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讲的是什么内容?

段利东


要说五庄观这一章到底在讲什么,必须结合全书看。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其中两点是很重要的,一是大部分细节是经的起推敲的,不是全部,毕竟要求一部作品一点漏洞也没有不太现实,二是不仅仅反应的是一时一事,经典名著应该是反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结构并不因为科技的变化而产生改变,而是在广泛的时空中都有其现实意义,哈姆雷特,孙悟空们遇到的问题,今天还困扰着许多人,也正因为这样,才保证了经典的生命力。

西游记一书中从物理上来说没什么意义,而且反常识,书中人物飞来飞去,法术像变魔法一样,还有各种不可思议的法宝。这是作者与读者在艺术描写上达成的一种约定,双方都明白这不是真的,只是一种艺术加工,无需去计较其是否合理。但人事上的细节是作品的核心,是经的起推敲的,即使在今天,也有其意义。

比如书中一处明显不合理的地方,镇元大仙让两个最小的徒弟接待唐僧师徒,两个徒弟十句话八句是错的,做五件事能错四件,而镇元大仙本人,是一个学院派的领导,办事得体而细心,人情练达,不太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作者应该有自己的用意。

观音菩萨在流沙河凑齐取经的班子以后,原著中师徒四人先遇到了第一个小考验,这一关是安排佛教内部人马出手,用招婿为名诱惑师徒四人,说的天花乱坠的,家财万贯,女儿又美,唐僧,孙悟空,沙和尚都经的住考验,只有猪八戒掉进去了。这一关只是一个小测试,真正的第一难在五庄观人参果树上。

人参果这一章有两个背景交代,一是人参果共有三十个,只有开园时大众一起吃了两个,这一点很重要,可见人参果的珍贵,没有佛道两教最高层的话,这就是顶格接待了。第二是五百年前和唐僧有交情,唐僧敬过他茶,这点说明他们以前是一个圈子的,能一起出席会议活动,现在虽然暂时不是,但镇元大仙判断以后还会是一个圈子的,这才有了礼尚往来。

关于镇元大仙,他是道教地位极高的大佬,弟子说他和三清平起平坐,这有点吹牛显摆了,但地位应仅次于三清,是能和三清以及玉皇大帝谈笑风生的角色。论资历,镇元大仙是地仙之祖,和玉皇大帝同辈的,论本事,凭一个人就能困住唐僧师徒四人,这是真本领,论资源,又有人参树这样的超级法宝。同时又谦逊,唐僧是如来佛祖二徒弟的转世,论地位,他是高于唐僧的,但他姿态放的很低,唐僧只是敬茶而已,他能拿出两个宝贵的人参果,这回礼回的很重,可见他有心结交。

自己有事离开了,就交代两个弟子招待唐僧,连细节都交代好了,两个人参果,以及小心唐僧的徒弟惹事,为什么是两个?这其实已经是顶格接待了,开园庆典给众人总共也就两个,这时候以更高规格接待唐僧,这事肯定会传出去,按规矩办事是常识,如果连这么基础的错误都犯,镇元子在道教也没法混了,而且唐僧也不敢接这样的大礼,两个其实已然抬高了唐僧的身份,毕竟唐僧是犯错被贬下凡,除了取经项目的头头,并没有实际职务,哪敢再顶着风头接这样的礼遇?

从开头可以看出镇元大仙是很细心的,唐僧一行路过,他不仅知道日期,还了解他们几人的性子,可见其办事细心,他交代清风明月不要怠慢了唐僧,俩徒弟得知唐僧是和尚,先是笑,然后反问为什么要招待和尚,这里已然可以看出两个人不懂人情世故,甚至可以说对师父缺乏起码的尊重,用近乎嘲笑的口气质疑师父的决定,这在思想相对解放的今天,也不被领导接受,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规矩繁多的古代,更是匪夷所思。有些工作安排是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在人事接待上,师父有什么安排自然有自己的意思,这样的表现并不是一个成熟弟子应有的,这里值得玩味的是镇元大仙的态度,他始终没有不快,也没有换人,如果换两个人情练达的弟子,后面的故事应该都不会发生。

清风明月成功的将师父交代的小活办砸了,他们见唐僧师徒四人第一件事就是吹牛显摆,说自己师父多牛,和三清平起平坐什么的,这话在其它人面前吹也就罢了,师徒四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唐僧八戒不用说了,被贬前本身就是高级干部,悟空是大闹天宫的主,最不济的沙僧也是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谁没见过?

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商务会谈适当的抬高自己单位是没什么问题的,这种场合先炫耀明显就是情商低了,大部分人面对这样的人大约都不会喜欢,师徒四人也是有点反感。师父提醒过他们,小心唐僧徒弟们,他们还是不长心,并且整件事中表现的情商极低,他们请唐僧吃人参果,唐僧不吃,他们就放弃了,就试了一次,他们就把人参果吃了,事没办好是能力问题,不知道规矩就是政治问题了,试想一下,领导让你给客户带个礼品,你送了一次客户没要就自己拿走了,这就是犯错误了,之后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把唐僧先大骂了一顿,最后又幼稚的把门一锁,以为这样就能关住唐僧师徒四人,这办事水平。。。

整件事中清风明月表现的非常差劲,狂妄,幼稚,不会拐弯,没礼貌,不靠谱,他们将新人能犯的错误犯了个遍,接待个客人接待成这样,还是镇元大仙有意结交的一帮客人,这表现其它领导会先批评他们一顿,但镇元大仙没有。

这有可能可以理解为一种约定,镇元大仙和观音菩萨约好了这么一出,故意派出两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小孩子来接待。这是一举两得,镇元大仙这边通过事来教育了弟子,很难想象这样两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出自镇元大仙手下,估计平时也没少让镇元大仙头疼,正好通过这事给他们上上课。

这一难也是给师徒四人上一堂纪律课,师徒四人都是犯了错被贬的,唐僧是在如来讲课时不认真听(好像还睡着了),显出轻慢的意思,对领导不敬,被贬下凡。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非礼嫦娥,沙僧是工作时犯错误了。四个人都是纪律性不强,不太懂规矩,除了孙悟空,其余三人都是体制内干部。

唐僧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如果没有犯错,会是佛教界冉冉升起的超级新星,佛祖讲课时他打了个盹,平时可能出言也稍有不逊,只是有点浮躁而已,这个错误其实不是大事,如来佛祖的政治手腕是很高超的,顺势就把他贬下凡,一来竖立自己的权威,二来历练自己的弟子,好好磨磨他浮躁的性子,以便将来可以担担子,三来拓展佛教的势力范围,东土大唐这一块业务混乱,急需一个得力干将整顿,而唐僧正好是如来佛祖最亲的嫡系,由自己的弟子带队最放心,唐僧转世之后确实变的谨小慎微。

孙悟空是体制外的鬼才,桀骜不驯,但确实有才,和佛祖有过交手,佛祖对他的本领是了解的,这种野路子出来的鬼才在开创性的工作中或许能见奇效,但是需要历练,八戒沙僧都是归化的体制内老干部。这样一套阵容应该是佛祖定下来的。

真要重用这些人,逃不了的一课就是教会他们规矩,第一课招婿让他们知道取经要心诚,抵得住诱惑,第二课就是纪律,让他们懂得尊卑有序,懂得敬畏,唐僧的表现应该是得到了认可,始终老成持重,给人参果也始终不接,毕竟众仙一共就分了两个,唐僧真接了以后怎么跟大家打招呼?三个徒弟就有点没规矩了,不知轻重,在镇元大仙的地盘还敢胡闹,尤其是孙悟空,受了点委屈就把整个人参树打倒了,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镇元大仙两次把师徒四人抓住,没有动唐僧,打了孙悟空板子,又要把孙悟空放油锅里。后来又逼孙悟空去想法医好人参树,孙悟空四处奔波,没人可以医治,跑到观音菩萨那里被骂了一顿,孙悟空其实也明白自己这次冲动了,观音菩萨是佛教界的二把手兼整个取经项目的总负责人,这支队伍也是她一手拉起来的,所以取经项目有什么过不去的坎都是由观音菩萨兜底,这也是责无旁贷,再往上只能找如来佛祖解决了,这事当然基本不会发生,观音菩萨能扛的扛,不能扛也得硬扛,频繁找最高领导解决难题会被视为没有能力。

观音菩萨来了,这面子大了,佛教界的二号人物亲自出马,镇元大仙也是很谦虚“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观音菩萨在五庄观也是始终坐上座,最后还人人分了一个人参果吃,开始坚决不吃的唐僧这时候也吃了一个,从开始两个就是顶格接待,而观音菩萨一到,直接就分出了十个,给足了菩萨面子,这个人情镇元大仙做足了。

这里可以看到,镇元大仙从开始交代徒弟细节,到最后结拜,就是透着情商高,谦虚,有礼貌,知轻重,靠谱,懂规矩。由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给师徒四人上这一节课,再合适不过。

在当时的环境中,师徒四人如果学不会这一课,不可能受到重用,如果不知天高地厚,什么禁忌都敢碰,什么规矩都不懂,不知要闯出多大的祸来。唐僧其实已经活明白了,整个取经过程表现的非常稳重,什么考验都经的住,八戒的毛病是贪,当初就是抵不住诱惑去骚扰嫦娥,在取经路上这个毛病还是老犯,最后也得到了一定的驯化。沙僧的毛病是毛糙,他贬下凡也是因为失手打破了琉璃盏,这次取经路上也得到了成长。孙悟空则是太没规矩,冲动浮躁,这次主要为难的就是孙悟空,孙悟空跑了很多地方才搬来观音菩萨这个救兵,这次观音菩萨能为他的冲动收摊,很可能也是故意设的局为难他,下次可不一定,你冲动可以,冲动闯下的大祸却可能要十倍的功夫去收摊,孙悟空确实也在取经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成长。

三打白骨精里学会了如何面对冤枉,这次则是知道什么叫轻重,孙悟空是自尊心极强的人,跑遍那么多地方都没人能帮的上,最后还要面对菩萨的臭骂,教育意义极大,这也告诉孙悟空,任你本领再大,能闹的天翻地覆,也要有能力收摊才行,光会胡闹成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