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尼姑庵,不燒香只種花,看一眼就想出家



把普通的屋子變成了人人羨慕的花園,把平凡的日子活出了遠方的詩意與精彩,真是令人讚歎啊!


在雲南大理蒼山聖應峰南麓,隱藏著一座頗有名氣的寺廟,它雖小,卻有諸多美譽纏身:中國最美的尼姑庵、中國最文藝的寺廟!


它還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寂照庵!






寂照庵這個名字,取自“感而遂通,寂靜照鑑”,寺廟始建於明初,後毀,民國唐繼堯主持重建,庵門上“寂照庵”便是他所題。


寺廟周圍松柏成蔭環境幽靜,處處透著清新淡雅的氣息,詮釋著真正的詩情畫意。





許多人印象中,寺廟大多是瓊樓玉宇,香火旺盛。


然而,寂照庵卻恰恰相反,這裡簡樸小巧,也不燒香,它之所以讓人喜愛,還因為種滿了各種花花草草。






跨進寺院的門檻,兩旁擺滿了各種花草,你會驚歎這裡毫無寺廟氣息,它更像一座裝滿了春天的文藝花園。


只有來過,才能體會到什麼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沿著小徑步入寺院,視覺和嗅覺就被花草吸引,格外的清新文藝而有生氣。







風鈴搖曳,鈴聲清脆,迴盪在寂靜的山林裡,妙香佛國的神韻禪意,不經意就鑽入心扉。






轉角來到前院,各種鮮花和多肉植物映入眼簾,隨便站在一盆花草前,就能令人駐足細嗅半天。






熱烈的,含蓄的,鮮豔的、嬌嫩的…


千姿百態,儼然一個多肉植物的天堂。









比拳頭還大的玉蝶,就像一朵朵有禪意的蓮花,與這佛門淨地很搭。






環顧整個前院,其實會發現到處都是驚喜,每一株多肉植物,都搭配的精妙絕倫!







這艘老舊的木船,已經栽滿了各種多肉,絢爛多彩,渾然天成!





老朽的木頭,也被賦予了新生。







有的多肉掛在吊籃裡,在這深山中,盪漾著春的氣息。







細細端詳,無一不讓人心生憐愛。







掛在牆上的揹簍,也裝滿了春天的味道。







大大小小的竹籃,也種滿了五顏六色的多肉,多想把這一籃子春天拎走。







還有各式各樣的器皿裡……









就連這一尊大石磨,也在老去的歲月中吐露出生機。





這哪像寺廟,明明就是一座百花園,四處皆花語,潔淨清幽,庭院、階前,甚至簷下、壁間,隨處都繁花似錦、溫婉雅緻,看似隨意卻處處細緻。





眼前這麼多精緻的花草,一定少不了一位有心的“主人”,這位“主人”就是妙慧法師。





1982年寂照庵恢復,1989年,妙慧法師出任寂照庵的住持至今。


晨鐘暮鼓,青燈古佛相伴,幾十年來,妙慧法師憑藉一顆堅韌的心,把曾經破爛的寂照庵,修成了她內心的樣子。





從小就喜歡花的妙慧法師,只要看到喜歡的花,就帶回來育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如今已是百花滿園。






尤其寂照庵的後院“百花園”,是妙慧法師修行之餘的最愛,這裡有兩座花房,一座培育多肉和苔蘚,一座種鮮花。


庵裡的比丘尼,空餘時間都樂意來這打理花草。





在這花房裡,有泥土的清香,有滿目蔥蘢的綠色,在日復一日的佛歌念頌中,似乎得到了佛的加持,散發著勃勃生機。






除了前後院都是花,在寂照庵的大殿——大雄寶殿,佛臺上也看不到香爐,擺放的都是鮮花。跨入寶殿,陣陣清香就撲鼻而來,頓感纖塵不染,神清氣爽!






漢傳佛教最講究的就是香火鼎盛,但在寂照庵裡,卻用花來敬佛祭祀。


為何如此,妙慧法師說:佛什麼都不缺,不在乎你一炷香,但在意你一顆心。





正是有了這顆純粹而堅韌的心,才有了現在的寂照庵,一座把禪意和美學完美結合的寺院。






奼紫嫣紅的鮮花,飛揚的晨鐘暮鼓,空谷流轉的禪語,鳥語婉轉於簷後。


如此清靜而唯美的地方,許多女客到訪後甚至都想留下來。






去年五月,韓紅也慕名到訪寂照庵,與妙慧法師暢聊之餘,還留下了“寂照佛光,紫煙生慧”的墨跡。






穿幽踏石步沙門,夏雨和風淨凡塵;滿庭花語書清雅,靜聽禪音省半生。






在這裡,不用說什麼,一顆心莫名就有種寧靜淡然安詳,進而禪意慢慢浸透身心。






與花草相伴,面對塵世間的紛擾,也能微微一笑。


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除了花花草草,寂照庵的廳堂也別有一番格調,看似簡簡單單,卻又充滿了情懷與智慧,清新、唯美、文藝。








妙慧法師說,房子當初是用山上撿來的石頭、和山下百姓給的舊木頭慢慢建起來的,室內的裝修是一位杭州人幫忙設計的,使用的也都是舊材料,雖然看上去精緻複雜,其實沒花什麼奢侈錢,只是多花了一些心思和時間。







寂照庵不僅環境靜雅,這裡的素齋,嘗過也讓人覺得清心寡慾,許多人慕名而來,也為了這一碗齋食。






最初寂照庵是免費提供齋食,後來信眾和遊客越來越多,寂照庵就收每位20元,
初一十五和週末免費。


再後來,人實在太多,寺院承受不了,就只能初一和十五免費。





來過的人,都對這裡的齋飯讚不絕口,原因就是:好吃!


而妙慧法師說,這裡的素齋就是普通的飯菜,完全是大眾的家庭做法,做飯的師傅也都是普通的義工,沒有外請廚師。


只不過她們對食材確實有講究,每天清晨4點多就去集市採購,只挑選農戶自己家栽種的,就算有蟲咬過,樣子醜一些,只要沒打過農藥的就要。


而像大米、土豆、南瓜這些,甚至都是寺廟“定製”的。





如今每天有兩三百人來這裡吃齋飯,妙慧法師也親自舉著牌子,向大家宣傳珍惜糧食,吃多少打多少,不夠再打,切忌浪費,那是罪過。





曾經就有人因為吃剩了浪費,於是只能去跪佛堂了。


不過更多的人,都會吃的乾乾淨淨。





在寂照庵吃齋飯,吃的不止是一餐飯,還是一種文化,一種理念,一種素養。


除了齋食,也可以在茶室泡一壺禪茶,安坐一下午,不覺山中已是日月長。






茶室門外有一個小魚池,池上花草錯落,池裡魚兒歡悅。






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碗素齋,一盞清茶,寂照庵的每一寸時光,都是那麼的美好。






嫋嫋佛音,清淨始然,禪意人生心歸處。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我們不必全都過得光芒萬丈,內心的自在平和,才最重要。





心自在,身才自在。


願你我無論面對什麼,

都能從容淡泊、寧靜和善,

如佛之拈花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