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一生最经典的一战是哪里?秦国大将樊於期逃亡燕国和李牧有关吗?

丐帮护法长老


李牧是战国末期的赵国名将。想知道李牧最经典的一战,先来看看李牧都参加了哪些战事。

一、大破匈奴

在秦王嬴政坐上王位前,李牧常年在赵国的北方和匈奴作战。

从战略上,是一个放长线钓大鱼的长远战略。

据《史记》记载,李牧在雁门关教习战士骑射,厚待战士。关键还提到“多间谍”,说明当时的李牧非常重视情报搜集。而且,烽火很多,只要看到匈奴马上点燃烽火,军民必须立即躲到据点中,但凡有擅自作战的,斩!几年下来赵国不但没有损失,还误导匈奴认为李牧是个胆小的将领。李牧的兵也认为李牧怯战,甚至连赵王也发火,让人代替李牧的位置。

边关换了大将,开始和匈奴正面作战,正中匈奴的心意,赵军连败,损失惨重!

赵王又想起了李牧,但李牧很有个性,启用可以,但要赵王同意自己的打法!赵王同意。

李牧继续自己的战略,看风景就是不打,匈奴还是认为李牧不能打。边疆的战士拿着钱没事做,都盼望能打一仗!

这时李牧发现时机渐渐成熟,于是挑选战车,战马,精良的战士,加紧军事演习。然后放纵牧民,到处放牧。匈奴小股入侵,李牧让士兵诈败,让匈奴抢掠牛羊和百姓。匈奴得利,单于率主力大举入侵。

李牧已经预备好了战场,正面列阵迎敌,奇兵左右夹击,打败匈奴十万骑兵!接着破东胡,降林胡,单于遁逃,匈奴十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二、肥之战

赵悼襄王元年,赵悼襄王继位,派乐乘代替廉颇的位置。廉颇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出走到了魏国。李牧打败匈奴后,接受赵王的命令攻打燕国,接连获胜。

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八年后,秦国攻赵,斩首十万!这是长平之战后的又一次惨败。

秦军乘胜攻击,一路深入赵国的后方,逼近邯郸,形势极为危机。

赵国一时缺少良将。攻击估计这时的匈奴威胁暂时解除,赵王敢于让李牧带精兵南下。封李牧为大将军。

李牧避其锋芒,采取廉颇的战术,高垒深沟,消耗秦军,秦军使用当时白起的打败赵括的招数,想引诱赵军出战,李牧不是赵括,并没有中招,而是等待时机,奇兵出击攻破松懈的秦军。被封为武安君!

番吾之战

两年后,秦军兵分两路进攻赵国,主力走南路攻邯郸南部,一路向北袭扰邯郸北部,企图两面夹击。李牧在邯郸南面,依托长城和漳水形成僵持,然后果断在南部要塞,留守少量兵力,集中兵力北上一举击败邯郸北部的秦军,然后挥师南下,气势如虹,秦军知道北路败走,李牧稍一反击,秦军随即撤军。此时的李牧成了秦国消灭赵国最后的障碍。李牧向南进攻,韩魏不敢向北!

邯郸之战(打了一半被诛杀)

大势所趋,李牧只能暂缓秦国的入侵。前229年,秦王使王翦进攻赵国,此时赵国国都已经迁到柏人。秦军兵分多路进攻赵国。李牧、司马尚领兵抵挡。

这时的秦国还是忌惮李牧的。正面战场想要打败李牧十分困难,于是正面进攻的同时,还在另外一个战场发力。这个战场赵国没有什么抵抗力,秦国买通赵王近臣郭开,散布谣言说李牧要造反,赵王助攻秦国,下令赵葱代替李牧。李牧为将一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作风,让赵王更加坚信李牧将要造反。于是设了圈套杀了李牧,和岳飞被害风波亭有的一比!

随后赵国灭亡!

后世评价“李牧在,赵国存,李牧死,赵国亡!”

总结下来李牧的三场大战都很精彩。

破匈奴放长线钓大鱼,有足够的战略定力。能够打败十万强悍的骑兵,绝对是经典战役。为后来打败秦军铺垫了很好的北方环境,赵国能够调动他们的“北境之王”,集中全国的力量对付秦国。

肥之战,不用说,打败锋芒正盛的秦军,李牧凭借此战,被封为“武安君”可想而知这场战役的重要性!

番吾之战,极为精彩,因为李牧面对两面夹击不慌,展现了定力,分析形势,果断集中优势兵力,打败稍弱的北面敌人,使两面受敌的形势得以转变。虽然最终因为秦军败退没能形成大捷,但这场战役应该最为精彩!


樊於期出逃于李牧应该无关 。因为史料没有记载樊於期和李牧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许在秦赵之间的战争中樊於期参与了其中,但当时的主将不是他!

秦将樊於期得罪於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史记》记载是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亡燕国的。



一世嘉文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至于樊於期,他本来是秦国的将领,因为伐赵被赵国名将李牧两次战胜,而秦国国法严格,战败将军会被斩,樊於期基于此等原因,所以才逃的。而嬴政之所以出重金悬赏樊於期的人头,是因为,无论秦法多么的严厉,但在秦国历史上,因战败而叛逃的将军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这在战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所以嬴政才那么气愤。 另外,我觉得,在当时秦国已经开始了灭国之战,即将一统中国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将军叛逃,而不严厉制止的话,对秦国军队将会是很大的打击的。所以,嬴政怎么会放过他,他不在,但他的家人都在,于是父母宗族都被杀害,樊於期也列入了悬赏行列。其实,如果樊於期回到秦国,至多一死,但是他逃了,不敢面对自己的错,不仅自己家人被杀,自己最终还是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