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却到最后没生到儿子的人都怎么样了?看完真的很现实

现如今,很多家庭还是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女孩往往是特别懂事的,因为她们从小不被待见,所有的情绪和想的都自己消化,不敢有出格的要求,长大了感觉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更重要,自我的认同感也特别的低。

小美和丈夫已经有一个女儿了,所以怀二胎的时候,丈夫就一直希望可以生一个男孩,但是没能如愿,第二胎还是生了一个女儿。

在二女儿出生的第三天,也就是除夕夜,丈夫没有陪小美在医院度过,那天就只有小美一个人在医院。

正月初二,小美父母叫了一大家子都在她家吃饭,小美丈夫喝了酒,当着家里人的面哭了,关键是这些人都是小美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哭的原因只是因为二胎又生了个女孩。

那时小美还没有出院,她的婆婆试探着问她,隔壁产妇生了个男孩,想要换个女孩,问小美愿意吗?小美当时心一下就寒了,心中满是失望和难过。

二女儿慢慢的长大,小美丈夫也不怎么疼她,还经常骂她,小美还经常数落爸爸当年因为二孩是个女孩还哭了的事情。就是因为二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所以从小就格外懂事,从来也不敢奢求什么。

以前很多家庭都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女性,是非常可悲的,她们对自己极不自信。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女性的价值感和自我认同,也受到了受到文化影响,以至于不断的改变。

70年代—总有一种错,让你无力辩驳

在70年代,在当时重男轻女文化的影响下,女性从一生下来,懂事之后,自我认同感中就带着一种“原罪”叫做内疚,她们受到一些外界的声音,不断的影响到她对自己的否定,认为身为女性是中错误。

小岚出生于70年代,她非常的能干,她将自己的事业经营的非常好,家里大小事情,也是她来管的,包括孩子的教育。相比之下,她的丈夫算是享清福了,有一次,夫妻俩说起孩子的教育,丈夫说:我就希望女儿快乐的成长。小岚说:那你也得给她创造能自由成长的环境啊。而丈夫却说:你来啊,我们家有你就够了。

这句话,让小岚觉得很奇怪。她只知道,自己接下去一段时间都快乐不起来。

当她有次在心理咨询中梳理自己内心感受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在自己心里:知道丈夫只管索取,她也是不敢指出来的。

女性的这种内疚的感受,让她们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所以小岚才会一直忍受丈夫的索取,甚至为了避免心中的内疚,她也不会正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需要。

80年代—我明明比你好,却又让你挑剔

这个时期是女性自我认同的第二个艰难时期。这个时代,就算一个女人有良好的学历,出色的工作能力,却仍然能被别人挑刺,说她们是没有男人想要的剩女。

小峰生于80年代。很多人问小峰为啥起了个男人的名字呢,这样的问题被问得多了,小峰也学会了带着麻木地回答:因为我爸妈想要个儿子吧!

从她懂事起,母亲就告诉她:你爸爸不喜欢你,因为你是个女孩,所以你要努力上进出人头地。

其实,每次母亲这样说都让小峰感到非常困惑,她有一种被撕裂的感觉:一方面想替母亲争光,一方面又不想让父亲讨厌自己。小峰的自我认同感一直来回被拉扯,她不敢不努力,她怕被别人看不起。

90年代—只有舍弃依赖,才能换取独立

当面对重男轻女的文化,这个时期出生的女性不再是一味顺从,至少她们会尊重内心的感受,她们会想让自己受到公平的待遇。

小玲生于90年代。她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母非常的偏袒弟弟,就要求她必须找一个待遇优厚的工作,挣钱来帮弟弟买婚房。为了母亲这个做法,小玲一一次和父母吵架,她发现自己的家庭始终在一种恶性循环中:父母的要求,让小玲感到愤怒,每次争吵后,母亲都会指责小玲不孝顺,以至于她慢慢变得低落抑郁。

小玲最后选择了心理咨询,来解决自己的情绪低落。她慢慢发现,自己内心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每一次吵架,她只是想让父母清醒一下,好好爱爱自己的女儿。其实这时候小玲应该要舍弃一部分对父母的依赖,自己变得独立起来,过好自己生活。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现在的社会中逐渐在消失,但是也不能避难有些父母还是有这样的思想,如果父母重男轻女的话,女孩一定要学会为自己说话,增强自我的认同感,不要因为家庭原因,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