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国际护士节,走近宿迁的“南丁格尔”!

(速新闻记者 张又千 孙军贤 李赛赛)常有人说,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用爱心、耐心、责任心为患者驱赶病痛,抚平伤口。用他们特有的光芒,把患者阴霾的心田点亮。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08个国际护士节,让我们寻找身边的“南丁格尔”,近距离感受他们平凡工作中不平凡的坚守与奉献。

急诊抢救室护士王浩——用尽全力撑起病人的希望

1990年出生的王浩,来自淮安农村,是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的一名男护士。母亲在他读高三那年意外受伤成了高位截瘫。生活的苦难让他一夜长大,同时也坚定了他从医的决心。

2015年8月,护理本科毕业后,王浩顺利进入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护士大多为体力弱小的女性,作为急诊抢救室的男护士,意味着就要承担更为危险、繁重的工作。“尤其是遇到类似醉酒的、有暴力倾向的人,被辱骂已不足为奇了。”王浩说,作为抢救人员,为患者的生死天平增加生的砝码,就算是最小的一克也可能会带来无限的希望;而护理行业作为一级学科职业前景广阔,只要足够努力同样可以闪耀自己的光芒,这便是他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动力!“每次能挽回珍贵的生命就觉得特别开心,感觉自己的职业太有意义了。”王浩笑着说。

神经外科护士张晓丽——用自己的病痛去体会病人的艰辛

1989年出生的张晓丽,从事护士工作已经10年了。

2007年,还在读卫校的张晓丽被查出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做护士工作繁重,还要熬夜加班,身体吃得消吗?张晓丽不顾父母的反对,决定“一条道走到黑”,不改行!

“神经外科算是又脏又累的科室,医院规定早上8点上班,我们科室7:30就全部到班了,下午5:30下班,但大家都七八点才回去。张晓丽夫妻二人都在医院工作,早出晚归根本照顾不了孩子。”护士长张慧告诉记者, 张晓丽虽然身体不好,但工作起来却是个“拼命三郎”,特别积极主动,每年上级主管部门都会组织江苏省第三方评议,她的业务能力总能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削瘦又羸弱的身躯,却蕴含着一份不平凡的力量,平凡的张晓丽,就是这样一位不平凡的“白衣天使”!

普外二科护士长朱小瑞——精心呵护每一位患者

有人说伤口造口治疗师是一个闻臭的职业,尽管每天接触的不是粪便尿液就是脓血浊液,但宿迁市中医院普外二科护士长朱小瑞总说,只要抬头看见的是患者的笑容,便是她最大的欣慰。

朱小瑞告诉记者,曾有一位90岁的老爷爷因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导致从肩部至足跟处出现多处大面积压力性损伤。后来老爷爷住到了朱小瑞的科室,朱小瑞严格掌握翻身时间,为老爷爷变换体位,换一次药就要持续弯腰操作近两个小时,每次都大汗淋漓,腰酸背痛。经过整整5个月的伤口处理,最终,患者康复回家了。朱小瑞就这样用一颗医者仁心精心呵护每一位患者。

手术室护士张新新——无影灯下的“24小时在岗”

他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在护理的工作岗位上已默默耕耘了9个年头。他刻苦好学,工作兢兢业业,他就是宿迁市中医院手术室男护士——张新新。

每天都能看见张新新在手术间穿梭的身影,他不在乎多少次上手术台错过吃饭时间而饿的胃疼,也不在乎因抢救病人而无法按时下班。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8小时在班,24小时在岗。”

记得一次有个颅脑外伤病人,来时处于醉酒状态,正当医护人员准备手术时,病人口中突然喷出呕吐物,同时有憋气症状。正在连接吸引器的张新新,立刻将病人头偏向一侧,用手清理其口中的呕吐物,全然不顾自己脏了一身。家属闻讯连声道谢,他笑着说这是应该的。

成为一名又苦又累的男护士,张新新说他不曾后悔;虽然道阻且长,但不曾畏惧。他坚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男”丁格尔们在此挥洒青春,让未来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