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橫溪中學,往事並不如煙 多圖

中山學校學生合影

橫溪中學位於橫溪羊草山。前身是20世紀20年代創辦的中山小學。民國26年(1937年) ,杭州私立民生初級中學遷至橫溪羊草山,借用原中山小學的校舍設施。民國36年(1947年)民生初級中學遷回杭州,李鏡渠與西鄉名流楊鳳梧、李思尹在原校址上創辦私立正誼初級中學。1956年更名為縣第一初級中學。1958年秋增設高中部,1959年更名為橫溪中學。

橫溪中學校園老照片

民國26年中山小學畢業證書

中山小學舊址 舊址佈局規整,建築風格簡樸,保存較好。是仙居為數不多的現存民國時期的一座校舍建築。

民生中學舊址 位於橫溪中學校園南羊草山背,據校方介紹,為民國時期建築。校舍坐北朝南,佔地371平方米,為二樓磚木結構(原為土木結構)建築的一字行排屋九間(原為七間),屋頂為歇山頂。排屋外牆下襬山石砌築,上擺用青磚分層疊砌。排屋進深10.5米,面寬35米,除明間作過道外,在東西中軸線位置上還設有貫穿兩端的縱向過道,這條過道把排屋分為面積均等的前後兩個部分。

90年代橫溪中學校園全景

90年代橫溪中學教師宿舍樓

1995年秋橫溪中學停止初中部招生。1997年秋成為單設高中。2000年因學校發展需要在學校的東北角,向橫溪鎮五都潘村徵用42.6畝土地,目前校園圍牆內土地面積約110畝左右。2007年學校開始增招職高學生。

人傑地靈摩崖題刻 隸體,正文字徑為35×35釐米,字距10釐米,筆劃粗3—5釐米不等。位於仙居縣橫溪鎮中學校園西南羊草背,題刻攜於一塊面積約2平方米,坐南朝北,較為傾斜的山崖上。為中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褚輔成所題,於民國時期(抗日戰爭期間)刻鑿。

毓秀池 位於仙居縣橫溪鎮五都潘村橫溪中學校園南羊草山北麓,系抗日戰爭時期民生初級中學師生為紀念校董事長李鏡渠先生辦學業績而建。池塘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窄),長19米,寬8.5米,池壁下部用較小塊山石疊砌,上部用條石合圍而成,池水較為清澈。池中心建南北走向的石拱橋1座,在橋東西兩側的拱券石上均鍥陽刻篆體“毓秀池”三字。

毓秀池造型美觀,保存基本完好。為抗日戰爭時期民生中學的歷史遺蹟,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五都潘水力發電站 舊址位於仙居縣橫溪鎮五都潘村南從永安溪引水的人工渠道上,建於1958年,是仙居縣建造並投入使用的第一座水電站。電站坐東南朝西北,平面呈“凸”字型,佔地面積126.45平方米,為磚木結構的平房四間開,人字架承託硬山頂屋面。電站正門開在中部兩間前端中心,呈拱洞狀,門額上部浮雕五角星圖案,下部陽刻“水力發電站”五個行書大字。左右各一間與中部兩間一起組成電站機房。

五都潘電站舊址佈局規整,建築簡易;保存一般。它為大躍進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留下了較為寶貴的歷史遺蹟。

民國35年民生中學校友錄

橫溪中學前身是20世紀20年代創辦的中山小學。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民黨政府迫於局勢,命令杭州市所有學校遷往農村。九月筧橋被日寇所炸,民生初級中學的董事會決定遷往台州。董事會在學校的選址上發生分歧,一派堅持設在黃岩,一派堅持要設在仙居。爭執了一天,由於李鏡渠和陳靜秋以仙居文化落後為由,據理力爭,最後決定學校設在橫溪羊草山中山小學附近。為了防止變故,李鏡渠又致電省教育廳,省廳派督學來仙居視察,批示“以設在仙居橫溪為宜”,校址被正式定下。1938年秋學校開課,時有學生一百零八人,教師十二人。杭州市私立民生初級中學本為台州旅杭同鄉會於民國二十年(1931)九月創辦的私立中學,校址原設杭州市學士路,其遷徙仙居,為後來私立正誼中學的創辦打下了基礎。

民生中學在羊草山上的舊址

杭州私立民生初級中學對民國時期仙居的中學教育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仙辦學期間,是校不僅完成了五百二十二人的基礎知識教學,還始終注重抗日救亡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宣傳。由學生自治會組織的“抗日救亡劇團”和“抗日救亡宣講團”,時常利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走向社會,進行抗日救國宣傳;並在學校附近的五都潘、山棗園等村開班民眾識字夜校。夜校除卻學習文化外,還教唱《義勇軍進行曲》、《大刀歌》等抗日歌謠。同時,民生中學的辦學也均衡了仙居東、西鄉之間的教育資源的平衡(仙居縣立初級中學於民國二十七年復學)。

台州近現代著名的學者項士元先生

杭州私立民生初級中學在仙居期間的文化影響也不容低估。該校遷徙仙居後,辦學經費由仙居、臨海、天台、黃岩等縣士紳組成的董事會負責籌集,並經選舉,由黃岩籍董事鄭抱天任校長,仙居籍董事李鏡渠為董事長。其後,歷任的校長還有陳靜秋、陳鳳芝、李思尹等人。而諸上人員皆系當時的鄉土名人和教育大家。如董事長李鏡渠,在此之前便曾任職於誠正小學,有豐富的教育管理經驗。在師資方面,民生初級中學在當時的仙居也堪稱一流,著名的有管聽石、陳依法、洪三力。如台州近現代著名的學者項士元先生便曾在民生中學任教過,其日記中留有大量關於民生中學、橫溪、仙居縣城的記錄。

民國三十五年(1946),杭州私立民生初級中學遷徙回杭州。新任董事長項士元另聘新校長主持工作,留在仙居的學生仍以民生初級中學的名義繼續上課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嗣後,在李鏡渠、楊鳳梧、李思尹等倡導下,仙居西鄉士紳捐資在原民生中學校址上創辦私立正誼初級中學,由李思尹任校長。解放時,仙居縣人民政府接管了私立正誼初級中學。一九五六年,私立正誼初級中學更名為仙居縣第一初級中學。一九五八年,學校開始招收高中新生。

正誼中學校徽

1950年正誼中學畢業證書

正誼中學第四屆學生畢業照

1992年正誼中學首屆畢業生同學會合影

建國初期正誼中學畢業生同學會合影

正誼中學1954屆畢業生50週年同學會合影

正誼中學1956屆畢業生50週年同學會合影

1959年學校更名為橫溪中學。在五十年代末期,橫溪鎮五都潘村又無償贈予土地23畝,至此校園面積達到68.05畝。1977年恢復高考後,仙居縣確定仙居中學和橫溪中學為縣重點中學,實行劃區招生。其中,橫溪中學的招生範圍為橫溪、田市兩個大區,縣城以東則屬仙居中學的招生範圍。那時,兩個學校拼足了勁比高低,競爭相當激烈,橫中、仙中文理科各有千秋,兩校每年考上高校的學生數不相上下。1981年,林國峰同學以台州市文科第一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1983年,胡楊斌考上清華大學;1984年,柯國土和沈益源考上清華大學。直到仙居中學被確定為我縣唯一的省重點中學,這個局面才被打破。2000年因學校發展需要在學校的東北角,向橫溪鎮五都潘村徵用42.6畝土地,目前校園圍牆內土地面積約110畝左右。

1961年橫溪中學高中部首屆學生畢業照

橫溪中學高中部首屆畢業生同學會合影

1964年1月6日橫溪中學參加縣革命歌曲比賽獲一等獎留影

1965年橫溪中學全體教工合影

橫溪中學部分優秀學生合影

1961-1962年王均元同學成績單

1973年尹平同學入學通知書

1966年初中(1)班畢業合影

1967年初中(1)班畢業合影

1967年初中(2)班畢業合影

1968年初中(3)班畢業合影

1971年初中(1)班畢業合影

1971年初中(2)班畢業合影

1971年初中(3)班畢業合影

1972年初中(1)班畢業合影

1972年初中(2)班畢業合影

1972年初中(3)班畢業合影

1974年初中(2)班畢業合影

1975年少體班畢業合影

1976年初二(1)班畢業合影

1976年初二(2)班畢業合影

1979年初三(2)班畢業合影

1979年少體班畢業合影

1980年初三(2)班畢業合影

1985年初三(4)班畢業合影

1986年初三(1)班畢業合影

1986年初三(2)班畢業合影

1986年初三(3)班畢業合影

特別鳴謝:鄭曉香、鄭森蔚、王均元、宋冬、餘建偉、蔣軍輝、楊建軍、汪曉梅、吳旭成、王天加等老師為本期專題提供珍貴的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