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优秀的人即使站在那里,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

01

先说颜回大师兄吧,这是夫子最喜欢的学生。

他聪明,为学精勤,即使贫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旧不改向学的快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

上面的话被理解为“安贫乐道”,但又极容易被误解成沉溺于无用之事,导致生活困窘。

其实“回也不改其乐”,那种乐不是世俗的乐,而是超脱于世俗之上。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吸//毒为什么会上瘾?

因为吸/毒/者在吸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超脱世俗的快感,那种快感让他欲罢不能,很多戒/毒/者会善意提醒“你还有老婆孩子,再吸就会家破人亡……”

——你用世俗的牵绊来劝阻他去享受超脱世俗的快乐,这怎么可能有效?

同样,“乐道”也是会上瘾的,但不同的是,颜回大师兄是通过修行的方法,让自己处在那种超脱世俗的快乐之中。

我们一定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在某个瞬间想通一件事,顿觉天地清明,喜不自胜,就像阿基米德洗澡时想通了浮力原理,光着屁股就跑到大街上。

那种愉悦,那种欢喜,是远超于世俗之上的。佛家把这种情况叫做“法喜充满”。

02

颜回大师兄好学,又有极好的品德。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第十一》)

有一次颜渊、子路师兄陪侍在夫子身边,夫子一时兴起,问道:“来,聊聊你们的志向。”一贯急躁的子路师兄脱口而出:“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子路师兄有慷慨侠义之气,所以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裘拿出来与朋友共享,即使用坏了也没有怨言。

颜回大师兄怎么说呢?他说:“愿无伐善,无施劳。”

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抱怨自己的辛苦。

如果你见到过那些聊天时明里暗里忍不住炫耀自己如何如何厉害,以及那些一副苦大仇深,动辄抱怨“我容易吗?还不是为了这个家/还不是为了……”的人,你就会知道,“无伐善,无施劳”是多么珍贵的品质。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03

夫子很喜欢颜回大师兄,庄子《人间世》开篇就写颜回要去卫国从政,来与夫子辞别,夫子给他说了很多事情(《论语》中从未见夫子对哪个弟子说这么多话,而且说的那么深切),因为夫子知道,有一些人的优秀,即使只是站在那里什么都不做,也会伤害到别人。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第六》)

孔门之中,颜回大师兄的德行称得上君子。“不迁怒,不二过”也是很高深的修养,人性深处是对自己的袒护,所以出了错,很多人的第一个做法就是推诿、迁怒;而不犯相同的错误,又是多么艰难的事情。

04

《史记.孔子世家》里记录,孔子周游列国,在匡地被围困,脱险后与颜回走散,后来颜回赶上来,夫子说了一句:“我以为你死了呢。”

颜回回答:“子在,回何敢死?”您老人家还在,我怎么敢死呢?

可最终,颜回还是先夫子而去。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第十一》)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第十一》)

颜回死的时候,夫子悲恸不已,跌足哀痛,这是老天爷要亡我啊.

——当上天把你最心爱的事物收回时,那是怎样的悲痛与哀伤。

这个场景,像极了后来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写到武当山上,张翠山含羞自尽,百岁的张三丰失声痛哭,他说:翠山啊,你怎么能先我而去呢?

那种情逾父子的情义,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那种人性深处的哀伤,即使穿越千年,也是相通的。

在孔门中,夫子显示出自己的这种脆弱,只有两次:

一次是颜回大师兄早逝,夫子悲痛失声。

还有一次是夫子临去世前,子贡师兄因为路远被阻,很迟赶来,衰老已极的夫子倚在门前,一见到子贡师兄,就问道:赐啊,你怎么才来呢?

子贡师兄抱着夫子嚎啕大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