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喜欢开CT?

wamg帅


CT机器由X光断层扫描装置、微型计算机和电视显示设备组成。它可以对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发现病原。其主要优点是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层次等优越性。

CT能够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如今医生每天都要接受这么多的病人,医患关系那么严重,为了防止误诊,那么多医生喜欢让病人做CT,至少这可以降低误诊率。

相信很多人认为医生喜欢让病人做CT,认为有回扣,其实不然。现在一些条件生活得好的,但他们的身体却不健康,疑难杂症特别多,所以让你做一个CT,就可以很好的对症下药,不然到时候病没有治好,折腾来折腾去,医患关系又变得紧张了。

所以不是医生喜欢给患者做ct,而是真的需要,因为大家都是人毕竟不能百分之百的判断病灶,这样可以降低误诊,希望大家理解。


肿瘤医生张国玲教授


其实并没有医生喜欢给患者开CT检查,如果医生真的能够一眼就看出什么疾病,或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就能确诊什么疾病,那么医生肯定不会开CT检查。

可是很多疾病,看一眼,问半天是无法确诊的,我们又不能钻进身体里面去把内脏看个清清楚楚。所有人类发明了CT。

我们知道X线可以透视,那么简单理解CT就是立体的X线检查,X线就好比我们看见一个大西瓜,只能看到外形,但看不到熟没熟,看不到有籽无籽,看不到红壤黄壤,CT就好比我们切开西瓜,不但能看到这一切,而且还一层一一层的都能看到。

很多人担心做CT其实花费比X线贵只是一个方面,X线一般是90元左右,CT根据不同部位可能是300-600元,当然还有一种增强CT需要上千块。大家其实更担心的是辐射,因为我们知道X线对人体是有害的,那么这个立体的X线CT,不是辐射更大吗,人在照完CT后会不会得癌症?

一次常规的X光胸透辐射量为0.01~0.15毫西弗特,一次对胸部的CT扫描,辐射量就达到10~20毫西弗特,相比之下,过多的CT检查,的确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影响。简单理解CT比X线辐射大。CT释放出来的电离辐射是有可能诱发身体某些基因组发生不稳定的变化的。在受照细胞本身未发生遗传变化,但照射已使细胞处于一个可能发生癌变的临界状态,这样一来,子代细胞中发生肿瘤突变频率就增加了,这种变化可能会提高肿瘤发病率。简单理解,理论上CT确实存在着导致癌症或导致畸形的风险。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CT的危害主要来源于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破坏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损伤细胞,从而损伤人体。但是!只有一定量的辐射也有危害。

比如我们坐飞机10000公里辐射量为0.05mSv,每天抽烟20支,辐射0.1mSv,一次CT的辐射量为20mSv,所以做一次CT的辐射量是坐飞机飞行一万里的400倍。是抽烟的200倍。

辐射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对辐射的一些误解夸大了辐射的危害,在加上人体有自我修复能力,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人体是可以自我修复,将辐射排出体外的。“人每时每刻都接受来自大自然的各种辐射,比如房屋的建筑材料也有辐射,而人乘坐飞机在万米高空时所吸收的辐射是在地面上的10倍。每年人体吸收的电离辐射剂量在100毫西弗以下,对身体不会有明显的伤害。”

当然最主要的是把握适应症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个别情况,患者稍有问题,即做CT检查,有人甚至在一个月内检查数次,花钱都是小事,有可能引起辐射损伤是大事。 因此,我们应严格掌握CT检查的适应证,能用非辐射方法的就用非辐射方法,能用拍片解决的就不用CT检查。

把握CT适应症

CT的应用范围很广,在头颅、肺部、四肢等部位检查中,有时候是无可替代的。

颌面部:颌面部肿瘤、骨折、炎症等,如眼眶内病变、鼻窦癌、鼻咽癌、中耳乳突病变及甲状腺疾病、颈部肿块等;

头部:脑外伤、脑出血、脑梗塞、血管畸形、脑肿瘤、脑发育异常等,急性脑梗塞、脑出血及颅脑外伤诊断首选CT检查;

胸部:肺、胸膜及纵隔的各种肿瘤、结核、炎症、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不张、气胸、骨折、食道异物及各种变异等;

腹、盆腔: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腹膜腔、腹膜后间隙,还有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疾病诊断,肠梗阻部位及原因的显示,对胃癌、结肠癌及其对腔外结构的侵犯程度和远处转移灶的显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骨骼系统:颅骨及脊柱细微骨折、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骨肿瘤、骨结核及炎症等,并能对病变部位进行三维成像及多片面成像。

心血管系统:可用于心包肿瘤、心包积液等的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T有肯定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并可做定性诊断。当然增强CT也可检查冠心病。



CT虽然理论上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对于绝大多数人做一次CT,都不会造成伤害,只是理论上存在这种风险;另一方面,我们面对很多疾病的时候,通过X线,超声、核磁根本没有办法诊断清楚,只能依靠CT,不得不做。因为只有诊断明确,才能治疗准确,治疗有效!

最后,我们要告诉大家:做必要的CT检查没有您想象的那么可怕。

但也不要主动要求检查,要听从医生安排即可;

医生也不要过度医疗,能X线不用CT,能超声核磁不用CT!

检查完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喝绿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比如胡萝卜、橘子、西红柿和苹果等,还有海带、紫菜、黑木耳等具有抗辐射作用的食物,来降低辐射的影响。


心血管王医生


在影像检查设备中,CT应用最广,很多地方比超声、磁共振、X光平片更有价值!几乎全身器官都可以用ct检查。

超声不能观察颅脑,因为超声波钻不透脑壳;磁共振不能检查肺部,因为磁共振对空气不敏感;X光平片不如ct清楚。

像这种突发头痛,CT可以快速判断是否存在脑出血、脑肿瘤等,还能通过增强扫描血管造影成像判断有无动脉瘤。这位病人后来明确为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及时做了介入手术,已经康复出院。

这位21岁小伙子突发胸闷胸疼,CT发现左侧气胸,同时发现肺尖部多发肺大泡。后来做了肺大泡修补手术,顺利康复。

这位病人车祸外伤,腹部受到挤压,CT在一分钟之内完成扫描,明确为腹壁疝,一部分小肠被挤压到皮肤下面。做了急诊手术,把肠管和肠系膜还纳于腹腔,避免了肠坏死,消除了生命危险。

CT对医生的诊治作用巨大,帮助挽救了太多人的生命,以至于发明ct的科学家豪斯费尔德,被授予诺贝尔奖。至今我们用于CT测量的密度单位Hu,还是他名字的英文代码。


影像科豪大夫


作为泌尿外科医生,从泌尿方面来回答下这个问题。首先CT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具有其他一些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对泌尿结石和肿瘤诊断非常的精准。

我也会开CT,绝不是喜欢,而是因为疾病需要,为了诊断明确,为了避免漏诊,为了对患者负责。假如你去医院看病,医生对你说的话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可能是这样的病,也不能排除那样的病”,这样的回答你能满意吗?即使不让你检查,你自己能放心吗,所以有些时候,有些检查也是有必要的,也可以避免一些小概率事件的漏诊。

比如下面这个病历,患者是个老年男性,心肺功能不好,因为左侧下腹部不适来就诊,当时急诊科医生首先考虑结石。来了后在做了个平扫CT,没有发现结石,但是仔细看发现做肾下极有一团块病灶,因为无法做强化,后来磁共振进一步明确了诊断,及时手术,切除了恶性肿瘤,避免了漏诊。

还有下面这个结石的病历,一个女性患者,无明显出现右侧腰腹部剧烈疼痛,右侧腰部疼痛可能的疾病有阑尾炎,胆囊炎,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妇科疾病。B超检查没有积水和结石,但是结石疼痛症状典型。又做了CT的检查,发现输尿管膀胱壁段一较小结石,2-3mm ,明确了结石和大小,后来通过保守治疗,结石自己就排出掉了。

有些时候检查的确也是有必要的,所以在这里也呼吁同行们,除了必要的检查外,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尽量少开一些检查。为患者减轻一些负担,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欢迎补充,交流,我是许医生,有问题加关注。


xu120


明明做了那么多检查,为什么医生还要我去做CT,难道只是为了开检查而开检查吗?


影像检查对于耳鼻喉头颈外科确诊疾病和确定下一步治疗,以及手术方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主要是对于骨质有很高的特异性,比如我们常见的鼻骨骨折,食道异物,真菌性鼻窦炎等。

对于鼻窦炎,通过CT我们可以首先大致区别鼻窦炎类型,因为急慢性鼻窦炎在CT表现各有特色,而且对于真菌性鼻窦炎有很好的明确依据,基本通过它就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具体需要手术的具体程度。



对于食道异物,颈部CT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骨质在CT会表现出高密度影,所以很好明确,也可以指示手术的具体深度。

对于甲状腺癌(范围广或者有周围粘连)或者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前也需要明确范围,周围气管情况等。

所以说CT现在对于临床至关重要,目前其他检查没有办法替代,医生并不是喜欢开。


耳鼻喉付医生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再扩大点儿,比如:为什么医生喜欢看彩超?为什么医生喜欢拍片子?为什么医生喜欢开核磁?为什么医生喜欢开化验?为什么医生喜欢开各种各样的检查?


从小腿骨折给大家解释下吧

大家要明白,现在确定一个疾病有的时候很简单,比如一些骨折患者,当患者受到外伤到医院来的时候,比如小腿出现明显的肿胀、畸形,而且在查体的时候可以触及明显的骨感擦,可以明听到很明显的骨擦音,而且活动患者小腿的时候有明显的反常活动,那么相信不用检查也会知道患者骨折了。

而给患者进行x线检查,目的是为了明确具体骨折的形态,以利于判断到底是进行保守治疗还是进行手术治疗,而且可以判断手术当中采用什么样的固定方式更适合患者的骨折。

然而即使同样是是骨折,有的时候我们也要更进一步的检查来判断病情,比如同样是小腿骨折,如果是小腿近端骨折,骨折的部位累及到了膝关节,那么我们单纯的进行x线检查就不够了,这时候,我们要通过ct给予患者的骨折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三位重建的办法将整个骨折具体的形态完整的展现在医生面前更好的判断病情,并给予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另外,涉及关节的骨折有可能有明显的软骨损伤,此时应该给予患者进行核磁检查,明确膝关节内是否有韧带半月板以及软骨的破坏。现在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有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给予骨折的患者进行三d打印技术,重新建模在术前模拟具体的手术方式,这样可以做到最好的术前准备,尽量降低患者手术当中的时间和要承担的风险。(下面两张图分别就是胫骨平台骨折以后,3d打印建模的影像资料)。



而如果患者保守治疗的话,我们不需要做太多的化验。一旦要进行手术治疗,那么化验可能会需要做很多,比如说进行血常规的采血化验,目的是为了明确患者是否有感染,比如必须要化验血脂、血糖,因为如果患者血糖过高会导致切口不愈合,血脂过高有可能增加术后下次起静脉血栓的风险。另外在术前我们还要给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进行胸片检查,有一些患者还要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明确是否已经有血栓形成。对于年龄比较大的患者,还要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评估心脏功能,是否能耐受手术的打击。

除非是皮肤已经有明显大创口的开放性骨折,一些不能急诊进行的化验和检查可以从简,对于闭合骨折这些保障安全的检查是绝对有必要的。

所以说,医生开很多检查并不是为了喜欢与不喜欢,而是为了更好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往往是医学进步的一种表现,一切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要安全!



但是这个“喜爱”二字有很多的解释,谢医生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其实对于喜爱这两个字,还有另外的一种解释。就拿我自己来讲,有一些疾病检查方面确实有我自己的偏爱。

比如有一些腰痛的患者,我本人习惯给予进行核磁检查,而不进行ct检查。为什么有这样的习惯呢?

●两者清晰度不同,下方第1张图是腰椎间盘突出的ct检查,虽然通过ct检查也能明显的看出有间盘突出,但是细节表达的不是特别的清晰。

大家再看下面的核磁检查,同样是轴位的片子,在核磁上我们甚至能看到马尾的终丝,而且核磁还可以判断患者问题的新旧,患者是新发的腰椎间盘突出,在突出部位会有明显的高亮信号,是水肿的表达信号。而且对于肿瘤的性质、血肿的判断,核磁都是有它的优异性的。

●两者表达纬度不同。一般的ct,我们只能看到轴位的影像学表现,也就是说将患者腰部ct从上到下,断层扫描。核磁的影像学表现资料是三个维度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同样腰椎从前之后、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三个维度的影像学表现,对于综合判断患者的腰椎病情是有很大意义的。


●从经济上考虑。在谢医生所在的医院ct检查是260元左右,核磁检查是468左右,两者的检查差了200元。但是ct检查一般都是只能检查三个椎体,核磁检查可以涵盖5节腰椎、骶椎以及两节左右胸椎,而且做核磁的时候,我们还能偶尔扫描一下患者的直肠、子宫以及肾脏是否存在问题,所以从经济上上算,谢医生特别喜欢核磁。就在前不久,谢医生还通过腰椎核磁发现了一个患者的肾脏异常,现在正在进一步的检查中。

另外,现在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就是患者做完ct以后,还发现问题不是特别的明显,要再花一次钱做核磁,这样就相当于多花钱,增加了患者负担,所以还不如一步到位做核磁呢!是不是?

但是写到这里大家要明白,ct有ct的优点,核磁有核磁的优点,我们并不能因为说核磁对于椎间盘表达的更好,就说ct这个检查不好,比如我们同样是腰痛的患者,在做核磁以后发现很可能是存在腰椎肿瘤,那么再进一步的检查ct,明确是否存在严重的骨破坏,这就是ct的优点了。

同样是检查,不一样的病情,适合不一样的检查,物尽其用才是正确的使用办法!

另外这种喜爱在不同的医生身上也有不同的表达,比如有一些老医生接触ct接触的比较早,常年的阅读ct以后,在ct方面具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对于腰痛的患者,某一位医生喜欢开ct,这也是正常的。

而且ct检查也确实是比核磁检查要快很多,在某些大型的医院核磁检查要排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而ct检查可能排一周左右的时间,从给患者节约时间成本上看,有一些医生也确实喜欢看ct检查。

总结

以上就是对于题主问题的解答,很多患者对于医生进行了一些检查感觉莫名其妙,认为是过度医疗,其实很多检查都是为了更好的明确患者的诊断,给予进行最正确的治疗,这样才是最安全的。

毕竟医疗无小事,有过因为忽略了某一项检查而给患者带来危害,是医生的责任!

另外确实存在很多异常的现象,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就不讨论了!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你好。

医生为什么喜欢开CT?

其实,不能用喜欢两个字,更多的时候是“不得不”。我想很多人认为医生开CT就是为了拿提成,其实提成少的可怜。

CT也属于辅助检查,那么通常情况下,在病因不明确无法通过肉眼检查的情况下,医生必须借助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才能确诊患者的病情。

就比如,你能凭肉眼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有肝炎?

你能看看摸一摸就能发现患者是否有肿瘤?

因此,必要的辅助检查有时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能够救你一命的。

前一阵子有个车祸病人。说是车祸,其实就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家给一个骑电动车的青年给撞了,当时进急诊室的时候,老人家状态不错,甚至都不需要青年扶着,自己走进来的,当班医师要求做头颅及胸腹部检查,青年不耐烦的说:“人家老人家一点事也没有,你们就是乱收费乱检查。”医生说:“那不检查,我这病没法看。”后面,医师与青年发生了争执,就在这个时候,老人家应声倒地,紧急抢救。青年脸都吓白了。经诊断治疗,老人家颅内出血,胸腔积液。还好抢救及时,无生命危险。当班医生也庆幸自己的坚持,没有草草治疗就让患者走,不然有可能要负极大的责任。

因此,医生为什么喜欢开CT,除了是诊疗的必要手段之外,我想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暗夜精灵小Moon药师


这个问题说出了大家的一点困惑,我想很多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错觉,好像医生喜欢开CT这个检查。我在这个问题里想说明两点,第一点不是医生喜欢开CT这个检查,而是因为我们需要CT这个检查;第二点,我们不仅会开CT这个检查,我们还可能根据情况需要,做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脑电图、核磁、SPECT、PET/CT和超声检查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开CT 检查呢?张大夫带着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通过临床上的问诊和必要的体格检查以后,会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但是我们的双眼只能看清我们皮肤上的情况,对皮肤内的器官的情况了解甚微,因此,当我们需要了解内脏器官的时候,我们需要CT进行辅助的诊断。而且某些疾病在CT图像上有一些特异性的征象。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于CT检查,比较直观和清晰的显示内脏器官的解剖、密度的异常,对很多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诊断清楚了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治疗。除此之外,我们可能还需要根据CT图像的变化,来准确判断患者疾病的转归。不得不说CT确实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其次,张大夫想说的是,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CT这个检查,而且CT检查本身是有辐射的,所以,我们不会滥用CT。一般情况下,我们皮肤科的医生很少使用CT这个检查,因为皮肤科的疾病主要病变在皮肤上,裸露皮肤,我们一目了然,能够比较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除此之外,我们心脏内科最经常使用的是心电图这个检查,对CT的使用也是在必须的情况下,比如说做冠状动脉的CTA检查。同样,眼科的医生使用CT也没有那么频繁。

最后想和大家说的是,不是医生喜欢开CT这个检查,而是我们会根据临床需要,借助于不同的工具进行临床诊疗。CT确实在临床工作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绝不能够让CT的使用成为滥用。


张之瀛大夫


医生“喜欢开”CT,将这句话换个说法,可以是:CT检查在当前的临床条件下,所占影像检查的比重越来越高了。

可以简单的用几个优势来总结为何CT所占影像检查的比重越来越高:

诊断准确率高,对临床诊断的辅助作用强:

举个简单的例子:90年代,大家咳嗽、咳痰,一般医生都给开个胸部透视或者胸部X光片,但由于设备的限制,不少的早期肺癌患者都被漏诊了,因此,那个时候发现的肺癌,几乎全是晚期;现在,大家常常会听到XXX同事或是朋友,在体检时做肺部CT查出了早期肺癌,手术后已经康复了,活了很久。这就是CT在诊断准确率上超越传统X线平片检查的巨大价值。

2. 性价比高:

再举个例子,我们想要做一些腹部脏器的检查,B超是一种选择,腹部CT平扫是一种选择。B超是按照单个脏器和部位进行收费的,一般做完一套肝、胆、胰、脾、肾脏彩超的检查平均需要200多元(有的省份第二个脏器可以打折、第三个脏器再折上折);而腹部CT平扫平均收费不到300元,但除了可以看到上述这些全部脏器的形态以外,还可以看到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等其他所有腹部脏器的形态变化。

再有,不少的患者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纠结,怀疑有冠心病,但症状也不是特别像,总担心会有心脏病,但为此去住院做个冠脉造影又觉得不情愿。这时候,冠脉CTA检查可以作为冠心病的初筛,不需住院,平均两千元左右的费用,远低于冠脉造影检查费。

3. 检查快速:

速度有时候在临床上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核磁共振在不少的脏器检查中,图像分辨率以及诊断准确性优于CT,但是其扫描速度明显慢于CT,因此,导致其在急诊的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远远少于CT。比如,车祸或头部外伤的患者,常规都是先使用CT进行快速排查。

再者,在不少的大医院,磁共振的门诊预约天数都超过5天以上,严重耽误患者的诊断,而CT预约较少会超过2天,管理水平较高的教学医院甚至可以安排CT检查当日完成。


家有好医


CT在很多情况下,都要比X线平片、MRI要更有优势。X线平片多数用于筛查,来观察是否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病灶,比如气胸、胸腔积液等,对于疾病治疗效果有时并不理想,暂不做比较。

1. 更加方便快捷

做一个普通的CT平扫,除去排队的时间,整个过程就只需要不到5分钟。

磁共振一个序列就需要3~5分钟,做一套下来甚至需要20分钟,排队就需要很久,一般都是采取预约制的。

当然,这些情况不包括住院的患者。

比如在判断脑出血的时候(如图),患者需要接受更快的治疗 ,CT足以看出出血范围。



2.更加经济实惠

局部的CT,比如胸部平扫,价格在300左右,增强的话需要额外➕200左右。

MRI在做局部平扫时,价格基本700起步,随着加扫序列增多而加价。

3.在很多部位要比磁共振清晰

别看CT价格远不如MRI,但在很多情况下,是需要CT来展示的。

比如在检查肺部肿瘤时(如图),基本是依靠胸部CT,简洁而明确。很少听说要拍胸部MRI来查看肺癌的。



在局部骨折时,CT也会比MRI更加清晰。

总之,在综合考虑之下,一般医生都会建议先拍个CT(并不是爱开CT),再有必要得时候才会开更多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