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是真正的教师吗?

兼项背强


偶然之间,看到这个问题,觉得题主的问题有些奇怪。就像问到农民是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样奇怪。

民办教师为什么不能是真正的民办教师呢?

他们的身份虽然是农民,但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却从事着特殊的职业――教书育人。

虽然,他们没有经过教育机构的培训,但他们凭着一腔热血,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将人民的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精力,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学识,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

经过努力,经过自学,也经过教育部门的考核。他们是取得了教育机构颁发的教师证书的。是经过教育部门任可的。

虽然不及转正,他们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了(大多是被迫的)教育这个行业。但他们确实在三尺讲台上,为祖国,为人民,培育出了很多很多的栋梁之材。现在国家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无疑也有他们当年无私的供献。

他们在当年承受着比公办教师多几倍的工作任务,却领着比公办教师少几倍的生活补贴。在当时却毫无怨言。现在,他们年老体衰,在贫困线上挣扎。与转正的公办教师相比,当年同样地努力,同样地付出。如今却不是同样的待遇,难免他们会发些牢骚,会提出些要求,这不足为怪。真正奇怪的是都不承认他们是,或曾经是真正的教师。这就真有点匪夷所思了。

给他们补不补助,给他们补助多少?这是政府部门应该考虑的事情。但对他们身份的认定,或者说对他们身份的怀疑或否定,这是不容许的。是对他们存在的否定和侮辱。应该坚决反对而提出抗议。

最后,郑重地旗帜鲜明地声明:原民办教师是,或者曾经是真正的人民教师。

这是不容置疑的。

谢谢阅读!





草田张


′我是-个八六年转正的民办教师,现退休金六千多元。回顾我转正后当了校长,跟我干的教师中有五位民办教师,她他们每月4o元工资很辛苦。后来学校合并,就把他们辞退了,有位民办教师叫张昌宪,他先后干了四十三年,因家祉出身不好没有转正,他是六二年下放的民办教师,几次上下共四十三年,他今年八十二岁3,没有多少工资很是困难。张昌春老师干3近二年因病去世。还几位如张艳红等他们在教育事业中做出ζ很大贡献,然而他们没有得到半点回极。真叫人伤心啊!现在政策好了,希望他们也应得到他们应得到的固报。


霍屎你妈买皮


明确回答:是真正的教师! 民办教师从上个世纪50年代兴起,到1986年停招。到上个世纪末基本上都转成公办教师。上个世纪中期,我国师支力量不足,从社会上招收一些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文化程度,年龄参差不齐,后来经过培训,函授到上个世纪末基本上都是合格的。我就是高考没有考上大学干的民办教师,后来国家允许民师考师范学校,93年我考上了萧县师范。转为公办教师。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一所学校,基本上都是民办教师,有的学校全是民办教师。有的学校有一个公办教师。可见这一段时间国家的教学工作是民办教师完成的!民办教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祖国也回报了民办教师,到上个世纪末基本上转正了。现在当年的民办教师大都退休了。享受着国家发给的养老金待遇。生活挺好的!


李令林1


我是高中老三届民办教师,在深山当了九年民办教师,也是一位全科教师,初中课程除英语未教过外,其余各科均教过,教学水平文化程度不比公办教师差。邓公上台后,我七七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县中工作,后调到宝鸡市工作。一生工作近三十八年,其中小学三年初中五年,高中近三十年。民办教师是当时教育界的主力军,中坚力量,我希望国家对未转正的原民办教师给予一些补偿,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园丁6488


六、七十年代各自然村(上了20户的)几乎都有小学一~二年级,老师由生产队长指派,待遇是享受一个主要劳动力的工分,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才由各公社(相当于如今的乡镇)教办统一安排,统一发工资。民办老师可以报考大学,可以报考民师班,确实优秀的可以直接转为公办教师。九十年代初,通过像征性考试,绝大多数都己经转为了公办教师。但早期从教过,但有些嫌待遇差自动退了,有些文化素质低自觉转正无望退了,有一大部分因违反计划生育开除了。农村稍上年纪的农民和村委会退下的老干部都清楚。


田野15874


民办教师当然是教师,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老师,为当时农村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但就我小时候上学时的民办教师来说,我并不全都看好。

一、当年民办教师选拔不透明。当年农村教育非常落后,教师是非常缺乏的,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民办教师。据我所知,当年我的小学老师很多都是当时大队干部的子女,至于学历我也不知道,也许混过初中毕业吧。也有其他有一定关系的子女,反正来源并不规范。

二、民办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不敢说当时的所有民办教师水平都不高,但教我的几个任课老师实在不敢恭维。因为他们是大队干部子女,成绩本来不好,纯粹是靠照顾当上民办教师的。所以我们是没有普通话教学的,甚至会教错。最有印象的是"小明学习不很努力"被语文老师说成是病句,应该改为"小学学习很不努力"。

三、民办教师其实有很多机会转为公办教师的。随着中师生的培养,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将民办教师进行考试,合格的民办教师就可转回公办教师。记得当时还在初三的姐姐说,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太简单了。但是还是大部分教师都没考过。后来中师毕业生越来越多,我的那些个老师不得回家种田了,并且一直当着农民。

当然我所认识民办教师有限,各个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否认民办教师曾经做出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们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评论、转发。


良心老师


本人曾在七十年代在山东当过两年民办教师。其间教小学,那时民办教师挣工分,额外每月有六元津贴,我因上学时一直学习好,恩师推荐当了老师。工作认真,成绩考核不错。那时村支书说了算,不知道为什么他通知我不用去学校了,后来知道是那时的中心校长的弟媳需要这份工作,请书记吃点喝点就把我辞了。唉!我一睹气闯了关东。现在想民办教师就是个临时工。后来到了东北,在知青反城时机又被安排到了农场的中学教学,七九到八八代课近十年,其间还取得了中师函授毕业证,国家政策是好的,大会都讲了我们八五届的免试转正,到了宣布时就没有你的名字,而领导家亲戚同样的情况,他年龄大,还不在一线工作,他有关系就转正了。没办法,虽然你工作干得好,有能力,你没人,就不行。至今我前后教了十多年学,也算桃李满天下吧,可十年付出如东流水。这就是民办教师。


蒲公英213845437


解决民办教师问题要尊重历史

这个问题,想问的可能是,民办代课教师为何不能享有和其他教师一样的待遇、报酬?现在一些地方仍旧存在的民办代课教师(临聘教师)属不属于教师?

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是历史遗留问题。是由于教育经费不足,难以招聘到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教师,而采取的替代方法。进入新世纪后,国家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出发,要求清理代课教师,对于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进行“代转公”,变为正式教师,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则进行转岗或清退。但转岗和清退必须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要进行补偿。

解决民办教师问题要尊重历史。我国有的省市代转公做得不错,基本上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都转为了正式教师,由此消除了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新进教师都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进入公办学校的都有编制。但有的省市,还利用其他方式,故意制造代转公的障碍(有编不补,或者虽缺教师,但无编可补),变相使用代课教师——把代课教师清退后,以临聘教师、合同教师方式继续聘任,主要目的是让他们继续以代课教师身份从教,但却只拿正式教师一半或者三分一的待遇、福利,这实质是推卸教育投入责任。问题的关键并非教师的能力,而是投入问题,所有从教人员应该同工同酬,不能因“身份”不同而差别对待。既然代课教师的教育能力(有的已经担任教师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已经得到认可,当地又缺教师,为何不把他们纳入正式教师队伍呢?


熊丙奇看教育


民办教师文化水平低,一般小学初中水平,后来为提高教学质量,将一部分能继续任教的转为公办,剩余不符合继续任教的逐步辞退,这是合情合理,致于善后待遇各地有不同办法,民办教师本身是农民,在分田到户时,规定分给责任田,说明政府是早作安排,退休养老和农民一样交费参保,理所当然。有些地方教龄适当给一些补贴以致慰籍。现在几亿产业工人还是要交费参保养老,当然除国家机关公务员。国家只能供少数公务员,各行各业都要国家供养,那是办不到的,其实讲贡献,最苦最累的是农民,现在农民也有少量养老金和种田补贴,这就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民办教师有一份责任田也同样得享受。


田息867张仕玉


看了这个题目,真好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民办教师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它的生成是国家为了应对农村缺少教师而聘用的,虽然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他们为了农村的教育事业,站在三尺讲台,拿着别人看不起16.5元工资,(有时这点工资还要分一部分没有指标的老师。)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是有目共睹的!

民师可以说是真正的教师,因为:他们同公立教师还要辛苦,公立老师可以走,而民师是走不了的,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服务村干部,宣传报道都少不了他们,普九,夜校,……等等,可以说是一个大忙人。

有人说:民师有的人不会教书,这很好理解,人无完人,有多少人会教?君不见:堂堂的清华北大都闹出了笑话,何况是农民出身的乡巴佬?

其实,民师有很多人是会教书的,他们中有的人被评为教育战线的劳动模范。模范共产党员,教育先进工作者!虽然他们这样努力,还是免不了被辞退的命运。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只有自知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