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雄争霸 南北大众战事升级

从领先再到被超越,南北大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各自施展着自己的才华,一路向前。

在经历近30年来首次负增长后,今年中国车市整体下行趋势进一步加剧,有人说这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有人说这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不管如何,随着这一压力的深化,“马太效应”开始凸显,资源向头部势力集中的趋势愈演愈烈。不过,当下中国车市已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如何保持销量增长仍是站稳中国市场的重要因素,所以,即使是头部车企,在对手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亦必须面临激烈的竞争。大众,正是如此。

南北大众承压

事实上,得益于较早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消费者对大众车的认同感远高于其他品牌,上汽大众合资成立已有35周年,一汽-大众也即将奔三。因此,大众车一直在中国市场畅销,但随着日系车在今年的强势复苏,大众的优势地位开始受到威胁。

据大众集团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集团在中国市场销量为38.4万辆,仅同比增长0.2%;1-9月份累计销量则为295.5万辆,出现同比2.8%的负增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系品牌,其中,尤以本田最为亮眼。来自本田中国最新数据,今年前10月份,本田在华累计销量已达127.1万辆,同比增长15.2%。除此之外,丰田、日产两家日系品牌代表同样在中国市场收获上涨表现。

这意味着,尽管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占据集团整体的4成以上,但“强者恒强”的局面仍存在被打破的可能性,而这也将直接反映在大众在华的几家合资公司表现上,整体承压,其之间的竞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

一汽-大众反超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是德国大众汽车在中国最重要的两家合资公司,二者在数年间里牢牢占据中国车企前两名位置,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0%左右。不过,在二者的“角力”中,凭借产品布局多元化以及多款“明星”车型的助推,上汽大众一直占据优势,其已连续数年蝉联中国乘用车企销量冠军并且在2017年成为国内首个年销量突破2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但进入2019年,这一格局悄然生变。来自乘联会数据,一汽-大众10月销售新车19.5万辆,同比增长11.4%,而上汽大众10月销售新车17.9万辆,同比增长3.2%,再度失去月度销量冠军。在全年累计销量上,一汽-大众也领先于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为163.7万辆,上汽大众为155.0万辆,二者之间的差距已近9万辆。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如若上汽大众不作出调整赶超,南北大众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被拉大,2019年度乘用车销量冠军将大概率属于一汽-大众。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一汽-大众取得亮眼成绩属于情理之中、意料之中,SUV产品集中投放后效果显著,奥迪品牌终端优惠力度加大进一步刺激消费,这些都是加速一汽-大众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明年,一汽-大众的重点还将放在独立的捷达品牌上,在销量的持续增长上,这个全新的品牌还将起到关键作用。

反观上汽大众,虽在产品布局上已经十分完善,但已不能释放出更多潜力。斯柯达品牌在华遭遇发展瓶颈,由于定位不够精准,在自主品牌上攻以及豪华品牌下探的双重夹击下,其已经遭遇持续下滑,生存空间愈发狭小。豪华品牌方面,上汽奥迪项目一直处于推进过程中,但在中国车市整体大幅下滑,豪华车市场却呈现逆势增长的绝佳机会上,上汽大众显然与其失之交臂。

共同驶入“新赛道”

南北大众多年的“你来我往”过后,在全球电动化浪潮席卷之下,“电气化”成为南北大众的新战局。近日,一向在新能源领域没有太多动作的大众向国内消费者公布了纯电动技术和电动车发展规划。未来,在大众的规划中,纯电动将成为旗下车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D系列将会是大众电动车的主要车型。

据悉,未来6年时间内大众将会打造并量产33款纯电动车型,其中就包括2020年在国内投产的ID.3和ID.初见。ID.3将由上汽大众投产,提供三种续航版本,分别为330公里、420公里和550公里;ID.初见由一汽-大众投产,该车是大众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定位紧凑型SUV。

现阶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且规模仍在进一步扩大,这也意味着,大众集团并不想放弃这一巨大市场,同时,伴随着新能源产品的相继投放,南北大众将在这一市场同样展开激烈竞争,而此时,对于上汽大众来说或是个重握主动权的机会。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首个专为MEB平台车型生产而全新建造的工厂,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纯电动汽车工厂。上周,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的正式投产以及首辆新能源汽车的下限,将后续勃发。

事实上,作为同源的两家合资公司,南北大众的竞争存在是必然的,而除新一轮的电气化战局外,奥迪项目落地后,在当前严峻的中国汽车市场形势下,上汽大众如何走出差异化路线,开拓全新市场同样成为其稳固乘用车销量冠军地位的关键。

从更长远的明年来看,在补齐SUV短板以及成立捷达品牌后,一汽-大众将更具冲击力,但随着上汽大众奥迪项目的落地以及在新能源布局的优势,上汽大众在竞争力上同样有所补强,南北大众双雄争霸的竞争格局将再度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