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上:在古代是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对现在的我们又有何启发?

权术诡计本是躲在阴暗角落的臭虫,却古往今来无数人争先恐后的使用,人人都在用,却都闭口不谈。《罗织经》作为千古谋术第一本邪恶诡计的大全,历来被那些权术家狠狠研究。虽用当今眼光来看这是一本封建的恶毒糟粕。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物大多具有多面性,我们虽不学以致用,但也应谨慎提防,所谓骇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大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本次解读卷二。

事上卷第二

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

【译文】上司的疑心重,下属的恐惧就多。上司和下属的心意不一致,祸事便由此产生了。

往逝者言:心存疑虑,保持警觉是多数人在社会上所存有的心态。古代封建等级的压制深入人心,下层阶级往往唯唯诺诺,上层的往往自视甚高。当今虽有改善但仍在各行各业屡见不鲜。

没有利益的支配任何人都不甘人后。对资源的追逐,或寻求内心满足是人类恒久的价值。支配的艺术无非利益、心理的感受(认同希望等美好愿望,恐吓等卑劣的情绪,麻木无意识等肤浅的盲目)。而做事很需要同心协力。

上者骄,安其心以顺。上者懮,去其患以忠。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诟亦不可少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能逆乎?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持己见,福祸相异,咸于此耳。

【译文】高高在上的人骄傲,顺从他可使其心安。高高在上的人懮虑,忠于他可使其免除忧患。顺从不要回避献媚,忠心不要忌讳无理,虽然遭人诋毁也不能少做。上司能给你什么,自然能拿回什么,生死都控于人手,怎么能违背他们呢?因此有智慧的人擅长暗中猜度上司的心意,愚蠢的人只坚持自己的见解,他们福祸不同,都是源于这个原因。

往逝者言:人往往需要认同来自我满足,上位者更难免于此。认同可以是溜须拍马,真的假的只要是顺心的都是好的,下位者顺从忠心可以赢得信任。如果上位者不信任你、或者对你有意见,那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或多或少受到阻碍,甚至你还有被替代的危险。人做事不是给自己添堵的,如何给自己不制造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这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人可以避免麻烦,但也不能害怕麻烦。

下位者应在溜须拍马、为上位者排忧解难、勤恳明智工作、和明是非查善恶之中做好权衡取舍。要看清形势,在集体组织和态度原则等问题上慎重考虑。

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臣强则死,念妄则亡。周公尚畏焉,况他人乎?

【译文】当主子的没有喜欢手下的人势力过于强大,当臣子的要戒除心中存有的非分之想。臣子权势过大会招致死祸,想法荒谬会导致灭亡。周公姬旦尚且惧怕这些,何况是其它人呢?

往逝者言:人往往畏惧强权,身为上位者也是如此。上位者往往不喜外在能力强的人或者内心强棱角分明的人。人不喜失去,下位者能力强则意味着我的位子具有可替代性,人不喜心理受到负面影响,下位者棱角分明则会使上位者心中有碍。

而上位者所谓的威胁,来自于人的揣测,而这种揣测带着恶意和主观臆想,而这种揣测来自对人性的不信任:人对资源权利的占有欲。人希望别人顺从,无论是从实际还是心理,不喜别人反抗,但人有往往反抗别人或其他......

上无不智,臣无至贤。功归上,罪归己。戒惕弗弃,智勇弗显。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诚如是也,非徒上宠,而又宠无衰矣。

【译文】上司没有不聪明的,下属绝无最有德行的。功劳让给上司,罪过留给自己。戒备警惕之心不要丢失,智能勇力不要显露。虽然是最亲近的人也要忍心断绝,纵然是干邪恶的事也不躲避。如果真的做到这样,不但上司会宠爱有加,而且宠信不会衰减。

往逝者言:能当上领导的往往都有能力,我们如果不想被淘汰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人际。有些许能力被替代便难了,有能力有人际便顺风顺水。功劳归于上位者但也莫忘记自己的辛劳,你不争取更上面的领导便看不到你(当然更重要的是上位者也会举荐你)。如果罪过自己承受的起而且上位者会给你更多补偿,那你替上位者承担过错也无妨(或推给其他同位者);但罪过是上位者也远远承受不起的那就走为上计、推脱扯皮看你本事了。本句后面无非是讲,用什么来交换权利利益。此不赘述。善也不好恶也不好,善恶交织,人世间的事物是那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