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留村:全村“撸”起袖子干起来 绿色乡村“美”起来

大麻镇大留村今年被国家住建部作为“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广东省有两个村作为试点。从以前典型的“软弱涣散”村建设成省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袖手旁观“到“撸起袖子”,全村人民共建新农村的热情助推昔日贫困村逐渐蜕变。

站在村里的观景台往下望,新建的楼房与传统民居交相辉映,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随意走在村里的任意一条道路,都仿佛走进一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

【大留村党员 余贤超:现在环境相对于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哪里都很漂亮,村民会自觉将垃圾丢到垃圾桶。】

自201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拆旧“舍“,铺新路,建公园,大留村围绕“留住绿色、保护古色、创造特色”12字建设思路,在“画”上新“颜色”的同时,更留住了旧“乡愁”。有序别致的田园风光向我们展示着村庄的活力与希望,耕读文化园向人民诉说着古老的农耕文化,一条条穿梭田间的硬底化道路是村民通往幸福小康的“绿色”通道。

说一千,道一万,国家政策再好,若村干部和村民的建设热情不高,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只能缓步向前。在涉及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征用村民土地时,许多村民选择主动让出地方,让村里各项建设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这才有了我们眼前一亮的村容村貌。

【大留村民 余发昌:地方我们主动让出来用于建设道路、基础设施等,我们都不要钱。做到路路通,各方面都做好。环境卫生搞好了,绿化、污水处理都基本完善了。】

【大留村党员 余贤超:这个地方原来是茅厕,十分不整齐的东西,通过新农村建设,我们家里有两块地方,无偿捐出来使用从而改善环境。】

眼前这条简头村硬底化道路,原来是宽仅一米,坑坑洼洼的石路,村民出行和运输柚果等都很不方便。

【大留村民理事会理事长 余其顺 一条路周边全部都是果树,以前就要一担担挑到下面,现在车直到面前,可以直接把果子扔车上,确实很方便。】

赶乘国家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大留村马上行动起来,全民参与、热情高涨,通过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自发筹款建设道路,为村民实现了多年来的愿望。

【大留村民理事会理事长 余其顺:新农村建设那么好的机会,如果不去行动,那么机会就错过。前年开始为这条路筹钱,打路基,当时要筹9万元,大概有800米。】

【大留村支部书记 周克追:新农村建设单靠村支部、村“两委”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做工作,充分发挥乡贤的重要作用,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共同做群众工作。】

大留村是海珠区对口帮扶的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定贫困村。据悉,到2019年,全村44户85人的贫困人口,已有43户84人实现预脱贫,剩余1户1人计划今年脱贫。田小霞一家就是大留村精准扶贫、因户施策的受益者之一。

【村民田小霞:周书记带我的大儿子帮我小儿子找的店铺。】

【大留村支部书记 周克追:我们对扶贫不会“一刀切”,都是一户一策, 比如叶永钊是一个盲人,我们和他的家属去梅州市找到店铺给他做,村委拿出扶贫资金6000元支持他,给他自食其力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