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谡成功在街亭堵住张郃,结局会怎样?

亭殿阁


马谡是否能在街亭真的堵住张郃的进攻,这是很多人都在争论的话题,无论他是否能守得住街亭都不是今天的话题,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今天就做一个假设马谡真的在街亭堵住了张郃了进攻,后边的战事发展能成一个什么样结局?因为在《三国志》当中是没有具体的描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详细过程,在这里就用演义结合一下史料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诸葛亮在马谡临行前曾说过:“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从汉中到关中除了秦岭的几条古道崎岖难行之外,唯一个能让大部队通过的就是祁山道,祁山道在北方的终点就是街亭, 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为历史上重要军事关隘、兵家必争之地,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也就是说在诸葛亮的北伐当中只要守住了街亭,最起码陇右地区的安全是可以保障的,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之下攻打关中拿下长安,把曹睿赶到洛阳去是不难的。

今天不讨论马谡是如何能守住街亭,就假设马谡在山上部署了十万加特林没有让张郃拿下街亭,看看在街亭守住的情况下,蜀魏两国在关中战场上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状况:

第一、司马懿退军改变战略重心

马谡在街亭堵住了张郃,首要就是张郃的军事行动没有达成司马懿的战略预期,在司马懿出兵之前,就率先的把街亭这个地方看成了是这场战争成败的关键,司马懿知道只要拿下了街亭就掐断了蜀军运输粮道的命脉,诸葛亮一定会连夜退兵蜀军不战自败,司马懿这个算盘打的是很好的,整个战局也是和他预期的一样实现了。如果张郃没有拿下街亭司马懿是暂时赶不走在陇右的蜀军,出了陇右在关中地区没有天险可守只有据城而守,陈仓是张郃军退守的第一选择,因为陈仓这个地方在关中地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城市。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的时候曹真据守陈仓一直到蜀军无粮,诸葛亮退军第二次北伐失败,陈仓这个地方是现在的陕西省宝鸡,是陈仓道北部的终点和散关南北呼应,张郃就是路过陈仓到达街亭的。所以如果张郃拿不下街亭,司马懿就必定要让张郃回守陈仓,总不能出去捞不到好处自己的地盘再丢了吧,这样的道理司马懿不会不知道。

第二、守住了街亭诸葛亮在陇右地区形成鲸吞之势,给曹魏造成两难的境地

都知道街亭在当时是汉中进入关中平坦的道路,适合大部队和运输车辆进出,也是控制陇右的咽喉之地战略位置很重要。诸葛亮在北伐初期就拿下了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剩下的陇西郡和广魏郡真的是囊中之物,陇右五郡的安定是东指长安的根本,只有在陇右这个地方扎下了根据地,拿下关中地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从汉中源源不断的到陇右输出粮草和兵马,在曹睿的家门口打仗,很大程度上消耗了魏国的实力。但是魏国是不敢用全国的力量在关中和诸葛亮对决的,因为在在淮南这个地方,孙权对淮南这个地方是虎视眈眈的,曹睿必定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第三、蜀国会收复雍州和凉州这两个地方,借助少数民族的力量强大蜀国的实力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诸葛亮得到了陇右和雍凉有什么关系吗?这还真的有。诸葛亮有收复雍凉地区的政治资本,首先第一是马超,当时虽然马超已经死了,但是西凉马超的威名是贯彻西北的,而且马家在西北经营多年还有马岱是马腾是儿子马超的弟弟,不得不说马岱是孔明收复雍凉的一张王牌。还有一个就是姜维,姜维虽然算不上是王牌也没有显赫的出身,但是姜维了解西域的风俗习惯,在少数民资当中做政治影响工作还是很得力的一个人。在《三国志·姜维传》当中提到在延熙十二年的时候,姜维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武力加上对西域地区风俗习惯的了解要让羌人和胡人作为蜀国的军事辅助力量。

西凉军因为在马超的率领下使得曹操割须断袍,西凉军的主要攻击力在哪里呢?很多人认为会是骑兵恰恰是错了,骑兵是曹魏的主打兵种,因为曹魏占据了幽州和并州这些产马的地方,而西凉军主打的是长矛兵,玩过《帝国时代》的我们都知道长矛兵克制骑兵。蜀汉的基业是在四川盆地和汉中平原,是不具备大量的骑兵和曹魏对抗的,诸葛亮发明了连发的弓弩是为了对抗步兵的,就是我们知道的诸葛弩,但是对抗骑兵的长矛兵在蜀汉是没有的,环首刀、钩镶、诸葛弩这些在步兵对抗中使用的兵种可以大量的训练,但是就是没有能克制骑兵的长矛兵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好比在文艺复兴时期瑞士的长矛雇佣军在全欧洲出名,拿到三国了就是西凉军对抗骑兵这个事情在全三国出名一样。而西凉所盛产的长矛兵正是蜀汉所缺少的,所以诸葛亮在守住街亭占领了陇右五郡之后,能在雍凉地区大量的招募西凉军,就一定会成为在北方战场克制曹魏骑兵的一股中坚力量。

第四、曹魏和蜀汉会在关中地区展开鏖战,东吴会趁势发动袭击,拿下长安只是时间问题

在文章的开头笔者提到过在蜀魏两国会把街亭当成一个杀戮战场,而张郃在拿不下街亭的时候,战火就会在关中蔓延。诸葛亮在陇右站稳了脚跟的话,就一定会用打持久战的方法来消耗曹魏,在诸葛亮占据五丈原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粮草不能及时就运达,就在渭河之滨分兵屯田,那还是在诸葛亮没有陇右五郡的情况之下,诸葛亮在陇右屯田的话,就好比说是刘邓大军挺近了大别山一样的军事格局,和曹魏在关中地区的鏖战,诸葛亮的筹码高了一筹胜算大了一些。

蜀军能在关中牵制住大量的魏军,而在东南方的淮南一定会渐渐地防守薄弱,东吴的孙权在这个时候能策应了诸葛亮的北伐,就一定会在淮南打开战端,而孙权对于淮南、合肥是非常的觊觎,那是东吴水军可以控制的地方,也是曹魏的马步军优势无法展开的地方,只是张辽驻守合肥多年,在逍遥津小师桥把孙权吓怕了。而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张辽早就病逝了,曹丕在许昌建设了运河直接通道了淮南和孙权决战都失败了,在魏国和蜀国在关中鏖战的时候也正是孙权在淮南发动攻击的时候,在双方的夹击之下很有可能造成魏国的萎缩,历史也许就会改写。

总结一下,马谡能在街亭堵住张郃这只是我们的假设,这种假设如果成立的话历史真的可能会改写,魏国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之下不会重用司马懿,也就没有了高平陵事件,蜀吴两个夹击魏国之后会形成共分天下的态势,三国状态会持续下去魏国会退出关中和淮南地区,只能据守在太行山以东淮河以北的的中国北部地区,而蜀汉的山地战部队和东吴的水军也暂时无法在短时间内灭亡曹魏。以为马谡的大意造成了这么大的被动,诸葛亮也是有:“戮谡以谢众。”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蔡公子讲历史


马谡在街亭即使能堵住张郃,也只能堵住一时,时间长了,马谡还是要失败的。

因为张郃从洛阳出发时,是带了5万军队出发的,而最先赶到街亭的是张郃的骑兵部队,这部分骑兵人数不多,不会超过一万人,而大部分军队都是在后面的,没有骑兵部队行军快,时间一长,等到张郃的部队全部到达街亭,马谡还是要失败的。



这里先不管其它,就来说说:如果马谡成功守住街亭堵住张郃,那么结局会如何?

在这里,首先得了解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大概过程和军队部署。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以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发动的对曹魏陇右地区的攻击,诸葛亮的目的就是拿下陇右地区。



诸葛亮以赵云、邓芝在箕谷的疑兵引诱曹真的主力魏军,然后亲率主力出祁山,包围上邽,下令马谡领军在街亭扎营,阻挡魏军,同时让高翔和魏延各率一支蜀军在马谡的左右作为支援互动,之后诸葛亮继续率军进军陇右,拿下陇右五郡中的三郡: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投降,只有陇西和广魏两郡仍在坚守。

魏国要救援陇右,必须从长安一带出发一路向西,从长安到陇右地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陇山道,这条路是大路,直通街亭;另一条路是走渭水道,这条路是小路,直通上邽。



诸葛亮的战略就是守住街亭与上邽,阻止曹魏援军通过街亭与上邽这两个战略要地救援陇右,只要蜀军成功的守住了街亭和上邽,诸葛亮才有全取陇右的可能。

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接下来结局会如此呢?

显而易见,魏军街亭受阻,肯定会通过渭水道攻打上邽,曹魏关中主帅曹真势必会留下少量军队防守赵云和邓芝,大部队沿渭水小道前往上邽,攻打上邽,与此同时,曹魏会继续派出部队支援张郃,继续攻打街亭,也就是说曹魏肯定会两路出击,同时攻打街亭和上邽。



诸葛亮这边,如果马谡成功守住街亭,那么蜀军就可以在陇右地区继续攻城掠寨,很有可能陇西和广魏两郡也守不住,如此一来,魏国在陇右的五郡肯定全部失守,被蜀军占领,诸葛亮要维持长期占领,必须守住街亭和上邽,于是在曹魏继续攻打街亭和上邽时,诸葛亮在拿下陇右后也会继续向两地增兵,双方的焦点争夺都在街亭和上邽。

诸葛亮刚刚收复陇右五郡,人心还不安稳,还需要时间来安抚人心,加固城池,并且不能让魏国军队进入陇右,一旦让魏国军队进入陇右,那些不太服从蜀汉的势力肯定会蠢蠢欲动。

如果诸葛亮死守街亭和上邽,短时间内是可以守住的,但时间一长,肯定是守不住的,为什么呢?因为魏国无论是实力、兵力、人口、地盘数倍于蜀汉,蜀汉守,曹魏攻,这样就打成了消耗战,打消耗战拼的是实力,蜀汉不如曹魏,时间一长必败。



如果张郃在街亭或者曹真在上邽击败了蜀军,那么蜀汉在陇右的军队,就会陷入包围,以诸葛亮的作风来看,一旦守不住,诸葛亮肯定是全军撤退的。

而最终的结局就是蜀汉在街亭和上邽失败后,蜀军全线撤退,诸葛亮率领大军回到汉中。如果张郃或曹真率军来追诸葛亮的话,那么肯定会垫上性命。

诸葛亮虽撤退,但从陇右掳走了五千户人,实在也是赚大了,损失最大的就是曹魏方面,人口流失,城池失陷,虽复得,但元气大伤,一大批基层官员被掳走,在战争中阵亡了不少士卒。总体来说 ,诸葛亮还是赚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对马谡说:你守住了街亭,就是北伐第一功。(功劳在先锋官之上)

毛主席对街亭的评价:亮宜自临阵(诸葛亮应该亲自前往)。

从上面的图上可以看出,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很快就占领了关外的一大半领土。

两位伟人的评价,足以证明了街亭的重要性——战略咽喉。这个地方而且不是守不住——诸葛量已经给了马谡指示:守!

这是失去荆州之后,诸葛量离克复中原,兴复汉室最近的一次,胜利理离他只有1厘米的距离,但是就是即将触碰到的一刹那,他失败了。可是历史没有如果,曹魏不会再给诸葛量再来一次机会。

隆中对的策略是:占领荆州和东西两川;等待天下有变,则中路荆州一上将北伐;刘备帅领蜀中大军出祁山,而且诸葛量安排了第三路兵马——上庸,刘封孟达的上庸距离宛城(今天南阳)距离最近。就好比斗地主,蜀汉手里握了三个炸,其中一个还是王炸——九省通衢的荆州;北能干掉曹操,南能控制孙吴。此外就是西川几乎没经历什么战乱,就投降了。蜀汉集团可以说冰枪马壮。故事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关羽大意失荆州——相当于丢掉了湖南湖北两大块地方;刘备夷陵战败,蜀汉危在旦夕;但是诸葛亮都一一化解了。通过数十年的繁衍发展,诸葛量终于有了北伐的资本——最后的资本。

这也决定了诸葛亮不能输,至少时无功而返。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攻击还算顺利,出其不意的攻占了秦州、陈仓等重点城市;把这些城市与蜀汉连接起来,就能发挥巨大的战略作用。即使不出战,也能逼迫魏国屯兵防范这几座城池。将会对魏国产生巨大的战略消耗。

我们做一次大胆的假设:马谡成功在街亭堵住了张郃。

1、最直接的就是粮道没有断,蜀汉的军需、兵力可以远远不断的输送到魏国的地盘上。把占领的几个州迅速武装到牙齿,成为克复中原干掉曹魏的前线阵地。而曹魏为了防范将不得不增加兵力,从中原腹地运送粮草兵力过来,形成巨大的消耗。

2、战略飞地,这几个州都在西面,占据着重要关隘,直接威胁长安的安全。曹魏正面攻打,时肯定大不了的。不然早就打了。这块战略飞地,进可攻,退可守,前提条件是与蜀汉不能断绝联系通道。

3、这个地方和羌人离得很近,占据了这个地方不但能切断曹魏与羌人的少数民族的联系,曹魏经常鼓动羌人一起进攻蜀汉。更为关键点额是这个地方离河西走廊非常近——河西走廊产战马。


这么说,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成功了,克复中原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在滚雪球的效果下,会越来越快。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嘟嘟读读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正月,诸葛亮开始了谋划已久的第一次北伐。临出征前,他否决了魏延提出的直捣长安之“子午谷奇谋”,采取稳扎稳打的方针,决定先进取陇右(今甘肃)。他令镇军将军赵云、杨武将军邓芝率偏师为疑兵,前据汉中之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秦岭山谷名),声称要出斜谷进攻关中之郿县,以吸引并牵制驻扎关中的魏军主力,使其无法增援陇右;他自己则亲率蜀军主力出汉中,沿西北方向进攻陇右祁山(今甘肃礼县),再以祁山为根据地全取整个陇右。

蜀国北伐大军出汉中、攻祁山后,进展非常顺利,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曹魏的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同时闻风而降,关中大震。

曹魏天水参军姜维也到诸葛亮军前投降。初战得胜,主要是蜀军准备充分,突然出击,魏国毫无准备,因此有些措手不及。魏国的凉州三郡失陷,魏明帝曹睿大感震惊。

魏明帝终于发现据守箕谷的蜀军只是虚张声势的疑兵而已,感到自己战略误判责任重大,因此立刻御驾亲征,移驻长安坐镇督师。他一方面令曹真加紧进攻盘踞箕谷的赵云军,一方面调集五万精锐,命左将军张郃率领,紧急奔赴陇右前线,以阻击蜀军的凌厉攻势。

张郃能征善战,乃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早已名扬天下。他很有军事才能,加上他有同蜀军作战的经验,魏明帝便将他派到前线迎战蜀军。

诸葛亮得知张郃率五万步骑前来堵击蜀军,于是一面准备进攻尚未降附的广魏、陇西二郡,同时分出一部分兵马,准备去阻击曹魏援军。诸葛亮拒听众人的建议,不用久经战阵的骁将魏延、吴懿、而“违众拔谡”,执意选用“言过其实”的参军马谡率军去扼守街亭这一咽喉要地,阻截张郃,为主力进兵赢得更多时间。

马谡既不遵循诸葛亮的事先部署,又不理睬副将王平的多次劝阻,改“当道据守”为“登山据守”,弃城不守,舍水上山。

张郃大军一到,立即将马谡军团团包围于山上,又断其汲道(水源),然后发起凶猛进攻,蜀军焦渴难耐,斗志全无,瞬间崩溃。

幸亏王平率一千多设伏将士擂鼓助威,赶来救援,才得以会合马谡、收集残兵退回祁山大营。

街亭失守严重挫伤了蜀军的锐气,也使北伐主力“进无所据”,曹魏援军可以沿街亭畅通无阻、源源不断地开至陇右,蜀军全取陇右的战机已经失掉,诸葛亮不得不放弃已经到手的南安、安定、天水三郡,裹挟西县千余户民家辗转退回汉中。几乎同时,曹真也在东南方向向据守箕谷的赵云发起进攻,蜀军兵弱被击败,赵云敛众固守,并亲自断后,这才以较小的损失安全退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先胜后败,无功而返。为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又引咎自责,上表刘禅自贬三级。

假如马谡(其实赵云、魏延更适合守街亭)在街亭遵守诸葛亮的战前部署,当街据守,护住水源,拼死阻截住张郃,哪怕只坚守、迟滞敌军进攻个把月,蜀军主力定可攻占广魏、陇西二郡,全取陇右,进而进军关中,夺占长安,窥视中原......以当时的形势,这一切都很有可能实现。遗憾的是,历史不容假设,更无法推倒重来,该发生的一切还是会发生的。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分析得很棒,但我猜以诸葛亮的才智不至于傻到打持久战,蜀军区区十万,粮道艰险,跟背靠中原的曹魏根本耗不起。诸葛亮也绝对不是指望马谡能灭了张郃,唯一取胜之道就是让马谡拖住张郃,待蜀军主力拿下陇右五郡,驰援街亭,合兵击溃张郃。到那时曹真军震动,赵云主动出击,与诸葛亮形成夹击之势,曹真自退陈仓,蜀军主力合一,乘胜追击,轻取陈仓,直逼长安!长安才是诸葛亮真正的目地,有了长安才有持久战的资本,当时是曹睿正在长安督军,蜀军毕其功于一役,说不定还能来个斩首行动,魏国大震,北伐可期了。这个计划本来就是赌博,一步错步步错,诸葛亮运气不好,第一步点将马谡就错了。


罗先生很有范


如果成功守住街亭,结果可能会这样:

一、街亭接下来一段时间会成为蜀魏大战的中心。魏军增加兵力打街亭,蜀国继续派兵守街亭,一两个月下来,街亭从一个普通的路口成为一个到处是工事的战场。

二、诸葛亮后勤不再愁,从而顺利拿下西凉剩下的两个大郡。四川甘肃通道被打通,蜀军在这个基础上稳扎稳打,魏国会在宝鸡、长安一带派驻重兵。

三、休养生息几年,蜀国会拿下长安,然后再南北夹击,拿下汉中。于是,四川全部、甘肃全部、陕西大部都会连成一片。诸葛亮继续休养生息一些年,好好经营。

四、再过几年,魏国会迁都离开洛阳,可能会北上或者东进。

再以后,就看诸葛亮造化了。





戴草帽的小老鼠


诸葛未用魏延子午谷计是有道理的。蜀军充其量10万,多为步兵/弓兵,且有部分驻守蜀地,能北伐的兵员不过5~6万。也许偷袭长安能成,但前提条件是能一举攻下长安,八百里秦川均降,且还要攻下长安及附近城市后迅速拿下潼关(东出入口)与武关(东南出入口),并能防守住。清楚蜀魏的实力/兵力/兵种/后勤等因素的对比后就明白了,有这个可能吗(偷过子午谷魏军不知/强攻长安一举可得/长安粮草不被烧毁/攻下长安周边均降/投降后不反/陇右诸郡不攻关中/陇右诸郡不攻汉中/再迅速攻下潼关与武关并守住等因素,如果有10~15万蜀兵)?诸葛想先取陇右诸郡后再图关中是深思熟虑的,因陇右有战马,且为产粮地。有战马后就有与魏军决高下的骑兵(尤其在平原开阔地骑兵很重要),有粮草后就不再依赖成都-汉中的军粮补给线。当然,获得陇右还能增加人口,也是对蜀国的实力大补。尽管取得陇右与关中对蜀国实为更为巨补,但彼时的战略时机与国家实力并不支撑诸葛第一次北伐,那时魏蜀吴三国比较太平,无大战事,且魏国政权稳定,人民生活较安定。所以,诸葛北伐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慢性自杀;如采用魏延子午谷计属快速自杀。


风暴战鼓351


一个结果,诸葛亮退兵与街亭失守无关

诸葛亮退兵主要是赵云这一路被曹真击破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让赵云引一路兵马从褒中出兵,走斜道威慑长安。

自己引大军前往凉州占领地盘。

派遣马谡到街亭守备。如有魏军前来,则层层抵抗,拖延魏军步伐,给诸葛亮平定西凉争取时间。

其实看过北伐地图布局到人都会发现,街亭这地方不论是马谡控制还是张颌控制,都不会直接威胁到诸葛亮大军。诸葛亮军的粮道和退路都与街亭无关。

反倒是赵云这一路,一旦被打穿,让曹魏占领褒中,则进可威胁汉中,退可堵住诸葛亮军的退路。守在原地也等于是断了诸葛亮的粮道。

所以说,街亭就算守住了,只要赵云这一路像历史一样被曹真打退,则诸葛亮只能乖乖退兵。


金晶林


马谡能否守住街亭,大飞熊分析过多次,这里就不展开了。需要注意的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的战略目标是切断关中,隔断联系,进而占领整个关右,是为夺取关中一个战略基地以及得到产马之地,增加蜀汉兵源,人口的关键地区。从增加蜀汉综合实力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关右,价值已经是无法估量的了。那么,假如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能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吗?



当然还不行,马谡守住街亭,只是隔断关右的最关键的条件之一,还不是唯一。因为,还有两个关键的条件,只是历史上还没来得及一一验证,诸葛亮就因街亭的失败而退军了。但是,还是可以挖掘史料中的蛛丝马迹来逐一分析的。由于蜀汉当年打赢了汉中之战,曹魏只能把长安作为西北军区基地,北可以策应关陇,西可防卫蜀汉,但是这也是诸葛亮的机会。所以,诸葛亮先派赵云,邓芝出箕谷为疑兵,曹魏反应最快,都督关中的曹真立马带着大军渭水之南对付赵云,因为郿县一失,蜀汉大可长驱直入至长安。而张郃则从洛阳走渭北进攻街亭。




诸葛亮除了赵云的疑兵用来牵制渭南一路,以及马谡守渭北八百里秦川,咽喉之地街亭外,还安排了高详驻守列柳城。列柳城具体地点没有明载,大概在如今的宝鸡市凤县双石铺镇,正好处于渭水边。所以,高详的任务可能是东防曹魏援军,西围困郭淮所在的上邽。根据《三国志.郭淮传》记载,张郃攻破街亭,郭淮也击破高详,成功突围了。奇怪的是,同样是失地,马谡被斩了,高详却不但存活还参与第四次北伐,大败司马懿那一战。所以,唯一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不是高详的列柳城不重要,而是高详的失城和街亭失守息息相关。否则,郭淮为何不早点突围,可见就是街亭失守,郭淮得到了增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响应,但是并不是说整个关右都归降了。比如,还有陇西太守游楚坚持抵抗,并用“缓兵之计”,告诉蜀军将领,如果一个月内曹魏援军不到,陇西不攻自破,到时候直接投降了,于是让蜀军退走。后十余日,曹魏诸军果然至陇上《三国志》注引《魏略》。大飞熊认为,当时三郡响应,陇西人心惶惶,游楚甚至说一旦不利,就让下属献他的头归降。蜀汉将领虽然不知道哪一位,但率军攻城必然是大将之选,又是快到嘴的肉,怎么可能轻易就被骗得撤军了?所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街亭丢失,诸葛亮急令那名将领撤军,来得合理些。

因此,只要街亭不失,第一,防卫渭北自然不成问题,第二,防卫渭南,有山脉相连,问题也不大。第三,有了前两点,收服陇西,凉州等地,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羌,氐本来就多叛,曹魏凉州刺史徐邈又是新上任的,诸葛亮也可以让马岱发挥优势。街亭不失的结果就是,让另外两个要素,大概率地达成,诸葛亮也能成功的隔断关右,使之成为进取关中的基地。


大飞熊骑士


诸葛亮六出岐山,姜维九度伐魏,总的来说只有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最成功,因为第一次居然让曹睿御驾亲征打算跟诸葛亮决战,由此可见曹睿也知道了长安如果丢了,魏虽不能亡,但是却有亡国之患,如果诸葛亮得长安,就可以效仿董卓据雍凉,守潼关。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已经打到长安了,如果马谡守得住街亭,或许为诸葛亮多争取一点时间,我相信诸葛亮不一定会失败。

第一次北伐魏国并没有正确对待,所以让诸葛亮有机可乘,之后的魏国从大将军曹真,骠骑将军司马懿对蜀汉的进攻都是采取的防御战略,国力悬殊蜀汉耗不过魏国,个人认为蜀汉的战斗力强于魏国,但是魏国地大物博,蜀汉耗不起。

诸葛亮过后的费祎蒋琬对魏国都是采取的防御战略,魏国经历高平陵之变,淮南三叛,公孙源的辽东之乱。其实这些都在给蜀汉和吴国机会,但是没有人把握住,之后的姜维九度伐魏,虽有小胜,但无大功,是因为魏国已经稳定,司马昭掌权,邓艾,钟会,陈泰等人已经崛起,蜀汉没有任何机会。

所以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可以震动整个魏国,足见第一次北伐的威力所在,马谡如果守住了街亭,诸葛亮是输是赢真的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