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某中学周末只给重点班的学生补课,你怎么看?

木幽书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校这个课补的不明不白

这个重点班的学生补课,这确实有一点过分,不过话说回来,很多普通班的孩子也未必希望学校给他们补课。

所以这个事情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学校无论是补和不补,都会有很多人去批评和议论,我的建议是既然补了,那就全都补,要不然就全都不补,否则两面不是人。

家长如果感到不满可以直接要求学校给孩子补课

如果我们的家长对于周末不给孩子补课这件事情感到不满的话,可以直接找到学校的领导,要求学校必须给孩子补课,不能在学校当中区别对待孩子,因为同样是我们交了学费交了各种费用呢,为什么重点班的要享受优质资源呢?

学校应该一碗水端平!

学校就是闲的,补什么课呢?

其实这个学校就是闲的给自己找事儿,本来已经是周六周日法定假日,非要给学生补什么课呢?现在社会对补课这个事情这么敏感,一旦有风吹草动,一定是学校的不适和过错,无论你做的对学生的好或者不好,这都是学校的过错。


宇宙最好老师


看到这个问题我忍不住笑了~亲历,绝非杜撰:

儿子初高中,上的我们这里最好的学校,当时课下设了两类补习班,培优补差~重点来了,补差的学生不乐意了,闹着不来,因为很多人觉得,平时上课都可亏,现在还得用课外时间补更亏…家长觉得,名声不好听~后来取消…培优继续,后来,培优班被举报了,说,本来教育不公平,你们还开小灶,不是更不公平吗?~后来,都取消了…一部分学生,就花钱在外面补课,当然,也包括我家孩子~艾玛,太贵了,一对一,家教,小课…让我的钱包瘦了一大圈...高考之后,我家孩子考砸了,上了一个一本,他同学一直在努力学习的,基本都上了大学,那些闹来闹去的,也终于平静下来了



原来是这样好吧


我来说一下亲身经历吧,高中是市里面一所不错的高中,学校从九几年一直都是上俩个星期(封闭式全是住校生)然后放俩天假,一直以来当地都是知道这个学校的做法的,而是可以说周末是补课,学校并没有收费。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改变了呢?是某一个周末,陪读的家长想带孩子回老家吃酒,然后老师并没有批假,于是这个家长可谓是为学生谋来了所谓的“福利”,打电话给教育局投诉,媒体舆论,学校迫于压力,从此每个周末都放假。

就这样,学校的哪一届过上了周周放假的生活,其实老师也乐得其成,但是就那一年的期末来看,比起往届差了不少。第二年,学校拟重新周末上课,但是事情还没有成,又被人举报了,而且这次还说学校应该退上学期的所谓补课钱(实际上本地区学校收费是统一的)。没办法,学校迫于压力,又咬牙每个人退了俩百块钱。这些,由于这些举措,学校的老师不干了,毕竟每天早上七点过就得来学校,班主任更是六点过一起来出早操,所以学校的早自习就真的成为了早自习,以前还有老师守着,现在没了,然后三个快班稍好,自觉性比较高,其他班早自习真的就和菜市场差不多。那学期学校的状态真的非常不好,多次想重新开始周末上课,但是总会有人往上面投诉。

时间就这样来到我高三那年,这年,因为高三 可以正大光明的周末上课了,但是呢,还是有人有各种理由投诉,无奈下没办法,改为了周末自习,自愿上课。结果可想而知,快班几乎是每周一人不缺,而普通班甚至是有时候周末一个人没有,于是就出现了快班月考平均分甩普通班2,300分的尴尬。很多普通班的同学开始希望老师回来上课,但是已经过了俩年的舒服日子,老师们也不愿意再回来干这种自愿的事情了。因此,很多学生只能找外校的老师补课,然而只是徒劳。

最后高考出来,快班几乎全是一本一上,全校4个快班,30多个普通班共有400多个一本上线,普通班普遍2,3人本科上线已经是极限,而在往年,这个数字是15个左右。因此,很多人都戏称这是一台酒毁了的一届。

因此,一个学校好坏,旁人不应该指手画脚,更不要去打乱学校的教学计划。否则吃亏的一定是自己。(还是很感谢高中的老师们无偿补课那么久,本人没送过礼,班上成绩偏中下,老师还是对每个同学很好)。


初雨落江南


对学校补课这件事,相信大家都已看透:

补课吧,必然有很多家长、学生,甚至老师有意见,学校被状告的事并不鲜见。

不补吧,很多家长和学生照样会有意见,认为学校不重视教学,不少优生为此而转学的现象也不少。一旦没考好,不仅家长不原谅,也许上面还问责。

收费补吧,必然剜了某些家长"心头肉",学校无异于捅了个"马蜂窝",难以控制场面。

免费补吧,学校又拿不出钱,让老师干义务工,先别说效果如何,老师愿不愿意还难说。毕竟非上班时间,是老师休息的权利。

让学生自愿补吧,这做法听起来蛮人性化,但实际上学校很难操作。如果一个班就"自愿"那么几个人,补还不补?又该怎么补?如果全班都来补,好是好,但谁敢保证家长不说是被逼"自愿"的?

总之,无论学校怎么个“补",都是一个结果:错!

错就错在:无论学校怎么做,都不可能如所有家长之愿!

只给重点班学生补课的做法,其实"三味"学校也曾有过这情况:

2017年下期,学校招了4个重点班,是全县小升初时的前200名。为了不负上级和全县家长的厚望,当校决定对这4个重点班学生进行周末补课。当时也是收取了一定的费用的,这些学生的家长也很乐意配合,基本上没意见。可是才补了2个周末,部分平行班学生家长到学校甚至教育局反映,认为学校对学生不公平,并要求也要补课。没办法,学校只好在平行班采取自愿原则报名补课。但结果是难倒了班主任:有些班自愿报名仅10来个,咋补?班主任做学生工作吧,就会被家长视为强制补课,一旦被上告,校长也不愿担责!

全校停止补课嘛,那几个重点班,全县人在盯着要成绩呢。

咋办?


三味聊教育


我是一名教师,对于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从家长的角度看,肯定是不公平的。不管是重点班的家长,还是平行班的家长,从对孩子的期望开看,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的成绩好。你不给自己的孩子补课,对家长来说,就是歧视。他们的心里一定是充满了焦虑,一定会反问,不给我孩子补课,他们成绩本来就差,这样下去和重点班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大吗?所以他们都很受伤。

第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实,平行班的学生未必想上课。越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越对上课没有反感,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越是差生,越是上课不认真,在教室里坐不住,所以,很多学校从实际效果来看,给重点班安排了更多补课,给差班不安排、或少安排补课。

第三,从学校角度看,为了提高升学率,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地给优等生上课,优等生的成绩越好,学校的升学率越高,等同于学校的办学质量越高。而安排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补课,一方面成绩没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不好管理,在周末补课,万一出了事,吃不了兜着走。

第四,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说实在的,很多差班的教学,组织起来有些困难,正常的教学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周末的补课,是正常之外的任务,老师自然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更何况国家也禁止在周末补课,所以很多学校就没有展开差班的周末补课。

基于以上的因素,我觉得,尽管学校的做法有待商榷,但是,学校这么做有其现实原因,要让学校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如果觉得有几分道理,请关注我,有商榷的,请留言。


木叶看人间


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已经很多了,大家各执己见,我也谈一下看法,希望大家耐心看完,不要喷我。

我觉得学校的做法没错。(别急着反驳,听我说完)

1、学校为了升学率,只给重点班学生补课,不是很正常吗?大家都知道社会上所公认的名校不都是学生成绩好吗?不都是升学率高吗?学校没有这个哪里还有生源?没有好的生源,学校的发展是举步维艰啊!这不是学校本身的错,是衡量标准左右了这样的行为。学校给那些普通班的孩子补课,能提高升学率吗?这是很功利,可不也是事实吗?什么时候能不再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了,可能这种现象就会消失了。

2、优生受到重点关注不是应该的吗?这些孩子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积极向上、认真学习,他们希望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提升素养,开阔视野,能实现自身价值。学校为什么不为这样的孩子提高便利呢?难道非得让这些想认真学习的孩子和捣乱的学生在一起,受到影响,都考不上大学就好了?

3、平行班的学生需要补课吗?平行班的孩子大都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其中不乏惹是生非、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孩子。这些孩子平时不学习,口口声声说受了委屈,争取自己的权利时义正辞严,可是认真学习争取成才不也是你的权利吗,怎么这就不去争取了呢?这些孩子平时上课还敷衍了事,不爱学呢,浪费师资为他们补课有用吗?



我们学校生源素质较差,那些不学的孩子真的是太令人头疼了,老师怎么劝、怎么管,就是不学。上课睡觉、不做笔记、不交作业、打架斗殴、玩游戏、看闲书、谈恋爱,实在无聊就抠指甲、玩头发,考试时作弊、睡觉。那些口口声声说要赏识教育的人,那些坐而论道要老师一视同仁的人,来教教这样的学生试试。理论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这样对人生不负责任、混天度日,浪荡青春的孩子值得学校花费人力物力来为他们补课吗?



那些嚷嚷着受了委屈的孩子,不如回去默默苦学,提升自己的实力,你有了能力,自然会成为别人仰望的对象。现实很残酷,适者生存,现在学校可以照顾你,将来到了社会上还有人会迁就你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其嚷嚷着受了鄙视,在网上把事闹大看热闹,不如回去把成绩提上去,用实力证明自己!


道道快谈


我敢十分确定的说,如果贵阳14中给全体高三学生都补课的话,一样会有很多人不满和投诉。

他们投诉的理由一定是,学生之间本来就有差异,为什么要放在一起进行一刀切呢?为什么就不能够分层教学分层推进?补课对于那些学优生来说可能能更好的提高,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连基本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不好,还谈什么补课,更何况补课还要收那么高的费用。



不管学校怎么做,一定都不可能达到人人满意。

这所学校之所以选择给重点班的同学补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完全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基本学情。

学生现在已经到了高三了,学习之间有差异,这是不用去争的事实,这只是按照学情进行的一个分层教学模式,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公平对待与不公平对待一说。

如果学校把这个补课不叫补课,叫成是“培优”的话,你该怎么说?

学校倒是想培养所有的学生,那么问题是你“优”吗?

如果有人认为这样不公平的话,那把你家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到和人家孩子学习成绩一样的水平这样就公平了。



学校之所以给重点班同学补课,而不进行一刀切全员补课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重点班是参加高考重点的培养对象,通过补课能够更好地实现重点班孩子个人的高考期望值和整体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第二、高三的学生,谁在什么样的位次上,学校是明确的,学生自己是明确的,家长也是明确的。哪些学生高考有望,哪些学生高考无望,学校、学生、家长各自都非常清楚。把希望和精力用在有希望的地方并没有什么错。

第三、如果实行一刀切全员补课的话,那将是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耗费,其效果也并不一定会好。道理非常简单,现在孩子已经到了高三,再没有多少时间和空间了,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难道通过补课就能够大幅度提高考上大学吗?



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分类教学,本来就是遵循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这应该是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抱怨、不满、不平衡,永远都会存在,即便是学校实行全员补课依然会有很多声音出来反对。


教育探微


凭借几十年的对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我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这件事不仅是贵阳,全国很多地方都这样办,当然指的是高中,初中分重点班普通班,严格讲是不允许的。这种补课,这种分班,之所以造成社会微词,家长不满,我觉得是没有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件,唯分数分班原则。高中如果分重点班、普通班,为了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也无可厚非,但这种分班,不能加入情感因素,只能是唯分数,分数面前六亲不认才行。曾经见过某知名公办高中分班,将学习并不好的有钱或有权的家的孩子安排其中,这是引起家长不满的地方之一。想当年,蔡锷办军校,李宗仁报到迟到了十分钟,蔡锷拒收,李家找到和蔡锷一起工作的同乡说情,照旧不收。蔡锷鼓励李宗仁考下一期,结果还是下期再去的。1946年,有三个女孩报考清华落榜,落榜的女孩是:清华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文学院长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校长梅贻琦的女儿梅祖芬。这才是学校的风骨,这才是大学的风骨。



第二件,动态调整班级原则。高中重点班、普通班必须动态管理,一考试一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给重点班的同学施加压力,压力变动力。也给普通班的同学添加希望,希望变动力。重点班的考坏了,就退到普通班。普通班的考好了,就进入重点班。如同擂台,比学赶帮超。重点班的称谓,我不喜欢,人不分重点不重点,只是进入这个班的,老师讲课时可以更深入一些,难度大一些,速度快一些,为了分层便于理解掌握。



第三件,自愿补习原则。这种补课,重点班你可以强调尽量都参加,但普通班的学生,要坚持自愿原则,愿意补课的,一律喜欢,一律欢迎,不愿意的,可以休息休整。民主社会,学校当先行,尊重孩子意愿,尊重家长意愿。一个自愿,给家长一个心理平衡。一个自愿,给愿意上进的普通班同学一个相同的机会。学校,不怕有更多的好学的孩子,补课的大门敞开,愿者自来,这才是该有的学校风貌。


走过万水千山2018


在涉及到学校老师学生的问题上,学校和老师总会是无故躺枪的那一个。学校为什么会补课?为什么要补课?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补课是不是有必要?我想对每一个父母,每一位真心想要考取大学的学子来说,虽然备战高考有很大的压力,学习的过程很痛苦,但是他们更会理解,只有努力才会有大学敞开大门等待他们。

重点班补课,平行班不补课,这太正常了,重点班老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还会讲一些难的知识点。任何学校在升学率的各项考核指标面前一定会力保应试能力突出的孩子。对于平行班的同学不公平,其实说句良心话,很多平行班的同学在平时,老师平时上课时都不认真学习,更别说在补课时。

孩子之间的学习差距怪谁呢?怪老师不负责任?怪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引导能力不够,还是乖孩子的智商不高?我想这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人能够解答清楚的,复杂的难题。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投入的关注度比较高,要求比较严格,和老师的互动比较多,孩子就一定会有不错的表现。

目前的状态下,高中阶段的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学校有很多自主的权利,从北京到地方,很多的高中学校都有重点班和平行班之分,火箭班、超常班、重点班只不过是不同的名称而已。

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公平和不公平,对于成绩好的同学来说,如果他们的学习进度和成绩,一般的孩子保持一致,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公平。

这是一个强者为王的时代,在学校,在社会都是如此。谁让你的学习成绩在分班时没有良好的表现呢,大部分的学校重点班都对所有的同学敞开大门,只要你的学习成绩能够快速的跻身到前列,你也可以到重点班去。


九斗学生心理


讲三个问题。

第一,重点班与平行班。不允许分快慢班已经讲了很多年啦,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弄不清啦,也不需要弄清楚。如果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等,学生接受、掌握知识的基本能力分别是1.2.3,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可以预见:上等生能达到的目标是4,中等生能达到的目标是3,下等生能达到的目标是2。如果将三类学生放在一起,我们只能依据平均水平,也就是中等生的程度——2为基础,3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下等生因为没有2的基础,所以无法达到3的目标,等于没学;上等生因为已经具备了3,所以整个学习过程近乎于浪费时间,同时扼杀了其发展;真正获准益只是中等生,然而他们受到基础的限制而无法登顶。这种三取其一而去二的做法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第二,补课。教师恐怕是当今社会普通职业里唯一不能在业余时间利用自己专业知识获得报酬的职业。从遍地开花的校外实习机构规模及数量来看,补课可以说是社会的刚需,可拥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公办教师却不能从事这一工作。更有甚者,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也被禁止,使学生家庭无法获得这种质优价廉的服务,而只能选择价格高且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服务,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校外辅导机构与国家大佬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三,媒体。新闻工作者应当是具备很高职业素养的一群人,新闻报道应该是真实的、准确的、完整的,对社会舆论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然而,当下的很多媒体却只顾搏眼球争利益,抓住某一点无限放大,已经成为了当下的医闹、校闹、各种耍赖索赔的幕后推手。媒体最严重的错误便是——引导社会往道德湮灭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