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内蒙回头看,武山蔬菜成为城市交流“润滑剂”

编者按: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露地蔬菜生产阶段到如今的产销对接、订单农业、精深加工和品牌提升阶段,四十年来,武山蔬菜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首位产业。为了进一步提升武山蔬菜品牌,优化市场销售流通渠道,近年来,武山县实施蔬菜销售“北上、西进、南下”策略,推动武山蔬菜北上“闯关东”,重点拓展东北三省市场,西进“走西口”,重点拓展甘肃、陕西、新疆、内蒙等市场,南下“下江南”,重点拓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市场。从11月12日开始,由县蔬菜局牵头的赴外地蔬菜批发市场考察组先后到新疆、内蒙古、湖南、广州等地,重点就蔬菜批发市场购销情况、蔬菜产品进入市场情况以及市场与供菜基地关系情况进行考察,寻找适合武山蔬菜打入市场的有力契机,逐步开拓国内西北及东南市场。为此,县蔬菜局和武山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出发吧,武山蔬菜》系列专题报道,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展示考察成果,进一步提升武山蔬菜知名度和影响力。

11月14日,武融融跟随武山县赴外地蔬菜批发市场考察组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两市,展开为期两天的农产品市场调研。

凌晨四点,呼和浩特市美通农产品批发市场。尽管气温很低,但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壮观,真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交易的农产品也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

作为呼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美通市场所售商品包括粮油、蔬菜、果品、水产肉食、工业食品、副食调味品等六大类。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形成以仓储物流、冷冻储存和一级批发为主的一流食品物流中心,具有商品集散、信息收集与发布等多重功能,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呼市地区批发市场蔬菜的价格,成为当地批发市场发展的领头羊。

考察中,考察组成员仔细询问了批发商关于蔬菜的价格和产地。在这里考察组发现也流通着武山的蒜苗,而这些蒜苗主要是通过西安等地收购转运到呼市的。

美通农产品交易市场一级经销商胡二说:“武山韭菜我十几年前就听说过了,我的朋友去拉过(从山西),去年包头的朋友说武山架豆王种植面积挺大,但是咱们虽然听说了却没能去,不知道这个包装还有运输上成本有多少。打算明年去,看看这个地方还能不能收购一些别的蔬菜,最好是能配点别的蔬菜,因为呼市人大多是吃外面的菜,当地菜种的不多,不够。”

当听了我们的考察组对武山蔬菜的介绍后,胡二表示,会立刻派人来武山考察,看看武山蔬菜的规模、种类、品质等,争取下一步直接从武山上货。

武融融也在想,作为蔬菜大县的武山,要是进一步打通内蒙古市场的销售渠道,减去西安、包头转运环节,既能减少蔬菜运输时间,又能去除中间商差价,从而增加菜农的收入,这样,武山蔬菜也能在巩固全县脱贫攻坚成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中部,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武山蔬菜北上包头的历史源远流长。结束呼和浩特的考察,考察组马不停蹄赶往包头市。

15日凌晨三点,考察组到达包头市友谊蔬菜批发市场。包头市友谊蔬菜批发市场的交易从凌晨两点开始,到清晨七点左右结束。作为包头“菜篮子”工程龙头企业,友谊市场经过几年的启动、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以蔬菜批发为主的综合性批发市场。包头与武山早已在蔬菜长期合作上形成了亲密友好关系,武山蔬菜也因质量优异价格实惠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销量一直稳定且持续增长。

友谊蔬菜批发市场一级经销商潘彦冬告诉我们,武山的蔬菜无公害、绿色,非常受呼市人民的欢迎,尤其武山的豆角,在包头的销量非常大,今年他们在武山采购共计1000多吨的蔬菜,销售情况都非常好。他们已经准备明年带领周边城市的朋友到武山采购优质蔬菜,扩大武山蔬菜的销量。

在采访中,武融融了解到,呼市、包头至少有上千人因蔬菜交易直接与武山发生联系。每年有上千吨武山蔬菜被这些人运输到千里之外,上了呼市和包头市人民的餐桌。这样,武山蔬菜成为城市交流的“润滑剂”。

英国作家莎拉·鲍威尔在其所著《全球化》一书中说:“全球化进程正在重塑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武山蔬菜的发展,武融融认为,武山蔬菜应该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主动走出去,把深巷里的“这瓶酒”推销给大家,让更多的人享受其醇香。只有这样,武山蔬菜才能紧跟潮流,发展壮大。

(注:转载请注明来源“武山融媒体中心”)