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槓桿之城!廈門、深圳、杭州、還是?

來源 | 查理大咖

作者 | 查理大咖1號


自1998年啟動住房市場化改革以來,房子慢慢地從居住變成了投資,成為了老百姓最大的財富,但是高房價的背後卻是居民的高槓杆,所在的城市也成了槓桿之城。

1


槓桿之城


誰是槓桿之城!廈門、深圳、杭州、還是?


從2018年熱點城市住戶存款和住戶貸款數據來看,住戶貸款最高的前三名依次是上海深圳北京,分別為2.22萬億、1.99萬億和1.78萬億,這與三個地方超貴房價不無關係;緊隨其後的是廣州杭州,總體形成上深北廣杭的格局;住戶存款最高的前五位依次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均超過1萬億,其中北京超過3萬億,達到3.4萬億,比第2名的上海多近7000億元;而上海又是深圳的2倍多;只能說北京、上海真有錢。

從存款-貸款來看,淨存款最少的依次是深圳、杭州、南京、廈門合肥,均超過1000億元的負存款,其中深圳達到-6133億元;從貸款/存款來看,最高的依次是廈門、深圳、杭州、南京合肥

,分別為172%、144%、137%、129%和127%;在這兩項數據中,北京和上海都很特殊,其中北京的淨存款達到1.6萬億,北京房價雖高,但是買房之後仍有大量存款;上海也是同樣的情況。除了北京和上海的特殊情況外,基本與城市發展程度相契合。

2


人口流動

按照任澤平的樓市分析框架:近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對於超高房價的北京上海,槓槓率卻如此之低的反常現象,或許我們能夠從人口中找到答案。

誰是槓桿之城!廈門、深圳、杭州、還是?


從熱點城市來看,新增常住人口最多的依次是深圳、廣州、杭州,分別為49.8萬人、40.6萬人和33.8萬人,而北京和上海都是負增長,這與北京、上海的人口控制有較大關係,特別是北京近年來的管控政策,這也造成了北京、上海人到珠三角和長三角安家的情況,進而深圳和杭州成為新一輪發展的熱土,今年又輪到蘇州

在高房價的現實壓力下,如果要實現城市槓槓的合理迴歸,要麼降房價,要麼增收入,前者非常難,而且直接打擊地方的土地出讓收入,地方恐怕不答應,2009年那輪杭州率先救市中,主政者喊出的救樓市就是救杭州的直白話,就是最好的答案。

既然不能降房價,那就只能增收入,增收入可以有兩個手段:要麼發展經濟,提高大家的收入,但是這塊卻非一日之功,特別是在經濟週期下行的情況下,要增收更加有難度,這塊要做但見效太慢;還有一招就是拉人,即增加購房人數,這就是各地拉人政策的邏輯,通過降低落戶政策等來吸引人才,既可以解決當地經濟發展人才不足的問題,又可以解決各地房子沒人住的問題,可謂一石二鳥之計;甚至還特別符合中央對於城鎮化的要求,不僅僅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城市化,更要促進人的城市化,外來人口在當地的落戶和發展。

這也導致越來越沒有底線的搶人大潮,在搶人中獲勝的,不僅能解決樓市債務和居民槓桿問題,還注入了長期發展的人才資源;但問題是人才數量是固定的,被吸走後的城市又該如何發展,又拿什麼來支持現在的房價和未來的發展呢?

換個角度來看,人口流動的方向,其實是大家用腳在給城市的未來投票;而珠三角和長三角毫無疑問是未來最有前途的地方,如果再縮小,深圳、杭州、成都、武漢等一線準一線城市才是未來,而大部分地方如同夜晚暗淡的燈光,無可避免地滑落下去,這正是這個時代上演的現實劇。願你我都能看懂時代,在正確的地方打拼,在正確的方向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