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2030年常住人口達到600萬可以實現嗎?

各座城市都在玩命搶人,廈門不激進就只能激流勇退。

1、

全國有15個副省級城市,廈門也是其中之一,和其它14個相比,廈門處於什麼位置呢?

下圖分別以城市面積、常住人口、GDP總量、人均GDP、人口密度、城市化率做了對比。

①、在城市面積、常住人口和GDP總量上,廈門都是最後一位。

②、但在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上,廈門僅次於深圳,這說明15個副省級城市中,廈門的城市化建設已經走在前列,比廣州還高。當然,和深圳比,差距還是明顯。

廈門要達到深圳的人口密度,需要常住人口:6510人/平方公里*1700平方公里≈1106萬人。2018年末,廈門常住人口是411萬,將近700萬人的差距,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③、廈門和深圳一樣已經沒有下屬縣,全部城區化了,但城市化率不像深圳已經100%,原因應該是廈門的“鎮改街”“村改居”還沒徹底完成。

④、在人均GDP上,廈門居於15個城市的中游,廈門需要發展更有效率一點。

⑤、15個副省級城市,除了深圳、廣州已經是一線城市,其它13個都在為躋身新一線城市而衝刺。就現狀而言,廈門成為一線城市的機會最小,因為常住人口和GDP總量太小。

2、

廈門成為一線城市的機會最小,是不是因為城市太小這個先天不足造成的呢?肯定不是,有隻比廈門多300平方公里(也就一個區的大小)的深圳在一線城市傲嬌地站著,先天不足這個理由站不住腳。

作為同時成立的經濟特區,深圳和廈門起點差不多,當年深圳是個小漁村,廈門是座剛剛和金門結束炮戰的孤島(1958年到1979年,廈門和金門的大炮對轟了21年,史稱“金門炮戰”)。

只不過深圳前有香港這個世界金融中心,後有廣州這座大城市做後盾,還有舉全國之力的支持。

而廈門前和臺灣不通(直到2000年才小三通,2008年才大三通,此前從臺灣到廈門得繞道香港、澳門),後無大城市大交通支撐,戰爭的風險也依舊在(96年的臺海危機記得否)。

也就是說一開始,深圳比廈門有優勢。

但事實上,1979年的廈門比深圳發達,這一年廈門市的GDP總量是4.8億元,而深圳只有1.96億元,廈門是深圳的兩倍多。

現在呢?2018年,廈門的GDP不到深圳20%。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深圳的區位優勢和得到的全國性支持都比廈門好是事實,廈門發展得不夠快也不是對廈門苛責。

廈門是5個經濟特區中唯一有985高校的城市,也就是廈門大學,它的創辦者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

有人曾調侃:廈門要是再有一個“庚先生”——袁庚(深圳“蛇口模式”的締造者,“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口號就是他喊出來的),那就簡直完美。

不敢走快,是廈門越來越跟不上深圳的根本原因,也導致廈門連準一線城市都排不上。

3、

廈門從現在開始發力,還能趕上一線城市的末班車嗎?太難!最好的發展機遇已經錯過。

除非用行政手段調整行政區劃,否則廈門想在GDP總量和常住人口規模達到一線城市標準,已經是不可能的事。

不是有一種說法嗎:把泉州和廈門重新合併成為新廈門,馬上就是城市面積擴大到12714平方公里,有1281萬常住人口,13259億GDP的準一線城市。

從泉州和廈門歷史的淵源看,兩座城市合併成“新廈門”是一個講得通的故事。

我們把“新廈門”加進上面15個副省級城市對比的圖表中,看下圖。

新廈門的城市面積、常住人口和GDP總量都上去了,人口密度居中,但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下來了。

新廈門這個準一線城市和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相比如何呢?除了城市面積迅速擴大,其它方面都是墊底(下圖),準一線和一線的距離還是很大。

換句話說,即便真的有新廈門,它成為一線城市也還要努力很多年。

這個合併方案有一個問題:據說泉州的熱情不高。

歷史上,廈門一直是泉州管轄下的一座海島,現在泉州的民營經濟也比廈門活躍,被廈門合併,泉州人表示不服,除非城市名字改回泉州。

不過泉州人服不服不是重點,重點是福建省願不願意,有沒有魄力這麼幹?

4、

這時候的廈門想往一線城市衝刺確實太遲,用行政手段重新調整行政區域也未必是好選項。

把“跨島發展”搞好,讓島內外一體化加快變為現實可能才是更好的選擇。

廈門得靠自己。

深圳可以把一個2000平方公里的小地盤發展成一線城市,廈門也完全可以在自己1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風生水起。深圳就是廈門最好的模板。

不過,對廈門來說,把成為一線城市當願景吧!時至今日,設定一個可以實現的小目標比較應景。

2030年常住人口達到600萬,這就是一個廈門可以實現也應該實現的小目標。

2018年末,廈門常住人口411萬,到2030年還有12年時間,(600-411)/12=15.75萬/年。

每年增加15.75萬常住人口,真的可以實現嗎?

近幾年,廈門常住人口每年都差不多增加10萬左右,從10萬到15萬,一下子50%的增幅,太激進了吧?

有官方統計,截至2019年6月,廈門全市戶籍人口250.9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5.4萬人。戶籍人口都增加15.4萬了,以常住人口計應該更高,每年15.75萬的新增常住人口,看起來已經在實現中。

這不是巧合,絕對是有意為之,就是衝著2030年達到600萬常住人口去的。沒辦法,現在各座城市都在玩命搶人,廈門不激進就只能激流勇退。

5、

近日,廈門市人社局向全市企業發出倡議,做好畢業生招聘工作,爭取2020年入廈畢業生超過6萬。

此前的2017年入廈畢業生是3萬,2018年4萬,2019年還沒結束已經超過5萬,2020年6萬看起來只是保守數字。

從落戶門檻大尺度放寬,到爭取畢業生數量大幅度增長,廈門搶人的節奏很生猛。

但搶人再怎麼生猛,“跨島發展”讓島內外一體化加快變為現實才是根本,要不搶那麼多人進來,養不起也留不住。

島內外一體外,意味著從現在到2030年常住人口從411萬到600萬,多出來的將近200萬90%以上都要放在島外。島外會迎來史上最好的發展機會已經不是秘密,就看人搶不搶得到,留不留得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