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只有30%家庭有車,與歐美日有較大差距,為何汽車銷量14個月持續下跌?

野馬和尚


人口大國,如果每個家庭擁有一輛車,那大家的健康就會更糟糕了,政府應該讓絕大多數人用不起車就好了


月亮寶石494


以前買車是身份的象徵,現在只要買了車立馬讓你變成弱勢群體,成了待宰的羔羊,油價高、停車難、停車費貴、各種違章罰款,而且還有一種彈性違章叫禮讓行人,讓你到了路口膽顫心驚!即使你駕車不違章,撞了闖紅燈的人和非機動車你還得賠百分之十,甚至你還得擔責任,誰叫你有車呢,誰叫你有保險呢不宰你宰誰?買了車就是案板上的肉,銷量不下滑才怪呢!


洲洲快樂


差距就是美國要麼無磚家,要麼有是替人民講話的。中國遍地是磚家,前天說汽車汙染,限購。咋天說擁堵,限號出行。今天搞新能源,明天要費掉國五,後天就要推出國七,搞的人心惶恐不安!


貝勒爺196478214


我國有歐美日的收入嗎?我們的用車成本比他們低嗎?他們有單雙號限行嗎?我們的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是多少名次?


風快如電


先搞清楚數據

來看美國方面的數據

美國註冊車輛數量2.8億,人口3.27億,983.4萬平方公里。

再來看中國的數據:

截取的美國數據是車輛註冊數據,那麼對應的應該是機動車保有量,總數3.4億。人口13.86億,土地960萬平方公里。中國家庭數量4.3億戶。

題目讓我很疑惑,30%家庭有車的數據,在統計上面看並不合理。我們就當私家車算,保有量也有43%。

實際數據差異

根據去年12月我國的一些統計數據,我國私人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4成,但是在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當中,我國的汽車保有量,每1000人大約是173量,折算為總量為2.44億量。所以,各數據彙總之後,我國機動車的家庭保有量應該是40%以上。當然,即使如此,我國在世行保有量排名還是低於伊朗和南非。而且,的確,我國汽車銷量進入下坡路。今年之前幾個月也是連續下滑。好了,拋開數據,我們來看汽車下滑的問題。

為什麼汽車下滑?

和美國比較,我國用車成本較高

一個是油價。

美國有頁岩油技術發展的原因,我們油價跟蹤布油期貨,美國跟蹤美油期貨,布油一直比美油更貴,另外我國汽油含稅,消費稅增值稅疊加多種費率,佔比達到44%左右。所以我國油價負擔高於美國。

二個是過路費成本。

高速公路我國建設較快,成本較高。美國數百年的高速公路長度,我國幾十年就超過了。所以短期建設高峰之後,成本會需要實際收費來分攤。這個很好理解,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有建設,就要產生成本。

和美國比較,我國國情也需要減少汽車保有量

上面的數據顯示,我國和美國地理面積差不多,但是人口多了很多。而且,從地理上,美國南北大平原,車輛行駛一馬平川,我國西高東低,大量土地是山峰丘陵。所以我國實際發達的地區比較狹窄,集中在東部地區,而美國東西部都可以居住,車輛和房產都很分散很寬鬆。所以美國房子大多為獨棟建築(single-family)。他們距離市中心都很遙遠,所以一戶人家兩輛車稀鬆平常。同樣的,像Costco這種模式,就是停車加油量販超市模式,對於廣域的美國較為合適。

而我國大城市出現了車輛限購和堵車同時出現的情況,要了解國情,有些不是買不起車,而是被限制購車。而城市擁堵治理最好的方式是發展公共交通。這幾年地鐵在城市的普及也限制了車輛數量的擴大,要知道,我國城市化率已經超過50%,城市裡有大量人口。

需求量也的確有所下降

經濟也的確有些增速下滑,車輛是經濟週期性產品,當然會有一定的因果。而最近幾年新能源車的補貼浪潮也有一定的透支需求,這導致車輛需求提前釋放,而當補貼退坡,需求也跟著往回走。

最近的汽車銷量數據:

2019年1到9月,國內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產銷量較上年同比分別下降11.4%和10.3%。車輛銷售已經連續15個月同比下滑。

分割線為後期添加內容:

很抱歉,有讀者對我的國土數據有質疑,數據是谷歌來的。說真的,我打上去的時候,的確是沒有考慮到國土面積排位的問題,搜了下百度,美國是937萬平方公里,的確有出入,我不是地理專家,無法解答關於地理面積數據差異的問題,網絡搜索結果是美國的一些湖泊,按照規則計算,添加到了國土面積,所以美國的國土面積有調整。至於中國的面積,百度是963.4057萬平方公里,實際數據差約4萬平方公里,我也不知道差異由來。國土問題需要呼籲專家,這的確是個嚴肅的問題。我只陳述問題,沒有過多發言權。


財經紙老虎


我國雖然只有30%家庭有車,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但是我國人口數量世界第一,每年的汽車生產和銷售量已經連續多年世界第一。為什麼汽車銷量14個月持續下跌?

首先,經濟增速放慢。經濟增速放緩,直接使得居民汽車消費熱情降低。人們開始理性消費,不再狂熱借貸消費。6%的GDP增長,意味著高速增長時代結束,經濟開始進入平穩增長階段,人們的消費心理開始出現變化。

其次,由於我國居民車輛保有量已經達到2.5億,即將超越美國2.53億成為世界第一,千人汽車保有量平均179輛,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70輛。大部分城市已經擁擠不堪。上班高峰時段、節假日,甚至平常出門經常都會開車堵在路上。


第三,停車難,車位費貴。經常看到有新聞報道幾十萬、上百萬的車位費。很多人買得起車卻已經停不起車了。而開車到市中心找車位的時間,經常甚至要比路上開車時間要久了。

第四,前些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力度很大,在上牌方面又有政策優惠,所以在國家補貼與政策優惠期間,汽車消費出現了超前消費現象。人們的買車需求被提前消費了。現在國家補貼力度減弱,汽車銷量自然就有所回落。今年9月新能源車銷量只有8萬輛,比去年同期下跌超過34%。

第五,當前城鎮居民債務壓力較大,在經濟繁榮期提前消費,現在不得不降槓桿,勒緊褲腰帶,儘量延遲消費。統計數據顯示,90後現在平均負債率高達1850%,人均負債12-13萬,超過一半的年輕人使用了網貸。

第六,不同與歐美國家,人們出行主要靠汽車,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城市公交系統建設,已經比歐美國家發達。公交、地鐵、高速公路、高鐵四通八達,極為方便,開車的需要隨著公共交通的鉅額投資而減少。

美國有地鐵的城市沒幾個,連休斯頓這樣美國第四大城市都沒有地鐵,中國連二線城市都有了地鐵。而中國高鐵營運里程超過三萬公里,超過世界高鐵里程的三分之二,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上林院


買車的都是有錢人,沒錢的買車就是個累贅,中國百分之二十的有錢人都買車了,還有百分之十的裝逼的窮人也買車了,而這裝逼的都是貸款的,現在是又是還車貸又是養車,物價上漲,工資又不漲,日子不好過,人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剩下的百分之七十都是窮人了,再也不敢買車提前消費了!


阿琪43108478


說一個身邊的事:今年清明期間回老家,開倆輛車,我坐侄子的車二手馬6,回老家前他就做了功課,準備走國道,這樣可以省105元的過路費,結果路況不熟跟導航又上了高速,很是懊惱,高速還在修路,交了過路費路況還不好,他的職業是一名廚師,每月7000元工資,我弟開的是雷克薩斯SUV.每年僅收租子約50W.標準的中產,從不為油費停車費計較的主,我就同我侄子說,有車當同你小叔一樣,這樣就不會為車所累,要不就像我一樣不開車,當然我也不白坐他的車,二哥三哥我和小弟四家,回老家我負責吃飯晚餐和午餐,早餐我本來要買單的,侄子說小錢他買,小弟負責住宿,我的住宿費我自己交的,真的實現財務自由了車是地地道道的工具,不再為車所累,不然開車真的是負擔,我也買過車,只是路盲,一年違章罰款8K多,後來就不開車了


雪蓮花70935


中國的任何數據都與我無任何關係……我只知道,我身邊的朋友,百分之九十的人買不起車,但是百分之百的人都有車,而且還是20萬以上的車!都是在結婚那天才買的!有房的人不到百分之一!就算那百分之一也是結婚那一瞬間才有買的!我是肯定沒車,主要是買不起,以我現在的收入,估計到死那天也買不起車!更別說買房了!但我在結婚的那天成功的從父母手裡要了一套300多平米的獨棟別墅!至於車嘛,暫時十年內是不考慮了!因為我身邊的人全都有車,現在我不管走哪都是車接車送!根本沒必要買車!主要是我有房,朋友們都不嫌我窮!


評谷論金


還是窮 沒錢唄 不知道國外的人有買房的壓力嗎 現在許多村裡不叫蓋房了 到城裡買房結婚 還有彩禮錢 就業壓力又大 我和老公剛結婚時 我買個西紅柿我婆婆還和我生氣呢 你說她過的有多窮 在村裡買房借錢 兒子結婚借錢 等我和老公還清了 在攢錢 10年以後 我們兩個人紛紛有車 心酸呀 我現在給我兒子買房 又趕上環保治理 周邊的企業都關了 原來這裡山根下 靠山吃山 轉型?知識水平跟不上 也就是近10幾年有兩錢 以前窮的叮叮噹噹我現在不求大富大貴 只求平安富足的生活 沒有債務的情況下給孩子弄個房子 1萬元一平 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