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看呼和浩特创建公交都市这五年

呼和浩特市申请创建公交都市的五年,是全市公共交通飞速发展的五年。自2013年获批成为第二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以来,呼和浩特市加快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体,绿色、便民、利民、平安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大力推广绿色公交

五年来,呼和浩特市公共汽车客运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尤其从2017年起,呼和浩特市政府将创建公交都市与疏堵保畅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2017年至2019年累计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1439台,并计划2020年继续购置500台。纯电动公交车占全部运营公交车总数的57.47%。这些车辆平均车龄不足三年,加之电动汽车固有的起步稳、噪音小、速度快、有空调等优点,市民乘车舒适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合理优化公交线网

五年来,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公交线路网长度达到了748公里,覆盖中心城区道路总长的82.47%。已经开通的224条公交线路,更是比创建初期翻了一番,公交线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公交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五年间,呼和浩特公交从传统粗放式供给模式转变为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的出行服务模式,通过开通16条定制公交线路、25条学生公交线路、50条社区公交线路、5条高峰区间线路、27条城乡公交线路、3条夜间公交线路,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城市公共汽车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线网布局合理,服务对象广泛,城乡发展一体的公交运营新路子。公交场站总数也由创建初期的11座上升到今年的33座,公交场站布局的合理性、功能性有了显著提升。

打造高品质公交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呼和浩特公交在完成创建方案各项任务过程中紧跟时代潮流,以创建方案为基础,不断拓展、提升服务品质。从2017年起,呼和浩特公交联合青城驿站、超市、银行等公交站点100米内的室内公共区域,建设“智慧便民候车室”327座,建设位置大部分位于城市主要干道,每日可满足约20万公交出行人次的候车需求,候车室内可通过显示屏直观及时了解到公交车运营信息,还配有座椅、WiFi等便民服务设施,部分候车室还配有书吧、水吧、茶吧以及银联商务等服务。

乘车费用支付方面,在完成一卡通互联互通、完善公交乘车刷卡任务的同时,呼和浩特公交主动与电子支付接轨,陆续开通了微信支付、银联闪付、美团支付、青城市民卡、青城市民卡电子卡等多种电子支付模式。截至目前,多种电子支付占比已经达到了全部公交票款收入的60%以上。

细化安全行车管理

呼和浩特公交始终坚持深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实行驾驶员发车前检测酒精含量、宣誓、存手机一系列流程,利用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对驾驶员行车进行实时监控,全方位多角度狠抓安全行车,为全部公交车安装驾驶员包围隔离,高峰期间配置随车安保、开展管理人员跟车活动,为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创建公交都市期间,呼和浩特公交事故频率降低至每百万公里0.22次的历史最低水平,公共汽车成为了市民出行最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创建公交都市这五年来,呼和浩特公共汽车行业旧貌换新颜。成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是呼和浩特市公共交通建设的重要目标,为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公交都市建设成果,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