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线上方A股获微弱“支撑”,年末压力仍不减

上周,沪深两市双双收跌。截止上周五收盘,上证综指收于2891.34点,跌幅为2.46%;创业板收于1674.78点,跌36.43点,跌幅为2.13%。周一(11月18日),上证综指早盘创下本轮调整新低2884,随后在逆回购“降息”等消息影响下,触底反弹,截止收盘,上证指数收盘上涨0.62%,报收于2909点;创业板指收涨0.46%,报收于1682点。

一、上周回顾

1,上周行业表现回顾

上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个行业上涨。其中,食品饮料、电子、医药生物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0.15%、0.07%、-0.84%,农林牧渔、休闲服务、家用电器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4.95%、-5.43%、-5.54%。

2,上周基金市场回顾

上周国内基金普跌,其中指数型基金跌幅最大为2.25%,封闭式和股票型基金紧随其后,跌幅分别为1.93%和1.27%。仅货币型基金收涨,涨幅为0.03%。

个基来看,上周权益类基金表现较好的是国联安科技动力和广发多元新兴等;混合型基金表现较好的是诺安和鑫,诺安成长,海富通股票等;封闭式基金表现较好的是鹏华中证酒B,招商中证白酒B,银华明择多策略等;QDII式基金表现较好的是南方亚洲美元债C美元现汇和易方达黄金主题等;指数型表现较好的是汇添富中证精准医疗A,鹏华中证酒,银华中证全指医药卫生等;债券型表现较好的是华润元大润鑫C,诺安联创顺鑫A,平安鼎信等;货币型表现较好的是泓德添利B,泓德添利A,嘉实定期宝6个月B等。

二、重要新闻解读

1,IPO意外放缓,但减持、解禁依旧会困扰市场

今年以来IPO审核节奏不断加快,过会率居高不下。自10月11日,证监会核发IPO的数量由此前的2-3家增加至4家,期间不乏邮储银行、浙商银行这样的“大块头”,IPO加速直接导致过去一个多月多只新股破发,新股人气遇冷。

新股发行节奏提速,稀释了存量资金。体现在盘面中,就是热门股的承接力度越来越弱,热门题材的做多周期越来越短。这也使得整个市场的交易情绪降温,并波及核心资产股主线,包括大消费股、大科技股。

不过上周五收盘后,获批的IPO仅有1家,低于每次的4家,有减速呵护市场之意,我们需要继续观察该情况是否会持续。

但是除了IPO压力,包括换购ETF变相减持、高涨幅个股的大股东减持、以及岁末年初的解禁高峰来袭,依旧给市场脆弱的神经再压上一根稻草。之前的再融资松绑,也被市场解读为对资本市场有“抽血”压力。

Wind数据统计显示,本周(11月18日-22日)共有35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合计解禁量155.15亿股,按11月15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1485.79亿元,较上周解禁市值510.69亿元的近三倍。

从解禁市值来看,11月18日是解禁高峰期,17家公司解禁市值合计1183.04亿元,占下周解禁规模79.62%。按11月15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居前三位的是:上海银行(594.14亿元)、中国人保(364.93亿元)、凯莱英(139.91亿元)。从个股的解禁量看,解禁股数居前三位的是:上海银行(65.08亿股)、中国人保(45.90亿股)、长江健康(7.47亿股)。

另外,伴随近期无线耳机概念的爆炒,漫步者等概念股暴涨,引发大股东大手笔减持。这些都极度的冲击了市场情绪,使得年末前的任何反弹,都随时遭遇高抛压力;而每次下跌行情都会被放大。

2,机构11月提前关账考核,A股“年末调整”提前

今年以来主流资金账面浮盈应该不小,时值年根,收好官、留住胜利果实最重要,特别投机的资金往往也会阶段性稍作收敛。因此,主力缺乏做行情的理由和动力。

展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明年一季度的政策刺激变量可能会较强,主要看好旧改、保障房建设等主题,拉动基建和“类地产”投资,专项债发行力度可能超市场预期;

货币政策端,受当前通胀走高的约束,短期动用价格工具可能性不大,主要看好扩信用,明年年初社融可能超预期放量。

工业生产端,PPI正在触底,价格和盈利拐点可能在今年末至2020年一季度。明年年初,资金面宽松叠加基本面预期修复,股市有望迎来更好机遇。

我们对未来可以再乐观一些:

比如我们看到,年内MSCI第三次扩容实施在即(11月26日即下周二收盘后生效),这也是A股最大规模单次扩容,有望带来被动增量资金约430亿元。在此之前的一周多时间内,或有主动资金提前布局,市场继续下跌随时料引发资金低位抢筹,触发反弹。

另外,未来能够提供10%以上年化复合回报的仅剩权益类资产,居民高收益理财产品将会隐现资产荒。若指数较大程度上涨有望触发居民资金加速入市,市场将会加速上行。

在国家重视、居民配置、机构配置、全球配置等“四重奏”指引下,真正属于中国的权益时代有望正式开启。

还有,现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比较严格,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从这个角度来讲,资金在股市里面配置的需求应该会持续存在。

所以虽然年末有动荡,但我希望大家依旧对明年的市场保持信心,保持好手上必须的筹码。

3,猪肉价格已止涨回落,央行继续逆周期调节

今年以来,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导致猪肉大幅涨价,直接让CPI上涨至3.8%的高位。

数据来源:wind,数据周期2008.2--2019.10

不过,伴随中国政府短时间打出的一套政策组合拳,多措并举恢复猪肉生产,稳价保供。

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显示,本月1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9.61元(人民币,下同)/公斤,到15日该价格已回落至48.13元/公斤,5天下降了2.98%。

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多省生猪存栏环比增加或持平,生产恢复向好的因素明显增多,生猪生产整体进入了止降回升的转折期。年底前生猪产能有望探底回升,明年有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猪肉价格的回落,将为货币政策刺激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操作空间。(周末央行也提及,警惕通胀预期发散。)

此前,央行11月初意外“降息”表明,即使在结构性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央行仍会兼顾稳增长。在央行周末最新新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仅强调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而且不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并且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这也为下一步维持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留下了空间。

果然,今日早间,中国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至2.5%;此前为2.55%。此前月初央行刚刚通过续作MLF降了息,此次停止了多时的逆回购重启(备注:逆回购就是商业银行把国债交给央行作抵押,拿到资金就可以再放贷了,这个利率更低,商业银行的成本更低、也有利于传导给需要钱的企业),并且利率下调,也是支撑低迷的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今早,A股创本轮新低后反弹,也受到此消息的推动。

三、盘面分析

1,上证指数

上周我们提醒“收敛三角形”向下破位,第一道支撑在2900一线,上周反复考验了该位置,但周五收盘前形势略有不妙(很多人期待的“IPO红”没有出现),周图也收了根光脚的阴线。

今早惯性下探、创下本轮调整新低2884后,在临近年线时、恰逢逆回购“降息”等利好,随即展开反弹。

时间周期2019.8.1-2019.11.18

目前来看,行情下档的支撑在年线2870附近,上档的压力位在三角形下降趋势线也即3000点附近;同样从周图看,行情也处于一个震荡区间内,即2850-3000点。综合来看,年末前这一个多月,行情或在上述区间内震荡为主,即便在一些极端事件冲击下,行情向上、向下进一步偏离的空间也料不会很大。

说白了就是鸡肋行情,注意不要追高,多关注一些波段的“低吸高抛”机会,另外还有一些板块的结构性机会。

就板块上看,继续关注①低估值补涨板块(家电、银行、地产、基建等);②业绩得到验证等行业和公司(消费电子、5G通信、医药生物等);③金融(券商、保险为代表的金融股,金融股盈利增长稳定,估值较低,在四季度往往会受到一些机构资金的布局);④成长稳定、且受益于通胀的大消费(含食品饮料等);⑤调整充分后的科技板块分批建仓(未来对于科技方面的投入肯定会继续加大,尤其半导体、5G等)。

四、交易指导

接下来这部分是好买研究部的观点,供大家分享。

1,偏股基金

10月经济金融数据再次向下,基本面各主要指标表现均低于预期,投资增速受地产和基建拖累继续放缓,需求延后导致消费增速下降。今年以来经济季节性变化规模明显,但基本面疲弱态势并未出现扭转。实际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财政货币政策“双发力”可期。

财政方面,降低部分基建资本金比例要求有望刺激基建投资回升。货币方面,10 月信贷数据亦不及预期,11 月 LPR 调降为大概率事件。此前 MLF 降息已经为 LPR 下调打开空间。资金面上,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政策前瞻中删除了“闸门”相关表述,意味着总体是倾向于宽松的。此外,在逆周期调节方面,这次三季度增加了“加强”两个字。即“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次“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也是新的表述。整体来说,还是表现出未来对稳增长的诉求更大。并提出要全面辩证看待结构性通胀问题,报告内容总体中性。

另外,外资流入的节奏仍然是确定的,中长期的资金流入有所保障。叠加现在A股市场整体估值仍处合理位置,综合来看,A股中长期配置价值依然具备吸引力。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欲知更多的精彩内容,请关注好买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