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府給幼教的專業指南:這樣給孩子讀繪本,讓繪本發揮最大價值

本文參考了澳洲教育局給老師的讀寫能力教學指導。另外我自己也看了一些提高孩子讀寫能力發展的專業資料,這些內容都

特別注重在閱讀時給孩子的啟發,並強調將讀寫能力教學與日常交流結合起來。

我自己特別喜歡看實用性強的專業內容,它們雖然讀起來相對枯燥,但是遠遠比那些的來自於父母的育兒經驗總結更具有“普適性”,看後很受啟發。我發現,同一件事,專業的和非專業的做法對比起來,效果絕對是千差萬別。

學習了幼兒教師的專業技巧才知道,在跟孩子讀繪本的過程中,我們其實也有很多可以做的。運用那些讀繪本的方法和技巧,我們能幫助孩子加深理解,融會貫通,極大地提高讀寫能力。而做這些事,並不需要額外花很多時間。

可以幫助孩子自信表達,更好地運用語言,又能增進親子關係,何樂而不呢?

本文中,我將結合專業知識和自己的實踐,跟大家分享和探討提升孩子讀寫能力及閱讀體驗的有效方法。

和孩子共同閱讀能夠促進

兒童讀寫能力的發展

與孩子分享閱讀經驗能夠促進孩子語言文字的學習,是開發早期讀寫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爸爸媽媽的幫助能加強孩子的讀寫及識字技能,如書面寫作、語音意識、理解文本意義等。

許多研究都提出了共享閱讀對孩子早期閱讀能力發展的重要性。Piasta(2016)在早期閱讀探索研究中指出:

共享閱讀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其效果更多取決於成人為孩子設立的教育目標及其參與方式及程度(Piasta,2016,p.236)。

有關兒童(英文)閱讀學習的研究表明,使用書面資料、增強語音意識和口頭表達(包括詞彙、語法、敘述/說明技巧)對於兒童早期讀寫能力發展而言也非常重要。

書本中的發音模式和構造有助於增強兒童的語音意識,這也是早期讀寫能力發展的另一重要方面。

一項含有64個案例的縱向研究(Hjetland等,2017)發現,口語能力(詞彙、語法、語言使用等)和文字符號技能(語音意識和發音)是提升兒童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再次證實了閱讀實踐對於幼兒早期讀寫和口語能力發展的重要作用。

其他影響閱讀學習效果的因素包括(Fisher,Flood,Lapp&Frey,2004):

為閱讀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

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書籍

事先熟悉文本內容

生動、流暢地閱讀

建議在閱讀前後和閱讀期間展開積極討論,提高孩子對文字的獨立解讀能力。

研究發現,年幼的孩子和小學階段的兒童,他們通過“聽”獲得的信息要遠比自己閱讀要多。孩子在聽父母讀書、講故事的時候,完全可以聽比自己年齡段和認知能力高很多級別的故事。通過大人的講解,孩子能理解高於自己閱讀水平的內容。

但是要注意,故事類別還是需要是能夠吸引孩子的。故事的長度也要適宜,要符合孩子的注意力時長。太長的話,孩子可能難以集中精力那麼久。

如何給孩子選書?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總是有媽媽問,這本書適合多大孩子呢?(還有“這個玩具適合多大孩子呢?”)

沒有什麼書只能某個年齡段看。孩子們認知能力發展差異是很大的,媽媽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適合看什麼書。

主要是瞭解孩子的喜好,瞭解孩子的理解能力到那個階段了。

一個簡單粗暴的判斷方法是,看(猜測)書中的主角的年齡。和孩子差不多大的話,就是比較適合孩子這個階段的。但這個原則不適用於所有書。

最適合孩子的書是,孩子能理解,但又能瞭解到一點新知識的。

首先,好的兒童作品能夠做到:

引發孩子的情感共鳴

代入感強

為父母或者老師提供互動機會,增強孩子對文本的理解

給孩子美的感受,包含有趣的內容和插圖

為孩子選書時,應圍繞孩子的能力發展和喜好來考慮以下幾點:

孩子的年齡和語言水平

閱讀過程能否提升孩子的讀寫能力(理解含義、寫作能力、語音意識、語音能力、文本結構等)

文字、故事、傳達的信息能否吸引孩子

文本長度

圍繞孩子的個體需求展開閱讀

共同閱讀為孩子閱讀技能的提升創造了條件。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去增強閱讀技巧,孩子早期讀寫能力(如寫作、語音意識、語音學、文本意義等),能在共同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極大的提高。

在共同閱讀的過程中,成人的作用是讓孩子們參與文字互動,培養他們的識字、讀寫技能。

與孩子一起閱讀時, 兒童和成人的閱讀行為可用逐步放任模型

來解釋(Duke&Pearson, 2002),該模型是基於布魯納於1990年的腳手架理論提出的。

“腳手架概念”與Vygotsky的“最近發展區概念”相關:通過與能力更強的同齡人或成年人合作,孩子往往能取得比獨自一人更好的發展

語言是建立人際關係的關鍵。在語言關係中,能力較弱的人會向能力較強的人學習。在爸爸媽媽的引導下,孩子能夠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逐步放任模型應用到閱讀中,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成人“領導閱讀”,向孩子示範如何閱讀;

第二階段是,孩子開始能夠與大人一起讀書

第三階段是,孩子最終做到獨立閱讀。

在此過程中,爸爸媽媽應該逐步減少對孩子的引導與幫助。

領導孩子閱讀

1

在這個階段,大人主導閱讀過程,向孩子解釋書裡的內容,讓孩子通過看和聽熟悉閱讀方法,提高文字能力 (Duke&Pearson, 2002)。

在示範閱讀的過程中,孩子能夠練習在腦海中構建文本中的事件、人物和事物。

領導孩子閱讀能夠幫助培養孩子的早期讀寫能力,如寫作、語音意識、理解意義和通過文字表達思想等。

閱讀過程中, 大人可以通過語言和動作(比如用手指等)來進行字詞引導,例如: "我們從哪裡開始讀?","看,這個詞開頭是大寫的!" "這是字母P 嗎?"(Justice, 2010)

當繪本的內容超過孩子的理解範圍時,我們應採用領導模式來幫助孩子閱讀。

因為孩子是通過我們的敘述,和同我們的互動來理解內容的,所以重點不在於這本書封面標的是6歲+的,而在於講故事的人,用你的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來解釋和描述。同樣一本書,可以讀成0-3歲版本,可以讀出3-6歲版。

不過注意,難度超出孩子理解能力的書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讀,但是難度太低的書容易失去孩子的興趣。

與孩子共同閱讀(“共享閱讀”)

2

與和孩子一起閱讀也被稱為“共享閱讀”(Holdaway,1979; Tompkins,2009)。我們常常說的“親子共讀”主要就是指共享閱讀。

共同理解是建立在孩子和成人間的語言互動之上,形式包括聲音、手勢、肢體語言、動作、圖形圖像和符號。

示範閱讀和共享閱讀能夠激發孩子對文字的熱愛,提高他們的文學賞識水平。

Holdaway認為共享閱讀的過程包括髮現、探索文本和思想表達(Holdaway, 1979):

發現階段——孩子在成人的帶領下開始閱讀,嘗試參與閱讀,學習被指出的字詞或語句的含義。

當孩子識字不多,對書上的字不完全認識,理解能力發展也還不夠時,大人和孩子一起閱讀,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參與閱讀互動的機會,營造出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

探索階段——與孩子一起重讀一本書(如第二天或隔幾天後)。在熟悉故事的前提下,孩子更容易參與閱讀。

孩子能夠參與評論、描述和敘述他們讀過的故事或部分情節。孩子能夠參與到重複、可預見的內容中,比如《紅火箭》分級閱讀中有很多重複性的句子:

This ...feels sticky.

This honey feels sticky.

This mud feels sticky.

This orange juice feels sticky.

This toothpast feels sticky.

還比如《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作者Bill Martin Jr,插畫Eric Carle)中反覆出現的文字內容。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獨立探索和表達階段——通過前面步驟打好基礎後,孩子能夠獨立討論文本內容及其所表達的含義, 並通過遊戲、社會性表演和藝術形式來表達他們對文本的理解。

Tompkins(2009)建議,學習方式包括預讀、討論、文本重讀及分析,及通過表演、藝術或遊戲等形式運用新知識。

獨立閱讀

3

獨立閱讀是指孩子在沒有成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閱讀。

可能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讓孩子能夠“獨立閱讀”是培養閱讀習慣的終極目標。其實,孩子的閱讀行為模式發展不應該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按順序發展的,想要幫助孩子提升孩子閱讀技能,應該結合多種閱讀方法,靈活培養孩子的閱讀行為模式。

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孩子的閱讀經驗及他們對內容的熟悉程度等,採用領導型、共享型、引導型、和獨立型閱讀方式。

這樣做能夠確保為孩子創造一個響應性、有目的和獨特性(以孩子的個體需求為中心)的閱讀學習過程(Veyldf,2016)——爸爸媽媽不僅要學會為自己的孩子選書,也應該學會如何和他們共同閱讀。

增強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技巧

在引導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貪多貪快,讀得多,都不求甚解,讀了也白讀。

從文本中得出意義,能夠理解書本的內容,是早期讀寫能力發展的一個關鍵點。

接下來,我用一些繪本作為例子,具體跟大家聊聊促進孩子讀寫能力發展的小策略。爸爸媽媽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語言能力,提出簡單的是或不是,對或者不對的問題,和一些開放性問題。

運用“背景知識”

1

之前跟大家重點聊過這個方法:《這件簡單的小事,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礎》

很多讀者經常會說,自己很願意給孩子讀書,但是孩子對她的故事不感興趣,或者講了,孩子似乎聽不懂,應該怎麼做呢?

Fellowes和Oakley(2014)認為,兒童對於書本的理解取決於他們能否將文字與現實世界聯繫起來。所謂背景知識指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及閱讀經驗中對各種概念和觀點的認識和理解,這些背景知識是孩子能否理解文本內容的關鍵。

通過一系列和閱讀相關的活動及討論,成人能夠不斷幫助孩子增加他們的對世界及各種概念的理解,同時幫助孩子將他們現有的知識及個人經歷和繪本中的事物聯繫起來(Fellowes&Oakley,2014,p.295)。

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孩子們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利用背景知識,更好地理解文本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繫。

閱讀前後及閱讀過程中,鼓勵孩子積極思考他們所瞭解的相關的知識。比如:

• 你以前聽說過...嗎?

• 你知道這個詞什麼意思嗎?

• 這本書有點像我們昨天讀的《》,對不對!

• 你以前知道...嗎?

• 你以前做過...嗎?

• 你是在哪看到這些的?

• 我們以前也做過...,對吧?

• 這本書的名字和《》一樣,對嗎?

• 今天我們從這本書中都學到了什麼?

預測故事情節

2

鼓勵孩子預測接下來的故事情節能讓他們在閱讀時建立一種期待感 (Davis,2015,p.51)。

大人在閱讀和看影視劇的時候,都會聯想後來可能出現的情節和事件。我每次和跟隊友一起看電影、電視劇,我兩都樂此不疲地去預測結局。當我們看到一個好的故事或影片,都會讓人久久難以平靜,之後又會閱讀、收集很多相關的信息。

這些習慣都可以在和孩子一同閱讀的過程中教給孩子。我們可以在閱讀中給孩子很多小的提示,促使孩子們主動思考、預測接下來的故事情節。這為孩子提供了提高閱讀技巧的機會。

大人在閱讀時會聯想文中可能出現的情節和事件,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在閱讀前、後及閱讀期間猜測後續故事情節:

比如看到封面說,

- 來猜一猜這本書講得是什麼?

- 這本書裡會有誰呢?

- 這本書講的是去海邊玩沙。

- 這本書裡有媽媽,Biff, Chip和Kipper(因為牛津樹裡有固定的主角,所以孩子能叫出名字)。

又比如,

- 這本書是關於什麼的?

- 是關於小狗Floppy的。

- 你看小狗Floppy的項圈上寫著什麼呀?

- F

- 你知道為什麼是F嗎?

- 因為它的名字是Floppy, F就是Floppy。

- 你覺得Floppy的心情怎麼樣啊?

- 它很傷心

- 故事裡可能會發生什麼呢?為什麼只有Floppy一個,其他人都去哪裡了啊?

- 沒有人跟它玩,它就很傷心。

你們看,只是看到封面,我們就可以和孩子開始對話了。大人會不會“讀書”,會不會引導孩子思考,日積月累下來,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我們跟孩子讀繪本時,還可以怎麼預測情節呢?還可以說:

- 哦,你看,Biff’s spade was no good (Biff 的沙鏟壞了), 你認為接下來他們會做什麼呢?

- 你為什麼會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 浪來了!爸爸逃了出來,但是爸爸的鏟子還在沙坑裡面。你覺得下一頁會發生什麼?

- 爸爸的沙鏟被埋到沙裡不見了!你覺得他們會怎麼做呢?

- 爸爸說,let's dig. 故事講完了,你覺得後面還會發生什麼?

- 我們能夠從這本書中學到什麼?

- 漲潮的時候,不要在靠近海岸的地方玩沙哦。

文字感官化

3

Duke和Pearson(2002)認為,將文本內容轉化為腦海中的圖像能夠幫助孩子理解文本的含義。

視覺化能夠幫助孩子記憶詞句,以及理解、組織文本內容。

繪本的作用其實就是一種文字視覺化,讓孩子可以看圖理解故事,繪本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圖像及語言信息。

此外在閱讀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調動其他感官來加強理解。比如說,閱讀時,你的腦海裡聽到了什麼?

- 哇好大的浪啊!你聽到海浪的聲音了嗎?海浪的聲音是什麼樣的?

又比如,你的腦海裡看到了什麼?

- 孩子想要去游泳,大家想象著游泳好涼爽,好開心!

你看爸爸腦子裡想到的游泳的時候卻是,帶孩子們去游泳,路上要路車,半天都開不到,好著急!

你腦子裡想到的游泳的場景是什麼樣呢?

還可以引導孩子想象與文字相關的氣味和觸覺。比如:

- 爸爸提議,別去游泳了,就在家裡玩水吧!孩子們玩瘋了,他們朝媽媽噴水!你看媽媽的表情!媽媽被嚇了一跳!爸爸說,別這樣!

- 爸爸開始拿起水桶反擊了!

- 天啦,爸爸的水沒有潑在Chip身上,潑在了鄰居身上!你看鄰居叔叔全身都在滴水!

你想象一下,要是一桶水從頭到腳給你潑一桶水,全身都溼了,是什麼感覺啊?

在孩子文字能力發展的早期,還無法獨立進行閱讀時,大人為他們提供這些閱讀技巧,如預測情節,文本視覺化,漸漸地,孩子就可以獨立採用使用這些策略了。

在閱讀過程中,故事情節在腦海裡像放電影一樣”。在你的引導下,孩子會越來越愛上閱讀。

提問、回答問題

4

閱讀過程中鼓勵孩子提出與內容相關的問題,同時也讓孩子主動去思考、詢問和解釋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想法。

我們可以像孩子示範如何通過“思考-提問”模式,來提出自己的問題,如讀完《小紅帽》,提出以下問題:

- 奶奶為什麼嘴巴比平時大?

- 為什麼小紅帽的籃子裡有生日蛋糕?

- 狼為什麼要小紅帽去摘花呢?

這是比較難一點的問題,如果孩子答不上,我們可以引導她思考。狼想要趕到小紅帽前面到外婆家,於是他想,怎麼樣可以讓小紅帽在路上多花一些時間,好讓他自己跑到前面呢?)

在為孩子讀文章時,我們可以不時停下來,讓孩子主動思考問題。

向孩子示範如何進行提問後,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疑問並展開討論——持續共同思考。

比如像這樣展開討論:

- Kipper在做什麼呢?

- 他在給小動物做飯!

- 他在跟哪些動物做飯啊?

- 有小貓,小熊,大熊,士兵,小狗,小兔子,還有Floppy。

- Kipper在做什麼吃的呢?

- 好像是草莓醬。

- 還有呢?這裡是不是還有一瓶番茄醬倒在地上了?

- 都灑了,弄得到處都是。

- 哇草莓醬和番茄醬到處都是,是什麼感覺?

- 粘粘的!他們都很不舒服!

- 對,黏糊糊的,一定很不舒服。小熊的表情是什麼樣的啊?

- 這樣( 和孩子一起學做不開心的表情)

- 但是誰看上去很開心呀?

- Kipper和Floppy很開心。Floppy在舔地上的牛奶。

- 嗯一定很好喝吧,你覺得其他接下來會做什麼?

這個例子裡,當孩子回答了一個問題,我馬上拋出另外一個問題,引導她觀察地更仔細。我們把一頁書裡簡單的兩句話“He put in milk”和“He put in jam”,

讀出了很多內容,有很多描述性的話,有觸感、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

如果孩子提出問題,你也可以選擇反問另一個問題而不是馬上給出答案。這可以鼓勵孩子進一步思考並分享他的想法,從而共同思考解決問題。

總結概述

5

除了提問和一些引導孩子思考的話,我們還可以教孩子總結故事的主要觀點。為了提高孩子的總結的能力,爸爸媽媽可以先向孩子示範如何進行總結,得出文章真正想要表達的意義。

對於故事/敘述型文本而言,這個過程包括討論故事的開頭、發展和結局。

如,在這個故事裡,開頭是Kipper在家裡玩過家家,給毛絨玩具們做吃的,把家裡弄得一團糟:

發展是,媽媽回家看到這個場景,很生氣:

結局是,Kipper感到很抱歉,為了彌補過錯,他得要把所有毛絨玩具洗乾淨,把自己洗乾淨,把屋子收拾乾淨。

“牛津閱讀樹” level 2中的《The Toys' Party》

而對於非小說故事,這包括討論文章的思想、主題、重要細節或新知識。

比如,總結,這本書都是關於動物小寶寶的。很多動物的寶寶都有不一樣的叫法:

帶領孩子探索、創造文字,提高他們對於文學作品的賞識能力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總結、概述的能力。Fellowes和Oakley(2014年)認為,意識到故事有開頭、發展和結尾(或發展方向、複雜性和解決方法),孩子才能更好地認識故事表達的主要觀點。學習故事的邏輯結構能夠幫助孩子總結主題,為他們提供歸納總結文章中心的框架(p.308)。

我們可通過提問以下問題幫助孩子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故事/敘事性文本(虛構類):

- 故事講得是什麼?

- 主要事件是什麼?

- 故事中的人物感受如何?

- 故事中的人物能夠從中學習到什麼?

“牛津閱讀樹” level 2中的《The Toys' Party》

信息型/說明文(非虛構類):

那本書是關於什麼的?

你從中學到了什麼新東西?

你喜歡這本書的哪些部分?

還可以提示孩子用其他方式來展示他們從繪本中得出的道理,比如通過講故事、表演和畫畫等。

合上書,我們來做毛毛蟲手工吧?

將文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6

給孩子讀書,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以各種方式參與閱讀。其實我們所做的一切互動,最根本目的是幫助孩子將故事和生活聯繫起來,做到真正活學活用。

將書本和生活相結合需要我們為孩子們提供有趣的文字活動,比如,誇張地使用詞句、聲音、手勢、肢體語言和麵部表情,以及特性描述等。

讓孩子參與閱讀的表達形式包括:

戲劇改編

有時候,孩子會情不自禁進行表演,例如當狼出現時,他們會咧著嘴做出一副可怕的表情。如果孩子不會這樣做,我們可以先表演起來,引導孩子參與表表演。

鼓勵孩子們嘗試用文中的詞句或動作來表演,表達他們的感想。

對話

這是一種“觀眾型參與”,孩子對故事中的人物或讀者說出心中的想法,如對“三隻小豬”喊“小心!”。

成人可以鼓勵孩子們參與閱讀並加入自己的想法,如通過提問“快看!她會怎樣做呢?”

評論

讓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作者會怎樣做——“我會告訴小豬們去報警!”

編故事

指孩子把自己或認識的人編進故事情節中。例如:“爸爸可以當故事中的第三頭豬,爸爸也能蓋高樓!”;或者“我可以當故事中的狼,因為我想吹蠟燭。”

雖然這可能會中斷文本閱讀,但依然可以允許孩子隨時將自己或他人插入故事情節,以此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大人可以教孩子如何將自己編進故事(如“我可以當故事中的第二隻豬因為我的房子也是木頭做的”)

故事新編

這是參與閱讀的最佳形式,讓孩子自由發揮,改編出完全不同的故事。

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改編故事的背景、人物、情節、結局等。這類似於在戲劇表演中自由發揮想象進行故事創作。

書面語學習

7

閱讀過程中,成人應有意識地向孩子談論並強調書面寫作的要點,這能夠幫助孩子參與文本閱讀,提高他們對於書面寫作的認識(Justics等,2010):

“在與孩子共同閱讀過程中,通過語言和非語言形式引導孩子留意書面體的形式、特徵和功能。”

書面語的學習提示可以是非語言形式,如在閱讀時指出學習要點、用手指著一個字一個字閱讀全文;也可以是語言形式,如向孩子提問關於書寫的問題、與孩子討論文本的書面體形式或提出其他相關問題。

非語言學習提示包括(Justice&Ezell,2004;Baker,2013):

用手指出書面體的特點——向孩子指出書面文本的特點(如字母、單詞、標點符號、句子等);

用手指著文本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讀到哪指到哪。

語言學習提示包括(Justice&Ezell,2004;Baker,2013):

向孩子提問文本內容——如“這個單詞是什麼?” “你覺得這部分在講什麼?”

評論書面題的特點——如“這個是‘轟隆隆和滾啊滾’”,“這是感嘆號,意思是我們要更有感情地讀才行!”

“紅火箭”的“early level 1” 《Show Me a Shape》

要求孩子回答有關書面體的問題——如“字母O在哪裡呀?”,“你會讀這個單詞嗎?”

- 他們在爸爸身上用貝殼寫了一個什麼?

“牛津閱讀樹”的“level 3”《on the Sand》

Baker(2013)總結了早期閱讀能力培養中的有關書面語學習基本要點:

1. 用手指跟隨文本內容,可以要求孩子用手指出:

書名或作者名

從哪裡開始讀

讀完一頁後再從哪裡開始

一頁中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字

各種標點符號

2. 向孩子強調印刷體的特點——找到特定的字母和書面寫作特點(如大小寫)。可以要求孩子找出:

大寫/小寫字母

孩子名字開頭的字母

有“b”的詞語

一、二或三字詞語

在閱讀過程中強調學習要點

與孩子共同閱讀的時,成人可以藉此機會向孩子強調文字學習的要點,培養孩子的早期閱讀技能。早期文學學習重點包括:

書面體的概念

1

帶有文字和字母的繪本是向孩子介紹書面文體的好方式。如“紅火箭”的“foundation level”的繪本中:

“紅火箭”的“foundation level” 字母探索B

讓孩子參與閱讀過程,向孩子強調書面文體特點。可以採用非語言形式,如用手指,向孩子解釋書面體的特點,或語言形式,如“看,這個詞是大寫的”、“這是字母P嗎?”(Justice等,2010)

閱讀過程中,讓孩子們指出他們認識的圖片、符號和字母。

通過字母表書向孩子傳授字母知識,如單詞是如何由字母開始組成、字母能夠表示哪些意義。

精細運動

2

鼓勵孩子閱讀書籍,練習翻頁,用手指圖片和文字。

從不易破童書(如紙板書和韌性材制書籍)逐漸向普通書籍過渡。

語音意識

3

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繪本中的語言特徵,促進孩子的語音學習。兒童文學和音樂能夠增強孩子的語音意識,尤其是押韻和頭韻。

推薦讓孩子閱讀含有押韻的繪本,比如我之前給大家推薦過的羊駝拉瑪系列繪本就是特別好的韻文:

You two kids can play inthere

And Llama don't forget to share.

I'll put Fuzzy on the stairs

until you're surethat you canshare.

有比如"牛津樹"裡也有很多韻文,非常有利於語言學習:

This is mud in my hand.

Put in water.

Mix in sand.

Tip it out.

Pat it flat.

“牛津閱讀樹”的“level 1+”《The mud pid》

鼓勵孩子講出故事中的重複內容。隨著孩子漸漸熟悉了故事和文字模式,他們就能自己猜出押韻詞了。

可以一邊講故事,一邊根據節奏打拍子,以培養孩子的音韻感。

Biff has a pan and a big, red pot.

Chip has a tin.

What has Kipper got?

Kipper has a can. Dad has bin.

Bang, crash, bang!

What a din!

What a din!

“牛津閱讀樹”的“level 1+” 《What a DIN!》

這個繪本故事的文本,自帶節奏感,有點像天津快板兒的感覺哈哈。

語音學

4

用包含語音/字母的書向孩子介紹簡單的字母發音,如紅火箭的"early level 1"裡的 《Make a Snowman》:

We put the little ball on thebigballs like this.

用含有頭韻的文本向孩子講述字母如何在單詞開頭髮音。如紅火箭的"early level 1"裡的 《Show Me a Shape》:

Show me theshape ofshirt.

用這些書向孩子介紹單詞開頭的第一個字母的發音,並指出哪些字母會發這些音。

理解文本含義與表達中心思想

5

運用前文介紹的閱讀理解策略(結合背景知識,推測故事情節,發揮想象力,提問和回答問題以及總結概述),提高孩子的早期閱讀能力。

通過遊戲、社會性戲劇、繪畫、手工和表演結合文本內容,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探索及創造文字

6

為孩子提供其他閱讀文本類型:

虛構類文本(故事和敘述)

“紅火箭”early level 2中的一些虛構類故事

非虛構類文本(解釋、描述概念的非小說繪本;程序型文本如說明書和食譜;說服型文本如海報和視頻)。

“紅火箭”early level 2中的一些非虛構類故事

個人信件和信息

在閱讀前後及期間,向孩子強調文本結構(開始、發展、結局;導言、舉例、結論),讓孩子熟悉文本構架的概念。

小舒說:

我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都會有意無意地運用這些技巧,把自己的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而然地教給孩子。但也有一些爸爸媽媽比較刻板地讀書,忽略了對孩子主動思考的引號和討論。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聽我們讀書?或許我們也可以從自己的閱讀技巧上找找原因。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提醒大家,有意識地去運動一些和孩子互動的技巧,幫助孩子從和你親子閱讀中獲得更大的收穫!

more+

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

關注“夏天的陳小舒”,

回覆以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對應的推送啦

回覆【懷孕】備孕知識、孕期疼痛、孕期營養、孕期美容 等;

回覆【哺乳】開奶、母乳不足怎麼辦、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藥 等;

回覆【奶粉】配方奶知識及奶瓶餵養;

回覆【乳腺炎】漲奶、母乳過多怎麼辦以及如何擠奶餵養;

回覆【溼疹】瞭解嬰兒溼疹;

回覆【生病】關於感冒、打鼾、發燒、咳嗽、便秘等幼兒常見病;

回覆【睡覺】嬰兒睡眠知識綜述、新生兒睡眠安全等;

回覆【頭型】如何塑造寶寶的漂亮頭型;

回覆【食譜】輔食食材與食譜目錄;

回覆【兒歌】兒歌精選與推薦;

回覆【繪本】 繪本推薦、書單、親子共讀等;

回覆【雙語】 雙語、英語學習;

回覆【刷牙】 兒童牙刷的選擇,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覆【語言】 語言學習、語言發育遲緩;

回覆【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遊戲;

回覆【生長曲線】 正確解讀生長曲線,判斷孩子的發育狀況;

回覆【不吃飯】 孩子不吃飯怎麼辦;

回覆【輔食】 瞭解關於孩子輔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