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时苏联丢了莫斯科,斯大林还能去西伯利亚进行防守反击,并反败为胜吗?

用户378021830254


苏联要想抵挡住德国的进攻,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其国土的欧洲部分,因为这种大规模战争拼的就是人力、物力,尤其是关键的各种必需资源,如煤炭和石油,军工厂生产武器装备就需要大量的电力,而发电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火力发电,另一种是水力发电,除了那些分布在大型河流附近的工厂可以利用水力发电外,绝大部分的工厂仍旧需要火力发电,这就大量需要煤炭。而石油更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坦克、汽车、飞机都需要液体燃料,没有石油苏联军队将彻底丧失战略进攻能力,防御能力也将大打折扣。而这些关键的煤炭、石油等资源都在苏联的欧洲领土上,而不是西伯利亚,苏联可以将人员和工厂都撤离到西伯利亚,可是没有资源这些工厂就毫无作用,没有武器装备再多的人力资源也无法转换为军事资源,所以苏联退往西伯利亚不仅不可能反败为胜,甚至连生存都难以为继。



从战争经济角度来看,苏联要想长久的维系这场空前的卫国战争,就必须守住以下几个战略地区,分别是南部的乌克兰地区(苏联的粮仓)、顿涅茨地区(煤炭区)和高加索地区(石油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苏联在制定军队战略动员计划时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南翼上,当时负责乌克兰方向作战上的苏军西南方面军是最大的一支战略集团。斯大林作为最高领袖在考虑战略问题时总是比较长远的,尤其是在乌克兰的首府基辅的取舍问题上,当时德军两大集团军群已经对据守基辅地区的苏军西南方面军两翼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整个方面军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但是斯大林仍旧严厉拒绝了西南方面军的撤退请求,甚至撤销了坚持撤退要求的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和西南方向总司令布琼尼元帅,显然斯大林也明白西南方面军所处的危险处境,可是乌克兰作为整个苏联的粮仓实在太过重要,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在丢弃乌克兰后的1942-1943年间苏联的粮食产量减产达60%以上,苏联的粮食危机非常严重。

其实纵观整个苏德战争,绝大部分重大战役都是围绕着几个重要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如1941年的基辅会战,到了战争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则完全是围绕着经济目标进行会战,大规模的攻防作战都在南方进行,而在中央和北方地区则基本是静态的阵地战,德军1942年的夏季攻势就是为了夺取高加索的石油,而苏军在1943年的反攻方向也放在了南方的乌克兰方向,斯大林格勒战役、哈尔科夫战役、库尔斯克会战都是在南方进行的。直到1944年苏军已经基本解放乌克兰全境,彻底没有经济上的困扰之后,才将战略目标放在了中央方向的白俄罗斯地区,旨在摧毁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军事上彻底打败德军。



德军经过了1941年的艰苦冬季防御作战后已经明白不可能迅速的打败苏联,而苏联在1941年冬季和1942年的春季大反攻中也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双方都认识到谁也无法迅速打败对方,战争将不可避免的陷入长期化,双方都不约而同的将主要目标转向战争经济目标,而不再是单纯的军事目标。德军企图摧毁苏联的战争潜力,而苏联也拼死维持这一能力。所以无论如何苏联也不可以放弃占其领土的欧洲部分,贫瘠的西伯利亚没有能力支撑如此规模的全面战争。


战略论


苏联如果丢了莫斯科,那么很抱歉,结果可能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苏联依旧能够支撑下去,甚至反败为胜。而更加可能的情况是:苏联灭国。

那么为何会这么说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苏联的产业分布很不均衡。

我们知道,苏联是一个面积超过了2000万平方公里的庞然大物,在二战伊始,斯大林就通过侵略占据了波兰和芬兰等国的广大土地,为的是在苏联和德国之间画一条缓冲带。

斯大林的意图实现了,虽然是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

但是,缓冲带的存在,并没有让苏联更加安全,在德国人闪击战的实施下,欧洲部分很快陷落。短短的时间内,苏联在欧洲大大部分领土已经被纳粹占据。

欧洲部分对苏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斯大林为何当年死守莫斯科?除了莫斯科是苏联首都,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外,更加重要的是,在莫斯科的背后是什么?

是苏联在战争中保留下来的军事工业体系。这是苏联能够反败为胜的关键所在。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当年的莫斯科被攻陷,莫斯科背后的军事工业也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失去了多年建立起来的军事工业,那么退到西伯利亚的苏联军队,用什么和德国人的机械化兵团作战?要知道,苏联人将绝大多数的军事工业实力都建在了东欧部分。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因为恶劣的环境气候,人口本就稀少,军事工业更是稀疏。

其次,莫斯科是苏联的象征,也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堡垒

莫斯科作为苏联的象征,是苏联人甚至是世界反法斯西联盟的希望所在。这里牵制了绝大部分的德国军团。

看看当时的情况,英法联军已经败守大不列颠群岛。指望英法联军反攻?要知道,当时德国人停止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并非是因为巴巴罗萨计划不可行,而是因为希特勒觉得损失有点大,而德国有着更重要的的敌人——苏联。而如果苏联被大败,腾出手来的希特勒全力以赴的进攻英国,一条浅浅的海峡,能阻挡住纳粹海空军的联合打击?

所以,莫斯科可以说寄予了整个反法西斯联盟的期望。如果莫斯科失去了,那么将对反法西斯联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欧洲可能就此陷落,再无翻盘的可能。

其次,西伯利亚的气候条件

虽然苏联人拥有西伯利亚很多年,虽然他们经营西伯利亚很多年,但是,终究因为那里的条件太过艰苦,所以,人迹罕见。在隆冬已经来临之际,数百万的大军撤往西伯利亚,靠什么生存?如何挺过西伯利亚零下数十度的严冬?

苏联曾经想大批往西伯利亚进行移民,但是效果不佳,为什么?长期以来,西伯利亚仅仅是作为一个能源提供地,并非是合适的人居环境。所以,在这里打游击甚至反攻,这多少有些幻想的成分。

最后,美国的援助

美国人在二战时差不多有五百亿美院的援助,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苏联。但是,如果苏联失去了欧洲区域,那么美国的援助也将变成鸡肋。第一援助将会更加困难,第二成本将会大大增加。那么,苏联人是否还能靠援助来支撑最后的胜利?这种可能性,真的很低。


Crazy历史


苏联和我国的国情不同。我们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讲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论持久战。我国华北和长江以南地区,气温不像苏联那样寒冷。而苏联绝大多数地区气温寒冷,地大人稀,以城市为中心,离开城市就保证不了供给的需求。像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是拼尽全力争夺固守。失去主要城市,后果不堪设想。


海纳百川79年兵


如果苏联在莫斯科丢掉以后,苏联还能不能在西伯利亚成立指挥战争机构,并反守为攻继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但这需要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基辅、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没有被攻克。

如果存在上述几个地区没有被攻克的话,假设莫斯科真的被德军拿下的话,苏联是可以继续战斗下去的。

反过来说,如果丢掉了上述几个地区,即便是莫斯科临时没有被攻克,以后还是守不住,一样要丢掉。



如果上述几个地区德军拿不下的话,在莫斯科即将陷落之前,苏联政府会提前做好撤离的准备。

在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之中,当时的苏联政府其实做了多种准备:一是竭尽全力进行抵抗。

二是密切注意战斗形势的发展。

三是已经做好了所有撤离工作准备,并在发电厂、工厂、桥梁、国家大剧院埋好了炸药,一旦守不住就将莫斯科全部毁灭。

四是在城市安排了潜伏人员,一旦陷落就对德国高级政要实施暗杀。

通过以上行动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苏联政府已经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准备,包括撤离莫斯科另立指挥机构。

既然苏联政府已经做了撤离准备工作,那它就一定有第二个临时首都,这一点非常类似于我们把首都南京搬迁至重庆一样。

苏联是不缺这样的地方的,比如说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地!

但估计不会把临时首都迁往乌拉尔东边的西伯利亚。

且不说气候寒冷、环境恶劣的条件令人难以忍耐,而且做临时指挥战争的一个机构也不适合。

并且苏联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对城市的依赖性很大,大家不要一味的谴责苏联一步都不准后撤的政策,因为它必须这样做,丢掉了城市和工业区,其实就等于亡了国。

因此,莫斯科一旦守不住,它极有可能把政府指挥机构迁往斯大林格勒地区,或者是列宁格勒地区,而迁往西伯利亚的可能性则不达。


现在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在莫斯科陷落之后,苏联还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应该说,很难。

但也不是没有任何一丝希望,要知道苏联可不完全同于德国。

在苏德战争中,两国都有敌方军队兵临首都的情况,但苏联成功的坚持了下来,德国却没有。

情况大概有两点区别:第一苏联有着极大的战略纵深,但德国却没有!

苏联在丢失了大片的国土之后,还能最后赢得战争的胜利,幅员辽阔的疆域功不可没。

但德国就不是这样了,就算希特勒弃守柏林退往巴伐利亚和慕尼黑那又怎样?

一共巴掌大的国家,步兵一个急行军随后就到了,你还守个鸟?

第二在莫斯科会战开始时,英美两国虽然还没有对苏联开始大规模的支援行动,但至少苏联可以放心的全力迎战德国,对于东方的日本并不是非常忌惮。

而柏林战役开始的时候,希特勒德国却是处于东西夹击之中,柏林的防守兵力不足,而在外地的军队也无法赶往这里。

因此,当莫斯科陷落之后,苏联政府可以把临时指挥机构搬迁到列宁格勒或者是斯大林格勒,并在那里继续指挥战争。

而当时的英美政府一看到苏联危急,一定会不遗余力的进行全力支援。

其实我们应当看到,尽管纳粹德国拼力进攻梦想一举拿下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它不是一样没有成功么?

同时我们又看到,即便是德军拿下了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辅,越过了第聂伯河、顿河,苏联不也是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所以个人见解如下,如果莫斯科真的陷落的话,的确实增加了赢得战争的难度,但是仅仅失去一座莫斯科城对于最后战争的结果其实关系并不是很大。

以上问答纯属本人原创,如有抄袭和挪用者必将追究。


东方评史


希特勒在执行 红胡子计划 之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再加上情报的不准确,没有预料到苏联的气候会对军队造成多大的影响,同时认为斯大林对苏军的大清洗已经让苏军没有了对抗德军的能力,轻敌与狂热充斥。德军部队战线太长,后勤供应不足,面对苏联的气候与地形没有充分的准备,人员非战斗减员甚至超过了被俘与战斗死亡人数的总和。在今天,后知后觉的事后诸葛亮的推理一下,希特勒想吞并苏联并非是神话,如果希特勒不那么傲慢与狂热,而是在执行 巴巴罗萨 计划的前几年,与日本签订秘密协约,德军在西线进攻苏联,日军在东线进攻或者牵制苏军。那么,斯大林在德军兵临城下之时,就不可能从西伯利亚抽调回成师团建制的后备部队!德国战胜,而后与日本瓜分苏联。希特勒拥有了苏联的资源,下一步就是对付英国,美国…如果真是如此,二战结束之后,很可能不会有东德,西德,而是东苏,西苏了。那么今天的世界格局有可能会发生逆天的大反转…


飞飞飞鸣


没有办法反击,去西伯利亚只能被动防御了。

莫斯科是个非常关键的节点,这个地方位置非常重要,德国进攻的时候,也是打算趁早拿下莫斯科,趁早结束战争。莫斯科远不止一个城市那么简单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交通中心。莫斯科陷落,德国胜利基本指日可待了。

我们看下俄罗斯的铁路网,他的这个铁路网非常局限,全部集中于莫斯科,西伯利亚连接欧洲的只有个西伯利亚大铁路。德军兵分三路,都是冲着苏联的交通要地去的,莫斯科最为重要。如果莫斯科陷落,苏联的铁路网都在德国人的眼皮子底下,到时候苏联运兵都没办法。

很多人都只把眼光放到了武器装备和资源方面,很少有人注意到铁路的重要性。以德国人的闪电战为例,闪电战的首要环节就是快速运兵,法国战役的时候,法国人以为只有100万德军,最后突然发现眼前出现了300万,这人哪来的?通过铁路快速运输来的,东西运兵,非常快速。那么对于苏联这个土地非常辽阔的地方,铁路更为重要。

苏联在后期战争追击速度非常快,依靠的就是铁路,美国拿来了火车,还有修铁路的物料,没这些东西,苏联压根追击不了德国。1941年,哪来的什么美援啊,莫斯科陷落了,苏联人没法运兵,铁路全都集中在莫斯科这一点上,你怎么办?没有铁路,空有资源,拿什么反击?铁路你要现修才行,你拿啥修?你怎么修?顶着天上德军的轰炸机修么?

德国如果攻克莫斯科,必定不会立马进军西伯利亚,德国人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他要把高加索的油田拿到手,然后好好经营一下所占领的苏联欧洲部分。剩下一千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你苏联人再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很多人会神话游击战,但是游击战这边呢,你需要有一个正面战场和敌人较量才行,光有游击战,根本就不够用。如果没有正面战场所依托,游击战无法撼动对方。你美国人给苏联援助,也是要看苏联战场打成什么样子,才能够决定投入力度的,你要是连莫斯科都丢了,美国还会援助么?


军武文斋


战争的结果,只能驾驭在强者和智者身上。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胜利一方永远都是苏军,德军必败。斯大林只所采用人海战术,保卫莫斯科,这也是被逼无奈。因为苏联有强大后勤补剂,引为后勤基地,距离问题,只有赢得时间,所以冬天就是苏联取胜,天时,地利。


典红2


以苏联人的民族性格和战斗精神而言,二战中既便丢了莫斯科,苏联工业基地不得不东迁,人民遭受更大的苦难,但只要有以斯大林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坚强的领导在,苏联人民也会英勇战斗下去,并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只不过是战争的时间会长一些,道路更艰难和曲折一些。


在水一方170582090


不存在的 苏联不会丢掉莫斯科 如果德国不是进攻决策选择了错误 前线部队肉眼都能看到莫斯科 苏联也就不会有那么经典的红场阅兵 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说啥也不能轻易放弃


孙桂林2019


不能。丢了莫斯科,苏联就完了。日本会暂缓其他地方进攻,转向苏联东部进攻,配合希特勒夹击苏联残部,二战不会结束。历史定要改写。世界变为德、日、美三大块势力范围。英国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