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简体才用多少年还要发明?本人认为简体不是汉字,普通话不是汉言是多民族统一语言,康熙字典十万多有多少字能用普通话读


用户3874581127614


够不够用?那就先要搞明白汉字能干什么用。

答:文字是思想的外化

世界上文字大体分为三种:表音(印欧语系),表意(汉藏语系),象形(楔形文字)。

不管哪种类型,都是记录你想法的工具。

比如还是猴的你喜欢一个猴姑娘,你和她说“我喜欢你”,姑娘嘿嘿一笑害羞得逃走。

第二天早上猴姑娘回想:昨天我为什么跑回家?我隐约记得有个猴跟我说了什么话?是什么来着?

然后你想了想,我说的话要是能永恒长存就好了,猴姑娘每次“看见”我对她说的话就能想起甜蜜瞬间了。

这样,你就在纸上写下“我喜欢你”几个大字,送给猴姑娘。每天早晨猴姑娘拿出来一看便知道你喜欢她。

可不巧的是,过了几天部落里来了只戴眼镜留中分的穷游文艺青年猴,这猴也喜欢上了猴姑娘,便掏出纸笔写下“爱是山长水阔,最后是你”,猴姑娘一看:哇塞!我要给你生猴子。

这时候你说:我去,我们部落文字不够用。

要我说,汉字肯定够用,是你我水平不够。


见文观心


感觉有些话普通话很难表达,比如煮稀饭烧开了继续烧,就有很多泡沫满出来了,用我老家的话就是 “雨(不知用哪个字,同音)了”,比如馒头蒸的不好是比较瓷实,蒸的好的比较""宣(不知用哪个字,同音)”,普通话都不好表达


等风初赵38698139




汉语是高效组合语,任何其他语言都没有这个优势。

语言的一个特性就是,你必须掌握它的基础量才能运用自如。

比如汉语体系的字,英语体系的词。随着新事物的增多,语言的基础量也在快速增加。人类有限的时间和需要掌握的基础词量形成强烈的矛盾。而汉语是被冲击最小的一种语言。原因就是汉语是一种高效组合语。

在现代社会一个说汉语的人只需要掌握2000个字,就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里,没有2万个词别想读报,没有3万个词别想把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得懂8万词。 普通使用汉语的人用2000个字就可以描绘世界,而使用英语的人至少需要8万单词。而据美国联邦教育委员会调查,美国中学毕业生七成看不懂纽约时报。而中国中学生读完四大名著完全不在话下,更别说普通的报纸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汉语体系高效组合的先进性。一定数量的汉字会组合成无数的词语,不同的词语又会组合成不同的词组。神奇就神奇在你只需要了解最基本的汉字就可以懂得组合出的词的意思。而英语却不是这个样子,每形容一个事物英语都需要创造出一个新单词。这就造成了英语单词无限量的创造,切不相关。 目前的英语单词已经超过了数百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

比如pork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猪肉,它和猪pig、肉meat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代表它们的一个联合体而已,如果把猪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猪油lard、羊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发现,英语中所有的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中任何一个分解词毫无关联的新符号,而它们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

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新词,例如英语中 ROCKET(火箭),COMPUTER(计算机),需要不停地创造。而汉语却不需要这样 ,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么,会“计算”的“机”么!可英文就不能这么干,由于字母文字的局限性,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 火箭将成为“ 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IONAL-MACHINE”等 。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



有了新事物,英语又要增加一个新词,那么又要记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到最后,一个使用英语的人他的一辈子的时间,也就只够记忆这些单词,还谈什么发展!

那么人的一生中到底需要记住多少单词或符号呢?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就足够了,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有三万个单词,到了丘吉尔时代,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现代已经达到数百万。语言学家对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的要求是应该掌握5万到25万个单词。未来,随着信息大爆炸,对英语使用者所需记忆单词量的要求还将进一步增加。而汉语使用者,无论未来信息如何爆炸,就算到了宇宙时代,掌握五六千汉字也完全足够了。

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

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而汉语是最符合这样的要求的。汉语是全世界唯一一种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汉语的高效组合现象最先是德国的莱布尼茨体会到的,他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得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如果他看到今天知识爆炸的世界,他一定会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废除拼音文字而采用汉字。

总结历史上中国强大,未来也必定强大,这是历史的轮回!


学好科学走向世界


所有汉字约有80000个左右,英文单词17-20万不等。

乍一看我们的汉字少这么多啊,貌似不够用。。。

但是注意:

根据《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我们的汉字包括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共3500个。就阅读一般的汉语书报刊而言,这3500个常用字完全够用了。因为实际上,我们经常使用的汉字并不多。

就算再扩展一点可能也就6000上下;事实上就这么点,里面就有很多字,有人可能一辈子也用不到了吧!

这离我们的总量80000个还差得远呐。。。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汉字能自由组合形成新的词汇,这样算下来数量可就惊人了。只要我们不断利用已有的汉字创造新的词汇,完全没有不够用的问题啊!

所以从古至今,社会通用字的数量没有显著变化,一直在五六千左右。

英文常用的也就12000~20000个词。但是由于西方语言的特性,英文需要不断发明新词顺应时代潮流。


小安观世界


汉字的总数量约有10万左右,而常用汉字约4000左右,那么其可以组成的词汇理论上有。

1字词:4000

2字词:4000×4000=1600万

3字词:4000∧3=640亿

4字词:4000∧4=256万亿

其庞大的词汇量足以描述真实的世界,所以暂时不需要创造单个的汉字,如果某些学术领域需要创造新的汉字也不是不可,或者也可以从以前的汉字库中寻找出适合描述新事物的汉字。

对比一下英语的造词数量。

1字词:26

2字词:26×26=676

3字词:26∧3=17576

4字词:26∧4≈45.7万

5字词:26∧5≈1188万

6字词:26∧6≈3亿

7字词:26∧7≈80亿

8字词:26∧8≈2088亿

9字词:26∧9≈5.4万亿

10字词:26∧10≈140万亿

也就是说,英语造词的话,需要把10以内的字母的所有排列组合用光还不能超过4位汉字的排列组合量,这就是为什么表达同样的信息量,汉语是所有的语言中最简短的。

更可怕的是,汉字只需要学习4000汉字,就可以完成这上百万亿的词汇量。而英语几乎要用人脑去记忆这上百万亿的词汇,天哪,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呀。

英语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初始学习难度极低,只需要学会26个字母,就可以完成几乎所有英语词汇的拼读,这也是为什么当今世界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剩下汉语一家象形文字,其他都变成了拼音文字,就在于初始学习难度低,人人都可以学习,初级的语言交流障碍几乎不存在。

而汉字的初始学习难度就相对大多了,要直接记忆4000汉字的读音、意思,而且还要记忆它们的声调,这对大脑是非常恐怖的记忆量。不过好在后来我们发明了汉语拼音,将汉字拼读的难度直接降低到了26个拉丁字母。所以汉语拼读这一块的问题解决了,然后就是直接记忆4000汉字了。其实记忆4000汉字和记忆4000英文单词的难度是差不多的,都是一个爬坡积累的过程,但是到了4000之后汉字大开大合,可以组合成无穷的词汇,而英语想要提高词汇量还得继续爬坡,两者的差距在4000字词的记忆量之后,就分道扬镳了。


飞龙在天9783


其实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汉字认识两千个,就可以读书看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了。实际上,两千个汉字只是基础,我们读完高中后真正掌握的汉语词语则大概一万多。小学阶段,实际上已经把常用汉字学的差不多了。而在中学阶段没有那么多生字,却有很多的生词,学生不再是用《新华字典》,而是用《现代汉语词典》。

尤其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文章,或者一些辞藻华丽的文学作品,你认识每一个汉字,也能读出来,但是可能因为大量的词语不理解,而无法读懂这篇文章。这就是说,认的字数够了,但是词语量是不够的。

与英语相比,汉字理解粒度有点类似于英语词根,而不是英语单词。多个汉字组成一个新的词语,对应于英语单词。另一个例子就是日本汉语词。有不少日本汉语词,中国人是不理解什么意思的,尽管这个词都是汉字组成的,并且明白后细想这个词的汉字组成也是有意义的,并非日语读音拼出来的。

两千个汉字,理论上最多可以组成400万个双字词语,而日常个人接触的语义不超过2万。

美国研究生考试GRE也就是一万多个单词,还包括除了GRE考试一辈子也再也不会见到的罕见单词。英语因为国际性语言,融入了全世界各地的文化、概念、词语,是世界上词语最多的语言。例如我们熟悉的例如“baozi”,“Gongbao Chicken”,“Kanban”。很多英语词语并不是语义上的不同,而不是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印度方言等的不同读法和写法。也有很多英语词汇是非英语国家文化单词的直接照搬,所以英语国家可能并不使用和理解这些词语,就如同中国佛教典籍中大量梵语词汇一样,比如“般若波罗蜜多”“阿罗汉”“阿修罗”。《牛津词典》收录了四十万个单词。中国《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六万多个词语,基本上包含了现在可见的绝大部分词语。由于中国同一个词语,尽管方言读法不同,但是写法相同,所以也要比英语少不少冗余。

所以,两千多个汉字组成的数万现代汉语词语已经足够使用了。


RaymondIT


中国科学家还是创造了几个汉字的,比如,氕氘氚。2017年还造了三个新字,为新发现的化学元素命名(见图)。除第一个字鉨[nǐ],其余三个全是新造字镆、{石田}[tián],{气奥}[ào]。



云鹤阁


汉字以前够用,现在真的不够用。自从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以来,汉字的表述就跟不上新生事物的产生。于是就产生了一些不伦不类的的名词,形容词,代词等等。


雪豹下山


汉字除了个别专有表示元素的字需要重新发明外,现有汉字通过排列组合可以产生无数的词语,完全可以满足不断涌现的新事物需求!可是英语不行,比如汉语表达四边形,五编形,六边形,七边形很容易,但是英语里这几个单词完全不同!不是专业学习数学的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还有听诊器,血压计,绷带等医用词语,汉语见字知意,可是英语不行,不是学医的很多无法正确说出这几个词语!我曾经在工作中问过一个美国人,锡渣怎么说?是不是soldering dregs 他说不是,要回去查字典!可是对于汉语这就不是问题!我们可以凭借掌握的2000个汉字给事物命名,然后说给别人也能听懂。比如,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东西虽然不知道它的标准名称,但是可以给它暂时取名并被人理解!总之,英语需要给每合东西配个单词,但是汉字只需要排列组合就创造出新词语满足需要!英语单词已经超过百万,超出人类记忆的极限,可是2000多个汉字依然轻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绝大多数英国人读不懂莎士比亚,里面有很多词语不认识,可是中国人依然可以解读2000秒前的文言文!不是英语不能组合,是因为发音太长!比如,我们叫操作系统,四个音节!英语叫Operation system(奥泼瑞兴赛思特姆),八个音节太长!只能简称OS!所以英语里简称太多,而且不同行业不同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