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对庄子的评价怎样?

lvningwei


司马迁在其《史记》卷三十六·列传第三《老子李耳庄周申不害》中并无对庄子有直接的评价。据该书记载,庄子蒙地嗯,名周。曾经做过蒙漆园官吏,是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代的人。他的学说各方面都有涉猎,但主要却是来源于老子李耳的学说,所著书十万余字,大多是寓言。司马迁还记载说,庄子的寓言主要抨击儒家和墨家,如所写《渔父》、《盗跖》等是专门抨击孔子学派的人,阐述老子的主张,并且他的文章大多数是空泛的言论而没有事实依据,如《畏累虚》、《亢桑子》。司马迁还认为,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务的情态,语言汪洋恣肆,随心所欲。奈何,庄子尽管文章行文优美,但其文章仍然是以描摹事务的方式来供给儒家、墨家,就算是当时学识渊博的人也未能幸免,遭到庄子攻击。因此,当时的王公大臣不能采用庄子的学说。

司马迁还在《史记》中记述了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后派遣使者带着贵重礼物邀请他出任出国相国职位的故事。结果被庄子笑怼回绝:“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牲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䐁,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渍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实际上,我们从许多典故中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的人。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他们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在史记之中,实际上直接评价庄子的,司马迁只有这一句“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但其他人的评价则颇为值得借鉴。如荀子说其“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唐朝李白说其“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近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则赞其“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由此可见,庄子作为楚国没落的贵族,其人生已然走向纵情山水、恣肆洒脱的境界,现在的话就是佛系,修仙。


纵横国史


不当官当然不被史迁看重了,价值观不同。但如果以文学价值论庄子,真是毫厘之差。读懂庄子,基本也就可以融汇儒释道,对国人也好,文化也好,也就基本清楚了。


阿Q的糯米糖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子之学本於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评价不怎么样 说是思想和老子一样 说庄子喜欢说些空语 没有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