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城乡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变废为宝”效益可观

(城乡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刘小琴 李方遒

农村垃圾处理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湘乡市一直积极探索城乡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模式,从2017年起,先后建立14座压缩式农村垃圾中转站,改造城区30多座垃圾站,基本实现了全市城乡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95%以上。

(装满垃圾的料斗将垃圾倒入箱体中)

早上七点多,在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汽车队,接到调运指令的垃圾清运车缓缓驶出车队大门,这一趟要调运的是月山镇垃圾中转站的垃圾。

(装满垃圾的料斗)

与此同时,月山垃圾中转站内,各村组收集上来的垃圾陆续被运送到这里进行压缩处理。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装满垃圾的料斗将垃圾倒入箱体中,随后箱体内的压缩装置自动将垃圾压实到原体积的四分之一。“这样一个看上去不算大的压缩箱能装下10吨压缩垃圾。”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清运队队长谭勇说。

40分钟后,清运车抵达月山垃圾中转站。司机操纵勾臂将装满垃圾的压缩箱固定在车后,全封闭的箱体避免了转运过程中垃圾飘洒和异味造成的二次污染。

城乡垃圾清运一体化,农村是关键。目前湘乡市18个乡镇每天的垃圾总生产量在100吨左右。从2017年起湘乡市陆续建起14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并配套5台调运车辆,穿梭于各个乡镇转运,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使农村垃圾实现了“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彻底告别了“垃圾围村”的历史。

湘乡市生活垃圾日产量370吨左右,过去,垃圾基本上都是运到泉湖垃圾场进行填埋,每天光填埋处理费用就要近4万元,还占用土地,严重影响周边环境。今年6月点火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能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每天仅发电就可产生约15万元的收益,还省去了填埋费用,“变废为宝”效益十分可观,真正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