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豔”,即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個南曲名妓,故又稱“金陵八豔”。計有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她們八人所以聯名,因為有這樣幾個共同點:
美豔逼人,聲名遠播;多才多藝,能詩會畫;忠於愛情,堅貞不屈;氣節不俗,勝於鬚眉。這裡單說她們的氣節,秦淮八豔除馬湘蘭外,其他人都經歷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換代的大動亂,表現了高於許多官宦士子的氣節,令七尺丈夫汗顏。
俠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
柳如是曾與南明覆社領袖張縛、陳子龍友好,與陳情投意合,但陳在抗清起義中不幸戰敗而死。柳氏擇婿要求很高,許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誼階段。最後於崇禎十四年她20餘歲時,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錢氏娶柳後,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
1664年錢氏去世後,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一代才女卻這樣結束了一生。柳氏死後葬於虞山佛水山莊。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改名為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此外,柳如是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徐天嘯曾評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膚似凝脂眉似柳,詩書禮樂冠江南。
一朝奪得青溪魁,輕姿漫步秦淮岸
傾國名姬陳圓圓
陳圓圓(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秦淮八豔”之一。
崇禎末年被,國舅田畹把陳圓圓買下,帶到北京。本來田畹打算獻給崇禎,但是崇禎因為國事而拒絕。田畹宴請吳三桂,後者見圓圓後,神馳心蕩,高興得摟著圓圓陪酒。酒過三巡警報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對吳曰:"寇至,將若何?"吳三桂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未等田畹回答,吳三桂即帶圓圓拜辭。吳三桂在其督理御營的父親勸說下,將圓圓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讓皇帝知道。
後來,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劉宗敏所佔,衝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
之後,吳三桂將陳圓圓帶到雲南。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佈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如花似玉姑蘇女,崑曲書畫壓群芳。
亂世桃花命多舛,顛沛流離遁空門。
豔豔風塵董小宛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號青蓮,江蘇蘇州人,出生於蘇州城內"董家繡莊","董家繡莊"是蘇州小有名氣的一家蘇繡繡莊,因活計做得精細,所以生意一直興隆。董家是蘇繡世家,到這一代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別看刺繡屬於工藝製造行業,可十分接近於繪畫藝術,所以董家還頗有幾分書香氣息。
董小宛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成為秦淮八豔之一的一代名伎。1639年,董小宛結識復社名士冒闢疆,後嫁江蘇如皋才子冒闢疆為妾。明亡後,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後與冒闢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櫻桃小嘴細柳腰,聲若鶯啼惹人憐。
一朝覓得知心郎,長相廝守終無悔。
俠肝義膽李香君
李香君(1624-1653),又名李香,號"香扇墜",原姓吳,江蘇蘇州人。她與董小宛、陳圓圓、柳如是等被稱為"秦淮八豔"。因家道敗落,飄泊異鄉在李香君八歲的時候,隨養母李貞麗改吳姓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豔之一。她歌喉圓潤,但不輕易與人歌唱;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特別擅長彈唱《琵琶記》。
1699年孔尚任的《桃花扇》問世後,李香君遂聞名於世。順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滿樹的桃花已經凋謝,落紅遍地。李香君悄悄地合上了那把題有侯方域詩句的扇子,悽切地收拾好行裝,與過去訣別。她獨自來到棲霞山下,在一座寂靜的道觀裡,出家為道士。史書言,李香君後不知所終。
玉膚金釵紅羅裙,青絲飄飄及腰間。
花扇輕搖香風飄,疑是天仙在人間。
俠骨芳心顧橫波
明末清初鼎鼎大名的“秦淮八豔”中,顧橫波是地位最顯赫的一位,她曾堂皇受誥封為“一品夫人”,連柳如是、陳圓圓亦有不及;同時,她也是最受爭議的一位。據說先有一位與她私訂終身的才子由於她的背盟殉情而死,後來她嫁給了明朝晚節不保的丈夫龔鼎孳,後者每謂人曰“我願欲死,奈小妾不肯何”,儼然柳如是是一個紅顏禍水,不是害人性命就是毀人名節,與多數人印象中“秦淮八豔”的俠骨柔腸,深明大義迥然有異。她的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世人眼光的作風,恐怕是她後來能與江左才子龔鼎孳緣定三生、比翼齊飛的重要原因,她的備受爭議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種個性招來的惡果。
顧橫波才貌雙絕,有“南曲第一”之稱,自然廣受風流名士們的青睞,以致眉樓門庭若市,幾乎宴無虛日,常得眉樓邀宴者謂“眉樓客”,儼然成為一種風雅的標誌,而江南諸多文宴,亦每以顧眉生缺席為憾。
長齋繡佛卞玉京
卞玉京名賽,又名賽賽,因後來自號“玉京道人”,習稱玉京。她出身於在南京秦淮官宦之家, 父親是官僚,不幸早亡,家庭也就破敗。卞賽只好攜妹妹卞敏一起到秦淮河上出賣色藝。
卞玉京除了繪畫,字也寫得好,一手小楷清秀如其人,而且學過音樂,會彈琴,她的氣質,迷倒了許多公子哥兒
卞玉京是一位個性美女,而她的性情,在微醺時候,更能發揮到極致,在宴席之上,知己之間,足夠放鬆的她,飄逸倜儻而又不失風流嫵媚,眾人驚羨的注視如追光,映照著她的絕代風華。坊間於是有了"酒壚尋卞玉京,花底出陳圓圓"的說法。
順治七年的一天,卞賽在錢謙益家裡看到了吳偉業的《琴河感舊》四首詩,方知吳對她的思念。數月後二人在太倉終於相見,卞賽為吳氏操琴,吳感懷不已,寫了《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贈之,詩中道出了卞在這十年中的情景,點出了清軍下江南、玉京“絃索冷無聲”,一派淒涼狀況。卞賽後來隱居無錫惠山,十餘年後病逝,葬於惠山柢陀庵錦樹林。
風流女俠寇白門
寇白門名湄,字白門,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之一。《板橋雜記》曰:白門娟娟靜美;跌寇白門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
正由於寇白門為人單純不圓滑,而決定了她在婚戀上的悲劇。寇氏歸金陵後,人稱之女俠,她“築園亭,結賓客,日與文人騷客相往還,酒酣耳熱,或歌或哭,亦自嘆美人之遲幕,嗟紅豆之飄零”。後又從揚州某孝廉,不得意復還金陵,最後流落樂籍病死。
當時文壇祭酒的東林領袖錢謙益作《寇白門》詩追悼曰:“寇家姊妹總芳菲,十八年來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叢殘紅粉念君恩,女俠誰知寇白門?黃土蓋棺心未死,香丸一縷是芳魂。”
絕色吳女名門後,生不逢時淪青樓。
俠骨柔腸志高潔,一生飄零終無悔。
靈秀多才馬湘蘭
馬湘蘭(1548——1604)可以稱為明代的女詩人、女畫家。據《秦淮廣記》載,她 馬湘蘭
名守真,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
馬氏生長於南京,自幼不幸淪落風塵,但她為人曠達,性望輕俠,常揮金以濟少年。她的居處為秦淮勝處,慕名求訪者甚多,與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誼甚篤,她給王稚登的書信收藏在《歷代名媛書簡》中。在王稚登70大壽時,馬氏集資買船載歌妓數十人,前往蘇州置酒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旦”,歸後一病不起,最後強撐沐浴以禮佛端坐而逝,年57歲。
馬湘蘭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自己卻像一朵幽蘭,暗自飲泣,暗自吐芳。馬氏死後葬在其宅第,今白鷺州洲公園的碧峰寺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