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工要搞“大新闻”,搭建海上反导体系,研制万吨级“巨舰”

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军事强国,印度军工的发展常常给人们带来"惊喜"。小到枪支弹药,大到飞机坦克,研制历程往往不能按常理进行推测。再加上印度军工非常爱与中国同行进行攀比,本着"中国能,我也能"的一贯思维,各种开挂般的武器指标就被提上日程。近日,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第一座海上浮动试验平台已经准备就绪,为明年进行的反导试验铺平道路。由此看来,印度明年在反导方面又要搞出一些"大新闻"。

(印度浮动试验平台反导测试示意图)

按照印度官方的说法,建造海上浮动平台的目的是减少陆地导弹试验场的限制。因为,在陆地试验场进行测试时,首先要对相关空域和地域进行清场,而且导弹射程也要被严格限制。否则,一旦导弹飞出试验区域,将造成严重事故。不过,碍于近几年印度反导测试的效果来看,印度在地面测试还未完全捋顺的情况下,贸然开始海上浮动试验平台的反导测试,很可能会重蹈"光辉"、"阿琼"等武器的覆辙。

与陆地导弹试验场相比,此次全新的海上浮动试验平台由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设计,历时四年建造完毕。该平台相当于一艘长200米、宽60米、排水量1万吨的舰船,配备有最先进的光电导弹跟踪系统、S波段雷达跟踪系统和遥测装置,同时还加装有海上发射台和发射控制中心。对于这款海上浮动试验平台,部分印度媒体高调报道称,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具备海上浮动导弹试验能力,新平台将印度反导系统试验的重要一环,可使印方导弹试验提质增效。

(俄罗斯A-35反导系统所使用的反导导弹)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讲,印度媒体的"迷之自信"有一定的道理,但若从技术角度来说,无论是俄罗斯、美国还是中国,在反导领域的进步与成熟都不是靠一两个先进试验场所带来的,本国一点一滴的技术进步才是根本。以俄罗斯与美国为例,前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橡皮套鞋"A-35反导系统(当时还属于苏联时期),直到70年代初才堪堪完成系统测试,而完全投入使用时,苏联都已经解体好几年了。

(美国在本土部署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

与俄罗斯相比,美国的反导之路也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不过,美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经济条件比苏联/俄罗斯强得多,可以在反导项目上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即便在资金和技术都充裕的情况下,美国近几年的反导试验也问题不断。所以,单指望一个海上浮动试验平台就让印度的反导试验提质增效,甚至是创造奇迹,的确有些托大了。

(印度PAD型拦截但所使用的弹头)

(印度在反导试验中使用的)

说句实在话,如今的印度想要搞反导系统,所拥有的条件比当年的美苏强太多了,毕竟后发优势摆在那里。印度最早于1996年提出要研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经过数论"讨论"与"争辩",印度方面决定购买美以联合研制的"箭"式反导系统。可是,该方案因美国的制止而作罢。随后,印度在美国、以色列、法国等多国帮助下,开始研制本国反导系统。其中拦截高度较高的为PAD型,较低的为AAD型。2009年,印度军方开始研发新型的PDV拦截弹,取代旧式的PAD导弹。

(印度反导测试中拦截弹发射画面)

尽管印度反导系统具备了后发优势,且具有众多国家帮助,可是外媒甚至是印度本土媒体都对印度反导系统的战斗力持怀疑态度。这其中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印度本国的工业基础太差。拦截导弹所需要的关键零部件如高性能火箭发动机、精密陀螺仪、先进雷达等,印度根本无法实现国产,需要从别国进口。其次,印度的太空监视能力微乎其微,单靠地面设备几乎无法实现反导探测工作。因此,有外界猜测,印度的反导测试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导弹发射部门与拦截部门事先通过气,依靠"数据作弊"才取得了试验成功。

综上所述,海上浮动试验平台虽然是印度反导试验的最新产物,但从目前的表现看,印度方面似乎更多的是想用其为自己的反导试验造势。随着近些年印度在反导系统上的不断投入,类似的新产品、新装备想必会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可印度方面到底会如何利用这些装备,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它们究竟是会成为印度反导系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助力,还是沦为印度官方炫耀国力的提线木偶,时间或许将是最好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