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房企融资总额创新低 信托公司:有钱也做不了生意

2019年是房企融资最困难的一年,今年以来融资行情高开低走,震荡不断。根据同策研究院数据,今年10月份,房企融资总额更是创下年内新低,公司债、境内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渠道的融资金额均跌至冰点。

尤其是7月以来房地产信托监管进一步升级,调控力度趋紧之下,信贷融资规模严重缩水。有信托公司员工表示,目前房地产项目报备审批严格,公司即使有上百亿的资金额度也无法放款,“有钱也做不了生意”。

信贷融资严重缩水

2019年房企融资呈现出高开低走、震荡下行的行情。一季度,房企融资延续2018年底回暖趋势,融资出现了“小阳春”,融资规模达到近三年来最高峰值。

然而5月银保监会发布“23号文”整治行业融资乱象,融资监管卷土重来,随着7、8月监管部门多次发布紧缩政策后,房企则陷入了“史无前例”的融资窘境。

在融资环境再度收紧之下,房企多种融资渠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堵。而在10月,房企融资总额更是创下年内新低,各渠道融资金额均跌至冰点。

根据同策研究院数据,其监测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在10月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235.82亿元,环比大幅下跌65.80%。

同策研究院研究员陈朦朦认为,融资金额下滑一方面或是因为年关将至,房企开工意愿减弱,也因财务需求减少相应投融资行为,而更主要是因为前期政策监管作用初现,市场出现了相应的反应,如今房企融资可谓是“釜底抽薪”。

信贷融资是在政策的指导效力下影响最明显的渠道。今年7月,银保监会对10家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约谈,控制房地产信托规模。从同策研究院的数据可以看到,10月信托贷款融资金额仅16.05亿元,环比9月123.375亿元下跌86.99%,是所有融资渠道中环比跌幅最大的渠道。

有信托公司员工感慨称:“现在是有钱也做不了生意”。该员工告诉新浪财经,目前监管部门对地产项目报备审批非常严格,公司空出来上百亿的资金额度,但因为项目报备比较慢,所以无法放款。

该员工还称,因为规模管控的原因,今年下半年公司的信贷利率较上半年增长了2%左右,“我们正在储备项目希望明年初能放款,打响开门红,不过还是要看监管层是否能放开规模管控”。

境外融资比重提升

在10月各种融资方式中,排在融资总额第一位的是发行公司债,共计人民币101.08亿,占比42.86%,其次则是其他债权融资(60.93亿元,占比25.84%)、境内银行贷款(40.45亿元,占比17.15%)、信托贷款(16.05亿元,占比6.81%)以及发行中期票据(10.00亿元,占比4.24%)。

值得注意的是,境内融资渠道的紧缩态势使得房企对于境外的融资渠道更加依赖,10月虽然外币融资总额有所下降,但占比却大幅上升。

同策研究院指出,10月房企融资以美元为主,人民币次之,港元第三。外币融资总额为143.62亿元,环比9月的180.62亿减少20.48%,占融资总额的55.06%,而9月占比为26.19%。

有百强房企负责融资的人士表示,目前房企在境内外融资的额度整体紧张,成本也普遍上行。但相对来说,境外融资成本则相对更便宜一点。

克尔瑞研究中心则指出,境内融资持续收紧一方面带来境内融资额的同环比下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房企转战海外融资。在克尔瑞监测的95家典型房企中,10月20日之后境外融资量占当月境外融资总量的72%。

融资成本方面,克尔瑞数据显示,10月单月房企融资成本为7.46%,环比上升0.97个百分点;其中境外债券单月融资成本9.20%,环比上升2.36个百分点。

房企境外融资成本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显著。旭辉、融创在10月分别发行了4亿美元和6.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利率分别为6.45%和7.5%,两家公司当月的境外融资成本较年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中梁控股、佳兆业、弘阳地产在10月发行的境外优先票据的利率则分别达到11%-13%不等。

中金公司在近期一份研报中指出,房企融资端严监管未来将会成为新常态,这将使得资金和土地资源进一步向头部房企倾斜,叠加竞争加剧、运营门槛提高,中金公司预计头部房企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而行业分化也将进一步加剧。(新浪财经 徐苑蕾)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