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曾是老烟台的“大栅栏”

如今的西大街两旁,依然商铺林立。宗韶峰摄

上世纪30年代,西大街是老烟台最有人气的一条商业街,是西南河以西的商业中心。

西大街始建于1878年,东起海防营、北大西街、南洪街、西马路五叉路口交汇处(今振华商厦东大门),西至华丰前街和华丰后街东端三岔路口交汇处(今振华商厦西大门),全长约250米,东西方向略偏西北,中段路南有阳春巷岔口,向南可通至今南大街一带;临西端路北有天和巷岔口,向北可通至北马路和海港,四通八达,街巷辐辏,交通十分方便。

海防营旧貌

1930年修成洋灰马路,中心路宽约7.5米,两边人行道宽约4米,水泥砂浆面层,各区段宽窄不等,道牙子采用剁斧长青条石砌筑,街容整洁宽敞,是老烟台为数不多能相向跑汽车的街道之一。

战乱年代,军阀盘踞、日本统治、国民党占领、八路军两次解放,都是从正西通伸塂山口,沿西大街进入市中心腹地。国民党进驻烟台不久,就在西大街东口处,北大西街与南洪街之间西端空闲三角地,修建了一个特大的碉堡,约三层楼高,内有驻军,戒备森严。南郊和西郊广大农村乡民和外县人,到市里做买卖、买东西、探亲拜友,西大街也是必经之路。

西大街两旁临街建筑,多属中西合璧。屋檐建有悬挂字号的各种造型的女儿墙,大玻璃橱窗,高大敞亮。也有一部分栅板门式的古老店铺。大街两端是青砖灰瓦中式小楼,而大街中段路南阳春巷岔口处东侧,孤零零耸立一栋九开间三单元两层大洋楼,水刷白石子西式造型墙面,红色大洋瓦屋顶,楼上楼下高窗大门,台阶五步,很醒目壮观,可与东区朝阳街洋行大楼相媲美。

西大街商铺林立,我家住在大街最热闹地段、大洋楼东单元,开设东海医院,父亲是西医全科大夫,母亲是助产士。

中单元是警察派出所,西单元有大洋药房,经理李先生祖传中医,经常坐堂把脉。再往西岔口东,有人和居酱园门市,他家的豆腐乳是正宗的南货,八宝咸菜清脆可口,首屈一指。

紧靠我家东邻,有一排大买卖商铺,店面气派,自西往东有怡泰茶庄、禾香春糕点铺(他家的糖果点心花样繁多,用料上等,做工考究,门市后院有作坊,毕老板是烟台糕点同业公会会长),再往东有老烟台第二大绸缎庄和布店。

路北,与我家正对过,有晓东茶庄,老板张先生是戏迷,经常有票友和顾客在此相聚品茶,听手摇留声机(戏匣子)放的折子戏,声传店外,时有过往行人止步聆听。

其东邻是任记钟表店,掌柜的姓任,耳聋,大家称之“任聋子”,修理外国名表堪称“大拿”。他的店橱窗里摆放一尊半身钟表机器人,头戴红缨疙瘩黑瓜皮帽,身穿蓝灰色中式对襟上衣,眉开眼笑的老先生,两个黑溜溜的眼珠不停地左右晃动,胸前两只翘大拇指的手,交错上下摆动,活灵活现,是老烟台街独一无二的奇观,经常招引一群顽童看直了眼。

还有百货店、杂货店、洋铁铺子五金店、理发馆、裁缝铺、自行车行骡马栈,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西大街没有高楼饭店,东西两端的小楼饭馆,经营家常饭菜,经济实惠。最红火的是大骨头汤烩锅“烩锅饼、烩片片”。进城的老农和市区的苦力,出门在外习惯自带干粮(片片),热乎乎地烩一大碗,吃得撑肚拄肠,骨头汤管够喝,只花加工费小钱。

在小楼饭馆周围自然形成东西两个小吃中心,麻烫(油条)、炸糕、热豆浆,豆腐脑、油饭、三鲜片汤,焖子、锅贴、馄饨馆,馒头、油饼、片片店。在大街尽东头路北,有一家锅饼、杠子头火烧铺,由西府矮个子四兄弟合伙经营,香酥筋道,满斤足两,热情和气,生意兴隆,左邻右舍称之“一窝猴火烧”。

大街人行道边,摆摊的小贩颇多,糖炒栗子、花生瓜子薄荷糖、瓜果梨枣、香蕉桔子新鲜水果、香烟火柴、针线纽扣,琳琅满目。叫卖熟食海鲜声萦绕,红彤彤的大对虾插接成对,每对五分钱;顶盖肥、四两以上的大肥蟹(梭子蟹),五分钱1个。但因生活拮据,买的人并不多。市区夜间路灯昏暗,唯独西大街9点以前,店铺灯火通明,时称“小夜市”。马路边小贩摊点的嘎斯灯,光照四射,称之“小太阳”。

开埠以来,西大街处在当时管辖三区(工业区),商贾云集,各行业新兴公司,纷至沓来。大街附近有光明电灯公司发电厂、瑞丰公司面粉厂、通益公司精盐厂、中蚨公司火柴厂,不胜枚举。周边街巷有缫丝、织绸织布、印染厂、卷烟香皂、制革厂、缸头油坊、建筑作坊、瓷厂铁工厂,星罗棋布。加之西马路二六逢集,郊区四乡老农人挑车推、牲口驮拉、进城赶集卖柴米农产品。凡此种种,与之毗邻的西大街自然也人气极盛。

夏秋雨季,西大街地势低洼,周围街巷雨水聚积,大街尽东头偏北通往臭泥沟(西马路河北段)的涵洞排水不畅,经常发洪水。尤其是狂风暴雨天,邻近的大海阳河水猛涨外溢堤岸,汹涌的洪水从西狂奔袭来,大街水深齐腰,筐篓独轮车、瓜菜水果、鸡鸭猫狗漂浮在水中,偶尔还有拼命挣扎的猪仔羊羔。大多数商铺被淹灌包,店铺老板伙计手忙脚乱,增高门坎挡水板,拼命用脸盆、铁撮向外攉水,汗流满面,狼狈不堪。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商业应运而生,西大街中心黄金地段,增设百货十部。不久,周边又新建大众饭店、新华书店、大华浴池、大光明影院,万象更新,欣欣向荣。从1956年开始,西大街的临街建筑多次拆除重建。

如今,这条有百年历史的老商业街已经难觅昔日模样了。

文/ 徐东瑜 原文发表于《烟台晚报-烟台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