,以唐僧属水、白龙马属火居多。但是,仅仅因火烧明珠就把白龙马归为火,总觉牵强,它一路表现的那么低调,一点都不像火的特征。相反的是,原著中倒是多处提到唐僧脾气不小,很爱烦恼,看上去懦弱善良,却尤其爱和孙悟空吵架,直到后半部书快大结局时,他还有骂人的迹象可寻,如此,唐僧却是火性十足。

我一说、您一笑,仅供娱乐或参考。那么,观音住进长安后,即将插叙泾河龙王赌雨,又会有什么笑点呢?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